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代皇太子朱慈烺,是明毅宗嫡長子,生母是皇后周氏。幼時住在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出閣行冠禮後,出居端敬殿,遠離後宮。有一次,他照例去坤寧宮給母后請安,撞見一對食躲在暗室(值房)裡行苟且之事。這次偶遇,在皇太子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久久揮之不去。
時間又過了兩年,來到崇禎十五年十月十七日。這是深秋的一個上午,陽光明媚卻無絲毫暖意,整個文華殿似乎還沉浸在皇貴妃田氏薨逝的悲哀中。快到午時之際,崇禎皇帝朱由檢端起了茶杯,示意今天的日講結束,但他卻沒讓講官們退下,反而拿出一個黃色匣子。裡面裝有欽定官屬約八條:離間親親,交結有司,誑嚇給誘,擅作威福,言動非禮,關防欠肅,內外宜別,出人當謹。
這些都是崇禎親筆寫下的,他拿著這些給輔臣們看,原來是要和重臣們商議東宮太子一事。首輔周延儒一看內容,頓時打了個冷顫,小心問崇禎這戒飭官屬,是對內還是對外?若是對外的話,他們這些外臣,有的也兼任了太子老師或詹事府官員(詹事府是為東宮太子而設的專門機構),豈不也在戒飭之內,因此,他們個個都戰戰兢兢的不敢先表態,打算觀風行事。
崇禎似乎看透了他們的心事,只是冷冷回應對內。朱由檢又想了當信王時的事情,他告訴輔臣們,當時他在慈慶宮後面朂勤宮住,就知道那些太監們專門搞事情,離間皇室成員,在熹宗面前說他壞話,甚至勾結外人謀反,他哥哥天啟皇帝也不發一言,被這些人蒙蔽,以為真有其事,差點下旨治罪,崇禎還居然說著就流淚了。
這些事都是他自己親身經歷過。所以,崇禎對太子身邊的人格外上心,注重加強約束管理,以免重蹈覆。周延儒等人一聽,不關己事,也就放寬了心,便提議只加強內外關防。沒想到崇禎不同意,說在大內的話,除了主人,其他內員就是外人了,還是需要多加考慮,制定完備之策。周延儒腦子靈活,變通的快,馬上想到宮女也算內員了,便靦腆問太子現在有沒有女人服侍?崇禎開始沒想透周延儒的深意,只是漫不經心地說,之前調派了兩個女人。
一聽到有女人,東林黨大佬蔣德璟,他是輔臣兼太子侍講,馬上急了,跪地向崇禎奏說要全部換成60歲以上的老媽子。驚訝得崇禎一口茶要噴出來,在短暫的尷尬之後,崇禎擠出一絲疲憊的微笑,坦言是先生(對輔臣的尊稱)過慮了,並表示宮中法度深嚴,他(東宮太子)也不敢亂來。蔣德璟又說到了太子身邊的太監,崇禎也是很看重這塊,日後太子登基,侍太子者皆從龍之人,內員之選,尤須慎之。
時年太子朱慈烺虛歲十四,也到了選婚的年齡。原太子東宮居所慈慶宮,由懿安張皇后居住,八月的時候,懿安張皇后移居仁壽殿,慈慶宮改為端本宮,以待東宮大婚。在這個節骨眼上,輔臣竟然請求將太子的宮女,全部換成60歲以上的老婦,頗耐人尋味,試問明朝還有哪位太子的品行讓輔臣們如此擔憂?
那麼太子是否如崇禎皇帝認為的那樣老實呢?自漢唐以來,歷代宮中對事已成風氣,明朝後期宮中太監宮女往來不禁,太監狎淫宮女見怪不怪了。那些苟且之事,被太子發現撞上也實屬正常,未出閣之前,身居鍾粹宮的朱慈烺或許不敢亂來,搬出後宮來到慈慶宮旁邊的端敬殿,那是極有可能從旁觀者的角色,轉變成了參與者。
崇禎皇帝由於身份特殊,且忙於國事,跟太子接觸的時間,是遠遠不如那些充當東宮老師的輔臣。在面對崇禎皇帝的時候,身為兒子的朱慈烺肯定會表現得畢恭畢敬,可要是面對那些臣子們,作為太子的他,恐怕就有些放肆,甚至原形畢露了。
然而,好景不長,又僅過了兩年,到崇禎十七年時,隨著朱由檢煤山自縊,大一統的明朝亡了!而作為前朝太子的朱慈烺,自然是不會受到替代者的待見,也不知道葬身何處。根據眾多史料的分析來看,怕是死在了清朝的屠刀之下,成了無家可歸的亡靈。
而在此之後,他留下的身後事卻依然撲朔迷離,有流言說這位明朝末代太子曾與宮女私通,留下一個遺腹子,說得像模像樣,甚至這孩子還有名有姓。關於這個流言,有爭議的歷史不敢斷定是真,畢竟我未曾找到任何有關史料記載,既然有此傳言,姑且拿來一說,權當拋磚引玉,由於所知史料有限,期待更多大佬來解密!
參考文獻:《明史》、《思陵典禮記》等。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