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結束不久,法國就佔領德國領土,便宜沒佔到法國地位還下降了

2020-12-12 多邊形的歷史

1918年,德國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戰爭結束之後,協約國就開始進行了戰爭清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巴黎召開了巴黎和會,籤訂了著名的《凡爾賽合約》。這個條約最主要是對德國的懲罰,包括割地、賠款、裁軍等各種懲罰。按理說這個條約籤訂之後,歐洲就會暫時和平。不過時間並沒有過多久,法國就出兵佔領了德國部分領土。

1923年1月11日,法國聯合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賠款義務為藉口,出動10萬軍隊佔領德國的魯爾。要知道魯爾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德國的鋼鐵和煤炭主要都是這個地方生產的。在當時的狀況下佔領這裡,對德國來說無異于晴天霹靂。

法國佔領魯爾工業區之後,德國反應巨大,開始進行了抵抗。不過由於德國剛戰敗,無法進行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抵抗,所以德國開始了消極抵抗。德國出現了企業停工,工業生產下降,資金大量外流,失業工人激增,通貨膨脹達到天文數字;柏林工人罷工,德國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德國經濟完全崩潰,幾千億馬克才能兌換一美元。而且德國的經濟在不斷後退。面對這種狀況英國和美國開始插手了。

法國之所以在1923年入侵德國,並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德國在1922年7月,以通貨膨脹、財政危機為由,請求延期支付賠款。法國就以德國不能按時償還賠款為藉口入侵了德國。名義上相當於入侵抵債了,等該拿的錢都拿到了自己就走了。不過英美兩國此時特別害怕德國崩潰。因為一旦德國崩潰,歐洲大陸上就法國一家獨大了,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在英美兩國的堅持下,法國不得不退出了魯爾工業區。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國的賠款問題的領導權由法國轉向英美手中,開始受英美的擺布。法國入侵德國以自己的失敗而告終。

法國入侵德國失敗後,說白了就是自己限制德國的失敗。在整個世界上地位也開始下降。而且國內的主和派開始佔上風。1925年法國主張通過協商,改善與德國關係,解決安全問題。並得到的德國政府積極響應。後來籤訂了眾多新的條約。這些條約的籤訂標誌著法國在巴黎和會上構建的凡爾賽體系徹底崩潰。從此之後,法國沒有能力再自己限制德國,對德國也只能防守。

可以說,法國之所以佔領德國就是想要德國崩潰。結果觸犯了英美兩國的利益。最後自己偷雞不成蝕把米,還把自己搭進去了。也難怪二戰初期德國能節節勝利,因為各個國家之間根本不是一條心,這給了德國可乘之機。

相關焦點

  • 若德國在佔領法國後就停戰,能不能保住已經佔領的領土?
    眾所周知,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和閃電戰是橫掃歐洲各國,甚至是有著歐洲第一陸軍之稱的法國也被滅亡。然而在隨後的入侵蘇聯的軍事行動當中,德軍最終卻折戟戰場。或許我們大家會想,如果德國在滅亡法國之後就停止戰爭,那麼他們還能保住勝利果實嗎?在當時,從德國本國的情況來看。一戰結束以後,除了德國海外殖民地全部喪失之外,連德意志帝國本國領土都有一部分被割讓給其他國家。因此德國發動二戰的初衷便是想搶佔他國的領土和資源,用於本國的全球擴張戰略。
  • 法國為什麼執意佔領德國魯爾區?孩子們的玩具是馬克,火車運工資
    一戰後,魏瑪共和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成為德國民眾眼中的叛徒和賣國賊,以及被詛咒的對象。但與之相比,更讓德國民眾憤恨的是法國人,不僅要承受損失1/7的領土,以及200年都還不清的戰爭賠款,而且飽受法國人的羞辱。
  • 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
    「乳法」如今已經成為網絡歷史、國際和軍事圈的名梗,而「乳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國在一戰後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像樣的對外勝利,比如法國在二戰中抵抗納粹德國的時間甚至比蘇聯的一座大樓還要短。不過法國在一戰後也不是沒有看起來很厲害的「對外勝利」,比如在1923年1月11日,法國一舉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區,導致德國經濟瀕臨崩潰。那麼法國在二戰前為什麼要出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對德國實行了「敲骨瀝髓的盤剝(語出列寧)」。
  • 比利時人和法國人「離家出走」,逃避德國的佔領和「暴力」!
    比利時人和法國人「離家出走」,逃避德國的佔領和「暴力」!「自由來自大海。」 這是2014年在瑟堡舉辦的一次展覽的座右銘,諾曼第市於1944年6月26日紀念其從德國佔領的解放。當時,在1944年7月14日,已經有一個很大的公共球,不僅當地人口,還有美國士兵參加。
  •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
    二戰德國佔領巴黎,不僅是火車羞辱,還炸掉一戰紀念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法國在德國戰敗時有極儘可能的壓制德國恢復本國經濟,這讓德國一直都憋著一口氣,在二戰開始之前,德軍的一個重要的戰略目標就是擊敗法國。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國,其中法軍的實力最為強大,不過僅僅到了到了6月14日,德軍第18集團軍就進入了巴黎,6月21日,法國就提出了休戰,戰前在西線部署了200萬的法軍兵力也損失慘重,僅僅六周時間,一戰中所打出的榮耀就不復存在了。
  • 德國領土為什麼越打越小?|地球知識局
    普奧戰陣結束後,法國國王拿破崙三世要求俾斯麥把德意志地區南部的巴伐利亞和黑森-達姆施塔特的部分領土讓與法國,作為法國在普奧戰爭中保持中立的報酬。俾斯麥自然不會答應,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然而法國實力不濟,在色當被全殲,普魯士一路打到了巴黎,只能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求和。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 一戰結束100年(三)——戰後條約與領土被瓜分的戰敗國
    這次會議於同年6月28日結束,和會籤署了處置德國問題的《凡爾賽和約》。▲有關巴黎和會的油畫作品《凡爾賽和約》的全稱為《協約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該和約的重點即是對戰敗國德國的領土變更和殖民地處置問題。根據和約,法國收回了之前普法戰爭時被德國佔領的洛林和阿爾薩斯地區;奧伊彭和馬爾梅劃歸比利時,並承認比利時對莫雷內的主權;德國與丹麥的邊界由什勒斯維希北部邊境地區居民投票決定(1920年該地區劃入丹麥);德國東部的上西裡西亞南部,劃歸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上西裡西亞一部分、波茲南的全部、西普魯士和東普魯士的一部分,歸還波蘭;但澤地區則作為國際自由城。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法國實力如何?一番對比,確實拼不過德國!
    那麼一戰時的法國實力又是幾何呢? 如果沒有普法戰爭的失利,法國的實力肯定會比一戰時要強大那麼一點。這場決定國運的戰爭,法國除了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這兩處總面積達14.5萬平方公裡的領土,還賠償德國50億法郎,因戰爭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法郎。農業方面,丟掉了67.4萬公頃可耕地,4.3萬公頃豪林,3.2萬公頃前萄園。
  • 德國二戰後共損失35%的領土,為何沒耿耿於懷,是覺得無所謂嗎?
    一戰的開始到二戰的結束中間共隔著31年,在這短短的三十年間,德國掀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慘烈的戰敗了兩次,不僅蒙受了經濟和人口上的損失,更是直接丟失了35%的領土。德國的領土,從一戰前的54萬平方公裡,銳減至二戰後的35萬平方公裡。德國丟失的領土,大多被劃分給了波蘭,可我們從未聽說過德國與波蘭有過領土紛爭,德國也從未向波蘭提出過領土訴求,這是為何呢?
  • 德國在一戰後的崛起之路:德國本來已經亡國,但被英美扶持為強國
    1918年8月8日協約國軍隊在法國福煦的指揮下,把德軍趕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9月29日同盟國保加利亞向協約國投降;10月31日,同盟國土耳其宣布投降;11月3日,奧匈帝國向協約國投降,至此只剩下德國孤軍奮戰。而且不久之後德國出現內亂。
  • 一戰德國戰敗僅5年遭法國入侵,消極抵抗9個月,企業用火車發工資
    但與之相比,更讓德國民眾憤恨的是法國人,不僅要承受損失1/7的領土,以及200年都還不清的戰爭賠款,而且飽受法國人的羞辱。 作為從嚴制裁德國的堅決支持者,法國並不認同英、美兩國關於「從寬處理」德國的建議,導致三方的同盟關係開始出現裂隙。而法國在戰後擺出一副歐洲霸主的樣子,讓其他國家憤而遠之,尤其是「魯爾危機」,更讓其在歐洲更加孤立。
  • 二戰時期法國投降之後,德國為何不全面佔領法國?
    並且還要同意德國佔領包括巴黎在內的五分之三個法國,並且佔領區德軍的支出費用還要法國掏腰包。  當時法國的局勢如圖所示:    說到這,有朋友就要問了:1940年的德國如日中天,而且和法國還積怨那麼深,為何不趁此機會完全瓜分法國,還要保留一個維希法國呢?
  • 法國為何屢次吞併德國的薩爾
    最後協約國與德國籤訂《凡爾賽和約》:德國承擔一戰的主要責任,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予法國,薩爾交由國際聯盟託管15年、到期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法國免費獲得薩爾的煤礦開採權。1920年薩爾正式從德國分離,由國際聯盟託管,實質控制在法國手裡,稱之為「薩爾盆地地區」。法國在薩爾發行法郎,將薩爾納入法國的關稅區,推行法語教學,力圖對薩爾實行法國化,以使薩爾併入法國。
  • 二戰時,法國被德國閃電滅國,為何戰後法國還那麼牛氣?
    但二戰後,法國迅速崛起,而且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甚至在國際地位很高,話語權很重,直到現在法國在歐洲在世界都很牛氣。 外界不明白,一個有著屈辱滅國歷史的國家,緣何如此自信,而且還牛氣呢?
  • 科西嘉島:原本不是法國領土,義大利熱那亞為什麼要出賣給法國?
    這場戰爭一直打到前265年,最終迦太基確立了在地中海西部的優勢地位,科西嘉島被其收入囊中,近在咫尺的撒丁島也同時被佔領。▲ 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的殖民地(綠色),其中包括科西嘉島好景不長,公元前三世紀,羅馬共和國在義大利半島興起,同時開始了擴張之路,迦太基是它爭奪地中海霸權的直接對手,兩國因此爆發了慘烈的戰爭。
  • 法國和西班牙在南歐的爭霸戰—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的富饒和繁榮,美麗和文明,極大地吸引了歐洲強國的統治階級,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作為義大利的近鄰,更是對義大利垂涎三尺。 義大利本身的發展極不平衡,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北部城市經濟比較發達,南部經濟落後,封建土地關係仍佔主導地位,還存在農奴剝削。各城市之間競爭激烈,政體形式多樣,政治上四分五裂。實力較強的有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那不勒斯和教皇國。
  • 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真是不堪一擊嗎?錯,阻擋45萬義大利軍隊一周
    1940年6月,隨著殘餘的33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退往英國,預示著法國已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與其在一戰中兩國抗衡長達4年相比,6周就選擇了投降,與其說是法國太弱,還不如說德國太強,尤其是「閃擊戰」和曼帥的進攻計劃堪稱完美。其實,在戰役進行到第10天,勝負就已經確定了。
  • 德軍大勝為何沒有佔領法國全境?保留維希政權透著德國人四點精明
    ,德國裝甲部隊雖然可以橫掃法國本土,卻不可能全部佔領上述地區。第三個原因其實是希特勒因德軍兵力不足而做出的權宜之計,擊敗法國以後,德軍不僅要面臨跟英國的直接碰撞,而閃擊蘇聯也在秘密計劃當中,此時德國已經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卻又沒有進行戰爭總動員,陸軍的兵力是捉襟見肘的。維希政權成立後,在德軍主力東調侵蘇的第一階段,希特勒僅在法國佔領區留下了40多萬軍隊維持治安,而如果全面佔領法國,意味著還將牽制德軍數十萬的兵力。
  • 天道有輪迴,普法戰爭中法國賠了德國50億金法郎,一戰後德國賠了95億
    普法戰爭後,為何法國沒有元氣大傷?因為法國畢竟是歐洲大陸頭號強國,根據1871年《法蘭克福條約》拿出50億金法郎還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法國國民議會與德國(普魯士王國)政府籤署條約,其條款如下: 兩國邊界最終確定:法國把阿爾薩斯省的大部分與洛林省屬下的摩澤爾省割讓予德國;定下德軍從法國特定地區撤出的初步方案;規定法國在四十九年內賠償五十億法郎給德國,作為賠償在戰爭所失;承認普王威廉一世為德意志帝國皇帝;法國償還所有賠款之前,必須接受德軍在法國北部的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