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大名,早已是家喻戶曉,作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他一生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詩篇,或盪氣迴腸、或恣意放縱、或俠骨柔腸。他生於盛唐,自幼便有凌雲之志和用世之心,心比天高,但是因為清高的性格,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所以他一生也是充滿曲折,得志時有「貴妃倒酒,力士脫靴」,不如意時只能看似慷慨激昂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不過在青年時期李白就破為豪邁,有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本期筆者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李白在青年時期作的一首詩,開頭14字便已是豪氣沖天、名傳千古!
《上李邕》-(唐-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這首詩的白話譯文如下:幼年的大鵬等到長大的那天便會趁著風飛揚而起,拍打著雙翼會直接飛到九天之上。假如在風歇的時候停下來,那激起的力量會讓滄溟的水都被簸幹。現在很多人看到我都會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聽到我看似狂妄的言語都會報以冷笑。孔先聖還曾說過後生可畏這樣的話,大丈夫又怎麼能看清年輕人呢!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是在李白18-20歲這個年齡段,當時的李白在渝州遊學的時候去拜會李邕,由於當時的李白正是年少輕狂之際,所以言辭間多有高談闊論,不拘於俗禮,這也讓當時的李邕頗為不高興。而李邕本人又是自負好名,對於年輕人都有點長輩看晚輩的意味,所以感覺李白的言行頗為孟浪。對此李白當然也不開心,所以在辭別之際寫下了這首《上李邕》,用來還擊李邕的故作姿態。
而這首詩的前四句可謂是一股壯志凌雲之氣撲面而來,開頭14字便驚豔世人,頗有《尸子》中「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的意味,都言初生牛犢不怕虎,李白當時也是正值年少輕狂時又怎能忍受別人的親眼不加,雖寫的是大鵬,何嘗不是在寫詩人自己在等待良機好扶搖而起的壯志雄心呢?
後四句開始就是直言對於李邕態度的不滿和還擊。看似是在說「世人」,說那些凡夫俗子,何嘗不是在說李邕呢,畢竟李邕對於李白的態度和那些凡夫俗子同出一轍,將自己的豪言壯語當做是空口大話。而要知道李邕可是當時有名的名士,放在現在就是知名學者,而李白相當於初出茅廬的學子,就敢對李邕反唇相譏,可見李白的膽魄和氣勢,當然更有對於自己的自信。
其實我們平時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只要你覺得自己選擇的是對的,就別輕易放棄,最後的結果會是你對那些不理解你的人的最好的回應。願讀及此文的你,也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的自信和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