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虎符」調兵遣將,成古代君王得力助手,卻也造成「謀反」!

2020-12-22 龍青春霞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體制之下,造反的事情是有發生。而從春秋戰國之後有人想要謀反,手裡都是有虎符在手,歷史之中有名的謀反篡位的事情還不少,漢文帝時期流行居想要篡權奪位,漢景帝時期各地方的藩王們,手裡有著虎符。一枚小小的虎符卻代表著軍事,權力也是皇權的象徵。

虎符古代皇帝調兵

《史記》:「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國杜縣)。凡興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隊下火)之事,雖毋會符,行殹。」

百獸之王,顯軍威

虎符乃是一個外觀是伏虎形狀,由純金或者是純銅打造的一枚令牌。相傳,虎符是由周朝時期有名的軍事家,姜子牙完成製作,因為虎被稱之為百獸之王,展現的是君威也有成惡,揚善永不言敗之含義。護符長不會超過8釐米,寬度不會超過三釐米,輕而易舉便握在手中。而整個虎符的背後刻著文字,而文字的內容大多數都是展現君為鼓舞士氣之用,而這並不是一個整體,可以將其分為兩半,虎符的製造線條優美流暢。

戰國虎符樣

軍事權力象徵,引發鬥爭

虎符最早是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時候的皇帝可以將虎符給予自己的手下,調動軍隊,這在古代戰爭時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虎符是一分為二,有一半是交給將領,而另一半則是歸中央所有。在古代封建社會所採取的是君主專制的制度,皇帝最大,每當大敵面前,皇帝需要將一半的虎符交由將領去調動軍隊,而將領需要把虎符合為一體,才能夠起作用。所以虎符的存在是保證了一個朝代,君定是穩定的,也象徵著皇帝手裡的軍事權利。

杜虎符,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虎符的存在起到了正面的作用,必然也會有瑕疵出現,因為在歷史之中也出現過虎符,沒有起到作用,直接就把軍隊調走。一枚小小的虎符很有可能會調動整個軍隊保衛王城,也有可能只是一座城池直接毀滅引發悲劇的下場。

陽陵虎符

總結:

虎符的出現,幫助古時候的帝王管理好軍隊和疆土,雖然是一個小東西,但是卻包含著巨大的能量,也是皇帝的用心良苦。因為在古時候交通非常不便利,信息的傳遞速度極為緩慢。即使是快馬加鞭,至於現代來講,信息傳播的速度也太慢了,所以君王考慮到怎樣調兵怎樣周全便以虎符為憑證,在歷史之中這樣的小東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成為了君王在管理軍事事務上的助手,當然在幫了大忙的同時也引發過很多的慘案。

參考文獻:

《史記》

《資治通鑑》

《三國志》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相關焦點

  • 在古代,虎符能調兵遣將,為什麼沒有人偽造?
    眾所周知,虎符是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它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人說是周朝軍事家姜子牙發明的。至於為什麼要把兵符做成老虎的形狀,是因為古人認為老虎是百獸之王,在叢林爭鬥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在軍事上大都以老虎為尊。不過,虎形不是唯一的形狀,比如秦朝時有龍符、鷹符。
  • 虎符等於兵權,兵符卻不等於虎符,偽造虎符用於謀反為何不可行?
    古代皇帝的地位是極為尊崇的,這也導致了他們只能夠在絕對安全的場合出現。除了開國的皇帝或者極少的馬背上的皇帝之外,很多皇帝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前往戰爭前線,畢竟前線的戰爭局勢不好掌控,如果皇帝受到了傷害,那麼整個前線將士恐怕都要受到處置。
  • 古代行軍打仗的「虎符」,拿到就可以調兵嗎?防偽措施讓你沒門
    某個無名小卒,機緣巧合之下拿到虎符,立刻調動大軍徵伐戰場,立下戰功走上人生巔峰。但實際上這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虎符的使用有著極為嚴格的限制,並不是任何人拿著虎符都能調動兵馬。如果隨便出來個人有虎符就能被認同,那大家也別打仗了,直接去偷對方虎符不是更省事?古代人民的智商,沒那麼低。
  • 中國歷史上的虎符
    我國古代對虎的形象十分崇拜,特別是在軍事上,古代皇帝調兵遣將用的兵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稱為虎符。符是古代軍事調遣、命令傳達的重要憑證。早在周代時就已用之。最初的符以竹子製作而成,後來用金屬製成,形狀也由竹節逐漸多變為虎形,稱為「虎節」,也稱「虎符」。虎符最早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戰國和秦漢兩代。
  • 「秦杜虎符」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古代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正文共1546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古代沒有電話傳真,手寫信件易被修改,如果敵方大軍壓境,戰事欲起,皇帝會指派一名親信拿著信物調兵遣將前去迎戰,交接兵權時需要什麼憑證呢?珍藏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秦杜虎符"就是二千多年前能調動千軍萬馬的"將軍令"。
  • 杜虎符:掌符才可赴君命
    2 虎符用途之謎5月22日,當記者來到陝西歷史博物館時,小小的赤褐色杜虎符正靜靜「立」在玻璃展櫃中,虎符長9.5釐米,高4.4釐米,一手可握。虎胸挺起,虎頭高昂,虎尾上卷,兩目前視,鎮靜有神,有欲動未動之勢。現在陝西歷史博物館收藏的杜虎符並不完整,只有左半符。
  • 杜虎符:孩子的玩具「銅老虎」竟然是戰國時期調兵遣將的兵符
    這個不起眼的小銅塊成了家裡孩子們的玩具。上面的泥土弄乾淨之後可以看出,這是一隻老虎的形象,昂首擺尾,栩栩如生。此後兩年多的時間裡,這隻「銅老虎」整天被孩子們拿來做遊戲。磨得久了,「銅老虎」青黑色的身體上漸漸顯出了金黃色的文字。可是文字的樣子像鳥爪一樣,非常奇特,誰也看不懂。正是這些神秘的文字引起了楊東峰強烈的好奇心。
  • 杜虎符:中國現存最早調兵憑證
    在介紹秦「杜虎符」之前,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虎符的相關歷史。虎符的相關歷史虎符簡單說就是古代皇帝授予將臣兵權和調兵遣將的信物。也就是兵甲之符,用於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春秋戰國秦漢時通常作虎形,方稱「虎符」用青銅或者黃金做成伏虎形狀的令牌,劈為兩半,其中一半交給將帥,另一半由皇帝保存。
  • 古代打仗為何用虎符調兵
    虎符,皇帝調兵遣將的信物。「虎符」分為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皇帝身邊,左半符交於領兵在外的將軍。需要調兵時,皇帝派使者持右半符前往駐軍之處,右左合一,二者如果嚴絲合縫,將軍即可調兵運籌。虎符都是專符專用。不同地區的虎符,老虎的大小形狀,甚至材質都不同。虎符一分兩半,並不是平面切分,而是複雜的榫卯結構。有點類似於今天鑰匙的鋸齒。虎符最初是因用青銅做成虎的形狀而得名,從春秋戰國時期一直用到隋朝。那麼,為什麼不做成小貓咪的形狀叫貓符呢?
  • 古代的兵符可以調兵遣將,為什麼沒有人去複製一個?原因有這些
    兵符又稱調兵虎符,是調兵遣將的重要憑證,將軍缺少了兵符,無法調動將士,而皇上如果沒有兵符在手,則會朝廷動亂,虎符都是成對使用的,一對虎符一般都是由相同的兩半組成,一半交給在外作戰的將軍,一半虎符放在皇上手中。如果皇上想要差信使調遣軍隊,把虎符交給信使,用來示明身份,信使把兩半合二為一,即可成功調遣部隊。
  • 虎符的故事——國寶中閃爍的保密智慧
    《史記》中記載的這個戰國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的故事,正是虎符出現後得以實際運用的傳奇史實。「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就出自這個故事,意思是指掌握了調兵的虎符,連君王的命令都可以不聽了。虎符因其鑄成虎型而得名。虎符的出現,開創了中國古代軍事史上防偽、保密的先河,虎符中體現的認證和保密的智慧,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 隨便一個人拿著虎符就可以調動軍隊嗎?
    虎符,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不管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遊戲當中,都經常能夠見到。只要有人拿到了虎符,那麼這個人就等於拿到了一國的兵權。難道這小小的虎符真就那麼神奇?只要一看見虎符,那麼所有的士兵都會心甘情願聽從持有虎符的人的調配嗎?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虎符確實是用來調兵的信物。在中國古代,皇帝才是最高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皇帝會想方設法的將最強大也是最危險的權力——兵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想要調兵,就只能皇帝親自說話。
  • 古人所用兵符之「虎符」,信陵君用它救了趙國,它究竟長什麼樣兒
    今天我們來聊聊古代的「虎符」,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一篇《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文章,講得是信陵君,但其中關鍵物品就是虎符。公元前258年,戰國末期,秦國吞併六國指日可待,戰爭頻發。杜虎符一個小小「虎符」居然有如此大的權力,它究竟長什麼樣呢?
  • 古代將軍手握兵符能調集兵馬,為什麼沒人敢謀反,一個原因最致命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往往是一國之主,但是這只是在通常的情況下,因為傀儡皇帝也很多,比如太后擅權或者宦官和權臣專政都是可能的,比如光緒帝被慈禧架空之後就是傀儡皇帝,非但沒有軍權,連人身自由都被慈禧限制了,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國家真正有實權的人往往是擁有軍權的人,那麼虎符也就是兵符是怎麼誕生的呢?這個制度可以說是為了皇帝能夠將軍事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應運而生的。
  • 「虎符」能調兵遣將,難道沒有人想去偽造一個嗎?
    他請魏王的一個妃子,想辦法把虎符偷出來,然後用虎符,西陵君立刻指揮大軍前進,最後與趙軍合作,終於終於讓秦軍大敗。而西陵君本人也因為這件事而出名。除了春秋戰國時期,其實,三國時期也有關於虎符的事情。據史料記載,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立即帶人北上。諸葛亮乘機用虎符接連攻取了幾座城池。也許這裡面有誇張的情節,但虎符在當時的作用在古代是不可低估的。
  • 虎符能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人仿造?專家:能造但是沒法用
    羽檄走邊遽,虎符出精兵。——王炎《出塞曲》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將軍若是想要調兵遣將的話,虎符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在現代的電影作品中,很多都是這種情況。據歷史記載,當初在赤壁之戰失敗之後,曹操就立馬帶著人向北方跑去,這個時候諸葛亮連忙抓住時機,利用虎符連續奪下了好幾座城池。可能這裡面有誇大的情節,但當時虎符的作用在古代是不能小看的。這個時候可能就有人有疑問了,既然在古代戰爭中,虎符能夠調動千軍萬馬,為什麼沒有人去仿造呢?
  • 古代虎符能調百萬兵馬,為何無人仿造?專家:你看上面的字,誰會仿?
    據了解,虎符最先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國內戰爭頻發,加上軍隊數量龐大,不易調用,因此,在軍隊指揮官的勸諫下,統治者便發明了虎符,並將其作為手握兵權以及調發軍隊的一個必備信物。那麼虎符能調百萬兵馬,為何無人仿造?
  • 古代調兵需要虎符,沒有虎符的皇帝,為何不再造一個?原因很簡單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總能夠看到一些武將拿著兵符調兵遣將,或者是一些想要奪權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尋找兵符,可見這樣東西在古時候非常的重要,有了它就能夠號令三軍。所以那些想要奪權的人才會這麼拼命地想要找到虎符。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沒有顯赫的地位,就算是有了虎符士兵也不會認可他們的命令,也就是說想要士兵聽話,身份和虎符都是必不可少的。
  • 古代軍隊只聽命虎符,那為啥沒人偽造虎符造反?原因很簡單
    銅製虎符最早有上天來決定皇帝這樣的說法,於是通過信仰大家都會對皇權十分的尊敬。虎符就有這樣差不多類似的信仰在裡面,它的出現,給軍權加了神聖的色彩,還能強化中央集權,易於皇帝管理,也讓士兵的忠誠度加深。所以當時就有了這樣的說法「只認虎符,不認人。」l 那就會有人問只認虎符不認人,為什麼沒有人偷虎符造反呢?首先虎符的存在就是為了不讓別人帶兵反抗,它的存在也說明了古代的忠君思想非常的根深蒂固,在軍隊裡所學的就是忠於皇帝。
  • 《國家寶藏》故事之十一:杜虎符:中華現存最早調兵憑證
    但是,如果遇到緊急情況,看到烽火臺燃起烽煙,將軍不等到君王的右符來到,也可以自作主張出兵救駕。杜虎符銘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銘文最長的一件,且保存完好,特別是錯金字,精緻優美。戰國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虎符的作用。目前發現的虎符都是秦國的,共三件:秦新郭虎符、秦杜虎符、秦陽陵虎符。另外一件虎符的發現還很有趣。它是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重慶偶然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