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來臨紛爭暫停 伊朗承諾遇以色列不退賽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奧運來臨紛爭暫停 伊朗承諾遇以色列不退賽

    雖然否決了為「慕尼黑慘案」遇難者默哀的提議,但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倫敦時間23日仍在奧運村「和平友誼牆」上簽了自己的名字。(圖片來源:新京報)

  當全球目光再次齊聚奧運聖火時,按照慣例「和平友誼牆」也再度向全世界發出呼喚和平的信息。日前,伊朗奧委會秘書長巴赫拉姆在倫敦奧運村的「和平友誼牆」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承諾伊朗代表團將在倫敦奧運會上與以色列選手展開公平競爭,不再退賽。當和平與友誼之光普照大地時,一切紛爭都應停止,這也是奧運會的魅力所在。

  【倫敦宣言】

  伊朗承諾 遇以色列不退賽

  奧運來臨,但關於核問題的紛爭仍然搞得伊朗和以色列兩國代表團人心惶惶。以色列官員警告稱,一支活躍在歐洲的伊朗恐怖組織可能會在倫敦奧運會期間襲擊以色列運動員,並稱伊朗聖城軍僱傭了多名來自德國、瑞典等國的殺手。不過,伊朗奧委會秘書長巴赫拉姆則公開宣稱:「我們將敞開心扉擁抱體育」,他表示,伊朗運動員將在奧運會上與以色列選手展開公平競爭。

  此番出徵倫敦,伊朗派出54名選手。在之前的雅典與北京兩屆奧運會上,每當伊朗選手遭遇以色列選手時,他們往往都會選擇退賽,這一度使得伊朗代表團飽受爭議。這一次,巴赫拉姆聲明稱,伊朗代表團沒有根據參賽對手國別而抵制比賽的打算,並在「和平友誼牆」上簽字。「我們將遵循體育道德精神,認真對待每個對手。在體育和奧林匹克世界裡,所有國家都必須以友誼的名義團結一致,團結對奧林匹克大家庭來說十分重要。」巴赫拉姆說。

  此前,以色列代表團和「慕尼黑慘案」遺孀提議應在開幕式上為40年前死於非命的運動員默哀一分鐘,對此,巴赫拉姆表示伊朗尊重這一提議,「這是國際奧委會的事,我們尊重他們的每一個決定。」不過,國際奧委會已經駁回了這一提議。

  【北京時間】

  俄格槍手 賽後相擁獲好評

  2008年8月8日,就在北京奧運會開幕的當日,俄羅斯與喬治亞卻爆發了大規模的軍事衝突。這對奧運休戰傳統是個不小的挑戰,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最然兩國軍隊兵戎相見,但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並未因此受到影響。

  兩國衝突爆發後,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連夜向本國奧運代表團發信,要其留在北京,俄羅斯代表團也及時向國際奧委會表態,他們會繼續參賽。「這很好地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而且也體現了奧運會的價值觀,國際奧委會認為這絕對是正確的決定。」國際奧委會新聞宣傳部部長吉·戴維斯表示。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北京奧運會射擊館裡的溫情一幕永遠被鐫刻在奧運會歷史上。

  女子10米氣步槍的頒獎儀式上,收穫季軍的喬治亞選手妮諾·薩盧克瓦澤與銀牌得主俄羅斯名將帕傑琳娜擁抱在一起,互相親吻臉頰,並向全場致意,這一畫面傳遍全球。曾在俄羅斯國家隊並肩訓練的經歷讓她們成為親密的朋友,北京奧運會時雖各為其主,再加上兩國交戰,但她們的友誼並未受阻。妮諾·薩盧克瓦澤說:「能一起在體育比賽中同場競技的運動員都是朋友,更何況我和帕傑琳娜曾經一起代表俄羅斯隊出場過,我和她一直以來都是很好的朋友。」

  【以史為鑑】

  恐怖襲擊 慕尼黑慘案驚天地

  現代奧運會歷史上,因為國家間的紛爭引發風波的例子很多。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為了抗議蘇聯入侵阿富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抵制。4年之後,蘇聯用同樣的方式「回擊」了西方陣營。彼時,蘇聯高調宣稱為保障本國運動員的安全,拒絕派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參與抵制的國家還包括保加利亞、東德、越南、蒙古、寮國、捷克斯洛伐克、阿富汗、南葉門和古巴等。

  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因「慕尼黑慘案」而被人銘記。8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成員9月5日清晨闖入奧運村以色列選手的駐地,當場槍殺以色列摔跤教練莫什·溫伯格與運動員約瑟夫·羅曼,並綁架9名代表團成員作為人質。最終,11名以色列選手被殺害,這起嚴重的政治恐怖事件導致奧運會中斷34個小時。

  當然,紛爭之後的友誼也會出現在奧運賽場上。正如韓國射箭名將金水寧所言,「在體育與奧運之下,政治應儘可能地弱化。」雪梨奧運會,朝韓兩國代表團聯合入場並使用朝鮮半島旗幟,這成為朝韓關係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雅典奧運會,朝韓兩國已不滿足聯合入場,甚至提出了要聯合組隊參加北京奧運會。遺憾的是,到北京奧運時朝韓關係再度惡化,兩國代表團未能第3次攜手入場。(胡瑩)

相關焦點

  • 伊朗殺手前往中東,開啟復仇計劃,伊指揮官:以色列末日將來臨
    上周,伊朗頂級核科學家被炸身亡,伊朗政府誓言要發起雷霆報復。而伊朗官員並不是說說而已,如今已經有行動證明,伊朗已經在復仇的路上了。伊朗核科學家的意外死亡,以色列卻對此表示不知情,但是伊朗方面卻稱有很多證據表明以色列有重大作案嫌疑。
  • 蘇萊曼尼繼任者:以色列末日將來臨!
    很多專家也是針對此事進行分析,根據現有的證據顯示,這次恐怖襲擊事件與以色列脫不開關係。以色列末日將來臨雖然現在還沒有確定的證據顯示此事就是以色列幹的,但是現有的證據確實全都指向了以色列,就連伊朗總統以及外交部部長都認為這次暗殺行動的幕後主使就是以色列,他們現在已經做好了對抗以色列的準備,接替伊朗蘇萊曼尼將軍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新任指揮官伊斯梅爾·卡爾更是直接對以色列發起警告稱「以色列末日將來臨!
  • 伊朗核彈之父,被亂槍打死!伊朗:以色列下的黑手
    據多家媒體報導稱,有伊朗「核彈之父」之稱的法赫裡扎德周五在德黑蘭的郊區被亂槍射殺,伊朗外交部稱這是以色列下的黑手,以色列方對此不予置評。摩薩德所為?伊朗指責以色列發動暗殺作為中東地區的兩大國家,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死對頭。
  • 連俄羅斯面子也不給,以色列再次轟炸敘利亞,伊朗選擇:打不還手
    沒有想到的是,以色列居然突然對伊朗本土發動攻擊,伊朗境內的發電廠、飛彈基地、核設施、軍港,都在打擊之列。最可怕的是,伊朗軍方並不知道以色列到底實施了什麼攻擊手段,在遭受多次襲擊之後,才確定,以色列發動的是空中襲擊。當然,到現在為止,以色列沒有承認是自己動的手,伊朗也沒有宣布是以色列對伊朗發動了攻擊。
  • 以色列VS伊朗: 「敘利亞領土上的影子戰爭」
    (李僑/圖)持續九年的敘利亞戰爭,造成數十萬人喪生,目前追隨巴沙爾·阿薩德總統的敘政府軍已經奪回大部分失地,反對派和極端組織被驅逐,該國戰亂紛爭的局面似乎趨向穩定。然而,2020年7月20日夜,爆炸聲再次震撼了敘首都大馬士革,那是以色列軍隊發動的空襲,目標不是敘政府軍,而是以「協助反恐」身份留駐的伊朗革命衛隊。
  • 若以色列和伊朗開戰,誰能笑到最後?專家:空軍戰力不在一個檔次
    以色列和伊朗的矛盾根源以色列和伊朗就是中東地區的一對「冤家」,雙方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起先是宗教紛爭導致兩國彼此看不順眼,後續這2個國家都發展成了中東地區「有頭有臉」的軍事強國,以色列生怕伊朗壯大起來,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常常出手阻撓對方研製新型武器。
  • 以色列軍方在伊朗的報復威脅中緊急行動,向全世界的以色列大使館...
    哈梅內伊發誓要「報仇」 N12說,伊朗精神領袖阿里·哈梅內伊承諾進行報復,並在Twitter上寫道:「我們發誓要為這位科學家的死亡報仇。」 N12表示,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周六上午在伊朗國家電視臺上宣稱,以色列對這次暗殺負有責任-並說我國將在適當時候作出回應。 在11月28日的聲明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特遣隊司令伊斯梅爾·卡尼準將宣布以色列是暗殺的「罪魁禍首」。 卡尼將軍在發言中還申明:「以色列的災難將至」。
  • 槍殺以色列高級指揮官,是伊朗在「報復」嗎?現場畫面多處不合理
    近日俄羅斯對外報導了一起惡性槍擊事件,事發地在以色列的一處街頭,而遇襲的則是摩薩德高級指揮官。很多聲音都在懷疑是伊朗展開的報復行動,但現場畫面存在多處不合理,所以小鐵認為更大的可能是來自美國。
  • 伊朗真是嘴炮王?美國退役將軍:核科學家被殺不敢對以色列報復!
    根據美國方面報導稱,已經退休的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和特種作戰指揮官建議,伊朗對被暗殺科學家穆罕默·法赫裡扎德的報復是否定的,他斷言「伊朗沒有任何辦法對美國、以色列報復」。美國海軍上將威廉·麥克拉文說:「伊朗懷疑或知道以色列是這次襲擊的罪魁禍首。」
  • 以色列高級指揮官遭槍擊死亡,伊朗喊話拜登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稱,一名45歲男子在以色列首府特拉維夫遭到槍擊身亡,這名男子的身份是以色列摩薩德高級指揮官。據悉,這名被槍殺男子名為法米·希納維,當天獨自駕車出行,在途中突然遭到多名搶手連環開槍,在15槍之後,這名男子不治身亡。
  • 利用代理人發動襲擊,以色列就不會把帳算到伊朗頭上?
    儘管缺乏實際證據支持,伊朗依然把自己的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殺案指向了以色列,而截止到目前為止,以色列官方都對此保持沉默,拒絕發表任何評論,接受採訪的以色列官員要麼表明對此事不知情,要麼直接宣稱法赫裡扎德的被殺,對整個中東都有利。
  • 「世紀交易」下暗殺後,伊朗以色列沙特如何三國殺?
    當時,法赫裡扎德的一號保鏢撲到了他的身上,為他擋了四顆子彈,但他還是不幸中彈,受傷流血,送到醫院後不治身亡。 事發後,伊朗不斷追查,日前鎖定了四名嫌犯,認定以色列是幕後主使。在敘利亞,以色列與伊朗軍事力量常有交鋒,伊朗要把火箭發射平臺布置到敘以邊境,以色列總能及時將其平臺摧毀,並公開宣布是其所為,以為警告和軍力宣示,而且以對其領土(戈蘭高地歸屬尚有爭議)的現實安全威脅為越境打擊提供了部分合法性。而這次,以色列方面既不承認也不否認。張衛婷分析,以色列很難擺脫嫌疑指控,因為此前為破壞伊朗核項目進程,曾經多次在伊朗境內實施過暗殺伊朗核專家的案件,汽車炸彈是最常用手段。
  • 以往以色列空襲伊朗目標,伊朗都會叫囂消滅以色列,為何這次慫了
    空襲最近一個星期,以色列多次對敘利亞境內的敘利亞軍隊和伊朗軍隊的目標進行了打擊,至少10名伊朗系武裝人員喪命,包括聖城旅的官兵。不過,這次伊朗挨了打,卻顯得格外低調,不僅沒展開報復,就連要滅以色列一百次的嘴炮也不打了,這是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怕美國總統川普狗急跳牆,對伊朗開戰,現在距離川普歷任時間,已經不足2個月了,在大選中失敗的川普很有可能在任期在最後時間段對伊朗開戰,所以,伊朗要儘可能避開此時此刻正在火頭上的川普,不給他任何開戰的藉口。
  • 以色列頻頻空襲 伊朗為何打不還手
    然而,面對以色列空軍的空襲,在敘利亞境內的伊朗革命衛隊及其領導的什葉派武裝力量儘管付出了很大的人員傷亡,大量基地、哨所、彈藥庫、武器工廠被毀傷,但是始終沒有對以色列展開報復。那麼,伊朗不是經常放狠話要打擊以色列,為什麼沒有任何實質行動呢?難道伊朗只會對以色列進行「嘴炮」,內心卻很恐懼。當然不是。伊朗不對以色列進行報復,有自己的長遠布局,也有現實的無奈。
  • 以色列只能排第四,伊朗能排第幾?
    以色列空軍第四名,以色列。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的鐵桿盟友,武器裝備也是清一色的美國製造。在歷次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幾乎表現出全勝姿態,尤以空軍作戰水平最高,幾乎能與美軍一較高下。如今的以色列,不僅擁有先進的軍工技術,還是區域內唯一擁有隱身戰鬥機的F-35的國家,其軍力之強大可見一斑。不過,以色列也擁有無法改變的天然劣勢——國土面積狹小,缺乏戰略縱深,人口基礎小導致兵力十分有限。事實上,以色列一旦在大規模戰爭中失敗,就會面臨亡國滅種的結局。所以說,從綜合國力來考量,以色列只能排在第四。
  • 美國以色列又炸了伊朗!這回伊朗為何選擇低調不作聲?
    美國以色列又炸了伊朗!這回伊朗為何選擇低調不做聲?其實大家都知道,伊朗向來對美國和以色列都是以強硬態度回應,隔空喊話的態度從來不會示弱,最近幾年裡美國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和軍事打壓一直就沒有停過,就算是今年的全球疫情這麼嚴重的情況下,美國也沒有收過手放鬆對伊朗的打壓,這兩天這部伊朗又出事兒了,伊朗當晚就有三處地方同時受到爆炸,可是這次伊朗的態度卻變了。
  • 伊朗與以色列相親相殺簡史
    伊朗「核彈之父」穆赫森·法赫裡扎徳27日遇刺身亡,很多人把幕後兇手指向了以色列。 我們不去判斷這次誰是真正的主謀者,我們在此只是來簡約回顧一下伊朗和以色列人相愛相殺的歷史。
  • 以色列與伊朗的矛盾從何而來?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恨也不是自始就有的。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並不差,甚至還可以說比較友好。當時中東地區儘管有阿拉伯國家群與以色列之間的劍拔弩張,但伊以關係基本平和。主要是因為伊朗與以色列都是美國的友好國家,朋友的朋友至少不是敵人。
  • 「伊朗奧本海默」遇刺謎團:裡應外合下,以色列布下的陷阱?
    一位不具名的西方外交官曾聲稱:「假使伊朗選擇核武化,那麼法赫裡扎德將成為伊朗核彈之父。」多年來,法赫裡扎德的實驗基地成為了禁區,為了防止刺殺事件,監督伊核協議的國際核查人員被告知他們無法與之見面。然而,與西方和以色列敘事截然不同的是,在伊朗官方媒體口中,法赫裡扎德的身份並未直接與伊朗核計劃聯繫在一起,他反而以伊朗國防部研究與創新組織的負責人身份亮相。
  • 德國送以色列定心丸,安理會反對美國制裁伊朗,但不賣豹2和潛艇
    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在安理會,聯手將美國制裁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的天徹底否決後,美國的盟國,英國、法國、德國也一同反對美國再度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而這則引發了以色列方面擔憂,以色列擔憂英法德為了軍火利益,將英國「颱風」戰鬥機,法國「陣風」戰鬥機,德國豹-2坦克一同賣給伊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