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長最浪漫的夢,和紀伯倫一起探討教育!

2020-12-11 尚有一輪明月

紀·哈·紀伯倫(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詩人、畫家,是阿拉伯文學的主要奠基人,20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

紀伯倫一生有很多的成就,他曾有一首關於子女的詩歌非常有名:On Children

——有人翻譯為《致我們終將獨立的孩子》,我覺得這個翻譯更有味道。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們討論的焦點話題,也是當今社會最關注的話題(沒有之一)。我們今天借著這首詩,探討一下目前我們教育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一家之言,有不妥之處望能理性討論,也希望您能提出更好的觀點以促使我進步,先謝謝您。

不會畫畫的詩人不是一個好作家

On Children - Kahlil Gibran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致孩子——紀伯倫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一、孩子是獨立的,孩子是他(她)自己的。

我們的很多父母自認為人父母,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一般,對孩子的成長充滿了控制的欲望,全然忘記孩子是獨立的一個個體,有自己的生活和成長。對孩子充滿了期待,這種期待含有很大的自私成分。我們期待孩子成功,更期待能夠完成自己不曾完成的夢想——就如同做生意,投入就要有產出和回報。實際上孩子因我們而來到這個世界本身帶給自己多大的幸福?我們初為人父人母時候的感動不該忘記!

想想當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時給我們的幸福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二、成功的教育是將孩子培養成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而不是變成另一個自己。

作為家長,帶給孩子生命,孩子某種程度上是家長生命的延續,但在精神上卻必然要和我們割裂,我們屬於過去而孩子屬於未來。我們有義務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陪伴著孩子成長;孩子日漸成長,如羽翼豐滿的鷹,註定要翱翔,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放飛孩子,默默祈禱孩子能飛得更高、走得更遠。而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也不斷成長,雖然會日漸衰老,但在孩子累了後也能提供給孩子一個可暫棲的安樂的窩。

我們會逐漸衰老而孩子屬於未來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三、愛孩子就真正要懂得愛的含義,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人生閱歷和經驗幫孩子在大方向把關,讓孩子在愛的懷抱裡獲取更多遠航的力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為了孩子的成長,只要不是大的原則性問題,請容許孩子犯一些錯誤,孩子也只有在錯誤中才能更好成長並學會如何生活;一直在自己羽翼下的孩子如何獨立去面對風雨?請不要強迫孩子按照我們自己的認定的模式生活,即使自己再成功,如果孩子不能按自己的意願生活對孩子來說就是人生的失敗;家長切忌讓鷹和魚去比遊泳,如果孩子是臘梅,不要逼孩子在夏天開花;同時,家長要自覺保護孩子的自尊和隱私,成為孩子的朋友並平等對待,比做一個高高在上的一家之長對彼此都要輕鬆許多。

愛一路飛翔的箭,箭也會愛無比穩定的弓

給孩子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即使能替孩子做所有的事,也請不要大包大攬和越俎代庖,把它留給孩子自己去完成,這就是成長。

愛,不但能夠治癒很多的傷痛,也能讓孩子更勇敢面對挫折,給孩子以最好的保駕護航,讓孩子前進的路上內心始終充滿力量。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堅持原創,辛苦自知;贈人玫瑰,手留餘香。望各位不吝賜教,同時認可點讚、關注;不認可留言討論。期待您更全面的觀點,並共同進步。

相關焦點

  • 教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1、教育孩子當然是為了孩子以後更好的發展,管教不是最終目的!2、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的同時和孩子一起成長!家庭教育絕對是門大學問1、教育是為了塑造大寫的人對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初步感受愛和價值感的地方,說管教不合適,其實想想,只管你能管到他幾歲呢?倒不如換個說法,我們是孩子的導遊,在孩子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知道的方式帶他們認識世界!
  • 閱讀:紀伯倫《孩子》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 21世紀的家長,做到這一點,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長
    1.Learn Learn即學習,毫無疑問,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不斷的學習、更新知識。他把「創造真善美的人格」作為他的教育目標。 對大多數家長而言,培養一個真善美的孩子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 小學家長幡然醒悟:想要孩子學習好,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赤膊上陣
    想要孩子學習好,家長必須和孩子一起赤膊上陣一、大語文的能力是靠讀書來的大語文在我國越來越被重視,語文成績在高考中的佔比也是遙遙領先,而大語文能力不單單是讓孩子學習、背誦經典古文,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理解、分析、概述、表達
  • 50歲的童年頂流哆啦A夢回來了!家長和孩子都愛的好夥伴
    別看現在的年輕人表面上高冷得不行,實際上誰小時候不渴望擁有一個哆啦A夢呢?用記憶麵包對付考前複習,用任意門免去旅途勞頓,最好能再乘著時光機回到過去彌補遺憾……總之,只要有哆啦A夢在,一切困擾當下的人生難題都能迎刃而解!哆啦A夢就是這樣,肩負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童年幻想,陪伴我們度過了50年的時間。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每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家長就會非常生氣,有些家長甚至會對孩子動手,而這些家長還十分贊成打罵教育,因為打罵教育對於他們來說是最省時且最有效的方式,哪個孩子被揍後不立馬變乖?
  • 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教育光影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
  • 紀伯倫:藝術是從自然走向無窮的一步
    紀伯倫小時候在當地上學。後父親因為被嫉妒者告密入獄,家被查抄。母親攜他和兩個妹妹以及同母異父的哥哥彼得一家五口,搬到一所偏僻的小屋,等到父親出獄,家裡一貧如洗。1895年,他與母親、哥哥和兩個妹妹一同赴美,移居波士頓,住在唐人街。在這段時間裡,紀伯倫結識了很多文化藝術界的名人,並在他們的鼓勵下開始為書籍繪製封面。
  •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可以給孩子看這四類繪本,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反正家長給孩子買這些書,都是為了讓孩子度過一個美好的童年,培養習慣,增長見識。而且我們在社交平臺,或者是電視節目中,也看到很多明星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藉助各種各樣的繪本。今天,我就來分享一下我覺得對孩子成長比較有幫助的4類繪本,大家可以一起探討一下第一類:百科全書兒童百科全書中會包含各種各樣的知識,包括植物、動物、昆蟲、自然、太空等等。這些書中都會包含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或者是我們生活中不常見的生物,讓孩子看百科類全書,能夠增長孩子的見識,讓他們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只是世界的一塊小天地。
  • 睿智的家長用「南風」教育孩子,普通的家長用「北風」教育孩子
    一、教育中的「北風」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錯誤的時候會非常生氣,然後會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擺出各種大道理去說服孩子,希望孩子可以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改正,有時候家長甚至會控制不住情緒,對孩子進行打罵懲罰,希望孩子能迫於家長的威嚴不敢再犯。
  • 粗心大意,澆熄孩子名初夢,家長做對一點可以挽救
    家長們在一起時常常抱怨自家孩子不認真,題目都會做,就是粗心大意,各種方法都試過,還是沒有改變。小學生心性不夠成熟,思考問題不全面,尤其是男孩子,粗心大意是常態,然而粗心大意卻不是小問題,家長不能忽視,粗心成習慣,容易造成大的失誤。家長要幫助孩子改正粗心的毛病。要分析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粗心大意。
  • 家長和老師教育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貌似暖心,其實傷了孩子自尊
    當孩子在學習上,或某件事情上沒做好時,家長和老師可能會安慰孩子:「只要你盡力了就好,爸媽(老師)不怪你!」這句話可以算是教育中的經典語句,被幾代人說了幾十年吧。可仔細想想,會發現其中有諸多值得反思之處。1 承認失敗,接受現實?
  • 這些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西北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李軍  紀錄片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其實父母在家也可以與孩子共同觀看紀錄片,一部好的紀錄片甚至能夠比書籍更加引起孩子的共鳴與深思,豐富孩子的知識,激發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帶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
  • 又一起學生弒母案,家長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何讓孩子以命相搏?
    小時候我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卻不料,有人寧可當根草,也不要當媽寶。都說兒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為是兩代人,存在代溝和觀念的差異,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發展到憤怒到親手殺死母親,還是值得所有做家長的深思。
  • 陪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讀書1:《愛的教育》啟迪孩子處理同學關係
    在這個繁花似錦的世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唯有讀書才能給予我們的孩子一點兒心靈的恬靜。孩子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需要我們老師和家長悉心澆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懂得比愛更重要。要走進孩子的世界,首先要蹲下身來,和孩子一起成長。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 紀伯倫和泰戈爾:把東方文學推向世界格局的兩朵奇葩
    其中,就以泰戈爾和紀伯倫最為出名。這一批文學家們,在動蕩變革的社會現實中,看到了各民族不屈不撓的鬥志和奮發圖強的精神。這,也讓東方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嶄露頭角。1、紀伯倫:連接阿拉伯文學和世界文學的一座橋梁紀伯倫是黎巴嫩的詩人,也是20世紀阿拉伯文學的一座高峰。
  • 【家校共育】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
    【家校共育】走進孩子的心靈,與孩子一起成長!講座中,老師以《科學教子 控輟保學》為主題,針對生源外流和輟學情況,分析了家長缺失陪伴的教育利弊,探討了科學陪伴的策略,引導全體家長以家庭為中心,以孩子為中心,放下手機,捧起孩子,讓家庭成為溫暖的港灣,為孩子終生發展奠定安全感,提供動力源。
  • 5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高分電影,適合和孩子一起看
    持續了幾個月的疫情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時間空前增多,對於教育方式得當的家長而言,這是個極好的增進感情的機會,而對於教育方式欠缺的家長來說,如何處理工作時間與孩子相處之間的問題,想必也是十分頭疼的,在學校管束教育欠缺的情況下,家長也顯得更加疲憊。
  • 家長應該為孩子的閱讀教育做什麼
    在孩子的閱讀教育中專業的直到必不可少,但是閱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不可能時時刻刻處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家的時間佔據了主要地位,因此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這個問題上,家長的作用不可忽視。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 七夕節,讓我們走進黎巴嫩兩位文學家的精神戀愛|紀伯倫|瑪麗·哈斯...
    特殊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歷數在世界範圍內成名的阿拉伯人和物中,來自黎巴嫩的佔有不少比例:嗯,從歷史上的美籍大詩人紀伯倫,到之前提過的與法國傳教士一起參與解讀《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文的伊拉克籍謝胡神父,再到第一個入中國國籍的美國人馬海德,還有上次說的女優Mia Khalifa,當然也包括喬治·克魯尼的太太英籍Amal Alamuddin,都是黎巴嫩人,也包括馳名世界的黎巴嫩定製婚紗,當然還有遍布全世界的黎巴嫩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