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之西北望長安

2021-02-23 跑者流星

西行記之西北望長安

西安在近現代才被廣為熟知,它的前身長安則聞名上下五千年。喜歡西安這座城市,最早跟一個人有關,20年前我還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上高中,我的一個發小同學考到了西安的一所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當時送行的同學很多,我抱一個大西瓜前來送行,發小接過西瓜十分尷尬,從大興安嶺到西安,路途遙遠,還要轉幾次車,本來帶的東西就夠多了,還要再帶上一個西瓜。同學走了,我站在空蕩蕩的站臺,我的心也仿佛到了西安。當時的日記是這樣寫的:古道芳草娉婷,楊柳折盡人行。橫笛偏吹古調,無可奈何心情。之後跟發小就書信不斷,我的同學十分有文採,從她優美的文筆下:我了解了兵馬俑、大雁塔、翠屏山等許多地方,當時我十分羨慕她身在西安。回信時,往往在最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20年後我在北京又遇到我的髮小,她見面第一件事,就提抱西瓜送行的事。兩人相顧莞爾。

大學時我學的是歷史專業,選修的專業是中文。漢賦、唐詩、以及散文八大家,多又在長安發生,這又加深了我對西安的喜愛。西安即古時的長安,尤其在唐朝光彩奪目。武德九年,陰曆六月庚申,「玄武門之變」爆發。秦王李世民殺掉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以及十個年少的侄子,登上皇位,改元「貞觀」。在父親的喪子喪孫的悲慟中,在兄弟子侄的屍體上,李世民開創了無比輝煌、無比強盛、令人眼花繚亂的大唐盛世。那時,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中華文明燦爛的文化一直輻射到歐洲。中國的四鄰紛紛向中國學習。長安街上歐亞大陸的貨物琳琅滿目,膚色各異的各國商人和求學者擦肩接踵。那時的中國人陽剛、開放、樂觀、健康、進取。他們還沒有學會裹小腳、談道學、立牌坊,也沒有那麼多的清規戒律。女子喪夫可以再嫁,夫妻不和可以離婚,(敦煌出土的唐代「放妻協議」也就是今天的離婚協議書。)文人們用華美的辭賦公開歌頌愛情,詩人們用清新的詩歌表達生命的熱情。遠處我仿佛看到了「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的孟浩然;「嘚嘚」的馬蹄聲中,那不是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王摩詰嗎?;酒樓上喝得醉眼惺忪卻又狂放不拘的不就是「天子呼來不上朝,自言臣是酒中仙。」的李太白;鑼鼓響處白馬上端坐著披紅掛綠「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孟郊。

我一直關注西安,最近的十多年裡,西安又出現了許多大家:張藝謀、陳忠實、肖玉儒、高建群、鍾明善、路遙這些響噹噹的人物,這些人物出現在同一個城市絕非偶然。尤其喜歡其中的一個人—路遙。他曾用自己的生命寫了一部書《平凡的世界》 還清楚的記得書的扉頁是這樣寫的:僅以此文獻給我的女兒路遠。舔犢之情由此可見。看過他的寫作手記,《早晨從中午開始》,我一口氣讀完,當時是熱淚盈眶,淚不能抑。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人孤獨的執著的上下求索,不顧道路泥濘、不顧足踏荊棘、用生命來完成一種事業。《人生》多勵志,《平凡》樹豐碑,路遙當為我生活中的坐標,即使我們平凡,但我們不甘平庸,認真過好每一分鐘,活在當下,活出精彩來。當我也為人父,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我更感覺到路遙的偉大,今年,孩子高考完,即將邁入大學的校門,在等待通知書的這些天,我給孩子建議,讀一讀<<路遙全集》,這是一部值得一讀的勵志書,這是一個父親對人生的思考、對人生的態度。

 

參加工作後一直想去西安看看,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成行,直到最近兩年才有了幾次去西安的機會,西安,我來看你了,這個願望在心裡整整埋藏了20年。我國的六大古都中,我絲毫不掩飾對西安的偏愛,因為它歷史悠久,古老大氣,站在城牆上極目遠眺,一眼望不到頭,我想不出是不是還有別的城,會如它那般,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雍容典雅。

從大雁塔出西安城往潼關一路而去,玄奘講經,絲綢之路,烽火戲諸侯,春寒賜浴華清池,秦始皇陵兵馬俑……,太多的歷史故事在這裡發生,數不勝數,漫步於此,宛如漫步在悠悠歷史長河中,覺得那迎面飄來的一縷輕風裡,是不是夾雜著幾許秦漢唐韻?讓我遙想起那個有著「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之壯志自信的時代,忍不住內心也一陣激動滿懷。

 

相關焦點

  •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詞中的「長安」指的是哪座城市?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 詞的上片追憶舊事。詞人登上鬱孤臺,想到四十七年前金兵南下,幾乎將南宋滅亡之事,心中無限感慨。然而詞人報國無路,不由將滿懷悲憤,化作悲涼之句,一江流水,竟然化作行人流不盡的傷心淚。
  • 13 國「歪果仁」的新「西行漫記」
    81年前一位偉大的西方記者來到陝北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實地採訪寫就了一本轟動世界的《西行漫記》
  • 西行漫記——河西走廊之行
    繼續西行,不知什麼時候離開的呂梁山區。因地形上太過相似或者本身並非涇渭分明,從山區到黃土高原區域的過渡也是漸變而來。加上這些年黃土高原上植被覆蓋率的提升,身在其中,基本上無法從顏色上分辨出二者的區別。直至到達黃河東岸的軍渡,才赫然發現自己已深入黃土高原很遠了。前一晚米脂下了大半夜的雨,早晨起來空氣有些溼冷,好在雖然還是陰天,卻不是濃雲密布,天邊開始放亮。
  • 【夢幻西行記】朝聖雷音寺 小隊遇考驗
    在告別了古都西安,《夢幻西遊2》西行五人組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之後,來到了沙之古都敦煌。
  • 西行漫記之——西寧味道
    古老的湟水河在這片狹長的河湟谷地自西向東蜿蜒而過,千年來南山與北山一直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地相望相守,是這裡最忠誠的守衛者。益鑫手抓已經有機場店,只能打包。麻辣燙店的鋪面都不太大,進去後自行挑選已經串好的一串串的葷素菜品,遞給老闆,不一會一大碗熱辣辣香噴噴觀之口水立即自動外溢的麻辣燙就來到你的面前。
  • 【回到漢唐】重走玄奘法師西行之路(第一季):長安 - 高昌丨AC知旅
    玄奘在此遍學大小乘各種學說,遊學數年,最後攜帶沿途收藏的數百部佛學經典與聖物,於公元645年重返長安。玄奘法師西行十九年,途徑一百一十個國家,五萬裡行程。《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各國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
  • 函谷關——西行第一關
    東漢和帝時,負責管理國家典籍檔案的蘭臺令史李尤曾寫下《函谷關銘》,如此記載道:「元鼎革移,錯之新安。舍彼西阻,東即高原。長墉重閣,閒固不逾。」元鼎年間(前116-前111年)東移的新關,不再依仗西行的險阻,而是位於澗河河谷之上。高聳的樓閣構成關城,兩邊是堅固而綿長的城牆,延伸於山間,只有通過「上羅三關,下列九門」的關城,才能東去或西行。
  • 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其嶔(qin)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曰:「止四百。」這是一個閒職,實際上沒有任何的權力,不能過問政事,他在這個偏僻的山溝裡,整整住了十年,此間他發憤讀書,寄情山水,創作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其中,著名的《永州八記》就是他在永州時寫成的。《鈷潭西小丘記》是八記中的第三篇。全文413字,字字珠璣,無不透露出作者的匠心與靈感。鈷鉧潭的形勢,主體是水;小丘的形勢主體則是石。作者著重描寫石的「奇」,同樣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
  • 從蘭州到玉門關,再到青海湖,一路西行一路詩歌|高源先生詩稿
    壹 · 河西走廊行61首01 蘭州(古稱金城)7首又到蘭州佛教由河西走廊傳入中原,蘭州得風氣之先,現存寺廟眾多。02 武威(古稱涼州,河西四郡或五州之首)12首涼州詞五首(一)過河西走廊起點烏鞘嶺口佔烏鞘嶺劈古河西,絲路宏開大主題。清響駝鈴傳萬裡,長安百載唱雄雞。
  • 長相思,憶長安:1400年後,遙記大唐長安當年芳華
    他由德陽至成都、眉州,然後舟楫東行,下至渝州。次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再次年,李白春往會稽(金浙江紹興)。秋病臥揚州。冬遊汝州(今河南臨汝),抵達安陸(今湖北安陸)。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遇,結識孟浩然。越明年,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土蕃屢次入侵,唐玄宗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天下慨然應者雲集。
  •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拔河——周濤長篇小說《西行記》探析
    其評周濤長篇小說《西行記》之《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拔河》中所說「哲學的批判是靈魂的鞭子,而文學的批判是鞭子的靈魂」非常的精準而又彰顯其獨特的悟觸。 一個人與一個時代的拔河 ——周濤長篇小說《西行記》探析
  • 看「西北狼」弄「長安競技酒」
    西北狼獨釀白啤,西北狼的企業文化越來越牛皮普拉斯阿。心中那句吶喊: 「 陝西隊,西北狼」期待已久。待開賽,看長安競技踢球,喝長安競技酒,家裡再來幾箱大秦之水。支持「西北狼」繼續戰鬥中甲,為球迷奉獻精彩賽事。不說了不說了喝酒走期待今年保級成功早日衝進中超聯賽,加油。
  • 探秘絲路行:那爛陀 玄奘西行之千年菩提路
    那爛陀,最早的佛教大學●那爛陀,由梵文音譯而來。這裡不是古代西域國名而是一個寺院的名稱。公元五世紀,印度笈多王朝時,國王崇尚佛法,在那爛陀創建的一所大寺院。唐貞觀628年,從長安出發,經新疆翻越蔥嶺往中亞。由於古代地理知識有限以為中亞就是西方世界。於是再次翻越蔥嶺南下,經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達印度。一路風餐露宿,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前後歷時17年,經過138個國家,行程13800多裡。其精神委實可歌可泣,是徒步行程最遠的旅行家。公元645年玄奘回國,帶回651部經書,動用22匹馬馱到長安。玄奘把路上所見所聞編著成書,即我們後人看到的《大唐西域記》。
  • 揭秘|唐三藏去印度,為什麼要往西北走不往西南走?
    西經在西南,為何取道西北?令人不解的是,印度其實位於長安的西南方向,而玄奘的路線往西北繞了很大一圈。為什麼玄奘會選擇第四條路線,西行5萬餘裡,寧可穿過大漠和雪山,也不直接往南走?首先要從唐朝對西域的經營說起。鼎盛時期的大唐,版圖之大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數一數二,掌管著中原王朝與西域的大部分區域,根據專家估算,唐朝疆域最廣的時候可達1200萬平方公裡,比今天歐洲的面積(1016萬平方公裡)還大。
  • 西行求法的先驅者——法顯·《彌勒文化研究之丙一辰》
    西行求法的先驅者——法顯天佑與道安同時的法顯(西元三三四至四二〇年),同樣是一位了不起的佛門先賢。他俗姓龔,平陽郡武陽縣(今山西襄丘)人。家中原有兄弟四人,後皆不幸夭折,只剩下他一個。父母非常害怕,便將只有三歲的法顯度為沙彌。
  • 真正的唐僧西行無皇帝相送,且是通緝人員,他是如何到達印度的?
    唐貞觀年,長安城裡,此時皇帝帶領文武百官,正以巨大的聲勢把一個重要人物送走。看這個人穿的衣服,原來他是個和尚。離別的時間已經到了,和尚正在準備鞭打馬匹。只見唐太宗捏著土往酒裡放,一定要這和尚喝了這酒。也就是說,不要忘記故鄉。因為不能違反皇帝的命令,這個和尚飲酒後才騎馬漸漸遠去。
  • 鈷鉧(mǔ)潭西小丘記 唐代:柳宗元
    鈷鉧潭西小丘記唐代:柳宗元  得西山後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
  • 上遊夜雨丨西行小記 - 鄧高如
    西行小記鄧高如初秋時節,我與陝西轉業戰友劉佔來一家,駕車自潼關向西旅遊。遊畢歸來,朋友嘆曰:情能同其遊,樂能著以文者,高如老友也!潼關之險,首先在山。它東望中條,西連華山,南靠秦嶺,呼應環抱,恰如一道高大的城牆,半包圍在秦川平原的邊緣,構成了長安子民最遠的東大門。潼關之險還在於水。
  • 胡山: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
    蘇聯版《西行漫記》之《在華一年》胡 山 七十五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蘇聯對日作戰的勝利,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在那場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的戰爭中,各國軍隊和民眾傷亡超過一億人,付出人類歷史上最慘痛的代價。中俄雙方分別作為亞洲和歐洲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承受了巨大民族犧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 浙江省「文旅築夢·西行記」公益直播走進恩施大峽谷
    浙江省「文旅築夢·西行記」公益直播走進恩施大峽谷 2020-12-14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