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孤兒慘案發生在河津

2021-03-03 山西博盛達

 提示:點擊上方'山西博盛達'↑免費訂閱

《趙氏孤兒》劇情比較複雜,由多種情節構成,策劃陰謀的場所,不用說,是在當時的晉國都城絳邑(一說是今侯馬新田,一說是今襄汾趙康)。慘案發生的地域在哪裡?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趙氏宗族居住在什麼地方。筆者認為,當時除在晉都任職的少數人外,絕大多數趙氏成員均住在他們的採邑耿城,即現在河津市山王村。其依據如下:

據《左傳》和《史記》記載:晉獻公十六年(前661)由趙夙御公車,畢萬為右乘,獻公親自出徵,一舉滅掉霍、魏、耿三國。班師回朝後,將魏(將芮城縣北半部)賜給畢萬,耿(今河津市南半部,其治在今山王村)賜給趙夙為採邑(封地),並將他們官封大夫。晉文公四年(前633),也就是晉楚城濮之戰的那一年,趙夙之孫趙衰被拜為卿,掌管國政統領三軍。文公仍命趙衰繼承原封(見《史記·晉世家》)。直到趙獻侯(趙氏第十代)元年,即公元前423年,隨著趙氏勢力的不斷北擴,便將府治由耿遷至中牟(見《史記·趙氏家》、《辭海》)。趙氏在耿共統治了238年,這一點與《河津縣誌》記載:「趙氏在耿共傳十代」是一致的。而這件事發生在趙氏第五代趙朔時期,即公元前597年。也就是說此時,趙氏的採邑非耿莫屬。

晉國當時屬於奴隸社會趙氏家族就是耿地的奴隸主。這裡除少數自由民外,絕大多數都是趙家的奴隸。奴隸社會是父死子襲,代代相傳。他們除佔有土地、奴隸之外,還有一套以族人為主的多層次管理機構,佔有大片的土地收入。也就是說趙氏在這裡形成一個權力中心,常年統治著這塊地方。這些士大夫(奴隸主)權力很大,可以在採邑建築宮殿、豢養軍隊等。平時除少數任職官員外,多數人都是有事時來朝,無事時就在採邑經營自己的事務。若遇到戰爭,就接受諸侯的命令帶上自己的軍隊參戰。對於晉國來說這種權力分配更為突出,這也是釀成後來晉國被肢解的原因之一。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分公、侯、伯、子、男多個等級,下一級奴隸主要向上一級奴隸主納貢交稅。晉君屬於公級,趙氏屬於侯一級。也就是說晉國國君不僅不會給他們發放薪水,他們反而要向晉君納貢。這和後來的中央集權制不同。中央集權制是由郡縣交稅收,再由中央政府向大臣們發放薪水。而奴隸社會除過納貢外則是自收自養,即用採邑的土地收入養活自己。根據以上情況分析,趙氏的族人和眷屬根本不可能住在晉都,即使有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居住在他的採邑耿城。

        案件發生後,對於一戶龐大的族群來說,就當是的交通工具而言,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他們從一百多裡外的耿城押送到晉都絳邑,或者別的什麼地方來處斬,只能是就地處決。

      《史記·趙世家》載:屠岸賈帶人到「下宮」把趙氏家族殺盡斬絕。本文認為這個「下宮」就是趙氏在耿城所建的宮殿。理由有二:(1)歷史上無論哪個朝代,除過國君帝王外,所有大臣都不能在都城建築宮殿,即使宮邸建築淂再豪華,再氣派也只能成為府,不能稱為宮。(2)當時晉國大夫一級的文武大臣至少也有二、三十人,試想,晉君能讓他們在晉都建立宮殿嗎?這就像諸侯不能再周朝都城洛邑建立宮殿一樣,各家大夫也不能在晉都絳邑建立宮殿。要建宮殿,只能建在自己的採邑。所以說這個「下宮」應在耿城一帶,《禮記·文王世子》:「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 鄭玄 註:「下宮,親廟也。」這兒的下宮指的就是宗廟,趙氏的宗廟當然在其採邑了。

      這樣《趙氏孤兒》原發生地就清晰了:策劃陰謀是在絳邑。藏匿孤兒是在襄汾縣三公村,或者是在盂縣藏山。也有可能是先藏進三公村,後藏到藏山。三公村與藏山名字都來自這件事。三公村係指韓厥、程嬰和公孫杵臼。由於他們三人在此有功,故定名為三公村,其位置在鄉寧縣交界處的山麓。藏山顧名思義就是藏匿孤兒之山,而慘殺趙氏家族的地方,無論怎樣說都離不開當時的耿城,即河津市山王村一帶,慘殺趙氏家族的地方應為現在的北張村,據記載,現在的玉泉寺其前身為商周時期耿國宗廟,後為春秋時期趙家最早的家廟,慘案發生後,趙家被滅門,為此,趙張村易名為張村。            

商務合作|品牌推廣|微信運營|活動策劃|視頻拍攝
QQ:53185084   微信/電話:18903599059

相關焦點

  • 趙氏孤兒的背後:一個家族的毀滅與重新崛起
    慘案源於昏君 春秋時期,晉靈公幼年即位,長大後不知民間疾苦,生活奢靡貪圖享樂。 佞臣屠岸賈為了迎合晉靈公的喜好,在桃園建造了一座絳霄樓。工程竣工之日,晉靈公上樓飲宴,樓下是川流不息的前來觀看的百姓。
  • 趙氏孤兒雕塑——見義勇為、視死如歸的崇高品格
    《趙氏孤兒大報仇》(又名《冤報冤趙氏孤兒》、《趙氏孤兒冤報冤》,簡稱《趙氏孤兒》)是元代紀君祥創作的雜劇,全劇五折一楔子。劇演春秋時晉國上卿趙盾遭到大將軍屠岸賈的誣陷,全家三百餘口被殺。
  • 趙氏孤兒,一個百年家族的縮影
    而這場內亂也被演繹成後來中國戲劇史上的一個重要段落,即「趙氏孤兒」。(1)趙氏家族是晉文公姬重耳最看重的家族,趙衰受姬重耳的重視程度遠勝於其他人。趙衰死後,兒子趙盾繼承了父親在晉國政府中的遺產。趙盾不負眾望,輔佐姬驩(晉襄公)盡心盡力,漸漸成為晉國的二號人物,後來又立了姬重耳的孫子姬夷皋(晉靈公)繼位。
  • 《晉獻文子成室》-「美輪美奐」、「趙氏孤兒」
    2、「趙氏孤兒」:文中的獻文子趙武便是趙氏孤兒中的主角。從趙武執政開始晉再修文德,棄徵戰,趙武尊王室,與楚弭兵。晉楚分霸,中原始寧。       在解讀這篇文章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趙氏孤兒的故事,在此之前先認識幾個人和他們的功績:趙衰:輔佐晉文公稱霸的五賢士之一。春秋時期的晉國晉文公大夫,是趙武的曾祖父。
  • 趙氏孤兒背後的真相:把持朝政擁立四任國君,建國後拼命篡改歷史
    提及電視劇《趙氏孤兒案》,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但對於這個稱得上經典的歷史傳奇故事,卻談得上是家喻戶曉。之所以能夠打動世人,無疑是因為這是個煽情催淚的故事:趙家遭遇奸臣滅門,孤兒僥倖死裡逃生,八位義士前僕後繼,血海深仇終得昭雪。
  • 「趙氏孤兒」是一個流傳千年的謊言?看一看趙氏此人的作為便知
    元代紀君曾經創作了這樣一部雜劇,它被後世奉為元代四大悲劇之一,法國、德國、義大利的劇作都有它的改編版本,這部感動了後世幾百年的經典就是《趙氏孤兒》。筆者雖未曾看過《趙氏孤兒》的劇作,卻也看過陳凱歌導演拍的電影版本。
  • ​「趙氏孤兒」案背後的歷史真相
    趙宣子趙盾正因為趙宣子強勢的執政風格,趙氏在趙宣子生前就樹敵眾多,深為晉國諸大夫嫉恨。於是在趙宣子去世之後,由於一個莫須有的理由,趙氏便被大家聯手剿滅,若非韓氏傾力保護「趙氏孤兒」,趙氏恐怕早就在歷史舞臺上消失了。
  • 忠義之地:電影《趙氏孤兒》的拍攝地藏山
    而有一座山,它被稱為了忠義文化的象徵,山中藏著歷史,藏著故事,藏著文化,這就是藏山——趙氏孤兒的藏身地。  這裡曾經是一片荒蠻之地,在萬仞深谷中,一所雄渾幽奇,峭壁萬仞的歷史名山,聳立在悠悠太行的西路。
  • 影評|士不可以不弘毅——談談電影《趙氏孤兒》裡的「士」
    這個平凡的人,在趙盾一族被滅門時,冒死救下了趙氏唯一的血脈,亦即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程嬰憑藉一己之力,隱瞞趙氏一族的滅門真相,將趙氏孤兒撫養長大,隨之開始了對元兇屠岸賈的復仇行動。歷史就這麼簡單,程嬰卻並不簡單。
  • 趙氏孤兒全家被殺,他為何還能逆風翻盤,成為戰國七雄?
    趙氏孤兒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之一。
  • 藏身山洞15年後成晉王 兩千六百年前趙氏孤兒藏匿地——藏山
    藏山,以藏匿趙氏孤兒而得名。藏山景區的藏孤洞、報恩祠、育孤園等景點及附近的大圍、荒鞍嶺、寶劍溝、落箭山等村名、山名都是當年程嬰攜孤遠逃追殺、救孤育孤的證據。趙氏孤兒的故事逐漸被後人傳成神話地處太行山的「藏山」,這裡藏著歷史,藏著故事,也藏著美景。藏山古名盂山,位於山西陽泉盂縣,是國家級AAAA風景區。境內峰巒疊嶂,古剎櫛比,千百年來留名篇佳作無數。山以史傳,史以文傳,匯中華儒家文化於此藏孤勝境,譽為晉東第一名山。
  • 歷史上的趙氏孤兒趙武原型是誰?他的命運又如何?
    趙氏孤兒趙武  趙武官至晉國的正卿,主持了晉楚分霸的弭兵之盟,為當時的中原帶來了難得的和平,使得人民能夠休養生息,可以說對於民眾來說是一位有功之臣,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權傾一時的人物卻有著血腥而且悲慘的身世,一出生就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並且背負起全族的血海深仇。
  • 爸爸姓趙,給兒子取名「趙氏孤兒」,登記民警:喝了多大酒取這名
    爸爸姓趙,給兒子取名「趙氏孤兒」,登記民警:喝了多大酒取這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給新生兒辦理身份登記的地方來了一位90後父親,拿著孩子的證件要登記。可登記民警一看孩子名字就樂了,這位爸爸給孩子取名「趙氏孤兒」,一邊笑一邊問:喝了多大酒取這名!
  • 偷情、內訌、陰謀引發的滅門血案:歷史上的趙氏孤兒原來是這樣的
    那麼,《左傳》對趙氏孤兒記載如何呢?  春秋晉國實行軍政合一的「三軍六卿制」,國家軍隊被分為三個軍,由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六人統領,他們同時又是國家卿士(相當於宰相),其中以中軍將為首席執政。公元前601年,此時晉國的中軍將是郤缺,他提拔了趙盾之子趙朔為下軍佐。那麼趙盾可能在此年去世或者退休,而晉成公要到明年才去世,然後晉景公即位。
  • 只剩下一個孤兒的晉國豪族趙氏,後來是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此時,晉國貴族欒氏、郤氏因嫉妒趙氏勢力在晉國做大,遂向景公出具了趙氏謀反的偽證。 被誣陷的趙氏因此被滅族,僅存趙朔之子趙武因跟隨趙莊姬入宮而倖免於難,被門客程嬰舍親子相救。這件事情平息之後,晉國大夫韓厥以趙氏有功為名,勸說晉景公赦免了趙家的唯一血脈趙武,並立趙武為趙祀,歸還了趙氏田邑,趙氏因此得以復興。
  • 8月23日19點浙江大學翻譯學研究所博士杜磊:《趙氏孤兒》在海外的前世今生(1731-2019)
    大夫屠岸賈原是晉公的龐臣,一貫助紂為虐,對趙氏早就恨之入骨在這危難之時,趙氏的兩個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決心把趙氏孤兒救出來。於是二人定計,買了別人一個嬰兒,由公孫杵臼抱去藏起來,然後程嬰去向屠岸賈「告密」,說趙氏孤兒在公孫杵臼處。
  • 《趙氏孤兒》開城儀式 張豐毅公孫府開門宴客
    昨日,《趙氏孤兒》在浙江寧波象山影視城舉行發布會,陳凱歌帶領葛優、張豐毅、王學圻、範冰冰、黃曉明及趙文卓在公孫杵臼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後,全體主創移師春秋戰國城舉行開城儀式。由於發布會在公孫府舉行,扮演公孫杵臼的張豐毅頗受矚目,而在自家門口,張豐毅也頗為自在,很有迎客之風。
  •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趙氏在趙家宗主的率領下拼死抵抗,但由於寡不敵眾所以兵敗。趙家人大多都死在了刀光劍影下,只有一個小孩子趙武突然不見了。原來趙武早就被程嬰抱走遁入山林中藏匿了起來,這個孩子就是趙武,也就是人們口中的趙氏孤兒。趙武在大眾的關心下很快就長到了十歲。而晉景公削弱趙氏權威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所以晉景公復立趙武。成年的趙武總是有貴人相助,你比如說韓厥。
  • 「趙氏滅族」真相:被掩蓋的姦情、內訌和陰謀|百家故事
    類似的故事情節,在中國的戲劇小說中十分常見,通常圍繞「惡人殺了孤兒全家——孤兒被惡人撫養長大——孤兒最終向惡人復仇」的敘述模式展開。由於這一模式最早、最成功的文本來自元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所以被後世統稱為「趙氏孤兒型故事」。
  • 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被奪,如何發展為戰國七雄的趙國的?
    這趙莊姬是晉景公的妹妹,嫁給了趙氏的趙朔,她舉報趙氏謀反可信度很高,同時欒氏和郤氏也出言作證。於是晉景公暗中召集軍隊發兵趙氏的封地。趙氏在晉國專權已久,侵害了不少家族的利益,於是晉國的貴族紛紛起兵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