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核心思想就兩個字,讀懂了這兩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2020-12-16 紀年的任意門

最近在閱讀計劃中,加入了很多國學經典,比如《孫子兵法》、《道德經》等。

我始終覺得書不在多,經典的幾本書反覆閱讀,讀透讀懂,就能極大地擴展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決策有所助益,小到如何進行個人職業發展規劃,大到一個人應該有怎樣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老祖宗流傳千年的著作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比如《道德經》,看似是在講「道」為何物,好像顯得虛無縹緲,不知所言為何物,可你認真讀下去,認真思考,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就會在方方面面得到極大的啟發。

01

《道德經》第五章寫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是個自然的存在,對世間的萬物一視同仁,並沒有特別的偏愛或討厭某物,自然間的一切遵照自然的法則自在運行。

這短短一句話背後,反映了老子哲學體系中的核心觀念——無為。

然而「無為」這兩個字被很多人誤解,他們認為所謂的「無為」就是佛系,什麼都不要幹,因為幹了也沒有用,很多東西都是命中注定的。

因此有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是消極避世的世界觀,這真是大大曲解了《道德經》的真正內涵。

在《道德經》中,老子提倡的「無為」是不妄為,即不要憑自己的想像胡亂作為。

實質上,老子鼓勵人要有所為,但所為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任何事物都在順任其自身的狀況和趨勢自由發展,不要用外在的強制力量去約束它,這樣的發展路徑阻力最小

這讓我想起了《最小阻力之路》中的一段話:「無論人類或是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循著阻力最小之路運行。牛行走通常是隨著地形起伏,找些最容易的路徑。它的行走模式取決於地形結構。久而久之,行走愈趨方便,後來的牛群自然亦步亦趨。牛徑隱然成形。在一個結構中,能量往往順著阻力最小的路徑流過。」

如果你在生活中,常常覺得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但生活還是一團糟,做事情常常費力不討好,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是不是在按照最小阻力的方向在運行。

也許你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只是用錯了地方,才導致最終的目的地並不是你想去的遠方。

那該如何確定事物自身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去順勢而為呢?

02

假如把每個人比喻成土地的話,每個人的一生都在耕耘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最終能結出什麼果實,不僅取決於你播撒的什麼種子,你耕種的技術如何,你是否努力勤奮。

更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你自身土壤的質地和特性是什麼樣的,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外在因素,比如陽光、雨水以及溫度。

一塊鹽鹼地,土壤貧瘠,高鹽量、高鹼性,大部分植物都無法正常生長,你卻付出很多努力去種植櫻桃,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但是你換做種枸杞,枸杞具備高耐鹽鹼性,自然就能輕鬆收穫大量果實。

老子主張按照事物自身的狀況和發展趨勢去作為,就是教導我們每個人都能依照自己的秉賦和特性,去發展自我,而不是隨大流,別人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根本不考慮自己是否適合。

有一個讓家人煩惱的少年,他身材高大,精力旺盛,常常因為調皮搗蛋受到老師的訓斥,學習也不好。

家長很擔心,於是將他送去學習柔道,因為柔道這種運動,只要在規則內,動作再劇烈也沒有影響。

少年從此在山中如魚得水,這個少年就是山下泰裕先生,經過不斷地訓練,山下泰裕在1984年榮獲洛杉磯奧運會柔道項目的金牌,成為日本柔道界的領袖人物。

試想,如果山下泰裕的父母硬是逼著他在學校讀書,考名牌大學,找好工作,對於他來說,人生就會痛苦而絕望,而世界也會少一位傑出的運動員。

人生唯有挖掘自己身上與生俱來的「特質」,圍繞這個核心去發展自我,才有可能走出一道與眾不同且輕鬆自在的人生之路。

03

仔細想想,按照自身的稟賦去發展自我,之所以能夠事半功倍,是因為這個世上有些事,有的人做就是毫不費力,而有的人確實費死勁兒卻還是淺嘗輒止。

李叫獸坦言自己最不擅長人情世故,人際交往常常讓自己感到疲憊和無趣,但他很喜歡深度思考,專注閱讀和寫作。

他利用自己寫作的特長,在營銷和戰略領域打下一片天地,從眾多苦哈哈求職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公眾號一度被百度高價收購,自己也成為百度高管中最年輕的一位。

最關鍵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苦情戲碼,自己全然享受其中。

對李叫獸而言,閱讀和寫作本身就已經能夠給予自己內在深層次的愉悅感,即使沒有後面的劇情,自己也會繼續寫下去。

而在旁人眼中,他們只會看到李叫獸是因為「勤奮」和「努力」,才有了後面的一切。

於是傻乎乎地仿效,每天日更,把自己累得半死,絲毫體會不到整個過程的快樂,內在卻不斷地有大量的內耗和懷疑,最後還沒有任何成績出來。

這叫知其一,而不知其所以為一。

人生不只有一條路,盲目追隨別人的腳步,只能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學會認知自己,了解自己,愛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天性的生活,就是最好的發展路徑。

圖片來自電影《寄生蟲》

【紀年的任意門】獨立書評人,推薦好書。書不在多,夠經典才行,這是一個能幫你拓展視野,提升個人價值,開拓人生更多可能性的原創號,歡迎關注,一起讀書和交流。

相關焦點

  • 讀懂老子《道德經》兩個字,你已經贏了
    讀懂老子《道德經》兩個字,在當今社會競爭中,你已經贏了。「無為」是道家的一個核心思想,老子《道德經》中十二處提到無為,老子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道家另一位代表人物莊子《南華經》中有六十八處提到無為,莊子認為「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
  • 《道德經》裡有十句話,讀懂了就悟透了人生
    《道德經》五千言,洋洋灑灑,信手拈來,道的真義,答案自在其中。它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長期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老子通過對世態人情的深徹洞察和深刻思索,點點滴滴積綻成了關於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養生之道等的智慧之學。據聯合國統計《道德經》己翻譯成70餘種文字,傳播到120多個國家。
  • 《易經》:如果你讀懂這兩個字,堅持下去,你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動靜,是偏於理念的層面,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變化都離不開這兩個字,大到星辰運轉、國家興衰、四季更替。小到個人生死、草木枯榮、一念一行。太極功夫也講究動靜結合,剛柔並濟,這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我們在為人處世之中更要貫徹這兩個字一、動:生命在於運動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而對「運動」二字片面地理解為體育運動,但其實說是「運作」、「行動」也許更準確點。 《易經》把陽的能量,用乾卦表示。
  • 《道德經》全篇最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的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 《道德經》全篇精髓的6句話,讀懂好運自然來,知曉人生智慧
    道家講究的是道法自然,道家老祖——老子思想的集大成於《道德經》。為後世留下了珍貴的寶藏。《道德經》的外文譯本總數近500種,《道德經》的德文譯本多達82種,研究老子思想的專著也高達700多種。《道德經》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道德經》中,最精髓的有6句話,字數不多,讀懂參透,得人生智慧,養大格局,好運自然來!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讀懂《道德經》,真是少走了太多彎路《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 《道德經》:「出生入死」,讀懂寓意後,豁然開朗!
    《道德經》:「出生入死」。譯:人的出生,也就是走向死亡。包括我們現在的一生,能順利走完這一生,在活著都時候沒有因為各種疾病、意外、自然災害等死亡!是多麼集大氣運於一身的事啊!多少感嘆自己命運不急、命途多舛的人,豈知,你能健健康康的活蹦亂跳的在那邊感嘆自己的時候,你已經是大氣運加身啦!那麼,你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呢!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理由無他,只因看了這本《道德經》,看完才知它實在是妙極了。年少初識,還是在金庸武俠的絕世神功《九陰真經》,開篇第一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就出自《道德經》。不明覺厲!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很多人認識他,可能是因為他在網上解讀《道德經》,已經有近500萬人觀看了。妙趣橫生,又突然讓人醍醐灌頂的風格,讓一眾網友親切地稱他國學怪才、說書大咖。
  • 讀懂三部曲,就是讀懂豆豆,讀懂豆豆,你就讀懂了人生
    就是讀懂豆豆,讀懂豆豆,就是讀懂丁元英,宋一坤及葉子農,而讀懂他們,你就讀懂了人生。01三部曲簡介三部曲分別是《遙遠的救世主》《背叛》《天幕紅塵》,三冊都是以全局「資本」為紐帶,以「人性」為核心,以「愛情」為點綴,通過「經濟」「政治」「文化」層面,講述思想的顛覆。
  • 老子的《道德經》全篇五千言,精髓只有兩個字,卻產生了無窮妙用
    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卻認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 答:兩個字,卻不是「吉兇」
    我們所熟知的《易經》,其實包含兩個部分,即《經》和《傳》。《經》指的是「易經六十四卦」,它又包含三項內容——「卦象」、「卦辭」和「爻辭」;《傳》,則是指《易傳》,包括《彖》、《象》、《繫辭》等,由於它共計有十篇文章,所以又被稱之為《十翼》。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讀懂老子》解析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讀本。書末還附有《老子》參考書目,為深入精研的讀者,提供了借鑑資料。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重在整體論述,有對老子其人及其思想淵流的考證,更有對道家的宇宙觀、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梳理;下編重在分章釋讀,每一章都由原文、譯文和解析三部分構成。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古有"嘆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有"人生在世,難免起起落落落落落落……"。究其這一生,人總是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艱難險阻。有的人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自暴自棄;有的人使盡渾身解數,卻未能走出困境;同時也有很多人,積極尋找對策,終至化險為夷,成功脫險。
  • 年輕人該不該讀《道德經》?兩個理由告訴你答案
    提到《道德經》這本書,想必人人都有所耳聞。但是大家對《道德經》的理解卻很淺顯,要麼只是知道《道德經》是古時候一位名叫老子的人寫的書,又或者只聽說過《道德經》第一章,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卻不知道這短短12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 讀懂《道德經》第8章,領悟「水之美」,做個有道之人
    《道德經》開篇便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大道,不是能夠用語言精確形容的,就如莊子所說: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道不特指某一具體事物,但道無處不在。我們雖然不能用語言來定義「道」,但是可以用某些生動形象的事物來形容道。
  • 《道德經》第一句話到底什麼意思。要先讀懂這四個字
    這句話原文是沒有標點的。因為沒有標點,在加之中華文字博大精深。導致了我們的迷茫。但後人加了幾個逗號後,非但沒有解除迷茫,反而讓人更加迷亂不知了。道德經的這句話,有很多版本。我們先來逐個看一看。一 道可道,非常道。這句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斷隔。這樣的分割,一般的解釋為:道是無法用語言說明的,如果可以,就不是「大道」。
  • 讀懂了「誠」這個字,也就讀懂了人生
    真誠是心靈的良藥,是人生這場修行中讓我們不斷獲益的寶貴品德。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真誠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所說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這叫不欺人;一層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是一致的,這叫不自欺。真正的智者,能真誠地對待別人,不欺人,更能坦率地對待自己,不自欺。
  • 道德經:老子說的道究竟是什麼?認識大道體悟大道,人生才更完整
    而後人習慣於寫提綱,那麼道經在前面作為理論,德經在後面作為實踐,也是比較合理的。況且後人經過分章之後,便於學習和記憶,也是有益無害的。總之,道德經81章就是圍繞道和德這兩個字來闡述。關於道 和德,現在通行的解釋是: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和宇宙運行的規律,而萬事萬物遵道而行,即為德,。我也比較贊同這種解釋。
  • 為什麼道德經是企業家必讀經典
    其中多少帝王豪傑,文臣武將,棟梁之才莫不是把道德經作為必須修學的智慧經典,人生必讀。但是因為歷史太久,傳承遺漏,個人理解,以及其他原因,人們對道德經的認識,理解,其實是不一而足。有人說他是統攬世界的百科智慧,有人說他是提倡無欲無為的心靈雞湯,有人說他是宇宙哲學,有人說他是齊家治國修身的教科書。
  • 讀懂「道德信貸」傳遞的漣漪效應
    讀懂「道德信貸」傳遞的漣漪效應 發表時間:2016-01-28   來源:合肥文明網 一方面,「道德信貸」本身就是一種鼓勵道德者的行為,是從經濟上賦予道德者一定的基礎,讓其能夠「不差錢」;另外一方面,通過這樣的「道德信貸」模式,我們似乎也應該能夠看到一種漣漪效應的出現,在現實中,「道德信貸」絕非是一種鼓勵的行為,主要目的是塑造成為德者有得的社會風氣。從這個意義上分析,我們就能夠讀懂「道德信貸」傳遞的乃是一種漣漪效應,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著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