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華為人才盤點與實操指南(乾貨)

2020-12-23 外包大師

年末了,人才盤點該做準備了。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些人才盤點乾貨:阿里、騰訊、華為的人才盤點實例以及人才盤點的4個實操指南

大廠案例,常看常新,相信一些思路和方法對大家有幫助。

大廠人才盤點案例

1、阿里:我們是這樣打人才盤點這副牌的

人才盤點這個詞是通用電氣(GE)發明的,阿里巴巴大概是在2008年開始做,是通過人去做事情,通過事情來判斷人;

要一手抓事,一手抓人。

人不對,事怎麼對?

所以要定期進行人員梳理。

人才盤點背後是一套系統在提供支持。馬雲手裡面大概是200-300張牌。

1)人才盤點盤哪些人?

我們需要管大約一副牌,52張,人才盤點要盤三種人:

第一種人是你的直接下屬,5-10個人。

你如果管不好自己最重要的5-10個人,請你先不要管別人。

馬雲說過,如果你的下屬和老婆鬧離婚了你都不知道,那你就是失職了。

所以你的直接下屬你要了解得很清楚。

第二種人是你下級的下級裡面的「2」和「1」(最優秀的20%和最差的10%),大概有10-20人。

這就像一個學校的校長要管好學校的班主任,5-10個班主任是必須要管的,然後每個班級裡面的兩頭也要管住,英文叫「dean’s list」(校長名單);

就是請每個班主任跟自己講清楚,你們班最優秀的三好學生是誰,每個班最差的10%學生是誰。

第三種人是公司裡的明星,也是10-20人。

公司裡除了管理崗位,還有同樣重要的技術崗位。

在這些技術崗位上有我們最重要的銷售,最重要的設計師,最重要的技術專家,等等。

人才盤點針對的就是這三種人,加起來差不多正好是一副撲克牌。

你應該有自己的一副牌,知道誰是你的A,誰是你的K,誰是你的Q,誰是你的J。

當然隨著你管的人越來越多,手裡面牌的數量也會增加。

2)分享三點做人才盤點的經驗

戴珊在分享到阿里是怎麼做人才盤點時,提到了三點最重要的經驗:

視人為人:看人性,看人的本質,帶有溫度的。

問題導向:謹慎去判斷,是人的能力問題,還是業務發展的問題?很多時候業務會變化,我們的業務已經往那個方向走了,可是人還站在這裡。

自上而下:從馬雲到彭蕾親自抓,抓人的亮點,給平臺和土壤。

3)人才盤點之後,人才應該如何評價呢?

首先我們要結合每個人的簡歷、業績表現、排隊怎麼樣,潛力怎麼樣以及他的八卦情況,對他形成一個基本的了解。

其次,我們要分別觀察他們的「心、腦、手和錢包」:

,是指他的興趣和激情所在;,取決於家庭、教育和工作閱歷,出身不同,他的思維方式、習慣也不同;,是指一個人拿結果的能力,這個人過去做了什麼事情;錢包,是指這個人的利益、需求是什麼,如何讓他的利益和公司結合起來。

在阿里關於人才會有四種「比喻」:

明星,指有才又有德的員工,大膽用;野狗,指有才無德的員工,限制用;黃牛,指能力差一點但任勞任怨的員工,放心用;小白兔,指有德無才的員工,不使用。

阿里每年盤點,特別關注在公司很多年,又沒有潛力,很多年不被晉升的人,即「老白兔」。

因為組織在快速發展,這部分人在公司越來越多,會影響很多新人對這家公司的信任;

甚至因為他們佔了這個坑,本來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的,因為他們在,所以很多機會就沒有看到。

當公司很小的時候,對公司傷害最大的永遠是野狗;

當公司大了,機制又完整了以後,對公司傷害最大的不是野狗,「老白兔」的影響是很大的。

另外,阿里巴巴在做人才盤點的時候會討論,一個人在公司裡發展得是不是太順了,是不是沒有摔過跤,這個人是不是一直挑老闆;

如果他在公司裡總是挑老闆,那麼我們這次一定要給他換一個可能會讓他覺得難受的老闆,看他能不能過這一關;

如果能夠過這一關,我們下一步再重用他。

評價之後緊接著要落地,變成下一步的行動,制定出3個月的行動計劃。如果只是評價,沒有接著行動計劃,等於白盤。

2、騰訊:「常規盤點」和「隨時盤點」相結合

1)騰訊的人才盤點分為年度盤點和隨時盤點兩類。

年度盤點:年度盤點一般開始於12月,結束於次年1月;隨時盤點: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隨時考察和評估人才,使人才評估常態化。

2)騰訊人才盤點使用的工具

360度考評:

根據騰訊「帝企鵝」領導力模型,從「正直」「激情」「好學」「開放」「人才」「產品」六個維度進行360度評估;

或者根據騰訊的文化價值觀,從「正直」「合作」「創新」「激情」四個維度進行行為評估,作為人才評估的一個基本輸入。

績效考評:

從業務績效和管理能力兩個維度,採取自評、上級評估,參照平級評估來確定績效的五個等級。

九宮格:

能力的高中低可以根據過往兩年的評估結果來賦予分值計算出來,然後再由管理團隊一起校正。

TT(Top Talent)盤點:

最後根據績效、潛力,再對所有的人才再進行梯隊盤點,將人才分為TT,第一梯隊和第二梯隊。

潛力的評估可借鑑Korn Ferry的學習能力判斷工具。

3)盤點程序

BG(Business Group)先盤

BG的人才和盤點由BG OD牽頭,由BG HRBP和BG負責人一起先盤點,將人才和基幹放到九宮格,然後,再到CVP盤點,最後由BG HRD和BG EVP一起盤點本BG的人才。

集團終盤

集團負COD責整體安排和推動全集團的人才和幹部盤點,中幹以上的盤點由COD組織,並由BG EVP向集團人委會匯報,一起確認盤點結果。

4)怎麼盤點

HR準備材料:

這些資料包括人員的基本信息、考核結果、360評估結果等;

盤點內容:

分為組織盤點和人才盤點。

BG部門及以下組織盤點輸出組織架構;人才盤點輸出基幹九宮圖和核心人才梯隊。

BG級盤點最終輸出BG組織架構和BG中幹九宮圖,以及後備人才計劃。

盤點的輸出:

組織優化策略和人才5S策略。人才5S策略是指人才的Buy、Build、Bind、Borrow、Bounce。所以,騰訊還會通過立項來應用盤點結果,如活水項目、加油站項目和飛龍項目等。

3、華為:不僅僅是人才盤點,更是人才戰略

華為的人才盤點,準確地說應該是組織與人才盤點。

因為它不只是對員工進行盤點,更是把人才盤點上升到了戰略的高度。

人才盤點是為了傳遞企業核心價值觀、匹配公司業務戰略、提升企業員工效率、建設健康氛圍,最後才是梳理員工發展體系。

華為的人才盤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首先建立標準,再盤點隊伍,最後形成機制。

華為常用的人才盤點工具有四個:

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學習力(潛力)評價表、工作量分析及效能提升表、崗位匹配度矩陣

1)績效潛能矩陣(方格圖)

用績效潛能矩陣做人才盤點有兩個維度——績效考核和素質評估。縱軸是績效或KPI或一些量化的結果,而橫軸是行為或者素質等,它反映的是全面績效,也就是人才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達到的業績的結果和行為,或結果和過程。

通過績效貢獻考核和素質評估,了解隊伍狀態和人才特點,制定針對性培訓計劃,推動上級輔導培養下屬,幫助員工認識、發展自我,為人才使用提供依據。

華為在使用績效潛能矩陣進行人才盤點時也有一些使用原則:

定期檢查,一般年度組織開展,多放在年度績效評價後1—2個月內進行;主要審視績效貢獻和素質評估,也可以審視潛力;方格圖的作用人群規模建議大於40人;直接上級確定方格圖位置時,需要與下屬進行一對一溝通;方格圖的結果及應用需要經過至少兩級審核 。

把人才對號入座之後,怎麼去識別關鍵人才,進行人才發展、晉升和激勵呢?

華為有一個表僅供參考:

高潛力S——在1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中潛力A——在2年之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低潛力B——在3—5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挑戰;無潛力 —— 未看到幾年內有能力可以承擔更高的職責或者挑戰;卓越績效S——每次工作都出類拔萃,成為公司甚至行業內的榜樣;優秀績效A——幾乎總是能夠出色完成任務,是值得信賴的公認的優秀員工;良好績效B——基本能夠較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表現較為穩定;有待改善績效C——較常表現工作業績未達到要求。

怎麼運用方格盤點的結果:

1、對比盤點結果與業務要求,進行差距分析,找到關鍵缺失點;

2、按部門確定招聘和提拔重點,以補充關鍵性的能力;

3、針對共性,確定成批次的培養方案。

2)學習力(潛力)評價表

潛力等於學習力。

華為會使用一個潛力(學習力)測試表格來對人才的潛力進行評估和測量。主要從四個方面來進行人才潛力的評估,分別是思維心智、人際情商、變革創新和結果導向。

通過這個來給人才進行打分。

依據人才總得分20分及以上、14——19分、8——13分、7分及以下給人才給出高、中、低、弱潛力的評價。

如下圖:

從思維、變革、結果、人際理解四個方面,分別做出五個維度的劃分,每個維度可以打1-5分。根據總得分,20分及以上、14-19分、8-13分、7分及以下給出高、中、低、弱潛力的評價。

3)工作定量分析以及效能提升表

工作定量分析表可以幫助員工進一步明確工作量和實踐分配比例,確定工作重點和可能需要的資源,發現工作效能提升的空間。

4)崗位匹配度矩陣

通過崗位匹配度矩陣,可幫助主管明確崗位滿足度、匹配度、人員潛力等相關信息,有效支撐組織人才管理的選、育、用、留。

裡面信息量非常大,首先最上方是某某總監,數字17/11,前者是部門的總編制,後者是現有的人員數量。這裡面的2A2B,指的是過往四次的績效水平,此外還可以還包含工齡、司齡以及薪酬水平是否達標,人員調動或借用是否頻繁等信息。

如果經常用這張表格,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組織內部的人才全貌,既有組織結構、上下級關係,又有人員信息和人員狀態,各種情況一目了然。

人才盤點Q&A

1、人才盤點項目應該由誰發起?

人才盤點的項目發起者其實有三種:老闆,HR,業務總。

業務總發起一個項目。

雖然不是常態,但是一旦發起就說明他一定覺得現在的部門有特別大的問題,所以一旦他作為需求方,這個項目會運作得非常順利。

老闆發起項目。

通常也會有兩種,其實在民營企業很常見。到底是一代還是二代發起項目?

我們有時候會說,民營企業,一代是老闆用最傳統的創業方式,打下了江山;

而往往,企業的變革,都是由二代驅動的。

所以老闆發起項目的時候,我們需要確認老闆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HR發起項目。

其實主要是希望通過項目能夠把企業的現狀盤一盤,確定接下來的工作方向和重點。

總結一下會發現,不同的角色發起這個項目,價值是不一樣的,所以在項目開啟之前,我們應該明確這點。

2、人才盤點項目應該盤點誰?

在我們做項目的過程當中會發現,盤點對象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是比較普遍的,就是會從中層開始盤,基本上10個項目裡有8個項目,問HR想盤點什麼人,HR都會說要盤點中層。所以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從層級做切分的方式。

但是從盤點的初衷來講,我們要盤的人才一定是基於當前的業務挑戰,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的人。

所以除了按照層級切分,其實還應該關注核心人才。

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經理、研發團隊比較重要;偏銷售的快銷品行業,銷售團隊比較重要;房地產行業,城市總比較重要。

我們會發現在不同的公司,到底盤點誰,一定是基於當前公司的發展,哪一類人群是相對來講最稀缺的,哪些人才是企業最核心的人才。

所以總結一下,在考慮盤點誰的時候,一定思考兩方面。

第一個是層級,第二個是企業的核心人才。

3、盤點中,如果對人才的評估結果和老闆的認知不一樣,怎麼辦?

老闆看人關注的是什麼?

這個裡面的標準可能我們需要澄清,通常來說可能會涉及到經驗、績效、工作態度等。

第一步,澄清人才的標準。

就是這個崗位或者說未來三到五年後要做這個崗位的人,他需要什麼樣的潛質,怎麼樣才能達到公司要求,我們需要先把標準統一。

第二步,我們在拿到盤點結果後,需要和老闆開一場校準會

校準會特別有魅力,是特別能體現HR專業性的地方。

校準會有兩個入手的點:

首先,需要高層的重視,就是老闆自己要親自參與盤點會,要來聽每個人的意見,並進行深度討論。

第二,作為HR事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關於這個人過往的業績,工作的表現,甚至是很多同事、下屬、配合部門人的意見要充分的收集,把所有的資料都準備好才能保證校準會的順利進行。4、如何應用盤點之後的結果?

首先,我們可能會用於識別內部人才的分布狀況。

公司內部有多少高潛,經驗值百分之二十的潛力人才,百分之五的高潛人才,在組織當中到底是哪些人,可以做明確的定位。

第二,盤點管理者的領導力水平。

通過盤點結果可以形成一個立體的領導力地圖。應用於激勵保留,比對潛力高績效好的人予以更多獎勵,給不太好的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培訓。

第三,崗位安置。

候選人不適合現在的崗位,績效和潛力都不好,此時可以考慮公司內部有沒有其他的崗位比較適合。(end)

【人才盤點不僅讓全公司理解了人才標準,提升管理層的人才管理能力,也是一種驅動績效文化、激活組織的有效方法;

是為公司培育土地肥力,確保公司明年、未來3-5年甚至更遠的未來需要的人才。

相關焦點

  • 京東、華為人才盤點【案例解析】
    直播中將會解析京東和華為的人才盤點方法,提煉標杆企業的成功經驗,為自己所用!京東與華為的人才盤點在京東,除了通過公司線上系統進行整體盤點,還會在線下對管理者、核心崗位、高潛人員進行開門盤點和閉門盤點。 閉門盤點:由觀摩人、盤點人、HR相關人員提取被盤點人的檔案數據,根據被盤點人的績效和潛力確定九宮格位置。 高管在對VP進行盤點時,需要所有高管共同討論才能決定他是否真正具備某項能力。 而華為的人才盤點,準確地說應該是組織與人才盤點。
  • 華為第一、騰訊阿里其後
    在這個報告中,清華大學公布了畢業生就業人數超過20人的單位,其中華為以187人的總數位列第一,本科生招了3個,碩士生招了110個,博士生招了74個,遠高於其他公司。 從這一點來看,華為這家公司是很多清華大學畢業生的首選,而且高學歷人才尤其受歡迎,74名博士的招聘比清華留校的人數還要高出一倍。
  • 掃描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智慧城市玩法
    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等知名企業紛紛投入智慧城市領域,對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些智慧城市主流玩家,是如何發力智慧城市的?
  • 華為第一、騰訊阿里其後
    在這個報告中,清華大學公布了畢業生就業人數超過20人的單位,其中華為以187人的總數位列第一,本科生招了3個,碩士生招了110個,博士生招了74個,遠高於其他公司。從這一點來看,華為這家公司是很多清華大學畢業生的首選,而且高學歷人才尤其受歡迎,74名博士的招聘比清華留校的人數還要高出一倍。
  • 阿里P10、騰訊T4、華為18,網際網路公司職級、薪資、股權大揭秘
    於是我們就去諮詢了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們,一位低調路過的阿里 P9 回復我說:「絕對不能說!說了我就被開了!」。阿里這條線沒有突破,騰訊那邊也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職級、薪資這些都是敏感信息,不方便透露」。
  • 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為何能得到騰訊、阿里、百度、華為的青睞?
    華中科技大學的歷史悠久;是首批博士點及國家重點學科培養點;教育部學科評估華中科大排在全國前10名;是國家科技三大獎排名靠前的大學;是高考錄取中生源很好的大學;騰訊,阿里,百度,華為最喜歡這所大學的畢業生。在QS2019年世界大學排行榜中,華中科技大學在中國所有大學位居第15名。
  • 阿里金融版圖,騰訊遊戲江湖,華為卻負重前行,人民日報點出關鍵
    近期,歐盟發布了全球各大企業研發投入排行榜,華為第一次攀升至全球前三強,僅次於谷歌和微軟,超過蘋果和三星。在2500強研發投入公司中,前50中國還有2家,就是阿里全球排名26位,騰訊則是46位。顯然前50中國企業佔比太少,仍需努力!我國的差距還很大,美國上榜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是中國的兩倍,我國企業的創新之路還很長。
  • 騰訊員工炫耀:騰訊職級改革,T4對標阿里P7,這不過分吧?
    在網際網路坊間一直有這麼一種說法,意思大致是百度靠技術,阿里靠運營,騰訊靠產品。那麼,大家知道網際網路這頭三把交椅的職場體系是如何區別的嗎?三大網際網路之間的人才體系又是怎麼劃分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今日,有騰訊的員工在網際網路職場發帖爆料稱,騰訊職級改革了,T3-1以後是9級工程師了,比阿里的P7還大2,以後是無敵的存在了。騰訊T4對標阿里P7,不過分吧?這樣的爆料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都是怎麼說。
  • 阿里搞金融、騰訊造遊戲,都在賺快錢,唯獨華為在賺「笨」錢
    而在2020年的這份全球各大企業的研發投入榜單的前50名中,中國只有三家企業入榜,分別是第三的華為、第二十六的阿里和第四十六的騰訊,其他大部分都是美國企業。這還是一件挺令人難過的事情,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相比,差距還是很遠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國的各大技術被他人卡脖子的原因之一。
  • 揭密華為、阿里、騰訊、美團等企業的職級薪酬體系
    今天分享一份薪資、職級、考核、晉升條件資料,包含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華為、京東、美團、滴滴、小米 9 家網際網路大廠。 一般來說,應屆畢業生剛入職到阿里為P5,工作1-3年之後升職到 P6,阿里一般到 P7 才給配股票。
  • 視點 | 智慧城市的「初心」與「始終」——看騰訊、阿里、百度、華為四大玩家的各自玩法
    四是人才保障:一方面依託本地教育資源培養智慧城市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合理政策引入外部高端人才。五是資金保障:依託新基建相關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做好建設項目的投資預算評審工作,此外,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其它投入為補充的智慧城市投融資機制。
  • 華為疑大規模招聘光刻機技術人才;滴滴拍賣部分股權,阿里騰訊的...
    記者從接近拼多多方面的知情人士處獲悉,已經與商家核實,車子是全新特斯拉,補貼也是真的。數據還顯示,新款iPhone SE銷量表現很出色,雖然從4月底才開始銷售,但該機佔了本季度美國iPhone銷量的19%,其跟iPhone 11熱銷背後,都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相對便宜的售價,是用戶購買蘋果的核心動力。
  • 中國免費開放全球最大望遠鏡,原來阿里騰訊暗中為國培養科技人才
    前者預示著中國在天文學領域對美國的趕超,後者體現了中國在科研人才培育上的努力。先說第一件事,美國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在去年8月發生鋼纜斷裂事故,望遠鏡反射面被砸出約30米的口子,目前已處於廢棄狀態。作為全球曾經最大的單孔射電望遠鏡,位於美屬波多黎各地區的阿雷西博曾被美國NASA用來與外星人聯絡。
  • 阿里、華為、騰訊的996工作制是什麼?對996工作制你怎麼看呢?
    阿里、華為、騰訊的996工作制度因為引起了外媒的關注,所以也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一大波的討論,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法定工作日是朝九晚五,5天工作制,但是一般私企都是朝九晚六,而且有些是大小周末輪休,但是一般大城市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時間就是我們要說的996工作制度,也就是朝九晚九,6天工作制,一周算下來是
  • 華為,阿里,還是騰訊?
    騰訊叕出JDK,名號Kona。最近老是聽到這些牛x的公司搞出牛x的東西,真是被嚇尿了。看一次嚇尿一次。「Oracle要慌了!華為也開源了自家的JDK!」 這種題目見的多了,我真的是有點想看Oracle的熱鬧。
  • 三星是韓國「最大的集團」放在中國能超越,華為、阿里、騰訊嗎?
    華為、阿里能超越嗎?據統計,目前三星集團的總市值是3200億美元,換算為人民幣是2.13萬億元,排行僅次於阿里和騰訊,之前三星的市值是2562億美元,這個結果是進不了前三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其強大營收能力,高達1977億美元的年營收,超過了華為,雖然華為今年特別火,但也是差了一點,主要還是因為諸多的限制問題,雖然沒有超過三星,但是華為如今的發展也算是在自身的專業領域獲得了成功,畢竟這樣的情況下還能發展成這樣很不容易了
  • 華為、阿里、百度出手提供免費在線辦公平臺!騰訊、京東...
    其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等BATJ全都發力抗疫,開放算法、智能測溫、防控機器人、成立疫情基金,提供暖心服務,展示企業擔當。華為致信合作夥伴:提供免費在線辦公平臺、延長帳期等支持華為中國區企業業務部發布了致全體合作夥伴的一封信。
  • 百度阿里騰訊歐科雲鏈,誰是區塊鏈人才培養第一軍團?
    然而,制約他們的是同一個問題——人才緊缺。據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預測,伴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未來5年中國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這意味著,如果不加大區塊鏈人才培養力度,未來區塊鏈產業發展將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巨頭們顯然不會坐以待斃。以阿里旗下螞蟻集團為例,該集團正面向全球高校設立X合作計劃,加大招募和培養區塊鏈核心技術人才。
  • 新基建人才儲備加速度,百度、華為、騰訊開啟大規模校招
    百度之外,華為、騰訊等大科技公司近來也是不餘遺力地招攬人才,華為200萬年薪求賢「天才少年」,騰訊啟動有史以來招聘人數最大校招。科技公司逆勢招聘,依然看好國內經濟未來大發展。各種拋福利競相搶人的同時,各大企業在招聘人才領域上也表現出相似偏向性,特別是蓄力新基建方面。
  • 阿里、華為、騰訊?
    比得過阿里騰訊嗎? 不過自信歸自信,我們還是要十分客觀地認識我們國家的企業,尤其在和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巨頭、寡頭企業相比的時候,還是要充分認識到彼此的位置。遠的不說,就拿我們隔壁韓國的三星來比較一下,看看以三星的體量放到我國是一個什麼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