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團CEO王興成為中國足球圈的頭號公敵,來自於他在社交平臺毫無徵兆的對國足的吐槽。
「我第一次被中國有些行業標準之低所震驚。98年在清華上體育課時,男生三千米成績在12分鐘之內就滿分,不少同學做到了,我也接近。與此同時,中國男足考核球員12分鐘跑,有些外籍球員可以跑三千大幾接近四千米,卻有好些本土大牌球員跑不過及格線兩千八或兩千九。專業球員跑不過清華普通男生。」
一石激起千層浪,王大老闆的這一言論,讓中國足球圈坐不住了,專業人士也開始不斷反擊。清華大學還加入論戰,並強調了12分鐘跑是自家傳統優勢項目。就連清華大學教授王小東也「參戰」了,稱國足拿了世界盃貢獻也不如北大清華。甚至王教授還表示,目前國足對於國家貢獻是負的。
筆者認為王興對國足的吐槽,確實是很不恰當的。主動在不熟悉的行業拉踩國足,還質疑國腳跑動能力不及清華學生,無論王大老闆出於何種目的,本身就不值得提倡。這就好比足球圈的人士,說自己的外賣配送會比美團騎手更快。畢竟是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嘛!不了解足球行業的公眾人物,質疑國腳們的能力不如業餘選手,這確實會導致很嚴重的不良影響。額外佔用公共資源的同時,會誤導很多普通群眾,畢竟14億人不是人人都是球迷。
那麼有必要拿12分鐘數據,衡量國腳們是否有專業能力?準確來說,足球球員需要的是帶球奔跑能力,簡單拿12分鐘成績衡量其是否職業,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相反很多出色的傳奇球星,他的奔跑能力其實沒有那麼高,你不可能指望巔峰時期齊達內和哈維,跟一撥毛頭小夥比12分鐘跑。難道你就質疑齊達內和哈維不夠職業?聯想到跑動能力出色的奧東科爾和沃爾科特虎頭蛇尾的職業軌跡,也許衡量一名球員是否偉大。簡單拿跑動這一個維度比較,顯然有點太不全面了。
況且過去因為搞12分鐘跑的測試,讓很多好苗子的足球夢徹底斷送。考核足球運動員的跑動能力,12分鐘跑顯然不是唯一選項。退一萬步,就是有很多國腳確實沒有清華同學能跑,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是帶球跑動能力,恐怕國足這幫所謂的「庸才」,還是能高出普通人一籌的。哪怕是對成為職業足球球員有執念的飛人博爾特,短暫的出圈經歷最終也是不了了之。你真的確信清華同學們,比我們吐槽的國足「大爺」優秀的多?
當然,足球圈的反擊言論的確稍微有點過了,但不至於讓教育圈過於敏感。不去評價北大清華和國足哪個對國家貢獻大,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把足球這項運動搞好,需要中國足球人自己想辦法。其他領域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值得鼓勵,但天天冷嘲熱諷和隨意拉踩沒有必要,也無助於中國足球的整體提高。與其王老闆、王教授和足球圈繼續論戰,還不如在各自該有的領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別再繼續消費中國足球了,凸顯外行人無知之外,只能不利於足球運動的發展。如果我們繼續鬧來鬧去,也許國足未來不是偶爾1比5不敵泰國,而是會逐漸變成常態。就像02世界盃我們三戰全負灰頭土臉的告別,現在卻是我們最為懷念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