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最有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作者是否另有其人?
在物質匱乏、階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創作了很多經典不衰、難以超越的作品,各朝各代湧現了一批批才華橫溢、才能突出的詩人、詞人,比如今天所說的青蓮居士李白。
李白的詩可謂貫穿現代社會中小學的課本,小學的《望廬山瀑布》、《靜夜思》,中學的《蜀道難》等,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慨。李白是公認的豪放派詩人,他的詞風氣勢恢宏、磅礴震撼,所描繪的一些場景直衝人心、引人共鳴,這和他個人飲酒作詩、熱愛交友、開朗開放的性格密不可分。了解李白的人都知道:李白作為詩仙,他在唐代名噪一時,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詩人。
他的作品傳唱至今、受人尊崇,在眾多作品中,卻有一首作品至今備受爭議,關於它的真實性令人生疑:這真的是李白寫的嗎?這首詩是什麼?為何會引發軒然大波?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讀完這首詩,你是不是有一種哀涼憂傷、委婉細膩的相思之感湧上心頭?這明顯是一個女子表達對男子的相思愛慕之情所寫的詞,滿滿的都是相見不能見的悲痛,開頭六個字以「秋天」作為引入,更加渲染了整首詞的悽涼場景。古代交通不便、車馬很慢、路途很遠,一個人想要遠行,在戰火頻繁的年代依靠書信簡直是令人心生不安、牽腸掛肚。
這首詞的作者竟然是李白?難道是同名同姓?
通過參考相關史料,我們得知:這首詩確實是李白所寫,他之所以寫這首詩,並非是因為經歷了失戀,而是因為唐朝流行的模仿女子風。很多男性詩人模仿女子,傾訴相思之情,以此創作寫詩。李白是個追求時尚的人,善於創新的他也緊跟時代潮流,模仿女子寫下了這首「秋風詞」,輾轉反側的相思之情在李白的作品中非常稀見,也難怪後人會產生疑心,實在是李白的性格和這首詞風截然不同。
李白不僅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樂觀派,也是一個愛好大好河山的旅遊達人,李白鮮有提及家庭之事,所以寫的這首詩自然是模仿女子之作。
有人說,或許是李白真的經歷過痛徹心扉的愛情,有的人雖然外表樂觀,內心卻極為脆弱,李白在秋天到來之際突生傷感,因思念自己的心上人靈感突發,便作了這首詩以解相思之意;也有人說:李白不愧為詩仙,仿造女子口吻都能將詞句寫得如此細膩,難怪他的詩經久不衰。這首詩流傳至今,為了很多人的定情之詩,也難怪眾人都說「李白出品、必屬精品」,你對這首詩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