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屢遭「黑手」 如何才能更好「共享」》系列報導之一: 共享單車很「受傷」
緩解城市擁堵、沒有尾氣汙染……共享單車的出現,不僅有效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也讓「綠色出行」成為一種時尚。然而,共享單車被人為破壞、隨意停放、佔為己有等現象,卻成為城市管理的一道不和諧音符。即日起本報推出《共享單車屢遭「黑手」 如何才能更好「共享」》系列報導,以期促進共享單車實現更好「共享」,為文明城市建設發揮更好作用。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餘碧波
近年來,隨著共享單車在我市運營,天水市民的出行習慣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車出行,為文明綠色出行、保護環境、低碳排放做出一份貢獻。然而,當市民感受共享單車帶來便利的同時,關於共享單車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不文明的現象。
亂象一:人為破壞
近日,當記者路過秦州區新華路某小學時,正值該小學中午放學時間。在該小學對面約200米的地方,停放著一排共享助力車,三名小學生已經把六七輛共享助力車推倒,後在路人的呵斥下,這些學生才撒腿跑了。
「這些學生放學了最愛破壞這些車,不是推倒就是亂撬鎖或是騎到上面亂蹬,有時我們實在看不過眼了,喊上幾聲他們才住手。」在此打掃衛生的一名清潔工告訴記者。
隨後,在秦州區岷玉路、羅玉路等路段,均看到共享單車被人為推倒的現象。
1月1日,在秦州區瀛池大橋下,兩輛共享助力車被人扔在河灘。
「前段時間,在藉河北路佳水岸小鎮附近的河灘上,有輛共享單車被扔在那裡好長時間,現在又有人把共享單車扔在這裡,實在是太缺德了。」市民辛先生說。
1月5日,在成紀大道市三中附近,記者看到一輛共享自行車車鎖被人惡意撬開,鎖子上的二維碼留下被火燒過的痕跡,自行車已經無法正常掃碼使用。
隨後,在秦州區共和巷,一輛共享助力車的車鏈被人破壞掉在地上。
而在秦州區羅玉路,有一輛共享自行車的車座不見了蹤影。
在某小區,一輛共享自行車和一輛共享助力車摞在一起,倒在地上。
亂象二:佔為己有
同樣在成紀大道市三中附近,有兩輛共享自行車車鎖被人為破壞,一把鐵鏈鎖把兩輛共享自行車鎖在一起,其他人想用也用不成。
不僅如此,記者發現有些市民只顧自己方便,甚至直接將共享單車騎進小區,將共享單車「私有化」。
家住秦州區新華路某小區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所在小區停放著一輛共享單車,已經快一個星期了。「這真的是浪費資源,騎完後應該把單車停在公共區域裡,為後面用車的人儘量提供便利。」
而在另一小區裡,記者同樣發現一輛共享自行車被人上了自家鎖佔為己有的現象。事實上,類似的情況在好多地方都能見到。
亂象三:隨意停放
共享單車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接受,成了不少市民的代步工具。然而在代步之後,有些人卻為自己方便,不去存放在固定的停放點,而是隨意停放在機動車道、草坪等地。
記者曾多次在大眾路看到,有人把共享單車停放在機動車道上,不僅有礙機動車行駛,而且很容易造成共享單車「受傷」。
「這停車的人也太沒素質了,不是自家的東西就不心疼,要是自家的能這樣停嗎。」在秦州區新華路,計程車司機周師傅看見有人把共享單車停在機動車道時,一邊挪車一邊埋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