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起學生弒母案,家長的教育到底怎麼了?為何讓孩子以命相搏?

2020-12-16 康康觀世界

近日,一則關於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的消息,在全網引起了轟動。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一陪讀媽媽在出租房內死亡,讀高中的兒子被警方帶走調查。

看到這個信息,肯定很多人後脊發涼,這也太可怕了,自己的兒子竟然可以親手弒殺母親。這已是江蘇今年發生的第二起弒母案。就在上個月的14日,南京一所高中高三的學生李炎冰,因難以忍受母親謝蘭的說教辱罵,持刀殺死了母親。

小時候我們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卻不料,有人寧可當根草,也不要當媽寶。都說兒子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因為是兩代人,存在代溝和觀念的差異,家長和孩子發生衝突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發展到憤怒到親手殺死母親,還是值得所有做家長的深思。

從簡短的新聞通報中,獲悉了幾個關鍵詞,男孩、高三學生、母親陪讀,這幾個關鍵詞組合在一起,大概就能知道一個原因,處於青春叛逆期的男孩,因為高考的壓力和母親陪讀的無形壓力,最終在這種環境中崩潰,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據悉,被害者徐某在小區全職陪讀,徐某空閒時間幫小區居民做手工活,鄰居們說她過得很苦。高三學生楊某還有半年的時間就需要高考了,事發當晚11點鐘,兒子楊某在家玩手機遊戲,不服母親管教,與母親發生肢體衝突致其死亡。

看看這些年,前有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再有青島律師媽媽被女兒殺害,還有廣西律師兒子把父母雙雙殺害,現在又發生鹽城陪讀母親被高三的兒子殺害……透過這一起起血淋淋的悲劇,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與醒悟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作為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鯉魚跳龍門,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十個指頭有長短,孩子的智商各異,天賦不同,「花期」有先後,表現各有千秋,如果拋開這些,一味地盯住分數,非打即罵,嚴加指責,大有恨鐵不成鋼的味道,那麼只能適得其反。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的崩潰往往是一瞬間。距離2021年度高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了,楊某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面對母親的再次責罵。這次楊某沒有選擇忍耐,而選擇了用刀讓母親閉嘴。一時衝動過後,他再也聽不到母親的聲音,也再也感受不到母親身上的溫暖。

我相信,這個弒母的兒子無論有多恨自己的母親,他的回憶裡一定也有過母親對他溫柔細語的時刻;這個母親無論多少次辱罵自己的兒子,她一定有心疼孩子的時候,也一定想不到自己養育的人會選擇以如此「大逆不道」的舉動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個孩子的後半輩子因為這件事徹底給毀了,這個母親放棄自己的一切陪孩子讀書卻換來如此結局,令人噓唏。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每一個孩子的父母深刻反思嗎?人生的路,關鍵的地方也就那麼一步兩步,走錯了,一生也就改變了。

這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是社會的悲劇。中國式教育悲劇,家長過度關注的悲劇,類似慘劇在不斷警醒中國家長,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多給孩子一點成長空間,讓他的童年不只有高壓力下的黑白灰色,讓他的成長應該是五顏六色。

相關焦點

  • 「北大學子弒母案」回看現實:天才與惡魔,或許只有一步之遙
    吳謝宇作為學生,他是高智商天才,北大學子,成績拔尖;作為兒子,他是別人家的孩子,懂事禮貌,從不叛逆;作為年輕人,他專注自律,積極向上,追求完美,熱心謙虛。可就是這樣完美的人,竟然成為了弒母的冷血殺人犯。
  • 教育日誌|某家長質問班主任:你是怎麼教育學生的?
    有一天下午,某校初三年級某班主任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電話那頭,家長憤怒地質問:「你當班主任的,是怎麼教育學生的?」聽見對方這樣說,班主任感到莫名其妙,問:「請好好說,你是哪位?」家長:「我是你班上某某學生的父親。孩子回家後,我說他幾句,他居然敢頂撞我!我就想問問,你是怎麼教育學生的?怎麼教出這麼沒禮貌的學生?」
  • 「小孩子」家長,「大人」孩子,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小孩子」一樣的不成熟,這樣的家長怎麼能養好孩子呢?家長抱怨說孩子學習自己就得在旁邊看著,上了一天班,實在沒有精力每天陪著。一時間家長群狼煙四起,波瀾起伏,一大群家長站出來指責應試教育的種種不足,講自己的孩子和家長的各種壓力。家長拿出了鄭淵潔作為例子。
  • 教育部: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家長:早該如此
    於是在家長和老師交流群裡,家長和老師發生矛盾對峙爭吵,老師指責家長不關心孩子學習,家長指責老師「移花接木」把工作任務轉接給家長,到底誰錯誰對,並沒有給出具體答案。
  • 老師吐口水,家長關老師,現在的教育到底怎麼了?
    然後才發現,到底不是自己專業內的知識,學校教育這方面的門道還挺多,有些內幕比較敏感,現在網信辦在嚴打,所以我們也在考慮稿子到底要不要發。 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另一篇關於學區房的內容,看完也挺有感觸的。
  • 疫情下商人俠義,我們以命相搏
    復工潮下那些以命相搏的人庚子年春節,或許會成為這一代人最難忘的春節。沒有燈火璀璨,沒有煙花繚繞,沒有人聲鼎沸,也沒有探親訪友的歡樂。這個春節,安靜的可怕。河北一個老爺爺,在空無一人的街頭叫賣糖葫蘆,糖葫蘆不僅一個都沒賣出去,甚至還被監督員嚴厲批評教育了一頓。但他什麼都不敢說,默默扛著糖葫蘆,彎著佝僂的身子走在冷風呼嘯的街頭……難道他們就不怕病毒嗎?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誰願以命相搏。
  • 家長:讓學生下跪懲罰孩子,應該從嚴整治
    老師,從事著讓人羨慕的職業,三尺講臺是他們的陣地,他們談笑風雲教授給孩子知識,老師在科學教育領域中發揮著無可取代、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起到「傳道受業解惑」的重大作用,為老師的無私奉獻點讚!
  • 「豫章書院」事件,以「教育」為名欺騙學生、家長,對此你怎麼看
    該校於2014年1月7日經批准增掛「青山湖區陽光學校」校牌,承擔重點青少年的教育和行為矯正。對於「豫章書院」的成立,並且經相關部門的批准還增掛了「青山湖區陽光學校」,對於這樣的「好」事情原本以為我們學生、家長、社會應感到高興才對,因為它的成立可以給更多的青少年進行教育,為國家的教育事業提供資源。但是,事情真的如我們學生、家長和社會所想的那樣嗎?
  • 教育:是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1、教育孩子當然是為了孩子以後更好的發展,管教不是最終目的!2、沒有誰天生會做父母,所以我們要學習,教育的同時和孩子一起成長!教育=教+育教知識很重要,但育人格更重要!這些年說的素質教育就是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身心健康而考慮的!那麼我們要教孩子什麼呢?
  • 怎麼教育孩子,報早教班還是輔導班?家長不要拔苗助長
    為了讓孩子能夠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成功,不少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給他們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目的是讓孩子多一點學習知識,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這種教育方式,是對教育規律的最大誤解!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很多家長顯得都比較急。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生理和心理上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就給孩子報了什麼早教班、輔導班,過早地讓孩子學習知識。其實,這就是一種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平時成績很優秀,家長辭工作陪讀值得嗎?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平時成績很優秀,家長辭工作陪讀值得嗎? 前段時間,筆者在網絡上看到了一篇新聞,心裡非常不是個滋味。事情是這樣的,根據南京警方通報稱,該市某高中一位讀高三的學生李某,因在家中忍受不了陪讀母親的嚴厲管教,與母親發生衝突後致其死亡。
  •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家長群到底是不是對家長的一種剝削?
    最近,江蘇的一位家長發布了一條短視頻: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不是應該家長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老師負責學生的功課這樣更加合理麼? 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80、90後當年上小學的時候,通信科技還沒有那麼發達,老師一年到頭除了家長會基本都不會怎麼見到家長,也沒有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最多就是讓家長在考試卷上籤個名。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為何母親成了孩子最恨的人?
    就在上個月16日,江蘇南京當地警方通報:近日,南京發生一起高三學生弒母案,事件背後的真相令人痛心,令人無數家長反思!當事人李某某是南京市某重點高中的高三學生。這些孩子都怎麼了?明明處在可以向媽媽肆意撒嬌的年紀,應該是媽媽貼心的小天使,怎麼轉眼間,成了揮舞屠刀的惡魔?
  • 家長太苦、學生太累、成才太難:中國教育究竟怎麼了?
    比如「凌晨排隊,還是被多家拒之門外,上幼兒園到底有多難」、「900萬的北京學區房輸給了登記順位,家長急哭:房子白買了」、「家長沒批改作業遭老師群裡狂懟」,比如「課外培訓燒錢鏈:北京家長年燒10萬元,地級市一年5000元」、「家長舉報老師索賄被洩露,遭其他家長一盆熱水從頭澆下」,比如「山東242人涉嫌冒名頂替取得學歷,涉及15所高校」、「陝西女大學生自殺留遺書:遭系領導騷擾並索賄12萬,被迫幫忙洗腳」
  • 「家長會」大變身,學生、家長、教師,千人同上一堂課
    與此同時,1100名小學部學生在教室中,正跟隨學校專業心理學教師學習積極教育課程。一場家、校、生千人共享的積極教育課堂,在湘郡城堡奏出美妙樂章。孩子頂嘴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和孩子的關係是什麼關係?輔導作業一定要雞飛狗跳才有效嗎?
  • 高中生弒母案接連發生,到底是誰造成了這一切的悲劇?
    最近,江蘇鹽城阜寧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死。而一個月前,2020年11月12日晚,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高三男生李某,在家寫作業時遭到母親嚴厲說教和言語辱罵。激憤之下,李某拿起菜刀,砍殺了母親。學生弒母案連續發生,親子關係變成了仇人相見。
  • 家長崩潰退群!建「家長群」到底為了啥?
    近日,「壓垮成年人只需一個家長群」登上了微博熱搜,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布的短視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視頻中這位家長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家長群裡出現的問題引發不少家長共鳴。
  • 家長為何讓孩子學打棒球
    近日, 2018-19全國青少年體育夏冬令營(浙江站)暨黃龍體育中心青少年棒球&橄欖球冬令營在浙江黃龍體育中心遊泳跳水館落幕,共有近100名孩子完成了棒球運動的基礎學習。相比籃球、足球、羽毛球等常見的主流項目,這些家長們為何會選擇讓孩子學習較為小眾的棒球,這項運動究竟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
  •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提起孩子的同桌,我想大家最關注的恐怕就是同桌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了,即使是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也希望同桌學習成績好,圖個心理安慰吧! 老師排座位:好學生坐一起,差學生坐一起,家長:這是啥邏輯?
  • 濟南友誼小學:階梯式「家長學堂」讓家長陪孩子一起長大
    不是給孩子舒適的生活條件,而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一個人該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不僅僅是自己的選擇,還是父母以身作則的表現和家長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起作用。當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得到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廣泛認同。但是在具體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往往有困惑:教育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管什麼,不應該管什麼?怎麼把握好家庭教育的「度」以達到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