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鄧鐵梅(滿族抗日英雄)

2021-02-23 滿語

民族英雄--鄧鐵梅(滿族抗日英雄)

2009年12月18日 20:22東北新聞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鄧鐵梅於國家危亡之際,創建東北民眾自衛軍,任自衛軍司令,率15000餘名愛國將士,與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於鳳城、岫巖、安東(今丹東)、莊河等地,威震遼東地區,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1934年5月,鄧鐵梅因病在老鄉家休養時被敵人逮捕。他寧死不屈,與敵人進行了堅決鬥爭,同年9月壯烈犧牲。鄧鐵梅以他創建東北民眾義勇軍,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壯舉,使他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鄧鐵梅,原名鄧古儒,字鐵梅,1892年生於遼寧省本溪 滿族自治縣磨石峪村一個士紳家庭。鐵梅7歲就讀於本村私塾,七歲入本溪縣小市三門洞高等小學堂,記憶超人深得老 師寵愛,主要愛好是聽故事和習武。其父不意官宦閒居家中, 常在茶餘飯後給孩子們講些朝代興亡的故事,鐵梅深深崇拜和敬仰抗元英雄文天祥,一段動人的故事、一句「從今別卻 江南路,贏得杜鵑帶血歸」竟使鐵梅淚流滿面。鐵梅的青少 年時期,正趕上喪權辱國的清朝政府將遼東地區劃為日俄戰爭的戰場,鐵梅家鄉亦戰火不斷,當地土匪乘機蜂起,哀鴻 遍野,百姓飽受刀兵劫掠之苦。鐵梅祖父鄧榮昌乃遼寧一帶 有名士紳,不忍鄉裡滿目瘡痍,民不聊生,倡組民團,將匪首黃義山二楞鐧(山頭號)抓獲送官。此舉與黃匪幫結仇, 1906年6月,土匪約200餘人尋仇襲擊磨石峪村,鐵梅父鄧繼新率眾奮起抗匪,與家人、親屬、團勇12人皆死於土匪刀槍之下,鄧家房舍盡數被焚。15歲的鐵梅目睹家破人亡的慘狀,誓志殲匪報仇。此後,不分冬夏拜師習武,只練得精 通各種槍械,彈無虛發。

鐵梅18歲由三門洞小學堂畢業,適逢鐵梅六叔鄧繼述任本溪小市總甲所(縣設剿匪武裝)總甲長,鐵梅借堂叔力入總甲所任文書,這是他走向社會的第一步。1917年鐵梅考入本溪湖警察教練所,畢業後分配到本溪縣警察大隊先後當巡警、班長。1921年調到鳳城縣警察大隊,先後任班長、大隊長、縣公安局長。其間,國難當頭,在奉系軍閥的封建統治下,社會政治腐敗,貪官汙吏橫行,匪患日盛。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實施殖民主義統治,在東北橫行霸道,設廠開礦,瘋狂掠奪我國資源,遼寧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災難之中。鐵梅身為公安局長,以他強烈的愛國意識和主持正義、膽大心細、辦事果斷的作風斷然阻止了日本企業在青城子鉛礦的越界開採,並在鐵軌置石事件中手持單槍闖入警察署,怒斥日本憲兵隊,救出中國縣長。同時剿滅匪患,嚴厲打擊土豪劣紳、一貪官汙吏。此舉震懾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長了中國人民志氣,維護了一方平安。然而,剛正不阿的鐵梅卻遭到了地方實力派的懷疑和排擠,1929年鐵梅被撤銷公安局長職務,調任省警務處督察員,仍遭排斥,於是他憤然辭去職務。1931年鐵梅被調任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長,不久又被革職,只好到瀋陽、錦州等地謀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國破家亡、窮困潦倒的鄧鐵梅正在錦州,他親眼看到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給中華民 族造成的嚴重後果。潰軍難民蜂擁而至,大批東北軍官兵含 淚撤進關內,到處是驚慌和混亂場面。這一切激起了鄧鐵梅民族正氣,他氣憤地說:「政府無能當政,軍隊有土不守, 真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我們寧肯被打倒,也不能被嚇倒, 不能俯首甘當亡國奴。」他拜會了省警務處長黃顯聲,陳述了自己回遼東組織民眾進行武裝抗日的意見,得到了黃顯生 的贊同和支持。於是,他和好友雲海清離開錦州,經瀋陽 回到鳳城縣。

此時的鳳城縣已被日軍佔領,日偽勾結,沆瀣一氣,大肆鎮壓愛國同胞,各階層廣大人民群眾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 強盜行徑無不怒髮衝冠,抗日熱情日益高漲。10月中旬, 鄧鐵梅同雲海清來到離縣城130華裡的鳳城4區小湯溝顧家堡子。這是個地域偏僻的小山村,經過串聯,鄧鐵梅召集舊部,大家拿著鄧鐵梅親筆信分頭到各村聯絡,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發動民眾參加抗日,招募青年農民加入抗日隊伍。鄧鐵梅在鳳城、岫巖一帶素有聲望,加之農民要求抗日的情緒高昂,攜械響應的青壯年絡繹不絕。10月下旬的一天,鄧鐵梅在顧家堡子召開了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大會,鄧鐵梅任自衛軍司令,會上鄧鐵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深得民心。由於民心所向,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不到2個月的時間,隊伍迅速擴大,到1931年12月份人員已達到1500餘人,建制上分3個大隊和一個全由精壯漢子組成的大刀隊。

東北民眾自衛軍成立後勢氣旺盛,鄧鐵梅抓住戰機,派人探知鳳城縣城的日本武裝和警察各有200餘人及兵力布置情況後,作出夜襲鳳城縣城的戰鬥布署。12月26日夜,東北民眾自衛軍在大雪的掩護下兵分4路,第一路在鳳城以南的張家堡子切斷電話線,使鳳城與其以南的高麗門、安東車站斷絕聯繫;第二路在鳳城車站以北的四臺子設下路障和埋伏,阻擊從連山關、雞冠山北來的增援之敵;第三路襲擊火車站,消滅火車站守敵;第四路衝進縣城攻擊日本守備隊和偽警察署。晚10時,戰鬥打響後,民眾自衛軍把車站和城內的敵人分割包圍起來,切斷了他們的聯繫,使其首尾不能相顧。自衛軍搗毀了縣衙、公安局和日本特務機關平井藥房,砸開監獄,救出「九·一八」後日偽逮捕的愛國人士。戰鬥持續到清晨4時,在敵人增援部隊到來之前,自衛軍撤出戰鬥,此役共打死日偽軍50餘名,繳獲步槍300餘支,輕機槍3挺,迫擊炮2門和大批彈藥。

東北民眾自衛軍夜襲鳳城是「九·—八」以來,遼東南三角地區人民群眾對日軍進行的第一次重大軍事行動,在國內引起很大震動和反響。這次戰鬥,大長了東北人民的志氣,大滅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東北民眾自衛軍從此軍威大振,部隊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壯大,軍隊編制由大隊擴編為9個團。1932年3月,在北平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派代表苗可秀前來與鄧鐵梅聯繫,鄧 鐵梅詳細地向他介紹了民眾自衛軍成立的經過及現狀。苗可 秀返回北平向救國會匯報後,救國會即委任鄧鐵梅為東北民眾義勇軍第 28路軍司令。同年4月21日,唐聚五在桓仁誓師成立遼寧民眾自衛軍,又委任鄧鐵梅為第13路軍司令。鄧鐵梅率部乘勝前進,先後進駐莊河、大孤山,該地區的偽政權和偽警察在義勇軍的威懾下,接受義勇軍的條件,交出了武器。僅莊河縣城一地就收繳長短槍枝4 00多支,迫擊炮2門和大批彈藥。

卡巴嶺距鳳城30華裡,是通往西部山區和岫巖必經之 路,嶺下有一座三義廟,高牆9尺十分堅固;偽軍騎警一個連在此據守。鄧鐵梅派獨立營夜襲了三義廟,繳獲軍馬70 匹,大槍60支和許多其他戰利品。民眾自衛軍佔領三義廟後,在卡巴嶺上設立關卡,挖戰壕,修工事,以此為三角抗 區的東大門,形成割據之勢,卡巴嶺以西成為抗日軍民的天 下,鳳城等地的日偽軍輕易不敢進犯。

東北民眾衛軍的發展,使敵人非常恐慌,急調駐防安東的偽軍李壽山部到莊河、大孤山一帶,成立安奉地區警備司令部和第3混成旅司令部,李壽山任司令兼旅長。李壽山的偽軍部隊盤踞在安東、大孤山一帶,把司令部設在龍王廟街,經常派兵「討伐」東北民眾自衛軍,對三角地區的軍民進行了瘋狂屠殺,僅1932年 2、3月間,就在安東、大孤山一帶屠殺百姓200餘人。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

龍王廟是一個近千戶的大鎮,鎮內有商號120餘家,是 鳳城南部、莊河北部的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戰略 位置十分重要。佔據此地,不僅解決了自衛軍的糧食給養問題,更重要的是切斷了鳳城之敵的供給線。經過研究,鄧鐵 梅下定決心,龍王廟勢在必奪。7月1日,鄧鐵梅調動部隊於凌晨借夜色掩護包圍了龍王廟並向其發起攻擊。龍王廟鎮子周圍有外壕,還有鐵絲網的圍牆,敵人防守十分堅固。民眾自衛軍以大刀隊為先導突破北門,衝入鎮內街巷,並以重火力擊毀敵人的碉堡和兵營,日偽軍在夢中驚醒,四處逃竄,100多名日偽軍被擊斃,很多敵人在渡河逃跑時被水淹死。偽軍司令李壽山混於亂軍之中出了鎮子,向大孤山逃去。東北民眾自衛軍佔領龍王廟和周邊地區後,鄧鐵梅遂將司令部移往龍王廟鎮。偽軍司令李壽山逃出鎮子後,在大孤山設立了司令部,與龍王廟隔大洋河相對峙。

1932年春,曾任中共南滿總行委主席團成員、團省委書記的鄒大朋來到鄧鐵梅的民眾自衛軍,雖然此時他已與黨組 織失去了聯繫,但他仍向鄧鐵梅建議在軍隊中設立政治工作 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發動群眾,組織農民協會。他成功地用共產黨的方式改造了這支義勇軍。鄧鐵梅接受了他的建 議,並委任鄒大朋為政治工作部主任(後改為政務處長)。 從此,部隊指定人員專事政治工作,部隊裡每周進行一次政治教育,軍官每周有兩個半天上政治課。經過學習,民眾自 衛軍官兵鬥爭覺悟迅速提高,他們不僅知道了日本帝國主義 侵略東北的罪行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危害,而且知道了為誰打仗的道理。鄧鐵梅也在這一時期提出了「抗日救國,保民第一」的口號,部隊的組織紀律性得到改善,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支援調和信任,戰鬥力明顯提高。同年5月,本溪愛國紳士黃拱宸率抗日武裝投奔東北民眾自衛軍,東北各地的小股義勇軍和抗日武裝也紛紛前來接受改編。民眾自衛軍的隊伍得到迅速壯大,鄧鐵梅直接指揮的部隊達1.6萬人,其他接受改編的武裝有3萬人左右。鑑於部隊的擴大,鄧鐵梅將直屬部隊改編為18個團(包括警衛團、騎兵團、炮兵團)以及第一、第八、第十九3個支隊和一個大刀隊。任命黃拱宸為總參議長,派參謀長王兆麟為駐北平代表,負責與抗日救國會及各方面的聯繫。並在尖三窯、三清觀、沙裡寨、龍王廟、黃土坎等地建立了遊擊據點,在這些據點裡設立了戰地醫院、被服廠、印刷廠、制幣廠、餉捐局,制定了稅收、財政、糧食政策和對偽軍的政策。在僅半年多的時間裡,鄧鐵梅帶領東北民眾自衛軍活躍在安東、鳳城、岫巖、莊河等地,聯合劉景文、李春光、李春潤等抗日義勇軍與日偽軍歷經大小戰鬥百餘次,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東北民眾自衛軍軍威大振,鄧鐵梅的名字聲名遠播。

隨著日本侵略軍對東北的軍事佔領逐漸擴大,各大中心城市、軍事重鎮、交通要道都被日偽軍佔領。日偽當局對各 地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武裝在採取各種「懷柔招安」政策的 同時,實行了大規模的武裝「圍剿」。鄧鐵梅領導的東北民眾自衛軍的抗日鬥爭引起了日偽當局的極大重視,他們在小 股部隊無法將其消滅的情況下,以高官厚祿對鄧鐵梅採取誘 降。鄧鐵梅招集民眾自衛軍高級軍官開會,分析形勢,研究對策。他指出:「為了爭取一個喘息時機,可以採取緩兵之 計,派代表與敵人斡旋一陣。但我們絕不投降,打剩一人一馬,也抗日到底,決不當亡國奴,決不當漢奸,決不辜負東北的父老兄弟姐妹們的信任,不能給子孫留下罵名」。鏗鏘有力的話語更加堅定了東北民眾自衛軍官兵抗日到底的決心。鄧鐵梅派總參議苗可秀、參謀處長王者興為代表,巧妙「地與敵周旋,利用敵人急於誘降的心裡,得到了武器彈藥,並成功地誘殺了敵人的談判代表鳳城縣參事官友田俊章等6人。

日偽當局見誘降不成,便於1932年9月,派偽軍司令 李壽山部攻下民眾自衛軍經濟重鎮黃土坎。10月,鄧鐵梅在 派苗可秀前往督師收復黃土坎後,於同月26日,親率 1000餘人與劉景文義勇軍800多人配合圍攻李壽山龜縮的大孤山鎮28天,消滅偽軍200多人。

1932年12月,日偽當局急調日軍第2師團和獨立守備 隊第3、4大隊及偽軍1萬餘人,從蓋平、海城、岫巖、本 溪、鳳城、安東等地向遼東南三角抗區的龍王廟、尖山窯等 地發起大規模的軍事討伐。由於敵人兵力過於強大,加之民眾自衛軍缺乏對付大規模「討伐」的戰鬥經驗,採取了分頭 迎擊,處處設防的方法,結果分散了兵力,龍王廟、尖山窯 等許多據點相繼失守,民眾自衛軍人員傷亡過半,僅剩5000

餘人。敵人進駐文家街、紅花嶺、尖山窯一線後,鄧鐵梅帶領民眾自衛軍轉移至馬道溝,並與苗可秀的學生大隊會合, 休整了隊伍,鄧鐵梅和將領們重新制定作戰方案,向敵人發 起反擊。民眾自衛軍首先向文家街的敵人發起攻擊,戰鬥十分慘烈,經過一夜激戰,日軍退到紅花嶺,自衛軍乘勝追擊,敵人借山高林密加以還擊,自衛軍奮勇向前,日軍招架不住,丟下50餘具屍體向尖沙窯逃竄。苗可秀率學生大隊緊追至尖沙窯。敵人增援部隊趕到,遂撤出戰鬥。此戰,民眾自衛軍士氣大振,鄧鐵梅決定一鼓作氣收復尖沙窯。12月底,鄧鐵梅親率大軍,苗可秀帶領學生大隊做先鋒,經過一天一夜戰鬥,民眾自衛軍攻佔尖沙窯。至此,東北民眾自衛軍粉碎了日偽軍的第一次大「討伐」。

1933年 4月 15日,敵人糾集大批兵力,以更大規模分 兵多路再次向民眾自衛軍撲來,這次大「討伐」敵人採取步 步為營的辦法,所到之處,建據點、修公路,實行保甲連坐法,妄圖割斷自衛軍與人民群眾的聯繫。民眾自衛軍步步後 退,不斷遭到傷亡,戰鬥部隊只剩 1000餘人。為了保存力量,鄧鐵梅帶領部隊進入深山密林與敵開展遊擊戰。在此期間,鄧鐵梅總結了作戰失利的經驗教訓,整頓了部隊,部隊人數有所增加。

此後日偽軍不斷發起了第3次、第4次大「討伐」,採 取了更加惡毒的手段,實行了歸屯並戶,斷絕了自衛軍與群眾的一切聯繫,鄧鐵梅帶領自衛軍整日在冰天雪地的山林中 遊動及至彈盡糧絕,陷入重重困難的境地。1934年 1月下旬,鄧鐵梅在岫巖境內牌坊溝召開了軍事會議,為保存實力,決定把東北民眾自衛軍改編成若干支隊,化整為零,進行小股遊擊,分散行動。並約定春暖花開時各小股部隊再行會合,重振東北民眾自衛軍。

東北民眾自衛軍化整為零後,鄧鐵梅仍帶領小部隊在三角抗區內堅持鬥爭,以吸引敵人的注意,掩護其他小股抗日 武裝安全轉移。由於長年徵戰,得不到很好的休整,鄧鐵梅 已精疲力竭,身體病弱,有人勸他離開抗區暫避關內將養身體。他說:「拼將此身一死也不離開抗區一步」。1934年5月間,鄧鐵梅又患痢疾,不能隨軍行動。遂於5月 27曰,被秘密送到鳳城縣小蔡溝張家堡子張姓親屬家中養病,被叛徒沈廷輔探知。5月30日晚,鄧鐵梅被沈廷輔帶領的偽便衣暗殺隊捕獲。

鄧鐵梅被捕後,先後被敵人關押在瀋陽偽警備區司令部軍法處和陸軍監獄。日偽當局一些高級政要和第一軍管區司令于芷山、軍法處處長王冠英紛紛出場,以好吃好喝招待鄧鐵梅,企圖用引誘拉攏的手段消磨鄧鐵梅的民族氣節,達到使鄧鐵梅和民眾義勇軍接受招撫、賣國投降的目的。鄧鐵梅曾用絕食來拒絕敵人的拉攏,面對敵人的審訊,鄧鐵梅大義凜然,慷慨陳詞,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行,抒發自己抗日救國的偉大抱負。敵人讓他命令民眾自衛軍接受招撫,鄧鐵梅說:凡在三角抗區的抗日武裝我都能指揮調動,鐵梅志在愛國,驅走日寇,推翻偽滿政府,光復祖國山河,生為中華人,死為中華鬼,不知其他。頭可斷,血可流,接受投降的命令絕對不能下。在獄中,鄧鐵梅以嶽飛、文天祥等古代先賢們寧死不屈不降的民族氣節鞭策自己。抗日救國事業未完,竟身陷囹圄,他如焦如焚,書寫嶽飛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正氣歌》來抒發自已報效祖國、忠貞不渝的情懷。對獄中的偽軍看守,鄧鐵梅向他們曉以民族大義。一個日本軍官請鄧鐵梅為他的摺扇題字,鄧鐵梅揮毫疾書:「五尺身軀何足惜,四省土地何時復」。敵人見拉攏、軟化手段都不能絲毫動搖鄧鐵梅抗日救國的大志和民族氣節,便對鄧鐵梅下了毒手。 1934年9月 28日夜,鄧鐵梅被日寇秘密殺害,時年42歲。

鄧鐵梅在中華民族面臨外敵入侵,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毅然走上抗日救國的道路,高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創建了東北民眾自衛軍,在遼東南三角地區與日本侵略者進行 了浴血奮戰,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沉重打擊了日偽的反 動勢力。鄧鐵梅熱愛祖國矢志不渝、視死如歸的氣慨和驅逐日寇浴血奮戰的英雄業績將永載中華民族解放戰爭的光輝史冊。

相關焦點

  • 「前期抗日,後期倒戈」,善變的謝文東被拍成抗日英雄是鬧劇?
    此後,謝文東徹底走上了抗日反日的道路。既然是這樣的話,按理說他應該如同其他有志之士一樣,會成為民族英雄才對,那他怎麼就成了漢奸呢?這一點,或許只有歸咎於他這個人的革命信念不堅定的緣故了吧。二、投降日寇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到1939年期間,這一段時間之內,其實謝文東的立場一貫都是抗日反日的,而且也多次參與組織對抗日本侵略者。
  • 一個不能被遺忘的民族英雄,他的抗日戰績超過了整個大清朝
    在此戰中,還有一位民族英雄不能被遺忘,他就是劉永福。是劉永福的黑旗軍和馮子材聯手抗法才取得勝利的。劉永福二十歲(1857年)參加天地會反清復明,1866年創建了黑旗軍,起義軍失敗後,率部在廣西、雲南的中越邊境一帶活動。同治十二年(1873年)秋,劉永福應越南王的邀請率黑旗軍入越抗法,在攻打越南河內法軍中擊斃了法軍司令安鄴。
  • 真正的斧頭幫老大原來是抗日民族英雄,毛主席曾這樣評價他
    歷史上的斧頭幫老大並非無惡不作的壞人,相反他是不折不扣的抗日英雄。此人名叫王亞樵,他少年時中過秀才,文採斐然,從小就嫉惡如仇,對於欺壓民眾的官吏十分痛恨。在孫中山先生發動「辛亥革命」後,王亞樵第一時間積極響應,與同鄉在合肥建立軍政府宣告獨立,撤銷滿清官吏。而後在合肥開倉放糧,救濟窮苦百姓。
  • 武漢著名的抗日英雄路——張自忠路
    有人知道路名,但不知道在哪裡,有人甚至都不知道這條路,還有人把張自忠和張治中搞混淆了,但是多數人是知道的,張自忠是抗戰時期的民族英雄。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追尋這位民族英雄的足跡吧!張自忠,生於1891年,卒於1940年,山東人,中國著名的抗日將領,他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
  • 張學良是我們心中的民族英雄嗎
    民族英雄,怎麼定義民族英雄呢,普遍認可的是為國家和民族做出突出貢獻的就是民族英雄。按照普遍認可的定義方式,張學良先生是民族英雄沒問題。民族英雄也是人,人無完人。人總會有優點和缺點的,過分的貶低或者神話一個人都是太絕對的。
  • 從抗日到降日,從英雄到敗類,馬佔山的正面形象是如何崩塌的
    1931年10月16日江橋抗戰,被譽為「九一八」事變之後「第一次有組織、有部署、大規模抗擊日本侵略」的戰鬥,作為領導者馬佔山被塑造成一位具有「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和「堅韌不拔的大無畏品質」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
  • 抗日英雄的書法手跡,珍藏!
    馬佔山在「七·七」事變後,重上抗日前線,堅持武裝抗日。1950年11月29日,馬佔山病逝於北京寓所,終年65歲,被世人稱作「抗日英雄」 。趙尚志 手跡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恆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1913年秋天,不滿18歲的吉鴻昌棄學從戎,投入馮玉祥部當兵。
  •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楊森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楊森 1.發家史 原本在南充聯合中學畢業後萌生從軍的想法,遂入四川速成學堂學習川軍抗日漫畫 4.武寧戰役成名 1938年10月武漢會戰,楊森率第20軍參加武寧戰役。
  • 東北抗日義勇軍軍旗
    東北抗日義勇軍和東北抗聯是中國抗日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認為,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的奮起抵抗,宣告了中華民族長達 14 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開始。談起義勇軍,首先要提到這個名稱的締造者——黃顯聲將軍。
  • 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35歲犧牲被敵人解剖後,日軍感嘆中國不會亡!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故事,楊靖宇在35歲的時候,因為被叛徒出賣英勇就義。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同日本人激烈的搏殺。 1.出生貧寒仍不忘救國 楊靖宇家裡雖然條件並不好,可是他的父母很有遠見,從未在教育上面苛待過兒子。楊靖宇的父母非常重視兒子的教育,也是父母的支持,楊靖宇才能夠在進步思想的薰陶下茁壯成長。
  • 「雙槍老太婆」本是抗日女英雄,只因錯信蔣介石,反成了民族罪人
    趙洪文國,滿族,遼寧省出生。著名的抗日英雄趙侗的母親,大家都叫趙老太太。抗日戰爭期間,她參與組織和創建了許多抗日團體,被稱為「遊擊隊的母親」、「民族的母親」。作為一名優秀的抗日先鋒,她帶領團隊。通常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藏著兩個箱炮。她能雙手並用地射擊和射擊。
  • 我國抗戰時期,曾經的戰神薛嶽將軍,是否可以算是民族英雄?
    什麼是民族英雄?民族英雄就是指那些在抵禦外國入侵時和敵人浴血奮戰,並立下赫赫戰功的人。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 嶽飛從教科書中被「踢」出,他不再是民族英雄,專家解釋其原因
    很多歷史英雄被後世稱讚,他們的故事也被記載到書中,被世人所傳頌,但今天要說的這位英雄,卻要被歷史教科書給移除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位英雄就是嶽飛,嶽飛曾經出現在教科書中,他被定義為民族英雄,他的英雄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世之人。可在最近幾年,有很多專家和學者發表了不同的言論,在歷史學界中也是飽受爭議,有人認為把嶽飛定義為民族英雄時代不妥!
  • 英雄不容抹殺!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民族英雄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英雄卻不懂得敬重和愛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民族。」 近年來,歪曲歷史,抹黑民族英雄的翻案風甚囂塵上,極大影響了青少年的歷史觀和英雄觀,亟需正本清源。
  • 中國歷史上十大民族英雄,英雄不容抹殺!
    我從中華民族歷史上選出十位民族英雄,簡要介紹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排名不分先後,歡迎留言補充),目的是借歌頌民族英雄及其事跡,傳承他們的偉大精神,傳遞民族復興的強大正能量!中國古代民族英雄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擁有藐視一切之能力,傲視群雄之氣勢,世人對其無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義,救黎民於水火,解百姓於倒懸。
  • 15歲抗日女英雄,受盡日軍酷刑仍不屈服,被侮辱整整四天而亡
    抗日戰爭中,湧現出了非常多的英雄,其中一些是女兒身,她們為了抗戰的勝利,同樣英勇無畏,甚至付出自己年輕的生命。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位非常年輕的抗日女英雄,她犧牲時僅15歲,生前遭受日軍各種折磨仍然拒不招供。她的名字是張晶麟,1926年出生於山東省榮成市。
  • 嶽飛捨身抗金保漢宋,洪承疇求生叛明平江南,誰才是民族英雄?
    不知從何時起,嶽飛是不是民族英雄這本該毫無疑義的問題成了頗具爭議的「懸案」。靖康之恥究其否定嶽飛民族英雄的原因,主要是在現階段,女真人和漢族人已經融合為統一的中華民族,宋金戰爭只能是兄弟間戰爭,鑑於此,嶽飛繼續稱作民族英雄,不利於中華民族和諧團結!
  • 自駕蘿北逛尚志公園,東北人誰不知抗日英雄趙尚志?
    趙尚志將軍(1908年一1942年2月12日),遼寧朝陽人,中國共產黨員,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東北抗日聯的創建人和領導人,威震中外的著名抗日將領,是人民愛戴和敬仰的傳奇式民族英雄。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後,他參與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率領東北抗聯部隊,沉重地打擊日本侵略者。
  • 沒有「民族」本身,就沒有「民族英雄」?嶽飛的爭議也就在於此!
    其實,縱觀嶽飛的一生,他盡忠報國,對抗金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還流傳千百年,到如今一直受人們的敬重,他是民族英雄!到現如今,有人提出他並非民族英雄的觀點以及依據,那究竟應該如何去看待嶽飛「民族英雄」一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