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德國投降之後3個月才投降:誓死不降的背後,竟然是因為他

2021-01-19 歷史遊俠阿春

老規矩,先上個我的答案:德國投降之後,全球的法西斯陣容中就只有日本在負隅頑抗,甚至還叫囂著本土作戰計劃,日本早知道很可能國家會被攻滅,但是卻不想和德國一樣無條件投降,他們更想的是講和,其次是有條件地投降,為此目的他們寧願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只不過在美國兩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面前,他們明白了自己與美國之間的差距,於是才選擇了無條件投降。而左右這一切的就是裕仁天皇。

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當時日本面臨的的危機非常嚴峻,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失去了主導權,東南亞的駐軍逐漸被美軍剷除,資源被封鎖,美軍正在集結兵力準備攻打日本。更可怕的是,在德國戰場上勝利的蘇聯軍隊終於緩過神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他們出兵我國東北,跟日本滿洲兵直接對上,在海岸的另一邊虎視眈眈。

作為法西斯的國家,一旦投降將會面臨著嚴峻的制裁,尤其是作為國家元首。在以前來說,日本天皇是神聖的,是全日本人必須敬仰和效忠的,是可以為了天皇犧牲自己一切的(這種觀念非常可怕)。

當時的天皇也是深知這一點,日本高層為了能給天皇開脫罪名,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贏得盟軍好感,畢竟戰爭不是談判,盟軍想要是整個日本的屈服。

於是他們想出來的方法就是堅守抗戰,企圖用在日本本土作戰,給盟軍造成更大的創傷,進而走進談判桌,事實上,日本當時自己的認為是有可能,自信來源於他們還保留著實力。

日本的自信

1945年上半年,日本制定了令人恐怖的「本土作戰計劃」,從其他戰場不斷地抽調部隊回歸本土以及中國北方,同時不斷地擴充自己的軍隊實力,其中四個月時間就增加了200萬軍隊。在5月,總兵力就達到了700多萬,其中大部分在日本本土。同時還號稱擁有一支2800多萬人組成的國民英勇戰鬥隊,隨時支援前線。

日本後期有一個特別的戰鬥隊伍,叫「神風敢死隊」,說白了就是各種不怕死的人組成的隊伍,搭載各種有去無回的飛機、水雷、飛艇、水上摩託車、人體炸彈等,載滿炸藥衝向敵軍的部隊。這支隊伍給在海戰中給美軍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為了給日本爭取最後一線生機,他們認為最後的堡壘就是東京,只有東京被攻破了才投降。日本本身就建設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加上各種敢死隊,以及日本是一個島國,擁有大片的山地可以持續作戰,日本本身就很擅長島嶼防禦戰。

日本當時還有一個令世人都非常的害怕的部隊:731部隊。這個臭名昭著的部隊研究出了很多的毒氣和危險化學物品,這些也已經準備妥當,就等著對登陸作戰的盟軍使用。

面對強悍的盟軍,日本高層還有一定想法的。只要臣民一心,堅守的住,那麼民族將會再一次浴火重生。可惜最後還是被美軍的兩顆原子彈徹底放棄了所有的念頭,我們來說說這兩顆原子彈的威力吧。

廣島是日本的自衛隊第二總軍所在地,和長崎一樣都是日本的軍事重鎮,同時也是重要的武器生產基地,廣島的那顆原子彈當場就讓7萬多人喪命,受到輻射的很多人逐漸是在後面的20年內去世的;長崎那顆原子彈威力更加可怕,當日就有6萬多人死亡,60%以上的建築直接摧毀。這兩次的攻擊震驚了整個日本,在第一次投放的原子彈的時候,日本還以為盟軍不會再放第二顆,畢竟這種武器殺傷力太恐怖了,如果直接投放一顆到東京,那麼基本上就直接被摧毀。美國倒是沒有理會這些,3天後又進行了第二顆原子彈轟炸長崎。

面對國民的震驚和害怕,以及美軍的原子彈實在太過於駭人驚聞,日本天皇經過難於抉擇的「聖斷」,一周後,即1945年8月15號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日本投降之後,日本軍部和高層極力為天皇脫罪,當然最後在麥克阿瑟的堅持努力下,作為戰爭禍首的日本天皇無罪。

麥克阿瑟很清楚知道,如果將天皇逼死了,那麼日本人的反抗性還是會再次起來。到時候再來一波敢死隊,盟軍又會接受新一輪的傷亡,於是他也選擇合作。

我始終認為,日本之所以再繼續堅守的原因主要是天皇的意志決定的,只要他不投降,那麼日本軍屆的人就會選擇頑抗到底。軍部之所以選擇繼續作戰,就是想保護天皇。這也是為什麼在二戰之後,天皇沒有獲罪的原因。

假如你有更好的觀點,歡迎留言關注!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投降時,日本也想投降,為何又堅持了3個月呢?
    日本一直存在下克上的問題。那就是中低級軍官會對高層命令陽奉陰違,並且以裹挾的方式逼迫高層做出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比如挑釁英美和蘇聯。但因為有德國這個強大盟友的存在,所以這個矛盾也一直沒有點破。直到德國圍攻蘇聯失敗後,日本高層開始意識到不能再被中下級軍官左右了,所以他們開始想要和盟國和談。
  • 二戰時期德國都投降了,為什麼日本還要負隅頑抗!
    1945年5月8日是「歐洲戰勝法西斯日」,就在這一天,凱特爾元帥抵達柏林近郊卡爾斯霍爾特正,代表德軍在無條件投降書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這意味著第三帝國徹底覆滅,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以盟軍勝利宣告結束。可是在德國投降後,日本還在堅持,直到當年8月才宣布投降。
  • 二戰德國投降後,為什麼日本還在負隅頑抗,不肯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國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向盟軍投降。二戰的歐洲戰場就此宣告勝利。不過日本並沒有打算承認失敗,而是積極準備本土作戰。早在菲律賓戰役打響的時候,日本意識到敗局難以挽回,開始考慮本土作戰。
  • 二戰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原子彈
    二戰期間日本可以說納粹專政,到處發動侵略戰爭,亞洲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對於日本的投降很多人生是因為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導致日本投降,其實說法是片面的。 1945年8月8日晚,蘇聯政府向日本駐莫斯科大使聲明,蘇聯根據雅爾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宣布從次日起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 二戰日本真的是無條件投降?別再被騙了,他們提了3個無恥的要求
    二戰時其實真的可以說日本是忌憚裂變武器才停戰的,好像第一顆爆破後日本都沒有投降的打算,這是又給了第二顆,日本虛了,害怕後面是不是還有很多顆,才就此宣布投降,而實際上美國當時也沒有更多的裂變武器了,所以這事兒想想還是挺兇險的。
  • 抗戰勝利紀念日|戰敗後的日本:軍隊無條件投降,國家有條件投降...
    1942年3月到5月,美國拿出了戰後政策的最早官方版本,助理國務卿戴維斯領導下的戰後對外政策諮詢委員會下設的安全問題小組對日戰後處置問題展開了幾輪討論,最後向羅斯福總統提出了要求德國和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建議。這是無條件投降原則第一次被提出,目的是根除德日法西斯主義的政治基礎,而瓦解德日法西斯也是美國主導重建國際秩序的要點所在。
  • 日本投降儀式的細節,美國海軍與陸軍博弈,日本代表大喊降書無效
    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的儀式是在1945年9月2日舉行的,地點在日本東京灣美國戰艦「密蘇裡」號上。代表中國參加受降儀式的是徐永昌將軍。這場投降儀式註定要載入史冊,在激動人心的場面即將到來時,即便像麥克阿瑟這樣經歷過許多大事件的人也無法克制,以至於他竟然在艦長艙的衛生室裡劇烈嘔吐,將剛吃下去還沒有消化的早餐盡數吐了出來!
  • 為什麼日本人堅決不投降,而義大利人最愛投降?
    並且在西方人看來投降並不是可恥的,是正常行為,畢竟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政府往往是允許投降的,不會把投降者看成是叛國。雖不至於說鼓勵投降,但你打不過而投降,國家也不會苛責。這是西方人以人為本的一種體現,他們尊重每個人作為個體的正常求生欲望,也尊重上帝給予人的生命和權利。
  • 為什麼會說,日本當初並不是「無條件」投降的?真是如此嗎?
    不過了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日本當初並非無條件投降,並且提出了三個陰險而又無理要求,結果最後都被美國答應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時候,美國向日本宣戰,並且在太平洋戰場上一舉殲滅了日軍大部分的精銳兵力,加速了日本戰敗投降的進程。雖然日本曾經號稱一億玉碎,但是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還是讓日本認清了現實,選擇了投降。
  • 日本投降是因為原子彈?那你太小看美國了!
    一直以來流傳這著一種說法:日本是害怕美國的原子彈,所以才投降的。 這句話也對,但不是全部。 但是,這一次轟炸,竟然沒有什麼成效!
  • 日本宣布投降前一晚,為什麼說日本皇宮之外變成了「屠宰場」?
    熟悉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它是個頗具軍國主義色彩的國家,這主要能從它本國國內曾經發生過的一些歷史事件和它曾經對外發動的各大侵略事件上看出來。按道理來講,即便它再怎麼具有軍國主義色彩,在打了敗仗必須投降的情況下,也得乖乖投降才對。
  • 文史揭秘| 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並非天皇詔書,當為」四國公告」
    多年來,中國史書和媒體在提及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歷史時,都說「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我們有必要再次審視這一提法。這背後涉及的實際上是以什麼作為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的問題。在當時的情況下,日本和同盟國間的聯絡是藉助了中立國的渠道。日本向同盟國表態投降,是以通過中立國向同盟國遞交乞降照會的形式進行的。而從程序上看,日本的乞降當然須被戰勝國接受方能生效,否則戰爭是不會因為日本單方面「宣布投降」就自行結束的。就歷史事實而言,當年日本政府的乞降照會一共有兩份。
  • 二戰時期,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廣播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緊接著1945年9月2日上午日軍在東京密蘇裡號上簽署投降書,1945年9月9日日本在南京和中國政府籤署了投降軍,從而代表了日軍正式投降,這個時候就有想問日本到底為什麼原因選擇了投降?
  • 日本無條件投降始末,投降前,日本首相一直在打太極,就連岡村寧次也...
    時間進入1945年後,日本的侵略勢頭明顯減弱,各地紛紛出現頹廢之勢,盟軍的反攻已使日本疲於應對,1945年4月5日,日本外圍最後一塊島嶼——衝繩發生美軍登陸戰後,也就意味著日本即將徹底完蛋,當了8個月首相的小磯國昭由於再負使命,既未能成功談和也未能保住戰局,只得宣布辭職,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日軍78歲的海軍大將鈴木貫太郎於4月7
  • 「無條件投降」的條件,假如盟國不答應,日本仍將負隅頑抗
    眾所周知,二戰時,在美國向日本投放原子彈沒多久後,日本就在在1945年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可其實,日本並不是真正的無條件投降。日本在投降時提出了必須要答應一個條件,才接受無條件投降。什麼是無條件投降呢?無條件投降,這個主張最早是由美國總統羅福斯在1943年提出的。
  • 日本當初並非無條件投降,提出3個無理條件,最後美國都答應了
    日本在二戰中加入了法西斯陣營,隨後就在中國土地上施暴,國難當頭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頑強的抵擋住了殘暴的日軍。而在美國投下兩顆原子彈之後,日本天皇宣布了投降。
  • 日本宣布投降後,這裡竟然還在有日軍抵抗,最後被蘇軍殲滅
    引言: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本宣戰,然侯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日本關東軍在火力極其強大的蘇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下頃刻間土崩瓦解,將幾十萬駐守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連根拔起。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關東軍徹底放棄了抵抗,向蘇聯紅軍繳械投降。
  • 納粹德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籤署投降書的三名將軍,下場如此慘
    其實在當時籤署投降書的將軍不只是三名,當時走投無路的德國只能任人宰割,竟然兩天內投降了兩次。1945年5月7日,德國政府派約德爾上將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當時代表盟軍籤字的就是史密斯將軍。當時蘇聯的代表僅僅就是臨時找到的一個不出名的蘇斯洛帕羅夫少將,還沒等到這位少將去上報情況,儀式就正式開始了,雖然內心裡不願意,但也很無奈,只能坐在那裡。
  • 美國給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其目的不是簡單的讓日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對於美國的目的,總的聲明是,首先,要挫敗日本人民的抵抗意志,迫使日本儘快投降,並迅速結束戰爭;第一,減少美軍隊傷亡,因為日本抵抗太頑強,常規戰爭會使美國士兵付出太多傷亡。有了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國應該得到較少的道德上的批評,甚至得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 于禁投降關羽情有可原,但不管投降與否,他忘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
    他們登上高地躲避洪水,于禁的手下雖然還有3萬名士兵,但仍不幸兵敗遭到俘虜。然而,在關羽審問戰俘的時候,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卻選擇投降。後來孫權派出呂蒙背刺關羽成功,戰俘團中的于禁就被移交到東吳,一直等到曹丕即位,孫權釋放出了俯首稱臣的善意,才把于禁遣送回魏國。頭髮斑白的于禁重回家園,過去提拔他的曹操已經去世,見到了小老闆曹丕,心中縱有千言萬語言,也難以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