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為什麼執意佔領德國魯爾區?孩子們的玩具是馬克,火車運工資

2020-12-12 騰訊網

一戰後,魏瑪共和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成為德國民眾眼中的叛徒和賣國賊,以及被詛咒的對象。但與之相比,更讓德國民眾憤恨的是法國人,不僅要承受損失1/7的領土,以及200年都還不清的戰爭賠款,而且飽受法國人的羞辱。

作為從嚴制裁德國的堅決支持者,法國並不認同英、美兩國關於「從寬處理」德國的建議,導致三方的同盟關係開始出現裂隙。而法國在戰後擺出一副歐洲霸主的樣子,讓其他國家憤而遠之,尤其是「魯爾危機」,更讓其在歐洲更加孤立。

法國製造的「魯爾危機」真的是因為戰爭賠償嗎?不全是。

1923年,由於協約國提出的巨額戰爭賠款,遠遠大於德國的實際支付能力,違約的事情是在所難免的。英國的建議是允許德國暫緩2、3年,美國乾脆不管,而法國卻堅持必須按期償還,沒錢可以用企業抵作等價賠償物。

本就屈辱萬分的德國人,已按期賠償了14億馬克,如今實在是支付不了,提出減緩要求,卻被法國人斷然拒絕,一氣之下,索性不再賠償。法國聯合比利時,出兵10萬進佔魯爾區,逼迫德國還錢。這麼興師動眾地出兵,法國認為很有必要。

首先,維護霸主地位。法國人十分清楚,戰後德國儘管傷痕累累,但元氣未傷,依然是沒人敢惹的歐洲大國。尤其與英、美兩國結盟不成的情況下,更警惕德國的一舉一動,但凡有一絲「造次」的苗頭,就要堅決遏制,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

其次,監督《合約》的執行。一場世界大戰,人力、物力、財力幾乎耗盡,指望著戰爭賠款走出困境。德國提出不還錢就是要賴帳的表現,雖說不能說是「殺雞儆猴」,但此頭一開,保不齊日後還會有「什麼么蛾子」,必須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但別有用心的是,魯爾是德國最大的工業區,煤、鐵的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85%以上,並且集中了大部分的重工業。也就是說,佔領後不僅對德國的經濟以毀滅性打擊,而且使法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可謂是一舉兩得。

法、比軍隊的侵略行為立刻引起了德國上下的憤怒,抗議、罷工、遊行此起彼伏,沒有實力對抗的魏瑪政府,只得宣布停止支付賠款,並號召人們進行「消極抵抗」。一時間,工人罷工,工廠停產,佔領軍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這就是「魯爾危機」。

「魯爾危機」導致惡性通貨膨脹,法國內外交困。

1923年,為了支持魯爾區的「消極抵抗」,反對法、比軍隊對德國的侵略,德國不得不開動印鈔機,多印鈔票補貼停工的企業和罷工的工人。其實,在「魯爾危機」前,因為沉重的戰爭賠款,早已開始多印鈔票,來彌補巨額的財政赤字。

「魯爾危機」後,2000多臺印鈔機更是加班運轉,結果就是匯率直線下跌,德國馬克貶值250倍,物價飛漲,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惡性通貨膨脹。那時的人們,領完工資後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趕往商店,因為稍遲一步物價就會上漲。

商品很快以10億馬克為計價單位,一塊麵包1200億馬克,一盒火柴30億馬克。由於錢太多,大企業不得不動用火車發工資;孩子們把一捆捆馬克當積木玩;生活做飯乾脆用馬克當柴燒。一戰後的4年間,德國的物價指數上漲了4815億倍。

自法國佔領魯爾區後,當地民眾的抵抗就沒有停止過,再加上通貨膨脹,狂躁的民眾不再一味的消極抵抗,逐漸的走向積極抵抗。他們破壞鐵路、炸軍車、搶物資,整得法國焦頭爛額。更意外的是,沒有一個國家支持他們,法國更加孤立了。

一是,佔領魯爾區9個月,由於當地人的抵制,非但沒有獲取更多利益,反而運往國內的物資比以往少了5倍,當然,德國的惡性通貨膨脹也「傳染」到了法國,正以每個月物價上漲2倍的速度在遞增,眼看著要步入德國的後塵。

二是,德國經濟崩潰,國內開始爆發革命,各類黨派紛紛發動起義,有推到德國政府的趨勢。這對整個資本主義國家,是個不小的威脅。一旦德國解體,所有債務也將像俄國「十月革命」一樣,全部廢除。法國不得不考慮由此造成的嚴重後果。

更要命的是,對德國採取強硬政策,招致所有人的反對。美國十分反感法國的「老大」做派,乾脆「敬而遠之」;與英國的關係也是矛盾重重。尤其在「魯爾危機」中根本聽不進任何勸告,一意孤行,就連比利時也開始撤軍,不願再趟法國渾水。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
    不過法國在一戰後也不是沒有看起來很厲害的「對外勝利」,比如在1923年1月11日,法國一舉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導致德國經濟瀕臨崩潰。那麼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對德國實行了「敲骨瀝髓的盤剝(語出列寧)」。
  • 一戰德國戰敗僅5年遭法國入侵,消極抵抗9個月,企業用火車發工資
    首先,維護霸主地位。也就是說,佔領後不僅對德國的經濟以毀滅性打擊,而且使法國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產鋼國,可謂是一舉兩得。 法、比軍隊的侵略行為立刻引起了德國上下的憤怒,抗議、罷工、遊行此起彼伏,沒有實力對抗的魏瑪政府,只得宣布停止支付賠款,並號召人們進行「消極抵抗」。一時間,工人罷工,工廠停產,佔領軍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這就是「魯爾危機」。
  • 為什麼魯爾危機後,法國喪失歐洲主導權?沒有大國該有的高姿態
    1923年,為了支持魯爾區的「消極抵抗」,反對法、比軍隊對德國的侵略,德國不得不開動印鈔機,多印鈔票補貼停工的企業和罷工的工人。其實,在「魯爾危機」前,因為沉重的戰爭賠款,早已開始多印鈔票,來彌補巨額的財政赤字。
  • 一戰後德國經濟為何可以快速復甦?道威斯計劃功不可沒
    一戰靠著英國、俄國、美國這三個盟友的幫助,傷痕累累的法國才勉強取得了勝利,但現在俄國已經沒有了,如果德國人再打過來,法國沒有勇氣再經歷這樣一場大戰。眼見徹底削弱德國的機會就在眼前,法國乾脆拋棄了自己的盟友英國,獨自進行對德的軍事制裁。 1923年1月11日,法國夥同比利時一起進軍魯爾,一起佔領了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園區。
  •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法國在德國戰敗時有極儘可能的壓制德國恢復本國經濟,這讓德國一直都憋著一口氣,在二戰開始之前,德軍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擊敗法國。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國,其中法軍的實力最為強大,不過僅僅到了到了6月14日,德軍第18集團軍就進入了巴黎,6月21日,法國就提出了休戰,戰前在西線部署了200萬的法軍兵力也損失慘重,僅僅六周時間,一戰中所打出的榮耀就不復存在了。
  • 德國在一戰後的崛起之路:德國本來已經亡國,但被英美扶持為強國
    德國必須交出5000門大炮、2.5萬挺機關槍、3600門迫擊炮、1700架飛機;德國必須交出5000臺火車機車、15萬節火車車皮以及5000輛卡車。德國表示實在是沒錢,於是在3月8日協約國出兵佔領了上述三地。此後就賠款問題,協約國一直開會商議,法國主張打擊德國,英國不同意,最後法國強行通過協定,依照《凡爾賽條約》相應的武力制裁條款佔領德國魯爾區。法國之所以要這麼做,就是想要徹底摧毀德國,因為魯爾區是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面積只有4593平方公裡,煤炭儲量到達2190億噸,煤炭品質好而且都是露天煤礦。
  • 為何說一戰之後法國的過分行為,導致了二戰亡國,真的是這樣麼?
    法國和比利時還派軍隊進入德國魯爾區,巴登的格爾、阿彭瓦亞、奧芬堡三地;比利時軍隊佔領了威悉河及恩馬希河各港埠;法軍佔領科隆、科布倫茨、美因茨諸橋頭堡之間的地區,法國人對於魯爾群眾的抗議活動毫不手軟,3月下旬佔領當局槍殺了13個進行抗議活動的克虜伯工廠的工人,並且把克虜伯的老闆抓起來判了15年徒刑。
  • 一戰結束不久,法國就佔領德國領土,便宜沒佔到法國地位還下降了
    不過時間並沒有過多久,法國就出兵佔領了德國部分領土。1923年1月11日,法國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藉口,出動10萬軍隊佔領德國的魯爾。要知道魯爾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德國的鋼鐵和煤炭主要都是這個地方生產的。在當時的狀況下佔領這裡,對德國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 4.5億兩白銀算多嗎,德國要賠9萬噸黃金!德國人又是如何賴掉的?
    金馬克是德國在1871年發行的一種金幣,主要有5、10、20馬克三種幣值,5馬克金幣重量為2克,黃金純度90%。按照這個比例計算,2690億金馬克相當於96840噸純金。截止到今天,全世界已開發出來的黃金總量也只有17萬噸,這是一筆永遠還不清的巨債。
  • 若德國在佔領法國後就停戰,能不能保住已經佔領的領土?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閃電戰是橫掃歐洲各國,甚至是有著歐洲第一陸軍之稱的法國也被滅亡。然而在隨後的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當中,德軍最終卻折戟戰場。或許我們大家會想,如果德國在滅亡法國之後就停止戰爭,那麼他們還能保住勝利果實嗎?在當時,從德國本國的情況來看。一戰結束以後,除了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之外,連德意志帝國本國領土都有一部分被割讓給其他國家。因此德國發動二戰的初衷便是想搶佔他國的領土和資源,用於本國的全球擴張戰略。
  • 高中地理《煤炭與魯爾區的繁榮》教案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教學設計》知識點|考點匯總一、教學目標1.能說出魯爾區的位置、面積、人口等概況;能說出魯爾區主要的工業城市,以及魯爾工業區的區位優勢。2.通過閱讀地圖以及小組間的交流討論,提高讀圖析圖的能力。
  • 二戰時期法國投降之後,德國為何不全面佔領法國?
    並且還要同意德國佔領包括巴黎在內的五分之三個法國,並且佔領區德軍的支出費用還要法國掏腰包。  當時法國的局勢如圖所示:    紅色的區域OccupiedZone,其意為佔領區,為德軍佔領與控制。  如果德國徹底瓜分法國,無法國之名,這些殖民地是很難直接聽命於德國當局的。而且英國、美國等國家還可能趁虛而入,攝取這些殖民地。  其次,德國保留法國的另一大原因還在於法國的海軍!  雖然法國在短短時間內敗給了德國,但法國本身還是保有強大的軍事實力的!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美國為藉助蘇、中、英等盟國的力量還曾制訂過類似於德國那樣的分區佔領日本的方案:預計美軍將派出12個師20萬人(這其中包當時處於日本佔領下的朝鮮半島的兩個師3萬人),中、英、蘇三國各派一個師作為佔領軍。儘管成立了由美國、中國、蘇聯、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11個戰勝國組成的「遠東委員會」作為在盟軍最高統帥之上的決策機構,同時也設立了由4名代表組成的「盟國管制日本委員會」作為諮詢機構,但實際上一切事務都由「盟軍最高統帥總司令部」和麥克阿瑟來定。其實所謂盟國對日本的共同佔領只不過是形式而已,實際上是美國對日本進行單獨佔領和管制。
  • 當年德國那麼窮,希特勒哪兒來的錢發展軍隊和發動戰爭
    萬般無奈之下政府只得通過向德國國家銀行出售債券來彌補開支和稅收收入之間的差額,這為日後的通貨膨脹埋下了伏筆1922年德國政府多次請求延期支付賠款,然而法國方面不僅對此予以拒絕,更聯合比利時出兵佔領了魯爾區。魏瑪政府號召魯爾居民以「消極抵抗」的方式抵製法國的佔領政策:魏瑪政府動用了價值5000萬美元的黃金儲備用於支援魯爾區的停工鬥爭,然而這在打擊法國的同時也使德國經濟遭受重創。
  • 高中地理《煤炭與魯爾區的繁榮》說課稿
    現在開始我的說課,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煤炭與魯爾區的繁榮。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一、說教材【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 現代法國人為何不恨現代德國人?一戰和二戰時結下的血海深仇呢?
    法國有德國這個鄰居,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德國統一後一直想吞併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入侵法國,法國人為了保護家園,損失了124萬士兵和四萬人口,約佔法國當時人口的4%,這個數值相當恐怖,日本侵略中國八年,造成1500-2000萬中國人死傷,只佔中國當時人口的2.90-3.86%。
  •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
    德國位於萊茵河西岸的領土要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公裡以內不許德軍設防。德國陸軍被限制在100000人的規模內且不得擁有坦克或重型火炮等進攻性武器;德國海軍只能擁有6艘10160噸裝備280毫米主炮的非無畏戰列艦、6艘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和12艘魚雷艇,不得製造及擁有潛艇;至於空軍直接不被允許擁有。一戰後的德國就處於這種凡爾賽體系的束縛之下。
  • 為什麼要給孩子的玩具「減肥」?到底是玩具多還是少對孩子更有益
    為什麼要給玩具「減肥」答:太多玩具會阻礙孩子們充分開發想像力。兩位德國公共衛生工作者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說服一個幼 兒園的班級在3個月之內移走所有的玩具。儘管在實驗初期孩子們感到有些無聊,但他們很快便開始用自己周遭最基本的物品來發明遊戲,並且在玩樂中充分展示了他們的想像力。這一點我和佑有深有體會。愛可園裡的玩具會定期更換,因此擺出來的玩具是有限的。整個教室沒有琳琅滿目的煩瑣和雜亂,而是簡潔美觀,讓身在其中的人都覺得心安。
  • 二戰中被德國佔領,只剩殘兵敗將的法國,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法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並不算出彩。二戰爆發前,法國國內一度盛行「綏靖主義」思想,一度試圖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來姑息希特勒德國。眼見希特勒胃口大開,法國已經無法滿足其欲望。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