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夫妻花40W改造老洋房,明星都搶著去,他們卻說不想紅?

2020-12-23 裝個好房子

記得點擊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在上海靜安區華山路,有一家老洋房改造的喜珈小院。

它非常隱蔽,藏在一處不起眼的小弄堂後面,還要經過一處狹長的走廊。

它非常隨意,賣咖啡還賣雜貨,菜單是按時令季節來做的,有什麼吃什麼。

它非常火,院子裡每天人來人往,有時還需要排隊等座,就連明星也輪番打卡。

關曉彤在這裡拍自己的Vlog,擺弄花草,還唆上一碗螺螄粉;

井柏然忙完工作,在雜貨鋪裡淘了不少寶物;

江疏影也在小院裡接受女人30+的採訪。

它也非常任性,經營1個月後,老闆因為人太多就把店關掉了。

就連她自己都說「我是不是太作了?」

又任性、又隨意、又隱蔽,這個七八十平米的咖啡館關閉五個月,熱度只增不減,還成為上海靜安區雜貨熱門第一名,每天都有人來敲門。

它到底有什麼魅力?

也許跟這個小院背後的夫妻有關。

01

這是一對85後夫妻,鬱聰來自湖南,是一位室內設計師,丈夫費先生是上海本地人,在一家國企事業單位。

雖然出生在不同地方,但小時候的經歷很像,都是在鄉下的撒潑打滾中長大,他們一直嚮往著田園生活。

鬱聰坦言:「如果不是因為女兒上學,我們早就歸隱山林了。」

去年冬天,大女兒即將在老城區上小學一年級,夫妻倆把原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搬到學校附近去住。

逃離不了城市,就找個安靜的地方吧!

他們都很喜歡老洋房,便在華山路邊一帶尋覓。

這裡曾經是法租界,參天的梧桐把街道兩旁的小洋樓襯得悠然靜謐,這裡沒有穿行而過的公交和喧囂的馬路,只有輕鬆愜意的生活。

沒多久,夫妻倆就物色了一棟老洋房,它隱藏在布滿爬山虎的街道巷弄間,建築有七八十年歷史。

老房子位于洋房的三層,初次見它時,雖然外表斑駁,但歐式壁爐,人字帖木地板,都保存完好,似乎觸摸到荏苒時光的瞬間,「沒錯,就它了」。

要定下這房子時,正巧一層租客退租,房東就問要不要一起租下來。

一層總共有150㎡,室內70㎡,院子80㎡,主體部分是老洋房裡的一室一廳,院子裡的小木屋和小鐵屋原本就有的。

但院內雜草叢生,綠植也東倒西歪的,鬱聰有點打退堂鼓,後來委婉拒絕了。

沒過幾天,她又想起那個院子,歲月留下的痕跡、老式的鋼窗、銀杏和桂花、成片的古樹,如果一家人在這裡生活,也是很美好的。

夫妻倆經過反覆商量,決定將一層和三層全租下來,租期6年。

拿到鑰匙的那天,鬱聰帶著兩姐妹在院子裡栽下第一棵小樹,並起名叫「喜珈小院」,以大女兒喜喜和小女兒珈珈的名字命名。

老洋房的結構很差,牆體不是很牢固,所以他們按照自己的居住需求調整功能布局,補全了原房屋的功能缺陷,加固了主體。

因為是租的房子,鬱聰就將心思花在軟裝上,沒有固定的風格,也沒有華麗的裝飾,主要還是根據自己生活習慣來布置的。

比如她愛做飯,三層的廚房設計成開放式的,在原有料理臺外,鬱聰定製了吧檯和櫥櫃,空間雖然不大,卻擁有強大的收納性與操作性,還可以邊做飯邊與孩子互動。

孩子們愛看繪本,愛折騰,客餐廳就放了一組沙發、餐桌和一排書架牆,給他們足夠的活動空間。

每天早上,鬱聰烹飪著早餐,費先生坐在沙發上陪著孩子們讀繪本、玩玩具,這樣一個畫面原比圍繞電視布局的傳統客廳重要多了。

如果說三層是一家人的起居空間,一層院子就是他們的娛樂休閒區,也是每天呆最久的地方。

院子早已荒廢很久,兩人便翻土劈地、育苗栽種,開始自耕生活。

種藍莓、橘子、櫻桃,能讓孩子感受果實成熟後的喜悅;種蕨類、繡球,是因為院子潮溼陰涼,適合這類植物生長。

但鬱聰始終秉持一個原則:修舊如舊復原狀,保留老洋房那個年代的特有氣質,反而有種獨特之美。

最終,夫妻倆歷時4個半月,花了40多萬將一層和三層全部改造完成。

很多人都說他們瘋了,租個房沒必要花這麼多錢,可鬱聰和費先生卻一直活在世俗的眼光之外,他們對生活有自己的定義「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然後用心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讓人生留遺憾」。

02

更奇葩的是,他們還在院子裡開起了咖啡館。

不僅為了緩解租房壓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構想:

每天送完孩子上學,夫妻倆就在院子裡煮上兩杯咖啡,然後開始自己的工作;院子也是閨蜜們的聚會場所,喝著咖啡,聊聊八卦,享受愜意的下午茶時光。

小院子原本的鐵屋當作咖啡備餐區,另一個小木屋則是工作室兼書房,超大置物架上擺放著夫妻倆從各地淘來的設計師手作。

咖啡備餐區
工作室被大家稱為雜貨鋪

不僅如此,屋內還塞滿了「過時」的家具。

奶奶家的藤編小凳子、老式的黃色檯燈,淡綠色的斑駁邊櫃,這些帶有時光印記的舊物,在鬱聰和費先生的運用下,重新散發著生命力。

那麼重點來了,咖啡館布置好了,誰來做咖啡呢?

當然是鬱聰了,她是個標準的斜槓青年,喜歡喝咖啡就去學,愛手作就去玩陶藝,甚至還學過攝影,考過教師資格證。

這個看似溫婉的姑娘,行動起來卻像個男孩,乾脆利落,想做就去做。

她先設計小院的LOGO,雖然是家的形狀,仔細看能看出費先生名字中的YM,鬱聰的YC。

夫妻倆還實行了下午茶套餐預約制,套餐包含一杯咖啡和一份甜品。

菜單是按照不同時令來準備的,飲品除了咖啡,還有自製紅酒、氣泡水、青梅酒等。每份套餐68元,每天最多接待10組客人。

在網紅店遍地的上海,「喜珈小院」卻一反常態的把自己「藏」起來,還限制到訪人數,極其低調。

這對夫妻說:我們只希望來的人不多不少,不會很熱鬧,院子裡也不會太寂寞,走出院門是繁華魔都,關上房門是歲月靜好,這大概也是一種幸福吧!

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宣傳、隱蔽的咖啡館,開業沒多久,每天預約電話被打爆了。

就算沒有預約,慕名前來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他們親切的稱這裡為魔都版《小森林》。

當然,除了熱愛咖啡的年輕人,還有趕時髦的阿姨。

這個60歲阿姨是查網上地圖,獨自找到這裡,然後在院子裡喝咖啡拍了拍照片,小坐一會就走了。

當問到她來這裡的原因,阿姨說:「自己退休沒什麼事就四處逛逛,也學會了看小紅書和大眾點評,看見喜歡的店鋪就來打卡消磨時間。」

阿姨縱使年華老去,仍然沒有停止尋找生活的意義,在鬱聰看來,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希望自己老了也能這樣。

羨慕阿姨的同時,她回想起前幾年,和費先生一直為了賺錢不停地工作,丟失了生活,之所以辭職,只為找回自己。

但現在的狀態,又回到了原先的軌跡。

每天院子裡失控的人流量,影響著周圍鄰居,手機電話不停的響,夫妻倆沒時間做自己的工作,更別說好好陪伴女兒了。

於是,她和費先生默契的決定,關掉咖啡館。

03

這並不代表「喜珈小院」徹底關閉,十幾天後,鬱聰便拿出一間房對外開放,也是需要提前預約的,這消息一放出來,跟咖啡館一樣,每天幾乎滿房的狀態。

不過相比之前,一家人有更多時間去感受生活,節奏也放慢了。

孩子們不再每天纏著爸爸媽媽去遊樂園,也不會再沒日沒夜的玩ipad、手機、遊戲機。

曾經只有公園和電視才能感受到的四季變換,在這個院子裡,她們都能看到。

睜眼有花草,閉眼有蟲鳴鳥叫,每天都在感受著大自然。

有時會把掉落的葉子當做玩具,拼湊喜歡的形狀,也會看樹葉怎麼發芽,看螞蟻怎麼搬家,或者去尋找松鼠的方向。

喜喜和珈珈還會學著媽媽的樣子,給果樹綠植澆水,學做咖啡甜品,打掃院子。

對姐妹倆而言,幹活一點都不累,而是一種樂趣。

她們還會帶著新朋友來院子裡玩,自豪的說:「我家的鄰居是5隻小松鼠。

看著一家人的生活,很多人表示羨慕,也有人說「我也想搬到老洋房住」之類的話。

但鬱聰卻說:「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樣單純美好」

上海的梅雨季最難熬,雨一直在下,院子裡排水不好被淹了,三層房頂容易漏風漏雨,只要不開窗,家具很容易受潮。

老洋房建築年代久遠,所以白蟻非常多,就連老鼠、蟑螂也經常光顧,蚊蟲就更多了,驅蚊藥每天都要用。

這些不易,對於夫妻倆而言,早就有心理準備:在這個兩個女兒命名的院子裡,一家人擁有一段快樂的回憶,就足夠珍貴了。

當問到他們院子到期後,該何去何從時,鬱聰笑著說:先過好每一天吧!等到那時候,也許還會去另一個地方改造一個全新的「喜珈小院」。

愛,永遠是一家人永恆的紐帶,而對生活的熱情,也是這一家人幸福的最大原因吧!

本文圖片及素材由@喜珈小院鬱聰提供

相關焦點

  • 上海夫妻辭職在家,在市中心經營只有1間客房的民宿,明星都來了
    總而言之,在改造的過程中,鬱聰始終秉持著這樣的原則:「上海的老洋房本身就有它的底蘊,只要好好復原,便能呈現出它獨特的美。」因為院子是為了兩個女兒才租下來的,便以女兒喜喜和珈珈的名字命名,叫喜珈小院。為了緩解租金的壓力,夫妻倆還打算在院子裡「兼職」開個咖啡館。
  • 上海老洋房,北京四合院為什麼這麼貴?
    主要集中在徐匯區和盧灣區的交界處老洋房的蹤跡較多,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花園住宅,紅瓦高牆,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蔣宋愛廬老洋房大多是百年花園住宅,住在這裡人的大部分都是達官顯貴,商賈名流,著名明星,現在可以上市交易的,依然也是這些人持有,不過也有機構投資者,總結一下,老洋房地理位置好,大多數都在上海市中心黃金地段
  • 上海網紅武康路上,能住什麼様老洋房
    這些年認識了住這條街上形形色色的人;我意外發現,即使在這最金貴的路上,都住著大量外來民工;老洋房真是上海一大神奇,裡面居住環境可以極端差,也可能極端好;甚至兩者同處同一棟樓。還有一種是附近打工夫妻;我認識一對在安福路上開店20年的夫妻,他們一家三口一直住在這種房裡;他們就一直低調賺錢,也是不斷在老家省會買房子,去年把兒子送回省會的國際學校去了。
  • 1.5億的上海老洋房,真的不算貴
    (P.S.觀看正文請注意攜帶糖果,中和一下不定時的檸檬精分泌)  part.1  1.5億上海老洋房,才不是最貴的  現實中,《安家》中那套1.5億成交的洋房,位於愚園路的柳林別業,真實的屋主姓王,最初的主人是上海花旗銀行的董事,購買這棟洋房花了300根金條,約等於民國時期的2.8億。
  • 首發︱J&S捷森設計:老洋房改造——漫心上海·淮海公館酒店
    上海這座城市總是給人一種精緻的感覺,尤其是在市中心保留著復古氣息的「公館洋房」,梧桐樹下的老洋房是專屬魔都的雋永回憶。 漫心上海·淮海公館酒店選址在繁華的茂名南路,毗鄰淮海中路一幢老洋房建築,此次邀請到上海捷森室內設計有限公司對其進行改造設計,保留了洋房原本的復古風格和老上海的情調。
  • 上海第一網紅馬路上的租房鄙視鏈
    在這條短短的路上,你能找到1000元一個月的水泥房,也能花上10萬一個月租下一整幢老洋房。而藏在這條「武康路租房鄙視鏈」背後的,則是大城市裡所有租房青年的無奈。提到在武康路租房,浮現在大部分人腦海裡的畫面大概是這樣的:梧桐樹掩映下的老洋房,天氣好的時候,一推開窗就有陽光灑進來;閒暇時可以坐在自己的小院子裡喝一杯咖啡,感受百年老上海的魅力。
  • 被《安家》上海老洋房吸引,上海十大老洋房的魅力
    電視劇《安家》中講到了上海老洋房,羅晉飾演的徐姑姑「開單吃三年」。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經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老洋房蘊含的價值絕非一磚一瓦所能砌成。到了晚上,一扇扇窗戶映出溫婉的燈火,隱隱約約飄出輕曼的鋼琴聲。
  • 像《安家》1.5億的稀有老洋房,上海究竟有多少套?
    來感受最原汁原味的老上海風情,一定要去看看上海的老洋房,那些梧桐院牆裡面留下的都是歷史的痕跡,《安家》裡面1.5億的天價老洋房,讓人直呼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據統計,上海這樣保存完好的老洋房僅有不到50棟,算是很稀有資產,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價值,當然都是不菲的,而且還有許多無可替代的故事,是個十分值得打卡的觀賞地。
  • 上海夫妻改造47㎡小家爆紅後,又砸100W將老洋房裝進150㎡大平層
    後來,他們一起來到上海打拼,並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水下求婚在上海十年,夫妻倆前前後後搬了6次家,每次居住的房子雖然都各有不同,但同時熱愛著咖啡和黑色風格的兩個人,始終都堅持著把共同的喜好,注入到每一個家中。
  • 除了魔都老洋房,這些熟悉的地標也火了!
    韓信大哥要的地下二層,推窗見景的豪宅 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絕對是魔都網紅地標,海拔地下負88米,歷時12年建造,水下餐廳、水幕燈光、玻璃棧道、懸崖瀑布、湖心島……
  • 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映,一棟老洋房1.5億,探秘上海老洋房
    近日電視劇《安家》在東方衛視正在熱播,在最新更新的劇集中,提到了上海的老洋房,一棟老洋房掛牌價格達到了1.5億的天價。現在上海的老洋房都是解放前建造的,上海的老洋房都是屬於上海歷史建築的範疇。其中大部分老洋房的產權都是屬於國家的,允許買賣的也只是極少極少的一部分。
  • 從《安家》老洋房看天津小洋樓投資攻略
    電視劇《安家》讓上海百年老洋房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不僅對老洋房的價值有了了解,也讓大家真正認識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  中國的洋房,源於19世紀後期的上海,成為當時上流階層的專屬。
  • 竟然敢看上海老洋房了!
    從奇葩式跑道房,到市中心大平層,再到百年老洋房,也算見識了上海各式各樣(買不起)的房子。 這棟現實中名叫「應公館」的老建築位於上海鳳陽路228弄,最近它降價了,沒錯,降價後售價近3億。 地理位置臨近南京西路和人民公園,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這裡都是上海有錢人的專屬地。別的先不說,光是這個位置就贏了。
  • 《安家》姑奶奶開口就要5000萬,這麼能鬧,老洋房她能分利多少?
    ,為了在多添置一套房子的時候,少花些錢,從而辦理了一場假離婚。可是,當龔俊要賣掉老洋房的時候,這位年近耄耋的老婦人,卻攜全家一齊上陣了。有人說,老太太之所以那麼做,是因為他們家窮,缺錢。可是,按照劇中所演來看,老太太兩個兒子都混得相當不錯,在大上海住一百多平的房子,吃一千四一頓的西餐,這樣的人家生活不困難。
  • 500+就能拔草《安家》裡1.5億的老洋房,上海周末玩法該更新了!
    上海絕對能拔得頭籌。畢竟每次的「節假日出行客源」榜單,都能一路甩開北廣深、牢牢佔據第一的位置。 上海人忙著往外跑,但要小飛君說,這座摩登又傳統、新潮且海派的城市,還遠沒有被玩透呢!
  • 待疫情結束,讓我們一起去滬上覓蹤老洋房吧
    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帶火了上海的老洋房,與其說它是一部都市劇,更應該把它定位為一部上海城市縮影,被推上熱搜的深坑酒店、堪比小故宮的圖書館、3.8億的史詩級老洋房……頻頻出鏡的上海老洋房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流光記憶。
  • 真的有明星不想紅嗎?網友眾說紛紜!
    2、因為追求的具體東西不同,所以單純說明星就是想紅也不客觀。但是能不能別扯著嗓門兒喊自個兒不願意紅啊,怎麼聽都有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非得把自己個兒打造成無欲無求的藝術家人設才行嘛 3、既然選擇當明星,肯定沒人不想紅。因為出名了、有關注度了,才能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才能賺更多的錢,才能盡情展現才華和實現人生抱負。
  • 天津中原研究院:從《安家》老洋房看天津小洋樓投資攻略
    電視劇《安家》讓上海百年老洋房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不僅對老洋房的價值有了了解,也讓大家真正認識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魅力。中國的洋房,源於19世紀後期的上海,成為當時上流階層的專屬。時至今日,上海仍存有眾多經典的老洋房區,每一棟洋房的背後,都鐫刻著一段上海灘的傳奇故事。
  • 網友飄了,組團去上海看劇中1.5億豪宅……
    全劇圍繞房產中介賣房開始展開,給觀眾們展現出一個又一個上海的神仙建築,著實讓網友們開了眼。劇還沒播完,就有網友嚷嚷著組織起了上海「看房團」,打算去上海親眼看看劇裡的神仙房子。經網友考證,這幢龔家花園是一家位於上海愚園路532弄名為「昔舍」的網紅民宿。外部保持著古樸的房屋結構,內部已經煥然一新,被改造成了復古範十足的美學體驗館。劇中老洋房主人龔先生的祖爺爺,曾在洋房院子裡搭建了小屋,救濟遠方親戚讓他們借住。幾十年過去,遠方親戚成了老太太。聽說龔先生要把這套價值1.5億的洋房賣掉,老太太便帶著兒子們一起搬回來,試圖瓜分老洋房的房款,而且。
  • 這對上海夫妻有毒!親手打造47㎡小家爆紅後,又砸100W將老洋房裝進...
    後來,他們一起來到上海打拼,並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在上海十年,夫妻倆前前後後搬了6次家,每次居住的房子雖然都各有不同,但同時熱愛著咖啡和黑色風格的兩個人,始終都堅持著把共同的喜好,注入到每一個家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讓他們走紅的「47㎡暗黑工業風小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