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近塞①上之人,有善術者②,馬無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⑤曰:「此何遽⑥不為福乎?」居⑦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
家富⑧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
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⑩。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釋
塞:邊塞。善術者:擅長術數的人。善,擅長。術,術數,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亡:逃。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父:對老年男子的尊稱。何遽(jù):怎麼,表示反問。居:過了。富:多。髀(bì):大腿,也指大腿骨。十九:十分之九。
譯文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位擅長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安慰他,那位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種災禍呢?」
老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這位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會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邊境一帶的人,死亡的佔了十分之九。唯獨老人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徵戰,父子倆保全了性命。
文言知識
說「十九」:上文「死者十九」中的「十九」,是指十分之九,這是文言文中分數的表達。
又如,「賦十三」,意思是賦稅佔十分之三。
另外,「年二八」是指年齡十六歲;「年二九」即年齡十八歲。
又,「三五明月夜」中的「三五」,是指農曆十五日,所以是明月夜。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
文化常識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哲學著作。
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啟發與借鑑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闡述了禍與福的對立統一關係,揭示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在一定的條件下,福可以轉化為禍,禍也可以變化為福,但是不能誤解為福與禍的轉化是必然的。
人的一生不太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遭受波折。如果在困境中一蹶不振、喪失信心,甚至失去生活的勇氣,這樣的禍就只能是禍,不可能轉化為福了。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知識分享獎學金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