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於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的消息,在全網引起了轟動。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一陪讀媽媽在出租房內死亡,讀高中的兒子被警方帶走調查。
看到這個信息,肯定很多人後脊發涼,這也太可怕了,自己的兒子竟然可以親手弒殺母親。這已是江蘇今年發生的第二起弒母案。就在上個月的14日,南京一所高中高三的學生李炎冰,因難以忍受母親謝蘭的說教辱罵,持刀殺死了母親。
小時候我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卻不料,有人寧可當根草,也不要當媽寶。都說兒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為是兩代人,存在代溝和觀念的差異,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發展到憤怒到親手殺死母親,還是值得所有做家長的深思。
從簡短的新聞通報中,獲悉了幾個關鍵詞,男孩、高三學生、母親陪讀,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在一起,大概就能知道一個原因,處於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因為高考的壓力和母親陪讀的無形壓力,最終在這種環境中崩潰,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據悉,被害者徐某在小區全職陪讀,徐某空閒時間幫小區居民做手工活,鄰居們說她過得很苦。高三學生楊某還有半年的時間就需要高考了,事發當晚11點鐘,兒子楊某在家玩手機遊戲,不服母親管教,與母親發生肢體衝突致其死亡。
看看這些年,前有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再有青島律師媽媽被女兒殺害,還有廣西律師兒子把父母雙雙殺害,現在又發生鹽城陪讀母親被高三的兒子殺害……透過這一起起血淋淋的悲劇,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與醒悟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作為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鯉魚跳龍門,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十個指頭有長短,孩子的智商各異,天賦不同,「花期」有先後,表現各有千秋,如果拋開這些,一味地盯住分數,非打即罵,嚴加指責,大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那麼只能適得其反。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的崩潰往往是一瞬間。距離2021年度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了,楊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面對母親的再次責罵。這次楊某沒有選擇忍耐,而選擇了用刀讓母親閉嘴。一時衝動過後,他再也聽不到母親的聲音,也再也感受不到母親身上的溫暖。
我相信,這個弒母的兒子無論有多恨自己的母親,他的回憶裡一定也有過母親對他溫柔細語的時刻;這個母親無論多少次辱罵自己的兒子,她一定有心疼孩子的時候,也一定想不到自己養育的人會選擇以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個孩子的後半輩子因為這件事徹底給毀了,這個母親放棄自己的一切陪孩子讀書卻換來如此結局,令人噓唏。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孩子的父母深刻反思嗎?人生的路,關鍵的地方也就那麼一步兩步,走錯了,一生也就改變了。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中國式教育悲劇,家長過度關注的悲劇,類似慘劇在不斷警醒中國家長,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多給孩子一點成長空間,讓他的童年不只有高壓力下的黑白灰色,讓他的成長應該是五顏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