「房住不炒」真的來了|敏言慎觀

2020-12-14 樂居財經

特約撰稿/朱敏

「你應該像其他的犀牛一樣順從你的命運,你就不會整天這麼鬱鬱寡歡」,就如《戀愛中的犀牛》所說,順從命運竟是這麼難嗎?這世道,順從命運好像真的很難,人人都有著為了改變命運而抗爭的想法,但正因如此,曾勇猛無前的黑犀牛,恍惚間蒙上了灰的色調。

當金融監管層把灰犀牛這頂高帽戴在了房地產行業的頭上,便一切皆有可能了,比如很多人口頭擁護,內心不服的「房住不炒」。

社保聯網,專治不服

這則溫馨提示,內涵豐富。近來,多個城市都發布了「關於2020年11月部分社保業務調整的溫馨提示」,溫馨的要點在於,自2020年11月起,企業職工各項社會保險費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該來的終於來了,這意味著坊間傳頌多年的全國社保聯網,真真切切就在眼前。對於少數人,意味著靠證書掛靠掙錢的路數即將被堵死,對於群體更大的一批人,則意味著靠外地補交社保突破限購買的房子,很可能真正「房住不炒」了。

溫馨提示中,還有一個要點,就是「有序清理重複參保」,話說的很明白,如果您以前在不同地區都同時在繳納社保,那就是無序的,是要被清理的。

這種無序,有很多的原因,但自從2015年漲價去庫存,此後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價次第上漲,進而引發各種調控(尤其是限購、限貸措施)之後,引發一個重要的動因就是為獲取「房票」,譬如對歐神們率領的炒房大軍,這都是輕車熟路的規定動作。

然而,溫馨的新政來了,重複的社保將不復存在,您只能保留常住地區或是就業地區的一個參保關係,如果您真是落戶買房,就拿出就業證明來,即便您能拿出雙重甚至多重的就業證明,然並卵,留下的只能有一個。

這意味著什麼呢?

變數,早有端倪

在暢想種種可能性之前,不妨先回頭看看,這社保信息的收網早有端倪,兩個多月前,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和改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工作的指導意見》,自2021年參保年度起,全國參保信息將實現互聯互通、動態更新、實時查詢,其中便強調了上述這條」有序清理重複參保」。雖然還有些地區的社保卡和醫保卡並非一體,但醫保卡併入社保卡,合二為一已然是大勢所趨。

醫保聯網,已然為社保全面聯網奠定了根基,信息中的種種問題,也早在相關部門掌握之中。

既然不能再有多地社保,那麼,整治為購房而參保的行為就簡單不過了。

由此,未來存在三種可能性,一種是既往不咎,只要在社保系統聯網前完成的購房行為,都認定為歷史遺留問題,不再追究;第二種是既往必咎,從購房所在地出臺限購政策開始計算,只要是此後靠參保獲取購房資格的,一律追究;第三種可能性則是以證為壑,在社保實現全國聯網前,已經取得了房產證的,認定為歷史問題不再追究,而尚未取得房產證的,就「因城施策」了。

從邏輯上推演,相對而言,第三種可能性實現的概率是最高的,畢竟,讓鑽調控政策空子者付出代價,既符合政策制定者的初心,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順應民意,何樂而不為呢?

房產稅,或許還遠

或許有人認為,此次的社保聯網疊加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所強調的「查人又查房」,更重要的目的是砸下房產稅的靴子,但得出此推論或許還早。

首先得搞清楚,中國的住房可不都是商品房,首先有城鄉之分,農村宅基地上的自建房很難納入徵稅體系吧;其次,即便在城鎮,保障性住房,央產、校產、軍產和種種公房,都佔了大部分,商品房佔比不過三成有餘,稅基怎麼定?

如果只徵收商品房的房產稅,疊加傳說中的二套以上和人均60平方米這兩大要素,總量還有多大?若針對多城市的多套房產,徵稅模型如何建立,徵稅成本有多高?

當太多的疑問依舊存在,還是面對現實吧。社保實現全國聯網之後,首當其衝的調控鐵拳就在眼前,因「無序社保」而獲得了購房資格還有效嗎?如果無效,還能夠獲取房產證嗎?一旦真的兌現,炒房者面對的就是天凝地閉般的極寒。

相關焦點

  • 不要低估 中央「房住不炒」決心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於房地產的表述備受關注,特別是沒提「房住不炒」四個字,僅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句話,又有人對樓市調控政策放鬆產生幻想。實際上,此次未提「房住不炒」,不代表政策導向有變,中央「房住不炒」的決心不可低估。
  • 再提「房住不炒」,只要不炒房,買房就沒有問題
    此次工作報告當中不出意料地又提到了「房住不炒」。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了「抑制、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等表述。這也說明我國目前的房地產發展總體穩定。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也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房地產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房住不炒被再次提起也是告訴我們。買房子是可以的,買房子住是沒有問題的,只要不炒房房地產市場就是安全的,房子沒有什麼不能買的。
  • 房住不炒的敵人,又多了一個
    之前都在講,房住不炒的真正敵人,是政府,是房企,是炒房客,罪大惡極,應該拉出去槍斃5分鐘。現在看來,不全對。2020年的教訓是,隨著政府、開發商、炒房客的退潮,普通人越來越成為拉動房價的急先鋒,他們拉橫幅慶祝破5萬、業主群裡拼命控盤、用孩子炒作學區房……普通人,成為房住不炒的最後一堵牆。
  • 高層會議又提房住不炒,但重點不在這裡
    和前幾天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不同,這次高層會議再次提到「房住不炒」,房地產還被單列為明年的八大工作重點,而不是像以前放在民生和社會保障欄目裡,可見高層對樓市的關注。那麼,這次中央經濟會議到底說了什麼?明年樓市會怎麼發展?我們就來好好分析聊聊。
  • 「房住不炒」怎麼解讀?其真實的含義是什麼?
    開篇的標題就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房住不炒」,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看法,每種看法見解都不一樣,這是肯定的。今天我們就大概地聊一聊,簡單的分析一下吧。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國的房地產業從開始到如今經歷了三十載了。
  • 房住不炒的真正含義,也許你還不了解!
    3再來說說房住不炒,這個很熟悉的老口號。樓市從2017年開始,就喊起了房住不炒這句話,但是這句話怎麼理解,很多人到現在都不太明白。或者說,很多人對這句話存在著不切實際的一些幻想。其實很簡單,4月28號經濟參考報上的這兩句話就再次詮釋了房住不炒的真正含義,和未來樓市的大方向所在。
  • 繼央媒炮轟後,全國都在死盯深圳,網友:「房住不炒」敢不敢來真的?
    人心不死,炒房就不會散。深圳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千萬資產才能買的剛需房,凍結資金339.05億元,半天就售罄1171套房源,樓盤均價超過13萬元,據說搶到最低能賺500萬,所以有不少有錢人「眾籌打新」「借票代持」,就為了薅這一手新房羊毛。
  • 政治局會議13個字定調樓市未提「房住不炒」
    其中,針對房地產的內容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內容與2020年4月份和7月份的不同,「房住不炒」未被提及。但業內普遍認為,儘管未提「房住不炒」,但房地產市場仍會處於平穩運行的區間。房地產內容提及13個字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21年經濟工作。會議認為,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
  • 房住不炒、賣地NO.1,杭州瘋狂超深圳,賣地入帳1000億!
    房住不炒剛穩住房價,杭州就開始上演賣地奇談,1000億!——江山一墅!但房價上漲下跌並不會按照我們的喜好來走,從幾千一平到上萬一平其實也就這幾年的功夫罷了。如果房價按照之前的勢頭一直漲下去,買房這件事情將會變成每個人的地獄模式遊戲,通關難是常態,甚至於很多人連新手村都出不去!
  • 2020樓市關鍵詞|房住不炒:房價穩得"可怕"不要低估調控的決心
    在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房住不炒」的核心定位被不斷重申,為什麼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2020年,「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卻依然沒有動搖?首先讓我們回看2018年的一組數據,彼時的房價漲幅遠超GDP漲幅,如此高的房價,對於大部分普通人是一個難以承受的負擔,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
  • 政治局會議13個字定調樓市未提「房住不炒」,專家快速解讀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會議內容與2020年4月份和7月份的不同,「房住不炒」未被提及。但業內普遍認為,儘管未提「房住不炒」,但房地產市場仍會處於平穩運行的區間。房地產內容提及13個字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21年經濟工作。
  • 不知不覺,蘇州樓市的「房住不炒」已悄然來臨
    原創 姑蘇小叄房樓市隱隱傳遞出一種新趨勢。在諮詢姑蘇的個案中,這種現象也越來越多。僅數月前,大家都還一門心思的想著買個倒掛盤,賺上一筆。可臨近年底,好多人轉變了訴求,選擇買一套可以讓一家人住得爽的房子。從投資到自住,這種微妙的變化,開始左右樓市購買的動能。當然,我們在最近的樓市開盤和新房成交結構中也可以窺視一二。
  • 房住不炒不會給炒房喘息的機會
    可是國家真的會開始對房地產市場取消限購開始鬆綁嗎? 目前與居民消費息息相關的限購政策除了房地產就是汽車了,為了環保大城市搖號購車的政策已經持續了很久。就連買房搖號也是從汽車搖號的政策當中照搬過來使用的。所以說如果要有序地取消一部分的限購政策,那麼在當前我國環保治理工作形勢大好的環境下取消限購汽車的政策或許更加現實一些。
  • 央媒直指打新熱,房住不炒走向何處?
    頭天認籌高達13000多個,凍結資金超455億,讓房住不炒成為笑談。  眼下看來,深圳此次華潤城的眾籌打新,確實太過狂熱,已經引起央媒的注意。更引人矚目的是,本次時評提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通過市場化手段抑制投資行為。  這是房地產稅要出臺的節奏?  確實,房地產稅的風吹了很久,但是此刻想要在全國推行,依舊不現實。
  • 說好的房住不炒,2個月還敢跳漲100萬!
    其實,除了上海,北京的一些稀缺學區房也好不到哪去。樓市後面會怎麼走?中央對樓市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我知道大家可能都比較關心這些。在上周五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通稿中沒有提到「房住不炒」,有些人就擔心是不是在疫情的背景下,上面會放鬆地產。我當時給大家的分析是,別對樓市抱有幻想,上面想要需求側改革,房價繼續大漲是衝突的。
  • 「房住不炒」讓購房者換了思路:先租後買先小後大
    「房住不炒」定位再被高層強調。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住房問題關係民生福祉。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並舉,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事實上,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僅半年時間,高層關於「房住不炒」的表態至少已有3次。
  • 新華社發文堅持房住不炒 穩是今年房地產市場主旋律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 題:樓市:堅持「房住不炒」新華社記者王優玲「弦」還得時刻繃緊。2020年房地產市場總體保持穩定,但深圳等地也出現「價格倒掛」「眾籌打新」「萬人搶房」等現象,預示著這個匯聚各方利益的市場不乏「暗流」,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仍需合力夯實。「穩」是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主旋律」。面對疫情衝擊,房地產市場從「冰凍」狀態快速恢復,銷售和投資走出「谷底」,深「V」迴轉,商品住宅銷售面積、銷售金額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均恢復正增長。
  • 破浪2020|風起浪湧,樓市調控、「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
    從2、3月份全國相繼20多個城市的紓困救市,到7月份杭州、東莞、寧波、深圳、南京等多個城市收緊樓市調控,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調下,今年的樓市調控以「一城一策」為主,主要涉及限購限售、引才新政、融資監管等。值得注意的是,在8、9月份長租公寓暴雷現象頻發後,不少城市也迅速出臺了有針對性的租賃監管新政。
  • 417重磅會議又提「房住不炒」,為什麼看房人更多了?
    中國沒有經濟學家,因為要看政策,所以大家更喜歡解讀政策裡面的語氣、字數的變化:2019年4月19日會議:「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 成都堅持「房住不炒」,當地國資卻連續高價拿地
    近年來,成都市一直強調堅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不過進入2020年最後一個月,寒冬已至,成都土地市場卻依然較為火熱,迎來歲末土拍小高潮。12月1日,成都推出4宗純住宅土地出讓,全部位於主城區成熟區域,出讓面積合計11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