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真是不堪一擊嗎?錯,阻擋45萬義大利軍隊一周

2020-12-22 騰訊網

1940年6月,隨著殘餘的33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退往英國,預示著法國已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與其在一戰中兩國抗衡長達4年相比,6周就選擇了投降,與其說是法國太弱,還不如說德國太強,尤其是「閃擊戰」和曼帥的進攻計劃堪稱完美。

其實,在戰役進行到第10天,勝負就已經確定了。德軍裝甲部隊橫掃一切、所向披靡,被打蒙的法軍只能選擇投降,150萬人成為俘虜,無兵可守的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也就是說,法國未來的命運已經掌握在德國人的手裡。

然而,義大利「再補一刀」的做法,再次成為大笑話。

作為歐洲法西斯鼻祖的墨索裡尼,最為風光的時刻就是在「慕尼黑會議」上擔任主持人,調停英、法、德三國的矛盾。這對於歐洲大國中最弱的義大利來說,可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時刻,因為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義大利人。

雖然義大利人的野心不小,叫囂著戰爭,但也只能停留在口號上。在他們看來,戰爭一旦爆發,空虛的國力就會立刻原形畢露。這也是波蘭戰役爆發前,義大利選擇退出的根本原因,但德軍的速勝,讓其又看到了「趁機撈取好處的希望」。

更何況,現在的德國成為世界焦點,這讓「墨老大」倍感沒有面子。尤其是在德軍徵服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時,更加坐立不安。在他看來,義大利再不動手的話,不但徹底淪為德國的「跟班」,而且連乘機「分贓」的資格都沒有。

讓「墨老大」感到高興的是,此時的法國敗局已定,正是出兵的好時機。於是,就在6月10日,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的當天,義大利向法國宣戰。這種行為遭到法國人無比的蔑視,「這一擊是對一個已經倒下的人再補一刀」。

有意思的一幕出現了,倍感屈辱和憤恨的法軍,將全部的怒火發洩在義大利人身上。意軍45萬人的部隊,居然被18萬人的法軍阻擋,不能前進一步,直到7天後法國向德國求和,義大利軍隊仍然沒有絲毫的進展,「墨老大」是又氣又急。

讓他倍感恥辱的是,原本希望將法國海軍佔為己有,但遭到了德國元首的拒絕,甚至不允許他參加談判。根據停戰協議,義大利只獲得其軍隊已經佔領的地方,有多大呢?幾百平方米,也就夠「墨老大」在法國建一個大宅院,再次淪為大笑話。

德國不僅對義大利人進行羞辱,還有法國。

1940年6月21日,大勢已去的法國與德國開始進行停戰談判。談判地點還是貢比涅,還是那節專列車廂,為什麼呢?很簡單,1918年德國籤字投降的地方就是這裡,隨後就是《凡爾賽和約》的制裁,德意志民族的屈辱必須在這裡發洩。

這一天,作為恥辱的象徵,福熙的專列車廂被德國工兵從博物館裡拉出,停放在原來的位置。為了更能獲得徵服者才能體會到的快感,會議地點事先對法國人保密。德國人就是想看到法國人驚愕時的窘迫樣子,以及帶給他們的最大羞辱。

前來談判的法國代表驚訝的同時,也十分清楚德國人的用意。在記者們的圍觀下,毫無尊嚴地步入會場,籤下了比第一次《貢比涅停戰協定》更苛刻的協定。消息傳到國內,整個德國沸騰了,人們紛紛自發上街祝賀,民族尊嚴得到了空前滿足。

對於法國人來說,這一天可以用「暗無天日」來形容。根據協定,法軍解除武裝,所有武器上繳德國;一戰後,被法國割去的阿爾薩斯和洛林併入德國;並將法國肢解為兩部分,德軍佔領其3/5的領土,剩餘部分由貝當政府統治。

更過分的是,這3/5的法國領土包含了富庶的北部工業區,以及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可憐的法國不僅成為了一個內陸國家,而且還要支付佔領軍的費用。要知道,一戰德國投降時,只要求其撤軍,並沒有解除德軍的武裝,更沒有佔領軍。

就算嚴苛的《凡爾賽和約》,還準許其保留10萬人的部隊,除了阿爾薩斯、洛林和「波蘭走廊」外,基本沒有肢解德國。這比一戰時還苛刻的條件,讓法國代表不能接受並表示抗議,但德國人並不打算進行討價還價,只要求其全部接受。

在德國的最後通牒下,法國人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籌碼,只得屈服投降。欣喜若狂的德國人將這節「福煦車廂」作為戰利品,拉回柏林供人們參觀。在歐洲戰爭結束前夕,德國元首命令炸毀這節車廂,以免德國戰敗再次獲得羞辱。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法國戰役,45萬義大利軍隊為何只落個大宅院?被18萬法軍阻擋一周
    德軍裝甲部隊橫掃一切、所向披靡,被打蒙的法軍只能選擇投降,150萬人成為俘虜,無兵可守的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也就是說,法國未來的命運已經掌握在德國人的手裡。 在他看來,義大利再不動手的話,不但徹底淪為德國的「跟班」,而且連乘機「分贓」的資格都沒有。 讓「墨老大」感到高興的是,此時的法國敗局已定,正是出兵的好時機。於是,就在6月10日,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的當天,義大利向法國宣戰。這種行為遭到法國人無比的蔑視,「這一擊是對一個已經倒下的人再補一刀」。
  • 二戰法國戰敗,但也有亮點,6萬守軍未讓32萬義大利軍隊前進一步
    這意味著德國入侵低地國家的「黃色方案」,儘管開端完美,完成了對英、法聯軍主力的包圍,卻未全殲盟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遺憾歸遺憾,但參與作戰的136個德國師幾乎毫髮未損,對接下來實施徵服法國的「紅色方案」,不能不說是個莫大的安慰。此時的德國元首,顯然沒有像對英國人那樣對法國人有耐心,他命令部隊迅速向巴黎挺進。法軍該何去何從呢?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但在德國法西斯的進攻下,法國僅40多天就繳械投降,還不如蘇聯一座巴甫洛夫大樓堅持的時間長,實在是令人大跌眼鏡!那麼,為何實力如此強大的法國在德軍面前就如此的不堪一擊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1、尷尬的區位條件尷尬的區位,是法國一敗塗地的根本因素。
  • 有圖有真相:「義大利炮」還能打飛機?法國研製德國裝備還挺香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裝備了一批M.17(f) 75mm自行高射炮。從名稱上就可以知道,這是德國軍隊裝備的繳獲自法國武器。而它採用M1897型75mm加農炮的改進型,M1915型高射炮。M1897加農炮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義大利炮」,因為電視劇《亮劍》而被廣大中國觀眾熟知。1917年,法國在Dion Bouton卡車底盤上研製了M1915高射炮的兩種型號:牽引式和自行式。一戰結束後,這種高射炮仍在法軍服役。上世紀20年代後,飛機得到迅速發展,不僅飛行速度更快,飛行高度也更高,這樣的中口徑高射炮的效果大大降低。
  • 從歐洲徵服者到「聯邦肥宅」,當代德國軍隊真是不堪一擊嗎?
    在短短17個月的時間裡,德國就湊夠了37個師的龐大兵力。在二戰期間,德國國防軍的編制一度達到1360萬人。在德軍的鐵蹄下,編制龐大又擁有相先進武器的德軍接連攻陷波蘭、比利時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成為了自拿破崙之後的又一「歐洲徵服者」,甚至令海峽對岸的英國惶惶不可終日。
  • 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為何僅43天就被德國幹掉?
    二戰中,除了義大利因善於搞笑而聞名外,另外一個搞笑的國家就是號稱「世界第一強國」的法國了,人們在對義大利的搞笑報以善意的微笑時,而對法國的搞笑則是嗤之以鼻,義大利在戰場上的表現「不佳」並不代表義大利軍事力量不強,而是義大利人不喜歡戰爭,比較熱衷和平而已,而法國在戰場的「不俗」表現則讓人大跌眼鏡,按說法國的軍事力量並不弱,甚至可以說是非常強大
  • 從歐洲徵服者到「聯邦肥宅」,當代德國軍隊真是不堪一擊嗎?
    加上多年來部分戰勝國一直有意無意地限制德國發展軍事實力,僅允許德國保留有限國防,德國的軍事實力在歐洲地區處於尷尬的境地。近年來德國軍隊被曝出 「大量士兵缺乏訓練,體脂率嚴重超標」等問題,導致現在的德國聯邦國防軍被部分網友安上了「聯邦肥宅」嘲諷性頭銜。但是,德國軍隊是否真的已經落魄得「不堪一擊」?這個問題並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楚的。
  • 法國和西班牙在南歐的爭霸戰—義大利戰爭
    義大利戰爭是中世紀歐洲強國法國和西班牙為爭奪對亞平寧半島的霸權而在義大利領土上進行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戰爭。它以法國對義大利的入侵開始,以西班牙獲得對意的控制權而告終。通過這場戰爭,法國向南擴張的美夢破滅了,但卻加強了法國的封建中央集權。義大利受到戰爭的沉重創傷,加速了自身的衰落。
  • 「紅色方案」即將成功,義大利迫不及待對法國宣戰了
    1940年6月10日16時45分,義大利沒有尋找任何真正的藉口便對法宣戰了,墨索裡尼在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對大批歡呼雀躍的年輕法西斯分子發表宣言。但在宣戰後,墨索裡尼並沒有立刻參戰,因為他的軍隊戰備水平很低。彼得羅·巴多格裡奧(Pietro Badoglio)元帥通知墨索裡尼,義大利陸軍需要25天的時間做準備,才能對法國南部發動攻勢。
  • 「古羅馬後裔」拜佔庭,為何在義大利麵對倫巴第人入侵卻不堪一擊?
    查士丁尼在拉溫納建立的稅務機構瘋狂收取各項稅金,他們那「臭名昭著的徵稅官」甚至連「軍隊的餉銀」都沒有被放過。拜佔庭在義大利竭澤而漁的做法讓倫巴第人在公元568年入侵義大利之時,如同「進入了一片無人之境。」
  • 劉銘傳臨危受命,抗擊法軍十個月,晚清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公元1884年6月23日,一支700多人的法國軍隊,突然向越南北的觀音橋進發,此時應越南國王懇請,當地駐守的清軍與法軍交涉,法軍蠻橫的槍殺了前來協商的三名清兵聯絡官,並悍然向清軍發起了進攻。清軍被迫還擊,重創法軍,觀音橋事變爆發。這時,前直隸提督劉銘傳,臨時受命督辦臺灣事務。
  • 義大利:眾人皆醉,唯我獨醒
    我發現大家二戰中大家最喜歡議論的國家居然是義大利,真是奇了怪了。義大利究竟為啥天天被人調侃在二戰中的表現,義大利真的和網上說的一樣嗎?我們今天就來仔細分析一下義大利在二戰中的作用吧。義大利是第一個法西斯國家,沒想到吧,德國不是第一個法西斯國家噢,前方高能請大家注意。
  • 假戰:德軍入侵波蘭,英法為何見死不救,作壁上觀
    入侵德國的法軍,很快退出德國9月12日英法在法國阿比維爾協商,決定立即停止一切進攻行動。9月21日法國上將毛利斯·甘莫林命令法軍退到馬奇諾防線後面,10月17日法軍全部撤出德國境內。10月16日德軍第一集團軍對法軍發動反攻,收復了被法軍佔領的德國領土,還向法國領土推進了幾公裡。24日德軍停止進攻,此後法德保持長期對峙局面,互不進攻,假戰開始。法國的進攻三心二意,沒有起到對波蘭的救助作用,導致了波蘭的滅亡。三,假戰繼續
  • 維希法國:德國扶持的傀儡政權
    1940年德國入侵法國,法軍節節敗退,法國總理保羅·雷諾無力抵抗,引咎辭職,由貝當繼任總理。貝當無意抵抗,向德國投降,建立了服從德國的傀儡政權:維希法國。那麼維希法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二戰爆發
  • 一戰法國軍隊很強,二戰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中間發生了什麼?
    導語:一戰法國軍隊很強,二戰為何如此不堪一擊?中間發生了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是協約國的核心力量,強大的陸軍戰鬥力摧枯拉朽,德軍在法軍手上吃過不少虧。最終整場戰爭結束,法國戰死150萬名士兵,傷亡極其的慘重,因為這點導致法國戰後勞動力缺乏,3500萬人口除去老人小孩,等於是有200萬女兵將有可能變成剩女,影響還是很大的,法國政府對此極其響應。瘋狂鼓勵人民多生育,還給予一定的補貼,慢慢的情況得到緩和,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
  • 尼斯:法國第五城,為何在義大利和法國之間來回易手十餘次?
    除了巴黎以外,法國東南部的海岸觀光帶也充滿了浪漫的格調,這片區域的眾多城市中,最出名的當屬尼斯。尼斯是法國濱海阿爾卑斯省的省會,擁有110萬的人口,是法國的第五大城市。這深深刺激了歐洲其他封建君主國家,以英、奧、俄、普為首的強國迅速組織起軍事力量準備對法國進行武裝幹涉。執掌法國政權的吉倫特派指揮法軍進行反擊,法軍在東北方進展順利,擊潰奧地利的軍隊後佔領了萊茵河沿岸的許多城市。在義大利戰場法軍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撒丁王國的薩伏伊和尼斯兩個地區被法軍佔領。
  • 維希法國有多厲害?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文/寂寞的紅酒提起維希法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偽政權。在人們眼裡,維希法國是一個依附於德國的傀儡政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偽政權。這個偽政權毫無作為,就是打醬油的。實際上,真是如此嗎?答案其實是否定的,因為維希法國並不弱,總體實力不比義大利差。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維希法國僅僅剩下半壁江山,但實力可不弱。在經濟方面,法國仍然是世界名列前茅的經濟大國。維希法國每天要向德國繳納4億法郎的佔領費,後來德國人將佔領費提高到了7億法郎。僅僅1943年,維希法國就向德國繳納了1969.6億法郎的佔領費。法國的經濟實力可見一斑。
  • 一戰法軍老照片:德國主要對手,戰爭很殘酷但舊照各個看著像油畫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如此曠日持久、參戰國家眾多、傷亡損失巨大的亂戰,可以說戰火之中沒有贏家,即便是英國、法國這樣的戰勝國也是千瘡百孔、損失嚴重,這組照片就來自一戰時的法軍,戰爭很殘酷,但這些老照片坦白地將各個看著有油畫的風格。
  • 【闢謠】二戰中被嚴重誤解的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
    事實是: 義大利遠徵軍在橫掃烏克蘭的戰鬥中,就俘虜了10萬蘇軍,獨立攻佔了史達林諾等重要城鎮,在史達林格勒北翼,義大利軍隊防守正面達一,二百公裡,而負責供應的德國人非但沒有施以援軍和武器(尤其是奇缺的反坦克炮等),而且經常抽調義大利的卡車為自己運送物資(在史達林格勒圍城中就有一支義大利運輸車隊)。
  • 德國繞道比利時,馬其諾防線形同虛設,法國潰敗背後卻是國家意識
    而義大利雖然也是軸心國 ,但是其他的一些歐洲國家足夠單獨應對義大利,所以義大利其實對二戰軸心國的貢獻並不大,反而還需要德國多次的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