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體制之下,造反的事情是有發生。而從春秋戰國之後有人想要謀反,手裡都是有虎符在手,歷史之中有名的謀反篡位的事情還不少,漢文帝時期流行居想要篡權奪位,漢景帝時期各地方的藩王們,手裡有著虎符。一枚小小的虎符卻代表著軍事,權力也是皇權的象徵。
《史記》:「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百獸之王,顯軍威
虎符乃是一個外觀是伏虎形狀,由純金或者是純銅打造的一枚令牌。相傳,虎符是由周朝時期有名的軍事家,姜子牙完成製作,因為虎被稱之為百獸之王,展現的是君威也有成惡,揚善永不言敗之含義。護符長不會超過8釐米,寬度不會超過三釐米,輕而易舉便握在手中。而整個虎符的背後刻著文字,而文字的內容大多數都是展現君為鼓舞士氣之用,而這並不是一個整體,可以將其分為兩半,虎符的製造線條優美流暢。
軍事權力象徵,引發鬥爭
虎符最早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時候的皇帝可以將虎符給予自己的手下,調動軍隊,這在古代戰爭時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虎符是一分為二,有一半是交給將領,而另一半則是歸中央所有。在古代封建社會所採取的是君主專制的制度,皇帝最大,每當大敵面前,皇帝需要將一半的虎符交由將領去調動軍隊,而將領需要把虎符合為一體,才能夠起作用。所以虎符的存在是保證了一個朝代,君定是穩定的,也象徵著皇帝手裡的軍事權利。
虎符的存在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必然也會有瑕疵出現,因為在歷史之中也出現過虎符,沒有起到作用,直接就把軍隊調走。一枚小小的虎符很有可能會調動整個軍隊保衛王城,也有可能只是一座城池直接毀滅引發悲劇的下場。
總結:
虎符的出現,幫助古時候的帝王管理好軍隊和疆土,雖然是一個小東西,但是卻包含著巨大的能量,也是皇帝的用心良苦。因為在古時候交通非常不便利,信息的傳遞速度極為緩慢。即使是快馬加鞭,至於現代來講,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太慢了,所以君王考慮到怎樣調兵怎樣周全便以虎符為憑證,在歷史之中這樣的小東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成為了君王在管理軍事事務上的助手,當然在幫了大忙的同時也引發過很多的慘案。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
《三國志》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