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縣打造全國知名微旅遊目的地

2021-01-08 中國網

東安縣打造全國知名微旅遊目的地

中國網湖南訊 東安縣位於湖南西南部,地處「永州之野」,是湘江入湘的第一縣,系湘南之門戶,北連衡山、東壤零陵、南望桂林、西枕崀山。全縣轄1個經濟開發區、15個鄉鎮、1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2個國營林場,面積2219平方公裡,人口64萬。交通非常便捷,湘桂高鐵、洛湛鐵路、二廣高速、衡昆高速穿境而過。東安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全國首個既是德文化之鄉又是武術之鄉的「文武雙全」縣,素有「舜風楚韻、武術之鄉」之美譽,被譽為「瀟湘第一生態縣」。 境內有「湖南第一峰」舜皇山、湘江第一灣•湘江平湖、「瀟湘十景」之一•香潭淥水、畫山秀水黃金洞、人間仙境高巖湖、桃源勝境上界頭、水井石林等,縣內現存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利橋、樹德山莊、吳公塔、禪德勝地沉香寺、斬龍橋、城牆石、兵書嶺等100多處風景名勝古蹟,美麗鄉村「一帶八景」旅遊觀光休閒副中心在蘆江兩岸徐徐展開。目前,全縣已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各1個,國家溼地公園1個,省級水利風景區1個,省級森林公園1個,打造風景名勝區100個,培育鄉村旅遊點100個。近年來,在省、市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人大監督支持和旅遊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東安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委打造錦繡瀟湘品牌、建設全域旅遊基地和市委打好「旅遊升溫」戰役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旅遊活縣」戰略,將旅遊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著力把東安打造成張崀桂旅遊走廊上的黃金驛站,努力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打造全國知名的微旅遊目的地,全縣旅遊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2016年,全縣接待遊客達到38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8.7億元,旅遊綜合收入佔全縣GDP總量的11.4%,佔第三產業的76%。今年一季度,全縣接待遊客9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11.3%。

注重政府主導,打造全域皆景

1.在組織上,高標準建立健全旅遊升溫體制機制。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高規格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逢會必談旅遊,逢招商必有旅遊項目,逢外出考察必學習旅遊經驗,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旅遊工作。

二是設立專抓機構。率先在全省成立縣級旅遊發展委員會,為正科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具體負責全縣旅遊工作。

三是實行辦點示範。縣委書記、縣長帶頭辦點示範,聯繫一個微旅遊示範村或示範點,統籌安排微旅遊創建和提質增效工作,其他縣級領導都帶頭辦點示範。

四是嚴格督查考核。制定出臺《東安微旅遊工作考核方案》《東安縣旅遊升溫工作方案》《東安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工作方案》,將旅遊工作納入對各鄉鎮和有關部門的年度考核績效內容,實行一周一調度,半月一小結,一月一通報,半年一獎懲,年終總考核,嚴格獎懲兌現。

五是完善激勵機制。出臺《東安縣鼓勵微旅遊發展的若干意見》,每年設立微旅遊發展基金1000萬元,對投資微旅遊項目建設給予補貼或獎勵,用以獎代補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微旅遊的熱情。

2.在理念上,以全域的眼光統領旅遊工作全局。

一是旅遊產業化。以旅遊的率先突破,整合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產圍繞旅遊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實施農業基地景區化改造,將休閒度假、民俗體驗、生態觀光、科普教育等融入旅遊產業中,加快金湘源、金易德等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二產圍繞旅遊抓開發,大力開發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旅遊優勢的標誌性、收藏性、適用性旅遊商品。三產圍繞旅遊搞配套,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城區景區化。強化城區即景區理念,把城區當景區建,把街道當景點建,把機關當庭院建,把庭院當花園建,在城鄉建設的每個領域,堅持以旅遊的眼光抓規劃,以景點的標準搞建設。推進舜皇山、舜皇巖、高巖湖、黃金洞、廣利橋、吳公塔、沉香寺、橫塘周家大院、石期市桑家大院等景點景區串連成線,一步一品,步步有景,好山好水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渾然天成。

三是景點品牌化。全縣現有4A景區1家、省級水利風景區1處、星級鄉村旅遊景區點19家,大江源、趙家井、山水村等遍布鄉村的100多個農家樂和美麗鄉村,村村有景,處處可遊。

3.在思路上,將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

編制完成《東安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東安縣鄉村旅遊專項規劃》《東安縣旅遊「十三五」發展規劃》等規劃,形成了一個科學嚴密的規劃體系。投資600多萬元,面向全國公開招標,招聘一流的旅遊規劃策劃公司,編制全縣微旅遊規劃和營銷策劃項目及旅遊宣傳營銷項目、招商宣傳片。

在平面布局上,重點實施「微旅遊」和美麗鄉村建設「13215+X」計劃,做大以舜皇山為龍頭的大廟口、紫溪片區,以紫水河風光帶為龍頭的縣城片區,以「一帶八景」為龍頭的蘆洪市片區等三大旅遊片區。

在立體布局上,山上重點發展避暑休閒、觀光攬勝、漂流探險,山下重點發展鄉村旅遊、康體健身、休閒娛樂,中間重點發展特色文化、寫生創作、特色景觀。

在時間布局上,發展全天候、全時段的四季遊,形成四季有景、四季可遊的旅遊強勁勢頭。

4.在策略上,全力打造多點支撐的大旅遊格局。

做好「淨」的文章。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拳治理面源汙染,硬化鄉村道路,建設遊園廣場,美化農村民居,清潔村莊、清潔家園、清潔田園,創建「美麗鄉村」重點示範村20個、清潔工程示範村112個。

做美「綠」的文章。推進全域園林綠化,加快道路景觀化、城鎮綠蔭化、城市園林化進程,新增造林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東安大道千樹一條街、舜皇路樟樹一條街、女英路桂花樹一條街等3條園林式街區成為縣城一道亮麗的風景,達到「四季有花、三季常綠、移步景換」的生態效果。

做活「水」的文章。抓好縣城周邊水域保護與開發,對龍溪河、紫水河、官田河兩岸及河道橋梁、景觀壩實施美化提升工程,積極推進紫水國家溼地公園和紫水河南北兩岸風光帶建設,沿江西路風光帶和官田河風光帶建成,楊柳拂堤的依水景觀逐步形成。

撬動市場力量,推動全民參與

1.注重交通先行,讓旅遊「快」起來。近年來,先後投資30多億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對外大暢通、對內大循環」的大交通格局。目前,湘桂高鐵、洛湛鐵路、二廣高速、衡昆高速穿境而過,東安到永州機場只要30分鐘,乘坐高鐵從桂林到東安只要40分鐘、從長沙到東安只要2小時、從廣州到東安只要3小時、從杭州到東安只要6小時、從上海到東安只要7小時、從北京到東安只要8小時,今年5月6日開通了東安東經桂林到廣州的「東安號」旅遊動車專列,極大地拉近了與大中城市的時空距離。同時,全力推進國省幹道、美麗鄉村小康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07國道、217省道改造、永東公路建成通車,冷東城際快線、新東蘆公路、S348東安大廟口至新寧紫花坪二級公路開工建設。通過完善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將縣內各景區景點串連成線,實現全域之內移步換景、路路通景,從而讓「快旅慢遊」在東安落地生根。

2.注重多元投入,讓基礎「硬」起來。堅持政府籌資、部門爭資、招商引資、市場融資、民間注資「五輪驅動」,全方位完善旅遊基礎設施配套。政策籌資不封頂,有多少項目籌多少錢。部門爭資盡全力,年均整合資金超過5億元。招商引資抓產業,2016年東安成功包裝旅遊招商項目22個,分別在「東洽會」「深洽會」「滬洽周」等招商會上推介發布,包裝項目總投資達113億元。2017年4月23日,東安在港洽周上舉辦專場發布會,包裝文化旅遊重點項目16個,總投資達750億元。市場融資挖潛力,先後組建城投集團、旅遊投、交通投、基礎投和應陽投,包裝申報項目33個,到位資金20多億元。特別是2016年10月份,搶抓蘆洪市鎮納入全國第二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鎮契機,新組建成立應陽投,實現當年融資5億元,用於蘆洪市鎮縣域副中心建設,全力打造全省旅遊新鎮。民間注資重激勵,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引進了湖南通天旅遊公司,先後投入資金1.6億元,對景區道路、停車場、遊道、賓館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提質改造,2016年成功創建國家4A級景區。

3.注重共建共享,讓遊客「慢」下來。近年來,東安通過把景點連成線路、線路建成產品,開發提升生態觀光、休閒度假、避暑養生、文化體驗、戶外運動等慢遊產品體系,推出覆蓋全縣、帶動全域、延伸周邊的休閒度假精品線路,讓遊客停下來,盡享「舜峰楚韻、大美東安」的神奇魅力。狠抓旅遊市場管理,共建全域旅遊的良好社會環境,2016年以來全縣旅遊業沒有發生一起投拆事件,沒有發生一件安全生產事故。特別是今年「春節」「清明」小長假,各個景區遊客如織,異常火爆,僅高巖湖景區就接待遊客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80萬元。如今更多的群眾做起了農家樂、旅館等,在家門口當起老闆來,據統計目前全縣旅遊從業人員達到1.5萬人。美麗鄉村多點開花,川巖上界頭、鹿馬橋簡家嶺等村硬化拓寬了進村公路,安裝了防護欄,豎立了旅遊標識標牌,村內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實現「四通」,成為了攝影家、作家、書畫家的創作基地。天元山莊、永陽農莊、廟門口村鄉村旅遊示範點知名度大幅提升,遊客如織,生意火爆。

東安縣打造全國知名微旅遊目的地

打造旅遊精品,實現全企融合

1.工業+旅遊,培育「水火交融、魅力應陽」旅遊綜合體。位於蘆洪市鎮的神華電廠是在永州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項目,按照工業景區的標準來規劃建設,全程貫徹「低碳環保、技術領先、建設魅力電廠」的理念。為推進電廠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相融合,我們立足電廠「火」文化和蘆江「水」文化,高標準規劃和建設以「水火交融、魅力應陽」為主題的「一帶八景」旅遊龍頭精品。「一帶八景」建設總投資3.2億元,目前已投入7000萬元,建設了趙家井美麗鄉村核心區、蘆江風光帶、東安雞美食館等項目,一個集「名人、名山、名企、名鎮、名景、名菜」於一體的旅遊綜合體崛起在魅力應陽大地上。

2.鄉村+旅遊,培育「大美東安、最美鄉村」傳統農業遊。旅遊部門深入指導農家樂園、花果莊園、養生山莊、生態漁莊等鄉村旅遊特色業態經營點鄉村旅遊標準化創建,積極向省市有關部門申報,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成功創建一批鄉村旅遊品牌。天元山莊、大江源生態農莊、永陽農莊、大自然果蔬基地、慢生活莊園等100多家鄉村旅遊接待點營銷生意紅火,僅今年清明假日實現旅遊收入3000萬元,基本實現鎮鎮有鄉村旅遊點、每條交通線有鄉村旅遊點。同時,推動旅遊扶貧,採用「黨支部+旅遊公司+村民合作社+網際網路+農戶」旅遊扶貧模式,讓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房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轉變為企業股東,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真正讓村民吃上「旅遊飯」。目前,東安縣有5個村成為國家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重點村,全縣加入合作社、旅遊公司的村民已發展到2100餘戶,帶動就業人口2.6萬多人,人均年收入逾2.3萬元,實現旅遊脫貧人3萬人。

3.山地+旅遊,培育「康體養生、休閒觀光」野性山地遊。東安山地資源稟賦卓異,開發潛力巨大、前景可觀。我們量身定做了舜皇山漂流、上界頭杜鵑花海賞光會、川巖山地自行車賽、水嶺八千畝山地百合觀光遊、塘家梯田千年農耕遊等旅遊產品,打造了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頭看「五看」山地休閒旅遊精品,體現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度,提升了東安全域旅遊的美譽度、知名度。

東安縣打造全國知名微旅遊目的地

創新旅遊營銷,做到全媒鼓勁

1.積極做好智慧旅遊網絡營銷工作。啟動旅遊大數據平臺建設,開發「樂遊東安」旅遊APP平臺,實現全縣所有景區WIFI全覆蓋。通過開通微旅遊門戶網站、微信平臺,O2O智慧旅遊信息管理,開闢旅遊專欄,提升東安旅遊的知名度。利用微信、網絡等媒體詳細介紹東安的各個景點及特色,在大眾媒體上發布了以舜皇山為龍頭的生態山水遊、以湘江第一灣為核心的湘江攬勝遊、以「一帶八景」為重點的歷史文化遊、以上界頭為主體的長壽養生休閒遊、以三潭瀑布為亮點的鄉村觀光遊等五條旅遊線路。目前,東安新聞網、東安發布、東安旅遊微信已經成為東安旅遊最重要的對外發布信息的窗口。

2.全力抓好傳統媒介宣傳工作。整合多方資源,加強東安旅遊推介和主題營銷,積極參與省、市級層面的旅遊形象推廣活動,精心製作播出了《舜風楚韻、大美東安》《鳥瞰東安》《舌尖上的東安》《大美東安如畫來》等一批質量高的新聞片、專題片,出版了《厚德東安——中國德文化之鄉》專著。2017年以來,中央、省、市媒體推介東安旅遊53篇(次),其中國家級媒體3篇,省級媒體16篇,市級媒體23篇。特別是今年港洽周推介活動,引起100餘家媒體宣傳報導,全方位展示了東安旅遊資源。

3.精心策劃開展重點專題節會。採取「旅遊+文化」等模式,依託東安縣既是全國武術之鄉又是中國德文化之鄉這一全國獨一無二的品牌,深度開發武術文化演繹和道德文化產品,挖掘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名勝古蹟,風土人情,傳統節慶習俗,名人典故等文化習俗資源。投資1.56億元規劃建設德文化館、十裡德文化長廊,升級德文化「七大」宣教基地。正在招商引資建設蘆洪市影視城,籌建大型戶外實景演出,推出《舜風楚韻》《文韜武略》《幹戚之舞》等系列精品舞臺劇和《東安武術》等一批武術表演和娛樂節目。2017年成功舉辦「龍騰獅躍鬧元宵」活動,好評如潮,3萬餘人參加了開幕式,吸引了周邊縣市近10萬遊客來東安觀光,東安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彭期剛 通訊員 唐明登)

相關焦點

  • 大豐打造知名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建強旅遊產業一根『線』來支撐全域旅遊經濟整個『面』,突破景區景點、功能項目每個『點』來做精『五大集聚區』這個『塊』。」大豐區委書記薛盛堂表示,圍繞全域旅遊,統籌「面塊線點」同步發展,擦亮「大豐好玩呢」金字招牌,力爭建成全國知名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新業態增強旅遊產業引領力寒風凜冽,大豐荷蘭花海景區內,遊客熱度依舊不減。
  • 對話連江縣旅遊局局長:打造知名海峽旅遊目的地
    東方網12月28日消息:近日,第六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福建行走進連江,專訪連江縣旅遊局局長劉永希。圖片說明:連江縣旅遊局局長劉永希接受媒體聯合專訪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部沿海、閩江口北岸,集名山、濱海、溫泉、島嶼、人文、美食和對臺等於一體,是聞名全國的海洋大縣、溫泉之鄉、千年古邑和國家級生態縣。
  • 恐龍園董事局主席沈波:科技賦能 打造數字微度假目的地
    本次峰會以「智慧文旅助力消費擴容提質」為主題,聚合了來自全國文化和旅遊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協會領導和頭部企業高管等,通過充分展示和深度研討文化和旅遊領域智慧化、數位化發展的消費場景創新的新舉措、新模式和新成就,提升蘇心遊品牌影響力,推動智慧文旅融合創新,促進文旅消費擴容提質,助力江蘇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
  • 鳳凰建設最美城鎮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
    連日來,記者在鳳凰縣景區採訪看到,主要街道乾淨整潔,管線「入網下地」,旅遊廁所、生活汙水處理、垃圾中轉站、沱江夜景亮化等配套設施提質改造,該縣正努力建設最美城鎮、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今年以來,鳳凰縣堅持黨建引領,以扁平化管理為基礎,以創國家衛生縣城、國家5A級景區、省級文明城、省級園林縣城為抓手,以建成國際國內知名旅遊目的地為目標要求,做好城市規劃,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唱響「神秘湘西 天下鳳凰牌」品牌。
  • 重慶力爭2025年建成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原標題:力爭2025年建成文化強市和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重慶市文化旅遊部門如何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引領,乘勢而上,奮力奪取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新勝利?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劉旗。
  • 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麗江等你來!
    為加快推動麗江旅遊高質量發展,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精神確定了未來五年文化旅遊產業更高的發展目標。總的目標是充分發揮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旅遊資源優勢,對標全國一流,努力將麗江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城市。 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滿滿的自豪感。
  • 全國首創!服務區裡建「房車旅遊目的地」,冷水服務區升級打造中
    重慶市高速公路服務區將攜手國內房車龍頭企業打造包括房車營地、房車小鎮在內的「房車旅遊目的地」這在全國目前屬於首創他們認為這種服務區代表了中國房車露營地的水準,同時像冷水服務區這樣的地方,又有這麼好的風景,冷水服務區周邊100公裡範圍內,還有那麼多景區,以後他們還會來推動房車租賃、包括房車的旅遊項目和景區相結合的這些產品。
  • 永順:加快旅遊提質轉型 打造高質量旅遊目的地
    湘西芙蓉鎮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供圖永順縣旅遊資源豐富,現有「國字號」以上旅遊資源品牌25個,旅遊景區景點22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4A級景區3處、3A級景區3處,國家級傳統村落19個。該縣先後獲得「湖南省文化先進縣」「2019首屆中國文化百強縣」「湖南省旅遊產業發展十佳縣」「湖南省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等榮譽。
  • 江蘇鹽城大豐:全力打造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在黃海之濱、長三角北翼,一個綺麗多姿的旅遊目的地蔚然崛起——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它是麋鹿故鄉、溼地之都,亦是革命老區、長壽之鄉。資源稟賦與文化底蘊交融,讓景致之美擁有無窮魅力。擁有原生野趣、朵朵芬芳,亦有情景體驗、主題創意。自然風物與匠心布局輝映,又讓景致之韻顯得紛繁靈動。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集團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深圳出境旅遊出發人數位居全國第5。目前,深圳是全國最大的出入境旅遊集散地。在深圳人不斷向外走出去暢遊世界的同時,隨著特區建設和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深圳這座國際花園城市和現代化濱海城市也吸引著外地遊客紛至沓來。
  • 特區四十載成就旅遊大城 未來打造全球重要旅遊目的地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集團聯合發布的《2017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深圳出境旅遊出發人數位居全國第5。目前,深圳是全國最大的出入境旅遊集散地。在深圳人不斷向外走出去暢遊世界的同時,隨著特區建設和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深圳這座國際花園城市和現代化濱海城市也吸引著外地遊客紛至沓來。
  • 奉節:打造極限體育旅遊目的地
    「極限體育」作為奉節縣委、縣政府重點打造的「六大名片」之一,是推進奉節縣全域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2019年,奉節縣全面打造極限體育目的地,堅持「極限運動+山水環境+文化旅遊」深度融合,推動體育健身產業市場化發展。
  • 【新發展理念 高質量發展】如何打造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
    就建設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工作,區委書記侯有民強調:要儘快完善建設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重點、細化責任分工,全力加快世界太極拳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步伐.要全面籌備第十五屆中國•邯鄲國際太極拳運動大會,儘快成立大會指揮部,起草我區承辦方案,積極謀劃推進大型比賽場館建設,為大會順利召開提供堅強保障;要全力推進與華僑城集團的合作,加強對接聯繫,積極洽談協商,儘快實現合作共贏;要搶抓滏陽河治理的大好機遇
  • 旅順口區:打造軍民融合、文旅融合旅遊目的地
    文物資源極其豐富,文物等級之高、密度之大位列東北地區首位,共有區級以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7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34處、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7處、旅順口區文物保護單位24處,另有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83處。
  • 寧鄉文旅投的「小目標」: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全域旅遊示範目的地
    該機構對寧鄉文旅投的資本實力、業務開展及發展前景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評估,認為寧鄉文旅投作為寧鄉市內重要的旅遊景區建設和運營主體,業務定位精準,專業人才團隊素質較高,業務發展處於快速上升期,未來預期較好。
  • 東營市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工作綜述(下)
    市委六屆四次全會以來,東營市上下聯動、凝心聚力,圍繞「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這一目標定位,加快實施「旅遊富民」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重點旅遊項目建設,配套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黃河入海、我們回家」文化旅遊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全市旅遊富民工作成效顯著、亮點頻出。
  • 江蘇徐州:奏響打造漢文化旅遊目的地華美樂章
    本屆漢文化旅遊節啟動之初,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市長莊兆林給全國旅遊者的一封信中所說:「歡迎大家到徐州多走走、多看看,走進徐州,『楚風漢韻古彭城』的文化魅力將使您深受感染。品兩漢文化、賞山水美景,走遍五洲,難忘徐州。」
  • 波蘭旅遊線路:四大旅遊目的地和十大波蘭本土特產及知名品牌!
    波蘭旅遊在歐洲是個小眾的旅遊目的地!波蘭的安靜波蘭旅遊很多人最想去的四大旅遊目的地是:華沙、克拉科夫、格但斯克和扎科帕內。格但斯克河道格但斯克成為了最受旅行者親睞的目的地之一。波蘭知名設計師操刀的外型也很有特色。
  •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原標題: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 花都文旅產業人財兩旺   目標為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花都文旅三年發展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