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有個叫瀘州的縣,有一個叫龍城的石橋之鄉,這裡石橋多和龍腦造型,令人嘆為觀止,瀘縣的石刻古橋星羅棋布,九十年底啊被記錄共有48座,如今新發現的已經超過百條了,這些古橋造型多樣,雕刻橢美。有條石卷拱橋、石板平橋、平拱結合式橋等等。
最長13.3m,最短10.4m,從2孔到19孔的各種種類中刻有「龍腦」的是40個座位,雕塑大小的龍腦共有97個,水龍頭最多的是玉河溝鄉的泰和橋,一共有7個石像的先導,像龍橋那樣的古式很多。
龍腦橋位於福集的九曲川,橋的東端山腰建有龍腦寺,橋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從現在開始有600年以上的歷史。
橋高5米,長54米,12個橋墩被分成12個洞,石雕被配置在8個橋墩上,正中間的4個橋墩,各自的樹樁上雕刻著巨大的龍,又分為左右兩部分,雕刻著左側一群雄獅和右側的一群大象,獅子像的兩側附近雕刻著長頸鹿,在這些石像動物的背上,放置了橋的石板,形成了一側的露頭,長頸鹿站在河邊。
古樸的造型與古樸的造型不一樣,其造型與古樸的造型不一樣,顯得栩栩如生,身體上有花紋,捲雲飛舞,有火焰和媚態,各自的姿態,形狀,裝飾,眼神,還有皮毛麟的角是不一樣的。
在四條龍口中,各含一顆約30多斤的重寶珠,在河水的水力衝擊下,口中翻滾自如,逃不出來真有趣,龍鼻洞高而翼,清風吹來,被風吹得嗡嗡作響,真是入神之技,創意獨特。
瀘縣的古代石刻雕刻藝術品幾乎都是歷代無名工匠親手製作的,它們是古代雕刻家的創作成果,是瀘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些輝煌成就至今仍具有無限的吸引力,1988年6月,在英國接待了一部分外國遊客。
我們可愛的故鄉一泓縣有很多石窟寺的懸崖造像和龍腦式古橋,那些有著極高的藝術鑑賞價值,另外,瀘縣古代文化史、宗教史、民俗史、雕刻建築史,以及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生活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
當站在這些藝術品面前盡情欣賞它們時,誰都會對千百年前的祖先不知名的藝術大師們的精巧構思、豐富的想像、湛深的藝術,以及他們的獻身精神,感佩投身。
雖然很難想像,但是他們使用簡單的工具(鑿子和錘子)製作各種形狀的藝術品,即使現在看來,也能保持這樣的平衡,把冰冷的石頭刻在生命裡,豐富的身體和皮膚還有體溫,血液在流動,複製。
每次去看這些石雕藝術品,都有人不佩服古代勞動人民那樣精湛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