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言文賞析|顧榮施炙

2020-12-17 我愛文言文

原文

顧榮居洛陽,嘗①應人請,覺②行炙人③有欲炙之色④,因⑤輟己施焉。同坐嗤⑥之,曰:「其僕也,焉施之?」榮曰:「豈⑦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⑧,每經⑨危急,常有一人左右相助。顧榮異之,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注釋

嘗:曾經覺:發覺行炙人:端送烤肉的僕人。炙,烤肉。色:神色,臉色。因:連詞,於是。嗤:譏笑。豈:怎麼,哪裡。遭亂渡江:指晉朝被侵,社會動亂,大批人渡過長江南下。經:遭遇。

譯文

顧榮在洛陽的時候,曾經應人邀請赴宴,發現端烤肉的傭人臉上有想吃烤肉的神情,於是放下自己的烤肉給他吃。一同就座的人都譏笑顧榮,說:「這是個僕人,為什麼給他吃?」顧榮說:「哪有整天端著烤肉而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後來顧榮遇上戰亂過江避亂,每逢遭遇危急,常常有一個人在身邊保護自己。顧榮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這樣,原來他就是當年接受自己烤肉的人。

出處

《世說新語》

文言知識

說「焉」:是文言虛詞,既可以做兼詞,也可以作疑問詞語氣詞等用。上文中的「因輟己施焉」中的「焉」,應理解為「於之」(「於」介詞,引出動作的對象,「之」指代端烤肉的僕人),這句話可以翻譯為「於是放下自己的烤肉給他吃」。上文中的「焉施之」中的「焉」,則相當於「為什麼」,可以翻譯為「為什麼給他」。

人物介紹

顧榮:(不詳一312),字彥先。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的江南士族領袖。孫吳丞相顧雍之孫、孫吳宜都太守顧穆之子。顧榮弱冠時仕於孫吳,與紀瞻、賀循、閔鴻、薛兼併稱「五俊」。吳國滅亡後,與陸機、陸雲一同入洛陽,號稱「洛陽三俊」。原有《顧榮集》傳世,今已佚。

啟發與借鑑

顧榮給端送烤肉的人吃了一塊烤肉,那人不忘恩情,當他有災難時常在旁相助,這叫報恩。中國人是講情義的,有恩必報。《史記》上說,韓信年輕時家境貧寒,生活無著落,他在淮陰水邊釣魚時,有個每天來水邊漂洗絲綿的大娘見他挨餓,便經常撥出一點飯食給他吃。韓信拜將封侯後,找到了這位大娘,並以重金報答。

中國有句古語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然,我們與人為善並不是為了日後的報答,但受恩的人是不該忘記這恩情的。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相關焦點

  • 經典文言文賞析|與朱元思書
    賞析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動亂,官場黑暗。所以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與朱元思書》就是吳均融合其情後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本文是用駢(pián)體寫成的一篇山水小品,駢文常用四字六字組織,故亦稱「四六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塞翁失馬
    文言知識說「十九」:上文「死者十九」中的「十九」,是指十分之九,這是文言文中分數的表達。又如,「賦十三」,意思是賦稅佔十分之三。另外,「年二八」是指年齡十六歲;「年二九」即年齡十八歲。又,「三五明月夜」中的「三五」,是指農曆十五日,所以是明月夜。
  • 經典文言文賞析|河豚之死
    而文言文中的「去」指離開某地,同樣「我去黃山」,文言文的意思是我離開黃山。古今含義恰恰相反。上文中的「不知遠去」,意思是河豚不懂得要遠離橋柱。又如,「吾去意已決」,意思是我離開這裡的想法很堅決。(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陳涉有鴻鵠之志
    文言知識說「少」:文言文中說某人「少時」,多指年輕時,而不是指孩童時。從上文看,陳涉少時與人傭耕,能給人做僱工的,顯然不可能是八九歲的孩子。古人對三十歲以下的人都可稱為「少年」。俗語「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個「少年」也指年輕人。
  • 經典文言文賞析|點石成金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烏鴉喜諛
    文言知識說「雅」:「雅」在文言文中是個多義詞。上文「雅教」、「雅曲」中的「雅」,均作「美好」解。所謂「高雅」,是指高尚而美好。今贈人作品,而題以「雅正」,意思是請高雅的人指正。「雅」又指「正確的」,《出師表》中有「察納雅言」,「雅言」即正確的言論。「雅量」本指酒量大,後多指寬宏大量。
  • 經典文言文賞析|勤訓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法不赦故人
    它在文言文中還有一個很特殊的義項,指「犯罪」、「辦罪的原因」。上文中的「坐貪汙解任」,意思是犯了貪汙罪被免官。又如《晏子使楚》中的「何坐?」,意思是犯了什麼罪?所謂「連坐」,即因牽連而被辦罪。(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包拯家訓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原谷諫父
    文言知識說「諫」:「諫」在文言文中作「好言規勸」或「用委婉的語言勸說」。上文中的「諫父」,意思是原谷對父親好言勸說。又如,「莫不諫」,意思是沒有人不規勸的。這種「諫」只能用於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如「大臣諫曰」,意思是大臣對皇上委婉地勸說。
  • 經典文言文賞析|陸賈說漢高祖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驃騎將軍霍去病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郭進造宅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姚坦直言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甄彬還金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拷打羊皮定案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賢妻桓少君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為者常成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唐太宗吞蝗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 經典文言文賞析|路人獻雉
    (本文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