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戰爭結束之後,協約國就開始進行了戰爭清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巴黎召開了巴黎和會,籤訂了著名的《凡爾賽合約》。這個條約最主要是對德國的懲罰,包括割地、賠款、裁軍等各種懲罰。按理說這個條約籤訂之後,歐洲就會暫時和平。不過時間並沒有過多久,法國就出兵佔領了德國部分領土。
1923年1月11日,法國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藉口,出動10萬軍隊佔領德國的魯爾。要知道魯爾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德國的鋼鐵和煤炭主要都是這個地方生產的。在當時的狀況下佔領這裡,對德國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法國佔領魯爾工業區之後,德國反應巨大,開始進行了抵抗。不過由於德國剛戰敗,無法進行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抵抗,所以德國開始了消極抵抗。德國出現了企業停工,工業生產下降,資金大量外流,失業工人激增,通貨膨脹達到天文數字;柏林工人罷工,德國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德國經濟完全崩潰,幾千億馬克才能兌換一美元。而且德國的經濟在不斷後退。面對這種狀況英國和美國開始插手了。
法國之所以在1923年入侵德國,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德國在1922年7月,以通貨膨脹、財政危機為由,請求延期支付賠款。法國就以德國不能按時償還賠款為藉口入侵了德國。名義上相當於入侵抵債了,等該拿的錢都拿到了自己就走了。不過英美兩國此時特別害怕德國崩潰。因為一旦德國崩潰,歐洲大陸上就法國一家獨大了,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在英美兩國的堅持下,法國不得不退出了魯爾工業區。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國的賠款問題的領導權由法國轉向英美手中,開始受英美的擺布。法國入侵德國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
法國入侵德國失敗後,說白了就是自己限制德國的失敗。在整個世界上地位也開始下降。而且國內的主和派開始佔上風。1925年法國主張通過協商,改善與德國關係,解決安全問題。並得到的德國政府積極響應。後來籤訂了眾多新的條約。這些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法國在巴黎和會上構建的凡爾賽體系徹底崩潰。從此之後,法國沒有能力再自己限制德國,對德國也只能防守。
可以說,法國之所以佔領德國就是想要德國崩潰。結果觸犯了英美兩國的利益。最後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把自己搭進去了。也難怪二戰初期德國能節節勝利,因為各個國家之間根本不是一條心,這給了德國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