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否決了為「慕尼黑慘案」遇難者默哀的提議,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倫敦時間23日仍在奧運村「和平友誼牆」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圖片來源:新京報)
當全球目光再次齊聚奧運聖火時,按照慣例「和平友誼牆」也再度向全世界發出呼喚和平的信息。日前,伊朗奧委會秘書長巴赫拉姆在倫敦奧運村的「和平友誼牆」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承諾伊朗代表團將在倫敦奧運會上與以色列選手展開公平競爭,不再退賽。當和平與友誼之光普照大地時,一切紛爭都應停止,這也是奧運會的魅力所在。
【倫敦宣言】
伊朗承諾 遇以色列不退賽
奧運來臨,但關於核問題的紛爭仍然搞得伊朗和以色列兩國代表團人心惶惶。以色列官員警告稱,一支活躍在歐洲的伊朗恐怖組織可能會在倫敦奧運會期間襲擊以色列運動員,並稱伊朗聖城軍僱傭了多名來自德國、瑞典等國的殺手。不過,伊朗奧委會秘書長巴赫拉姆則公開宣稱:「我們將敞開心扉擁抱體育」,他表示,伊朗運動員將在奧運會上與以色列選手展開公平競爭。
此番出徵倫敦,伊朗派出54名選手。在之前的雅典與北京兩屆奧運會上,每當伊朗選手遭遇以色列選手時,他們往往都會選擇退賽,這一度使得伊朗代表團飽受爭議。這一次,巴赫拉姆聲明稱,伊朗代表團沒有根據參賽對手國別而抵制比賽的打算,並在「和平友誼牆」上簽字。「我們將遵循體育道德精神,認真對待每個對手。在體育和奧林匹克世界裡,所有國家都必須以友誼的名義團結一致,團結對奧林匹克大家庭來說十分重要。」巴赫拉姆說。
此前,以色列代表團和「慕尼黑慘案」遺孀提議應在開幕式上為40年前死於非命的運動員默哀一分鐘,對此,巴赫拉姆表示伊朗尊重這一提議,「這是國際奧委會的事,我們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決定。」不過,國際奧委會已經駁回了這一提議。
【北京時間】
俄格槍手 賽後相擁獲好評
2008年8月8日,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日,俄羅斯與喬治亞卻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對奧運休戰傳統是個不小的挑戰,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最然兩國軍隊兵戎相見,但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並未因此受到影響。
兩國衝突爆發後,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連夜向本國奧運代表團發信,要其留在北京,俄羅斯代表團也及時向國際奧委會表態,他們會繼續參賽。「這很好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而且也體現了奧運會的價值觀,國際奧委會認為這絕對是正確的決定。」國際奧委會新聞宣傳部部長吉·戴維斯表示。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北京奧運會射擊館裡的溫情一幕永遠被鐫刻在奧運會歷史上。
女子10米氣步槍的頒獎儀式上,收穫季軍的喬治亞選手妮諾·薩盧克瓦澤與銀牌得主俄羅斯名將帕傑琳娜擁抱在一起,互相親吻臉頰,並向全場致意,這一畫面傳遍全球。曾在俄羅斯國家隊並肩訓練的經歷讓她們成為親密的朋友,北京奧運會時雖各為其主,再加上兩國交戰,但她們的友誼並未受阻。妮諾·薩盧克瓦澤說:「能一起在體育比賽中同場競技的運動員都是朋友,更何況我和帕傑琳娜曾經一起代表俄羅斯隊出場過,我和她一直以來都是很好的朋友。」
【以史為鑑】
恐怖襲擊 慕尼黑慘案驚天地
現代奧運會歷史上,因為國家間的紛爭引發風波的例子很多。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了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抵制。4年之後,蘇聯用同樣的方式「回擊」了西方陣營。彼時,蘇聯高調宣稱為保障本國運動員的安全,拒絕派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參與抵制的國家還包括保加利亞、東德、越南、蒙古、寮國、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葉門和古巴等。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因「慕尼黑慘案」而被人銘記。8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成員9月5日清晨闖入奧運村以色列選手的駐地,當場槍殺以色列摔跤教練莫什·溫伯格與運動員約瑟夫·羅曼,並綁架9名代表團成員作為人質。最終,11名以色列選手被殺害,這起嚴重的政治恐怖事件導致奧運會中斷34個小時。
當然,紛爭之後的友誼也會出現在奧運賽場上。正如韓國射箭名將金水寧所言,「在體育與奧運之下,政治應儘可能地弱化。」雪梨奧運會,朝韓兩國代表團聯合入場並使用朝鮮半島旗幟,這成為朝韓關係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雅典奧運會,朝韓兩國已不滿足聯合入場,甚至提出了要聯合組隊參加北京奧運會。遺憾的是,到北京奧運時朝韓關係再度惡化,兩國代表團未能第3次攜手入場。(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