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亂象叢生 管理難題如何破解」系列報導之一
現場目擊:隨意逆行 亂停亂放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張彬霞 見習記者趙 超
編者按: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已逐漸成為市民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迅速發展帶來的種種交通亂象和安全問題,已成為我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難點和群眾關注的熱點。該怎樣破解這些難題,讓電動自行車成為城市文明的風景線,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近日,本報記者走上街頭、前往相關部門,直擊電動自行車亂象,探尋電動自行車亂象的破解之道,以期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促進電動自行車車主提升守法意識、安全意識,共同營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
電動自行車因為易於操控、方便快捷成為不少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首選。然而,在天水街頭,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因電動自行車引發的交通違規行為和交通事故頻頻發生,已成為城市交通管理不容忽視的問題。12月20日,本報記者針對我市電動自行車違規亂象進行了採訪。
亂象一:逆行掉頭
當天,記者在秦州區大眾中路、民主路、建設路等路段看到,電動自行車隨意逆行、掉頭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駕駛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怎樣方便就怎樣行駛,不僅影響交通秩序,而且有損城市形象,其行車安全也令人擔憂。
在大眾中路,因為該路段餐飲商鋪和攤點眾多,所以這一路段經常能見到很多外賣小哥的身影,他們有些人為了趕時間,只好無視規定逆行抄近道行駛。
臨近中午時,記者在大眾路天橋附近觀察了近半小時,其間時不時就有電動自行車逆行而過,而外賣小哥要佔多數。
外賣小哥楊峰告訴記者,在中午和晚飯高峰期,一次性接四五個送餐訂單是常事,他們要到不同地點的餐館去取餐,再送給不同地點的客戶手中。「這個時間正好是下班高峰期,路上車多人多,為了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將訂餐送達,明知逆行不對,但有時候還是會不得已而為之。」楊峰說。
在附近執勤的秦州城區交警大隊一中隊楊警官告訴記者,大眾路天橋下是逆行頻發路段,也是事故高發點。「雖然我們在積極開展勸導工作,但每天仍然有逆行隨意掉頭等違規現象發生。」楊警官說。
亂象二:不佩戴頭盔
為進一步提升機動車和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安全防護水平,減少交通事故,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在全國範圍內部署開展「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從今年5月份以來,我市交警部門通過宣傳引導、勸導查糾等措施,引導機動車和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頭盔,系好安全帶。
該項工作開展以來至今,我市「一盔一帶」工作成效顯著。然而,記者採訪發現,仍有一些市民騎電動自行車時不佩戴頭盔。
當天,在秦州區建設路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建二小學等路段,記者看到不同類型的電動車在街頭來回穿梭,大部分駕駛員佩戴了頭盔,但還是有一些電動車主在沒有戴頭盔的情況下出行。
亂象三:亂停亂放
車輛亂停亂放,是許多城市管理的一道難題,在我市這種情況也不容樂觀。
在青年南北路,道路兩旁小超市、小餐館、理髮店等鋪面眾多,人行道本就不太寬敞,然而隨處可見亂停亂放的電動自行車讓本就不太寬敞的人行道變得更加雜亂。
在一家奶茶店門前,記者注意到,一位準備進店購買奶茶的市民將電動車隨意停放在人行道上。當記者告知他該路段不能亂停亂放車輛時,該市民表示,自己買完奶茶就走,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再者,該路段具體在哪能停放電動車,他也不清楚。
隨後,記者又來到解放路、新華路、合作路等路段發現,電動車隨意停放的現象幾乎隨處可見。採訪中,不少市民表示,出行使用電動自行車就圖個方便。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正是大家都想圖方便,卻不知不覺間為城市交通添了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