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正向縱深推進,社會各界積極性更加高漲,反映問題渠道更加暢通、機制平臺更加完善——
打造新時代青島社會治理的「新名片」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 記者 戴謙
隨著評選「十佳建言好市民」「十佳創意金點子」「十佳優秀好範例」「十佳感人好故事」「十佳金牌調解人」「十佳貼心接辦人」系列「十佳」活動的啟動,「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以下簡稱「三我」活動)開始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凝聚社會關注、提升活動的實效性,激發廣大市民「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高漲熱情。
「三我」主題活動自今年3月份開展以來,全市上下前所未有地展現出「聽民聲、用民意、解民憂、紓民怨、聚民智、暖民心」的濃濃氛圍。可以說,「三我」活動正在成為新時代青島社會治理的「新名片」。
「十佳」系列評選進一步調動社會各界參與「三我」活動的積極性,做實做深「聽真情」和「解痛點」
「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民聲傾聽主題活動領導小組日前印發通知,在全市範圍內公開舉辦六個「十佳」評選活動。其中,「十佳建言好市民」將評選能夠聚焦群眾「不幸福、不滿意、不舒服」的地方,主動查出問題,認真找準根源,提出務實管用對策並積極建言獻策的熱心市民;「十佳創意金點子」將評選能夠針對老問題與新問題、共性問題與個性問題、表象問題與深層次問題、現實發展問題與未來發展問題,深入研究探索,提出富有創意、高效實用的「金點子」;「十佳優秀好範例」將評選在體制機制、路徑方法、對策措施等方面具有示範價值,在解決社會治理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中發揮示範作用,並且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的真實事例;「十佳感人好故事」將評選基層部門、社會各界、廣大市民履職盡責、勇於擔當、守望相助、奉獻愛心的珍貴瞬間、動人畫面和感人故事;「十佳金牌調解人」將評選立足工作職能,紮根工作一線,善於明事理、講法理、說情理的律師、調解員、心理諮詢師等;「十佳貼心接辦人」將評選思維敏捷、反應迅速、貼心互動,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贏得群眾稱讚的「12345」熱線話務員、基層優秀代辦人、媒體記者等。
這一評選活動自6月15日啟動後,已有多個單位和個人報名推薦。如已有推薦「外來落戶青島和青島市民待遇應一樣」「政策務實才能吸引人才」「整合資源完善農村養老服務體系」「提供先進技術、解決青島市垃圾處理的困難」「規範電子屏使用,保護學生視力」「關於完善社區公園和公共廁所的建議」,等等。作為六項「十佳」候選者,展現出「三我」活動的高漲熱情和熱愛青島、為青島建言獻策,推動改進完善各項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據介紹,6月15日至8月15日為這一活動的報名階段,全市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市民個人均可報名參加活動。可通過報名通道進行報名(承辦單位是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協辦單位是青島新聞網。其中報名通道包括:電腦端 ;手機端)。經過規範的評選程序,將於10月底對評選出的六項「十佳」進行宣傳表彰。
「通過這一評選活動,將進一步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三我』主題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愛青島』熱情,弘揚『愛青島』主旋律,凝聚『家裡的事家人商量著辦、青島的問題就在青島解決』的社會共識,讓『有意見隨時提、有想法儘管講、有不滿大膽說』成為推動工作的新常態,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強大民意支撐。」青島市委政法委有關負責如是說。
著眼實效性,不斷暢通群眾反映問題渠道,不斷完善「三我」活動機制平臺
近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多次在全市重要會議對「三我」活動提出明確要求,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共鳴和積極反響。各級各部門各單位緊緊圍繞「聽民聲、用民意、解民憂、紓民怨、聚民智、暖民心」,進一步提高認識、履職擔當、落實責任,聯繫服務群眾的主平臺更趨完善,尊重民意、用好民意、引導民意的成效明顯提升。
一項項新措施新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和完善中——
傾聽平臺更加集成高效。市委政法委主要負責人多次調度12345熱線平臺整合升級工作,針對閉環機制建設和全程可查可溯可視提出明確要求。5月11日,青島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升級12345熱線平臺實施方案,持續優化「受理、辦理、反饋、監督」閉環機制,努力將其建設成為民生訴求的解決平臺、黨政決策的諮詢平臺、社會治理的綜合平臺。
公共政策更加普及惠民。公共政策二維碼已在全市實現全覆蓋,尤其注重向菜市場、居委會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所延伸,讓群眾知曉更便利、查詢更快捷。
民主協商更加深入廣泛。青島市人大常委會聯合有關媒體開辦「市人大代表履職在線」欄目,市政協組織全體政協委員深入一線傾聽民聲,對群眾關注的問題,及時亮出身份、為民發聲,對反映集中的問題開展調研,形成代表建議、委員提案,督促有關部門認真辦理。
民意分析更加客觀直接。青島市委黨校、市社科院牽頭成立主題活動民意分析組,組織專家學者參與「我當一天接線員活動」。自5月9日起,市委黨校14名青年博士教師輪流到12345熱線擔任接線員;市社科院負責同志帶隊赴12345熱線開展專題調研和數據採集,籌備撰寫《12345熱線專報決策建議》。
職責分工更加清晰明確。市委編辦針對主題活動中因部門職責交叉、邊界不清而產生推諉扯皮、監管缺位等問題,予以梳理明確相關職責規定。
宣傳引導更加有效。青島日報《圓桌話題》、市廣播電視臺《有話大聲說》欄目,每周就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組織各方代表彌合分歧、凝聚共識,共同探尋解決方案,收到了良好社會效果。市委網信辦成立專班,對網民提出的訴求、意見及建議,第一時間亮明身份跟帖回應,解答群眾疑惑;青島新聞網等各類新聞媒體積極在網絡空間弘揚主旋律,引導網民理性發聲,廣泛匯聚「愛青島」正能量。
協同監督更加嚴格到位。市紀委監委機關加強與12345熱線、新聞媒體等單位聯繫,緊盯不落實的事、不作為的人,加強監督問責,倒逼改進作風。
新聞媒體和政務熱線平臺「直通」聯手,10個留言主題的部門反饋率達到100%
「青島日報社、市廣播電視臺等新聞媒體與我們加大聯手,規範建立了直通平臺,可以說是『三我』活動中的一個最大亮點,我們希望進一步強化這一聯動,更加有力地推進熱點難點問題地解決,」青島市政務服務熱線有關部門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如青島日報「我愛青島·我有不滿·我要說話」來信來電留言特刊得到市民持續關注,相關部門、區市針對市民反映問題的整改速度、反饋率也同步提高,已有工地揚塵、室外音響噪音、殯葬管理、道路命名、群租擾民、斷頭路、衛生死角、樹木養護、採摘問題、食品衛生10個留言主題的部門反饋率達到100%。
截至6月17日,青島日報「三我」特刊已刊發14期,刊登市民留言500餘條,涉及城鄉環境、小區治理、消費維權、園林養護等50多個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集中的主題。其中,300餘條留言反映的問題已收到相關部門、區市整改反饋,促進了一大批市民關切問題的解決。
6月3日,青島日報「三我」活動特刊《衛生死角需要儘快清理》板塊刊登市民劉先生留言,反映市南區彰化路和嘉義路交界處水溝蚊蟲滋生、異味刺鼻問題。當日上午,珠海路街道工作人員即到彰化路和嘉義路一帶實地查看。經確認,彰化路和嘉義路為兩條平行的南北向市政道路,不存在交叉點,一時難以找到市民反映問題的水溝。隨後,市南區相關部門通過青島日報熱線電話與反映問題的劉先生取得聯繫,以確定存在問題水溝的詳細位置。經核實,劉先生所說的水溝位於彰化路和嘉義路之間、郵電部療養院內。社區工作人員前期已與郵電部療養院協調處理院內施工項目基坑排出積水等環境衛生問題,並向施工方提供蚊蠅消殺藥品,要求其對該區域進行投藥消殺。6月9日,社區工作人員再次到現場核查,確認該處基坑已整改完畢,積水全部排乾,周邊衛生已清理。
所反映的問題能夠真正得到解決,這是市民群眾最為關注的,也是「三我」活動開展的要義。
【來源:青島日報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