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湖濱區大安中學: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020-12-23 豫西文化

"看二十四節氣,品五千年文明",小雪、大雪、冬至,時令節氣,我們在時光長河裡流連。一年一度的冬至又來到了,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迎接冬至的到來,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弘揚民俗文化,12月21日,三門峽市湖濱區大安中學組織全體教職工開展"冬至包餃子"活動。

沒有課的老師協助食堂工作人員提前擇菜、洗菜、和面、調餡料;上完課的老師替換即將有課的老師,每個人都參與到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老師們熟練地放餡料、捏餃子,十指翻飛之間,一隻只精巧的餃子就誕生了。

隨著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衝進食堂,聽說是老師們親手包的餃子,同學們吃得更開心了,紛紛表示要"再來一碗"。

嚴冬雨寒,朔風凜凜。大安中學師生們的內心卻因為學校有愛的冬至節活動而倍感溫暖,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今天,我們分享的不只是美味的餃子,更是一份節日的愉悅以及濃濃的師生情。(曹安月 齊芹)

相關焦點

  •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北京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將迎來「冬至」節氣,從這一天起,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
  • 【近仁·典文化】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中國傳統節氣冬農曆十一月初七至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別名: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英文名:WinterSolstice,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日期在公曆每年的12月21日—23日之間。冬至的節氣起源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有詩云「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豔開。」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的歲時節日。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一月十五日,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通緯·孝經援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
  • 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到了漢代,中原地區有以冬至為「冬節」的記載,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閒話
    冬至,既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候,先人們視冬至為「冬節」,很是看重,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個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年終有所歸宿」。既然是過「節」,免不了林林總總食元素的登臺亮相。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將至話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020年冬至日是12月21日,農曆冬月初七。冬至,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有冬天到了的意思。
  • 冬至悟道:冬至陽生春又來,物極必反新輪迴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浮灰。——杜甫《小至》又是一年冬至時,陽氣起,年關近。冬至民俗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1、冬至祭祀祈福《荀子·禮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
  • 今日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而冬至,像個歲月驚嘆號,一年裡黑夜最長的今天,把冷暖、枯榮、得失,都斂在日曆將盡未盡之時,化為一聲短促有力的提醒:自今日始,大地發動陽氣,春天已潛行在很近的遠方。    當時間的單元以十年為記憶軸閃逝的時候,2020以一種殘酷的方式開場。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把憧憬變為現實,把規劃徐徐打開,就迎來了山河失色、以冰封箋的時光。
  •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18時02分我們迎來冬至節氣冬至,不僅是最早被確立的節氣,最古老的節氣,也曾經是最隆重的節日,甚至「冬至大如年」,唐宋時期放假七天(過年也是七天),也算是一個「黃金周」了。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回」,願所有美好,如約而至
    01時光太瘦,指縫太淺,轉眼間,一年的時光即將匆匆流走,轉瞬間,冬至到了。「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回。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冬的寒,人間事,催著日子一天天地往前趕。冬至的來臨,催著春天的腳步一點點近了。刺繡姑娘們拿起手中的針線,開始趕做迎春的新衣服,暖陽斜照,窗子下塵灰飛揚。兩岸楊柳做好舒展身姿的準備,山中的梅花,還在凌寒獨自開。這冬,忽然間,讓人心生歡喜。不禁讓小兒斟滿美酒,一飲而盡。
  • 德報說節氣 | 今日冬至!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今日以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會逐漸升高北半球的白天也將慢慢變長蚯蚓結:冬至之日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麋屬陰,澤獸,感陽氣而在冬至解角。
  • 二十四節氣最早被制定的冬至節: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又名冬節、亞歲、小年、大冬。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時間點位於每年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 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隨著太陽直射的北移,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俗話說:「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就是這個道理。古書上說:「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 冬至大如年,陽生春又來
    冬至三候蚯蚓結:冬至之日「蚯蚓結」,蚯蚓感陰氣蜷曲,感陽氣舒展,六陰寒極時,糾如繩結。麋角解: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鹿屬陽,山獸,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冬至夜按古人說法,冬至是一個安靜之節。這是為順應陽氣剛萌動的天時地理——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護之,以天下靜扶助微氣以成萬物,共同成就一個健康、明媚的春天。由此,這一日要關閉城門,關閉市場,停息戰事,禁止喧鬧,所以,冬至夜是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 鏡頭|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北半球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這一天,「數九」寒冬由此開始。冬至的節日氛圍在家家戶戶包餃子中被烘託得淋漓盡致,百姓們用做「元寶」吃「元寶」來寄託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祈望。(尹彪 攝)朵朵蘆葦花兒優雅地顫動著,層層疊疊地翻滾著,像是一片波濤起伏的海洋,在冬天勾勒出一幅富有詩意的絕美畫面。
  • 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大安中學:英姿颯爽展風採 體質測試助成長
    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三門峽市湖濱區高廟鄉大安中學克服場地器材的限制,在校領導及全體教師的精心準備和安排下,於2020年11月20日開展了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及冬季運動會。本次體質測試共包含七個項目:分別是身高體重、肺活量測試、50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800米(女)、1000米(男)、一分鐘仰臥起坐(女)及引體向上(男)。
  • 今日冬至,陽春復萌。冬至日最暖意的美好!
    杜甫《冬至》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在一般人的眼裡,冬至喻示著冬天來了,大地之上,萬物肅殺,或是「千山鳥飛絕,人徑萬蹤滅,孤舟蓑笠翁,獨約寒山雪」的孤寂。而在詩人的眼裡卻是「冬至陽生春又來」,這是一種多麼積極向上的情懷!而跟杜甫有著這樂觀而又矌達心境的不止一人。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山西省實驗中學成功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藝專場演出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2020年12月24日山西省實驗中學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藝專場演出於報告廳成功舉辦。今年是我校舉辦社團匯演的第三年,匯演共計有十五個社團參加,在匯演開場之前報告廳已座無虛席。各個社團的節目精彩紛呈,演出現場高潮迭起,掌聲不斷。絢麗的青春在他們專屬的舞臺上盡情綻放。
  • 散文:天時人事日相催,自此數九待春歸
    《天時人事日相催,自此數九待春歸》冬至寒天數九始,天時人事日相催。悉數盤點舊年事,自此數九待春歸。或許,太陽不是新的,它只是打了個盹醒來而已,但冬至是,一年一度。今日冬至,餃子是北方標配的飯食,老人說吃了餃子不會凍掉耳朵,在天寒地凍的冬天,一頓餃子是再溫暖不過的傳說。冬至十天就是陽曆年咯,多舛的二零二零,於國於己都是。
  • 冬至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24節氣的每個命名都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寒來暑往的季節變幻、溫度變化、降水量不同和感應時節而生的物候及勞作。古人從天文的角度劃分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意指平分了晝夜,「至」則是極的意思,這是四季中最典型的氣候,春分百花生、夏至白晝長、秋分黃葉天、冬至雪臨門,兩個簡單的漢字,寫出了四季最詩意的分界點。《尚書大傳》曰:「夏以孟春月為正,殷以季冬月為正,周以仲冬月為正。」 由此可知,冬至在周代為一年之始。《禮記·大全》則這樣描述冬至:「日為陽,夜為陰。故陽生則日浸長而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