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張健 小海豚注意力訓練中心2017-07-18
- 專注 5 - 12 歲兒童注意力提升 -
小編的話
完形療法具有體驗性,是生動、活潑的,它能實際地增進人們的直接體驗,而不是抽象地談論情景,它在兒童諮詢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本文將介紹幾種適合兒童的完形治療技巧。
張健
香港國際兒童感覺統合教育研究會理事
國家教育部《0-12歲全腦潛能開發與提升》課題組負責人
中國教育學會《兒童多智能統合式學習與差別化教育》課題組主持人
完形學派認為「當下」也就是「此時此刻」人所擁有的想法與情感是最重要的。當人們以完形的概念,將個體生命都投入到行動的時候,正常和健康的行為就會產生。但是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就是在同一個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在很多不同的事情上。完形學派相信人作為個體的主導本身就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並且能夠引導自己在不同的情況中整合自己。
在完形治療中有很多種語言、遊戲和幻想的方法都可以用來推動諮詢的前進,我們這裡主要介紹適合6-12歲兒童使用的相關技巧。
(1)、「我」的語言:我們鼓勵當事人說話的時候用「我」來代替「你」。「你知道當你數學成績不好,老師會批評你,」將「你」改成「我」就變成「我這次因為數學考不好會被老師批評,我很難過,」這種練習是為了幫助兒童能夠為其感情、思考和行為承擔責任。
(2)、「將來不會」改成「現在不能」:鼓勵當事人在談話的時候,把對話的語言用真實的層次實現,例如:「我將來不會不及格」改成「我現在沒有考及格」,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兒童勇於面對此時此刻應該承擔的責任。
(3)、不問「為什麼」而問「什麼」和「如何」:例如:「你對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感覺如何?」或者是說:「當我們正在談話的時候,你的腳正在做什麼呢?」
(4)、空椅技巧:在諮詢過程中,如果兒童有向目前不在房間裡的人傾訴的需要,我們就可以準備一張空的椅子,讓兒童想像這個重要的人就在這把椅子上,例如兒童可能會說:「我認為胡老師你對我不公平,我希望你以後可以對我像對其他孩子一樣。」當兒童說完這句話之後,就請兒童坐到空椅上,以胡老師的立場回答說:「我想如果你可以幫我一點忙,那麼老師就會更容易喜歡你。」以如此方式持續進行對話,直到兒童完成了他的抱怨,同時和老師的溝通也達到了良性的溝通方式,才考慮終止對話。這種技巧可以將兒童帶到此時此刻的情境來進行對話,更可以增加兒童對問題的立即察覺,甚至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做同理心的練習和學習;同時也可以使兒童對於當時的情景描述有更清晰和明確。
(5)、「疑問句」改成「敘述句」:例如:「你覺得我是不是不要再跟他做朋友了?」改成下面句子「我想我不要再和他做朋友了。」這種直接敘述的目的是幫助兒童不再用掩蓋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6)、我能負責任:諮詢師可以要求兒童在自己的話裡面進行填充,通過這樣的表述方式使兒童來檢視為自己的生命承擔責任,例如可以說:「現在我覺得***,我願對自我的感受負多少_____百分比的責任。」這種練習使兒童先前認為自己的成敗都是由外在環境或者他人所造成的錯誤想法重新調整,並且能夠發現自己要為自己負多少責任。
(7)、未完成句:這個方法和「我能負責任」的技巧相當的相似,都是籍由完成敘述事實來幫助兒童了解該如何幫助自己以及怎樣會傷害自己。例如:「當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我會幫助我自己,當我在什麼樣的情形下,我會傷害我自己。」
(8)、我的最大弱點:這個技巧是請兒童寫下他自己認為自己最大的弱點,然後針對這個弱點寫出兒童如何將自我弱點轉化為自我最大的優點,例如:我最大的弱點是在做事情的時候拖拖拉拉,但這不代表我不願意做,我只是借著拖拖拉拉來增加我自己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的動機而已。當兒童認為自己的最大缺點其實也是最大優點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控制缺點,而不是被缺點所控制。兒童也會了解諮詢師並不是強迫自己去改變缺點,只是希望幫助自己將缺點轉化為優點。因此這樣兒童會覺得自己只需要更有效率地去管理缺點,而非改正一個缺點。
完形治療是一種具有人性化而且是以過程為導向的方法。完形治療遊戲關心人的整體,所以兒童的感覺、身體、情感、心智的發展都可以以一個比較有創意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鼓勵兒童以象徵性的方法表達自己生活的經驗,不僅有助於自我解釋,而且可以提高自我覺察能力。完形治療的過程就像是雙人舞,這個舞蹈有時候由諮詢師扮演主導的地位,有時候由兒童扮演主導的地位,諮詢師的重要角色就是協助而非壓制兒童在舞蹈裡面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參考資料:
完形治療:觀點與應用 尼維斯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7年4月
動力取向兒童心理治療 查特尼克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14年9月
你可能還想看:
小海豚2017暑期集訓班招生啦
羅森塔爾實驗中的心理原理解析
ADHD兒童的新型行為幹預方案——來自日本的研究
特別聲明
本文由小海豚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獲得授權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