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的隱喻(續)——日本的漢字文化

2021-03-01 中華傳統漢字

點擊上面藍色字可關注我們哦

進入公眾號後點擊菜單「往期訊息」可查看以前的推送

主編按上一期,我談到:」漢字的字體是具有隱喻圖式的象徵結構。「 今天,我們來到日本,看一下漢字在日本具備怎樣的隱喻含義。在漢字使用度極高的日本,漢字往往承載比假名更大的訊息量,更有衝擊力。漢字的字體,在日本發展的速度遠超其宗主國。各種經典的、傳統的、創新的字體(字型)都是首先發跡於日本。本文原載公眾號【知日】,如不同意轉載請盡快聯繫本編刪除。

有一款字體,它在日本火了20年,連庵野秀明都想將它佔為己有。

是什麼讓它成為經典,日式字體又為何看上去那麼養眼?

關於日式字體的魅力,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挖掘。


EVA體、襲來

「時に、西暦2015年」,黑色背景中浮現出的這幾個醒目的白色大字,拉開了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序幕。L字型排列的副標題「第一話使徒、襲來」,簡單卻外露著霸氣。對不少二次元粉絲來說,這種魄力滿點的字體表現已經成了EVA的代名詞。在日本,人們甚至將這種極粗明朝體直接稱作「EVA明朝體」。(主編註:明朝體即大陸的宋體)

「EVA明朝體」本名「Matisse EB」,出自日本字體設計公司Fontworks之手。在DTP(桌面出版系統)剛剛起步的90年代初期,公司創始成員之一的佐藤俊泰利用一臺mac電腦,對傳統明朝體進行了精細的改良,終於在 94年發佈了這款全新感覺的字體,並於翌年成功空降《新世紀福音戰士》。按照導演庵野秀明的話來說,「「Matisse EB」不僅有著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字體本身就帶有感情,能夠表達出很多東西」。到後來,他甚至直呼其為「俺明朝」(庵野明朝體),足見他對這款字體的喜愛。

Matisse字體包內容


如何選擇日文字體

隨著《EVA》的熱播,這種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又兼具可讀性的字體開始受到世人的關注。在95年的秋葉原電器街,還出現過一股搶購「EVA字體包」的熱潮。它不僅被包裝成各種周邊商品,也開始出現在各種廣告,動畫,綜藝節目和街頭看板中。「EVA明朝體」的人氣向我們證明了「字體」作為一種設計所應具有的價值,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目睹的一切文字資訊也都離不開字體的加持。而處在同一漢字文化圈的日本,他們最常用的是哪些字體,又和我們的中文字體有著哪些不同?

首先,由於日文系統中,存在著包括平假名、片假名、漢字、字母、符號在內的五種元素,設計日文字體可以說是一件相當「費工」的事。因此,日式字體雖花樣繁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在兩類基本字體——「明朝體」和「Gothic體」(粗體)的基礎上變化而來(註:另外兩大類為筆書體和手寫體)。

明朝體 vs Gothic體

· 明朝體:橫線細,豎線粗。筆畫收尾處均產生筆鋒,橫線的右端以及拐彎處均有一個三角形的凸起,英文中叫做「serif」,日文則稱作「ウロコ」。

· Gothic體:橫線與豎線等粗,沒有筆鋒,也沒有三角形的凸起。

一種字體,同時也是N種字體


雖然大部分的常用字體都可以歸到上述的兩個大類中,但稍加留意我們就能發現,它們在形狀、粗細、以及筆鋒等細節的處理上都各不相同。一個明朝字體的概念中,包含了千千萬萬種不同的呈現方式。

首先在書體的選擇上,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AXIS、Osaka、小塚、MS、Hiragino等字體,各自呈現出不同的特色與魅力。另外,我們說字體都是有「重量」的,這裡的重量指的就是它們的粗細。比如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中,字體重量和顏色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雖然用的還是那套「EVA明朝體」,卻多了一份內斂,少了一份「使徒襲來」帶來的震撼。

字體重量/粗細對照表

《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劇場版標題設計

在對的場合使用對的字體

Q:你會根據用途和目的來區分使用字體嗎?

A: 會(71.3%)不會(28。7%)

設計的存在首先是為了滿足體驗,其次也是對視覺效果的追求。在一項針對25-35歲上班族的「字體使用情況」的調查中,超過7成的受訪者表示,會根據實際情況區分使用字體。比如,粗細分明,輕巧美觀的明朝體,更加適合用在大段的資料,報告書上。而製作企劃書、PPT時,人們更加傾向於使用Gothic體,因為它更加簡潔大方,且容易讀取。

而隨著字體的放大與加重,其呈現出來的視覺效果也越發強烈。不論是綜藝節目中的爆笑字幕,還是從眾多動態、靜態的廣告設計來看,文字的面積越佔越大,位置也越來越醒目。如何用對字體,這不僅是sense的問題,也考驗著設計師對各個字體的認識和把握。字體設計師草野剛就曾表示:「傳統字體書寫厚重感,現代字體訴說先進性,每一款字體都會說話。」

草野剛為動畫版《圖書館戰爭》設計的標題


在《圖書館戰爭》的海報中,草野換掉了原著小說的書名字體,改用粗細不同的兩種Gothic體來呈現這個標題:「圖書館」三字使用了「新Gothic L」,簡單內斂的線條表達出地點本身的平凡和無機,「戰爭」兩字則是改良過的「新Gothic B」,加粗這一動作突出了事件的不平凡。這種安排不僅做到了字字落實,也十分具有現代感,與作品的時代背景、中心思想都十分契合。而在《鋼之煉金術師》的標題設計中,草野選擇了明朝體中尤為剛硬的「流明體」來突顯作品的時代感和壯大的世界觀。

草野剛為《鋼之煉金術師》設計的標題

大街小巷就是一個巨大的字體庫

城市中有著數之不盡的站名、店招、看板、案內板、道路標識…你曾留意過它們用的是哪種字體嗎?東京的大部分鐵路公司,都愛用「新Gothic」或「角Gothic」字體來設計站點及線路標識。而以紅色「止まれ」(停)倒三角為首的道路標識系列,最常用親切好懂的「圓體Gothic」字來提醒車輛及行人。

新宿站的換乘指示牌

東京鐵塔前的「停」標

除了常用字體之外,大街小巷裡那些特立獨行的手寫看板,充滿昭和味道的店招也是字體文化的另一塊寶庫。「のらもじはプロジェクト」(野文字發現計劃)就是這樣一個以發掘和保留民間文字為宗旨的機構。而那些日本古老街道上不夠考究,卻很有個性的文字,也通過他們的分析和字元化,變成了一套優美且獨一無二的字體。

野文字發現計畫


培養「字體感」,讀懂字體之美

機場、車站、道路上的字體設計,給了人們最為直觀明瞭的資訊,讓我們少走錯路。電影海報、小說封面裡的字體設計,不僅高度概括了作品的內容,也決定了我們對它的第一印象。綜藝節目中的字體設計,製造出驚嚇和爆笑的最佳環境,讓我們能夠投入其中,暫時忘掉自己。字體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技能。不妨從現在開始,多多觀察身邊的各種字體吧。培養「字體感」,讀懂字體之美,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精彩。

點擊【閱讀原文】可查看【知日】公眾號原文

相關焦點

  • 【講正字】漢字字體紀錄片
    每「隻」字所包含的歷史、美學、設計與社會文化,超越人們的想像。《漢字》是一部用中文漢字探討國際設計、視覺文化和身份認同的紀錄片。日常生活場景正好是看字的「好地方」當西方人說自己在漢語地方學習中文,每天花數小時練字,又將中文字簡化成易懂的圖像讓人學習,以中文作為母語的筆者,坦然驚覺自己對字的理解和尊重,竟及不上一個老外,字裡行間的學問更是深似海。
  • 日本人寫的『中文』你看得懂嗎?
    日本『朝日新聞』報紙漢字:用於書寫大部分實詞,主要被使用在名詞、形容詞和動詞的詞幹、以及日本的人名等專有名詞。假名:用於書寫大部分的黏著語素,大量使用在接頭詞和形容詞與動詞的活用詞尾,以及沒有漢字或難讀漢字的日文中。羅馬字:應用於電腦文字輸入、對外日語教學,常用在市場營銷用途,尤其是為了工作的現代化與國際化,和與外國人相處上。
  • 篆書字體
    在近現代整個東亞漢字文化圈中篆書字體在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很少出現,中國現在幾乎不用(最多就是金石、書法家們玩玩罷了),國內有一個官方使用例就是人民幣背面印章是篆體。日本我印象中好像護照(圖三)、郵票(圖四)、紙幣、公章上還會使用,至於臺灣我也見過他們公司章、政府部門章還都是在用篆書體(延續民國的樣式,不過近幾年公文改成橫排配篆書章有點奇怪⋯⋯)。
  • 【設計視角】生活達人﹕字體設計師 為文字點睛
    作為土生土長的漢字設計師,柯熾堅坦言:「其實我的客戶只有一兩家香港公司。香港的文化急功近利,企業對字體的敏感度與審美水平極低,他們維持在『字體要錢的嗎?』的心態。」反觀鄰近地區,臺灣有漸趨成熟的文字設計組群,培育文字設計與研究的愛好者,如JUSTFONT網站以小公司的形式運作,用深入淺出的文章把知識公共化,普及化。
  • 應永會典籍字體課程
    * * *教師簡介:應永會中國獨立字體設計工作者,2007年開始研究傳統典籍字體,數十年的獨立字體設計經驗。目前完成的字體有「浙江民間書刻體」、「汲古書體」、「浙風宋朝」……我是一個字體愛好者,自始至終都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字體設計愛好者,做了10幾年的字體設計,我最喜歡字體還是傳統的典籍字體,所以我一直都在研究和典籍有關的這方面字體。
  • 守護日本人的心魂的漢字
    近年出版與漢字有關的專著,包括有阿辻哲次的《戰後日本漢字史》、金文京的《漢字與東亞》、佐佐木睦的《漢字的魔力》、興膳宏的《佛教漢語50話》、松岡正剛的《白川靜──漢字的世界觀》,以及原宏之的《日本的漢字》等。      日本過去流行日本人論,現今流行日本漢字論。在全球化的今天,國家、民族等概念越來越被邊緣化和模糊化,最後剩下的身分認同顯然就是語言。
  • 再談談漢字的正簡問題
    所謂「改造文化」,首當其衝要為民族自卑感付出代價的就是漢字。當鼓吹廢除漢字、改造文化成為一種流行,那麼為漢字辯護的理性聲音便要靠邊站了。大家也都很清楚,一步到位做到廢除漢字是不可能的,於是,作為達成廢除漢字目標的過渡性方法,即「漢字簡化論」便粉墨登場,漸漸開始作為一種主張,被不少人提出。後來也成為大陸實際的操作模式。
  • 正體直排 | 誰繼承了中國文化的正統
    中國字體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地有五千年歷史,妳有無。然而我們的正統文化卻慢慢走向低潮。此概念多用於指標準漢字。至今,對於標準的漢字,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兩岸三地所頒布的不盡相同。由於現在漢字演變的歷史原因,中國大陸的規範字是簡化字。在語言政策的爭議上,臺灣採用的「正體字」這壹詞除了含「標準」之義,還意味著正統的漢字。臺灣政府至少從2004年起, 便通過推行各種宣傳與獎勵,以推動「正體字」之稱謂,而不用中國大陸所稱的「繁體字。
  • 安子介:我對漢字的看法
    指事是一種含糊的說法,說象形事實上都已變了形,所以大部分是「會意字」的說法是事實,有一位日本學者說要佔到現用漢字百分之九十,他的觀點就是這裡。問題在怎樣地去「會意」。 首先要看:(一)為什麼要創造「字」?(二)創字那時候的環境是怎樣的?(三)是不是所有的「字」是一個人創造的?
  • 學聞丨世界漢字學會第四屆年會日程
    )―《字類注釋》收中國傳統樂器名稱考討論: 姜允玉16:15~16:30    ③張玉金(China: 華南師範大學)―漢字文化生態學研究與《漢字中國》叢書編纂討論: 郭靜雲16:30~16:45    ④郭靜雲(Taiwan: 中正大學)―東北拜虎族群的活動及對殷周文明的影響討論: 王  平16:45~17:00
  • 《漢字五千年》神奇的符號 驚世的貢獻
    西元前221年,秦國崛然而起,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王朝,秦始皇除對貨幣、度量衡實行統一政策外,命令李斯等人以一種新的字體頒布全國,與秦文不符的文字全部被廢除,這種字體後世稱之為「小篆」。文字是語言、文化的載體,在實現國家的統一上,起著決定性作用。  如達爾文進化論中所言,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遺傳性和變異性。同其他事物一樣,文字也在概莫例外的演化發展中。
  • 第七屆 漢字與漢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通知
    研討會目的:漢字元素在亞洲不同民族語系中,均有其獨特的位置
  • 【新書】梁曉虹教授《日本古寫本單經音義與漢字研究》出版
    在對日本學者的研究做過調查,有了一定瞭解的基礎上,我決定從漢字研究的角度展開。這是因為相對於日本國語史、訓點資料、漢字音等諸領域的研究,漢字方面專題研究還較少。而實際上,日本佛經音義的發展趨向是以單字為中心,即多收錄單字為辭目,所以某經音義實際往往就是某部佛經的單字字書。
  • 張朋朋先生:要用「中國文字學」指導「漢字和漢文教學」
    ,是服務於「漢字和漢文教學」的;西方「語言學」不是一門「普遍、通用」的學說,引進「西方語言學」給中國的漢字和漢文教學以及文化教育事業造成了極大危害。現代白話文中大量表示現代人文和科技方面的詞匯:數學、物理、化學、經濟、自由、民主、科學、法制等是先由日本人翻譯西文時用漢字造的,而後由梁啟超那代留日學人引入我國現代白話文。也就是說,構成現代白話文詞匯中的漢字都是源於古文的,因此,教了古文也就教了現代白話文中的漢字。另外,古文不是古代漢語。
  • 海外漢字系列(一):喃漢遺珠
    一直到越南陳朝以後,漢字成為了越南的官方文字系統,越南也走上了口頭語言(講越南語)與書面語言(寫文言漢語)分離的道路。雖然口頭語言先於文字產生,但是文字對口頭語言的影響也是巨大不可忽略的。由於全盤借用了漢字作為書寫系統,越南語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漢語(漢字)的強烈影響,尤其是在詞彙方面,據統計越南語中的漢語借詞達60%。
  • 小林章 所有設計者不可不知的字體知識
    ——小林章(Akira Kobayashi)小林章 (Akira Kobayashi )  畢業於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科,1983年開始在寫研公司設計照排字模目前主要工作是字體設計的製作監督、品質控管,以及新字體的企畫等等,也與Hermann Zapf、Adrian Frutiger等知名字體設計大師共事,著手進行多款字體名作的改良。著有《字型之不思議》、《街道文字》、《歐文字體1:基礎知識與活用方法》、《歐文字體2:經典字體和表現手法》。
  • 安子介:漢字的再認識
    漢字不會被消滅,日本不能放棄。漢文拉丁化後,我們的子孫首先要為一種言語學習二種「寫法」,真會變成最近在香港報上公開發表,要把「蘋果」寫成「PING果」,有人罵這個主張「忘國忘祖」。 漢文由元代開始,一路在「口語化」,到了民國,「白話文」又被大文豪們大力提倡,但是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累積的智慧十分豐富,白話文中無法排除太好的文言文的成語,引致不懂的人,叫它「不文不白」,實際這一事實是漢字的優點。
  • 今年の漢字
    1995年日本漢字能力鑑定協會組織了「今年の漢字」評選活動,由日本民眾選出代表當年度、濃縮年度大事件的漢字,被選出的日本年度漢字由日本清水寺住持親筆寫下,並在寺中陳列一年。中國、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使用漢字的地區也跟隨著潮流,本著將漢字的美好發揚傳承的理念,每年也開始舉辦屬於自己國度的年度漢字評選活動。
  • 李炎記花牌的獨特字體
    其中李炎記的印象最深刻,因為其出品的花牌,字體非常有特色。2005年旅居加拿大多年後重遊故地,竟然仍在教育路嘉城酒樓外牆上,見到元朗各界賀回歸八週年的巨型花牌,好不震撼。一見字體,甚覺親切,竟然仍是同一手筆,於是決定到舊墟南邊圍拜訪一下。原來創辦人李炎已經仙遊多年,其時由女兒李翠蘭和她兄長李志南負責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