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常平倉制度,是怎樣一步步發展的?為何說它有兩副面孔

2020-12-16 講史論教D

中國古代的常平倉制度,有何歷史淵源?發揮過什麼樣的重要作用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立國的大國,千百年以來,農業始終在國家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王朝的興衰榮辱,重農的王朝基本都能保持穩定和繁榮,反之則很難容易使國家陷入動蕩不安甚至是混亂。歷史上的無數次農民起義幾乎都與農業發展問題有關,他們提出的口號也多與農業的基礎——土地有關,而糾結土地問題實際就是糾結糧食的分配問題。

中國的先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很快就認識到解決土地問題,實際就是解決糧食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延緩和削弱因為糧食問題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危機呢?

眾所周知,在古代農業生產力比較低,糧食生產的安全性比較脆弱,農業發展深受自然條件影響,糧食生產常年面臨豐收或歉收的不確定性,還必須承受季節性的延宕,這些客觀影響使糧食供給在時間上的分配極不均衡。

其一般規律是,豐年基本沒有問題,歉年則可能矛盾重重,夏秋季節往往好過,冬春季節則可能顯現危機。在我國很早就存在比較活躍的商品經濟的背景下,這種規律的一般表現就是糧價的大漲大落。

《漢書·食貨志上》說:"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解決"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問題,正是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想努力緩解糧食供求矛盾的動機和出發點,這樣穩定糧價,穩定社會經濟秩序就成為統治者必須重視的問題。

針對這種情況,常平倉就登上歷史舞臺,成為備受統治者青睞的法寶之一。常平倉制度的發展脈絡非常清晰,濫觴於先秦,肇始於西漢,成熟於唐宋,終訖於清末。該制度在發展過程中時廢時行,上下綿延兩千年。

其制度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不免行生出虯枝蔓葉,但從總體上看,它是秉承了春秋戰國時期範蠡的("平糶<tiào>"論)、管仲的("斂輕散重"論)和李悝的("平糴<dí>"論)等先秦諸子的物價"常平"意旨,然後通過糧食在豐年或者收穫的時候儘量多買進一些(糴),將其儲備於倉中,遇歉年或青黃不接時再賣出(糶),以此來調節糧食供求關係,這種政策就是常平倉制度。它實質上是我國封建社會所奉行的一項有效的社會管理制度。

西漢宣帝時的大司農中丞耿壽昌算是我國完善的常平倉制度的創始人。公元前54年,他奏請在北方邊郡築倉,"谷賤時則增其賈而糴以利農, 谷貴時則減賈而巢",但設倉的意圖主要還是解決戍邊軍兵的糧餉供給問題。

東漢永平五年(公元62年),漢朝開始在內地設常平倉。此後,東晉武帝太始四年(268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二年(486年),隋文帝仁壽二年(602年)都曾詔諭天下興舉常平倉。唐太宗和唐玄宗更是先後指令一些重要的道、州等地方糴谷建倉。

開元七年(719年)議定大州發倉谷糴本三千貫,中州二千貫,小州一千貫,首次為地方行政單位的常平倉糧規定限額。宋代在真宗時,曾專設司農寺主管全國常平倉事務,按萬戶需糴萬石撥出專門款項作為常平倉本金。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朝廷出定製:"豐年則增市價十之二以糴,儉歲則減市價十之一以出,平歲則已。"首次訂立糴糶的價格標準。

元代先以"和糴"糧和漕糧撥充常平倉谷本,繼以所徵鐵課之資作為糴本。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的詔令中,第一次明確提到了在縣一級行政單位上設常平倉。

明代沒有廣泛推行常平倉制度,替代它的是以糧食的借貸為主要職能的"預備倉"。

清代順治十七年(1660年)規定常平倉"春夏出糶,秋冬糴還",災年散給貧民。由以前歷代通行的以豐補歉的年度調劑變為一年中的季度調劑。康熙二十年(1682年)下令按勸捐常平倉谷數量分等議敘地方官吏。與過去谷本取資於國家財政不同,官紳捐納成為有清一代常平谷本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為防倉谷黴爛,實行"存七糶三"之制,以出陳易新。乾隆時期,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糧食緊張,米價飛漲,為避免進一步縮小市場的糧食流通量,清政府不得不在乾隆八年(1743年)下令暫時停止採買糧入倉。4年後,又令各省常平倉谷總額以雍正年間所貯之數為準,溢額部分出糶。

自此以後,清代常平倉由盛而衰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國內兵連禍結,朝廷雖屢令興辦常平倉,但收效甚微,各地常平倉大多有名無實。以上就是我國常平倉制度的發展概況。

常平倉制度在我國雖然源遠流長,但是自唐代以前,它還只是作為朝廷一時的權宜之計,在局部地區加以推行。唐以後,除個別朝代外,它基本都被作為一項既定的基本國策,在較大規模上推廣開來

當王朝政治清明、國庫殷實、社會安定時,常平倉就能較好地得到貫徹執行,對穩定糧價,救濟災荒和發展生產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當王朝政治腐敗、國勢衰微、社會動蕩,甚至是地方割據時,常平倉制度往往就成為流於形式,有名無實,甚至是斂財害命的一種工具。封建王朝的許多"善政"在這樣的時代,基本都變成了掌權者、貪官、劣紳們吞噬、魚肉百姓的淵藪,成為禍國殃民的蠹政。在小農經濟和官僚主義政治的歷史舞臺上,一切所謂"法美意良"的政策或制度,都無法克服權欲的侵蝕,形成戴著同一個臉譜卻扮演不同角色,呈現不同面孔的統治工具。

但不管怎麼說,常平倉制度還是在我國古代農業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發揮過積極的作用,拯救過無數飢餓百姓的生命,這是必須給予肯定的。

相關焦點

  • 儲糧備荒:中國歷史上的常平倉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耿壽昌於五鳳四年(公元前54年)奏設「常平倉,以給北邊,省轉漕」。這是「常平倉」之名第一次在歷史文獻中出現。然而,僅僅過了十年,漢元帝即下令將「常平倉」取消。儘管學界對於耿壽昌所提議設立的「常平倉」是制度性建設還是一種臨時性措施還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常平倉在平抑糧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雖然漢代的常平倉沒有向內地推廣,卻被後人視作中國常平倉制度的濫觴。
  • 雲研討︱古代國家治理能力與救災經驗
    5月8日,由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宋元明清制度、文化傳承與融合研討班」主辦的第五次網絡研討會召開。此次會議主題為「古代國家治理能力與救災經驗」。本次討論會由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所烏雲高娃、王申、吳四伍主持。會議採取報告人主講、與談人點評的討論形式,共有8位研究人員一起做了深入討論,奉獻了一場難得的學術盛宴。
  • ​黃金生:安定人心,抵禦災荒:中國的糧食儲備蘊含哪些智慧?
    這些糧食儲備制度在古代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靠天吃飯的國情下,對調節國家的糧食供求情況、抵禦災荒、穩定糧食市場、平抑糧價、穩定民心、實現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周代開始,從中央到地方都興建了規模不等、層次多樣的倉儲,倉儲制度逐漸趨於成熟,倉儲規模不斷擴大。據推論,古代從西府 (今寶雞)到東府 (今渭南)的渭河兩岸,應該到處都是糧倉,關中平原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 「天府之國」。
  • 鄭乃馨才成團,ins點讚了bright小號,網友:有兩副面孔呢
    鄭乃馨才成團,ins點讚了bright小號,網友:有兩副面孔呢不知道大家對於鄭乃馨了解多少呢?大家都知道,前段時間《創造營2020》結束了,硬糖少女303正式出道,而鄭乃馨也作為第五名出道,可以說還是受到了很多的關注。對於鄭乃馨,很多人都是在《假偶天成》這部電視劇中認識的。在這部電視劇中,鄭乃馨飾演的是學姐,可以說非常清純可愛。但是,後來在中國發展,參加《創造營2020》,獲得了很多的關注。
  •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皇帝制有什麼不同?
    中國「天子思想」形成於西周時期,這在《詩經》及《書經》中均有反映,提出「敬天保民」為天子的主旨。在中國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中,「天子思想」均有反映。由孔子首創,孟子繼而發展,董仲舒等予以豐富的中國儒學天子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朝代演變有很大影響。與日本天皇比較,中國皇帝因為是代天治民,政治權威及世俗權力合而為一,皇帝高居權力的頂峰,成為封建專制主義的象徵,權力、權威集於一體。
  • 綠毛頭柴犬寫真集,還有兩副面孔呢?看來植樹節頭像有著落了
    綠毛頭柴犬寫真集,還有兩副面孔呢?看來植樹節頭像有著落了現在越來越多的養狗,也有很多品種的狗狗得到大家的喜愛,其中一種柴犬就受到人群的深度喜愛,柴犬是一個微笑殺手,它的微笑會像98K一樣擊穿的你內心,然後對它的微笑深深著迷,很多也喜歡用柴犬做表情包,在表情包鬥圖上柴犬從來不會輸。
  • 中國古代肉刑制度的廢止——緹縈救父
    漢江分院法律政策研究室   李    華天門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   吳濤濤朗讀者:荊門市京山縣人民檢察院 李晶君「緹縈救父」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這一「女兒救父」的孝行在中國法制史上影響深遠,正是從它開始,貽害無窮的肉刑制度逐步被廢。肉刑制度起源於「殺人者死,傷人者創」的原始同態復仇論,在夏商周成為國家常刑,一直延續到漢朝。
  • 葉羅麗:金王子有兩副面孔,這取決於他仙力的強弱
    金王子有兩副面孔,這兩副面孔取決於他的仙力強弱。 第一幅面孔就是他現在的面孔,也就是仙力不足的面孔。這一次時希幫助金王子恢復昔日戰神的風貌,他的傲慢面孔就再次出現了。
  • 中國古代經濟史系列——4中國古代的土地和賦稅制度
    一、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的發展演變 中國古代的所有制關係主要是指土地所有制,它是一定生產力水平的產物,其產生、發展、衰落均與生產力發展變化密切相關
  • 不斷深化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
    內容提要中華文明能夠長期延續、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內涵豐富、各具特色的制度逐步發展成為一整套制度體系,為國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制度的記錄與整理是中國傳統文獻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制度史研究有著悠久傳統,形成了豐碩成果。
  • 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它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用現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古代的高考,眾所周知,現如今的考試制度是沿襲了古代的科   原標題: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又是誰廢除的? 揭科古代科舉制度的起源與廢除     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它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 古代社會階層為什麼分為「士農工商」?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當中,四民制度貫穿始終。所謂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四種公民,即士、農、工、商,除此以外,還存在許多「賤民」,他們比四民階層更低,歸為「賤籍」階層。四民是古代中國政府對於平民職業的基本劃分,同時它亦是國家百姓的總稱,可以說,四民就是國家的基石。
  • 宋代休假制度:不止現代有假休,古代也有黃金周
    當今社會,休假制度已經十分完善。實際上,休假制度源遠流長,它自秦漢時期便產生,至宋代發展完善,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的休假制度內容豐富,涉及宋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是了解宋代社會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
  • 傳統與現代撕裂,宗教背景下伊朗的兩副面孔
    作為旅遊勝地,伊朗有波斯文明、絲綢之路。它極其特殊的政體,神權、世俗權力混雜的體制也吸引著Nicolas。兩副面孔2016年Nicolas第一次去伊朗,走了庫姆、喀山、伊斯法罕這樣的大眾旅遊線路,在設拉子以西跟隨卡什奇部落的遊牧民族,在喀而曼以南世界上最熱的沙漠度過夏季,拍了第一批照片。
  • 中年人,都有「兩副面孔」
    睡前照例翻朋友圈,看到一條意味深長的發言:「以前總覺得兩幅面孔是虛偽,如今才懂得,中年就是場以寡敵眾的戰鬥。前有高堂稚子,後有莽莽追兵,想把日子過下去,我們哪能離得了AB面呢?」一路走來,每個人都逐漸生出了兩副面孔,一副留給自己,一副應對生活。01人到中年,一面是大人,一面是孩子。有位作家講過一個故事。
  • 中國古代的「法官」懲戒制度
    其實,早在4000年前,中國古代法律便有了對「法官」的懲戒制度。  肇始於夏周  一般認為,古代對「法官」的懲戒制度首創於夏朝,如《尚書·舜典》記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此處「官刑」就包括懲治枉法裁判的「法官」之刑。夏朝《政典》也規定:「先時殺無赦,不及時殺無赦。」即要求官吏執行公務時必須嚴格遵守法令或制度。
  • 韓國人開的起亞跟國內有啥不同?光看內飾網友就哭了:兩副面孔
    韓國人開的起亞跟國內有啥不同?光看內飾網友就哭了:兩副面孔選啥車跟人的性格有關,譬如性格安靜,作為補充就會買一臺性能狂躁的車,一踩油門車子宛如小皮鞭抽打屁股的小牛犢一樣一路狂奔,好不暢快。主要是它的新技術不放在國內使用,這樣一來車型就落後其它品牌一年半年,車子設計連時代都跟補上,相跟上我們超越時代的審美進步無疑更難了,車子銷量一落千丈,只比法系車好一點。不過韓系車並非在所有地方都這麼冷清,我們孤獨地站在荒涼的火星上眺望地球,發現起亞這種韓系車雖然失去國內市場,但是國際上仍然大受追捧。特別是韓國的車主對於起亞相當痴迷,覺得是世界上最好的車。
  • 「場面視頻」兩副面孔的莎娃
    有記者曾在各個賽場上記錄下了莎拉波娃吼叫聲的強度,最高達到了101.2分貝,這種強度可以與警笛的強度相比。據說,莎拉波娃的吼叫聲強度打破了個人紀錄。場上的莎娃拼殺兇猛,場下的莎娃卻有另一副面孔,她在時尚和商業領域也有很高的成就,活躍在很多領域。從商業代言到自己經商,莎拉波娃也成為網球運動員商業開發的良好典範,退役之後,莎拉波娃仍有較大可能延續這條經商之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怎樣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
    這是中國共產黨成功運用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偉大制度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使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獲得重大發展的偉大制度成果。那麼,中國共產黨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哪些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呢?我們從黨提出並成功實踐的主要政治主張和制度安排上作一些觀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