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了迎合中國老百姓期盼未來快樂祥和、風調雨順的心情,而特意安排的。無論如何,進得寺廟之內,放下煩惱,抬頭見喜都是個好兆頭。
一踏進寺廟,迎面就看到彌勒佛的緣由
但凡是中國人,都喜歡大團圓這樣的歡歡喜喜的結局。這一點,可算是中國人的民族性之一。您不妨注意一下中國的傳統戲劇和小說,其中,以大團圓的結局,最惹人喜愛。
因為,現實的生活無常,所以,人們才會虔誠祈禱呀。民間俗語云,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可見,一般的信眾,特意去寺廟裡拜佛,必是心裡藏著點煩心事了。
不管是憂心忡忡,還是滿面愁容,一旦踏進寺廟的大門,都希望能夠得到心理上的慰藉。所以,一踏進寺廟的大門,頭一眼就看見歡喜佛即彌勒佛,就顯得特別合適了。
彌勒佛也叫彌勒菩薩。他原是印度教中的婆羅門,因為,彌勒是婆羅門的一大種姓。後來,他成為了佛祖釋迦摩尼的弟子。
在中國,人們信奉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信奉三世佛。三世佛的說法分兩種,即橫三世佛和縱三世佛。
橫三世佛以方位論, 又名三方佛。中央為釋迦牟尼佛,東方為藥師佛,西方為阿彌陀佛。其中,藥師佛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之教主;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縱三世佛以時間論,又名三世佛。指的是,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其中,燃燈佛是過去莊嚴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之一,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未來佛彌勒佛是兜率天的教主,主未來娑婆世界。
兜率天也叫喜樂天。因為,佛祖釋迦摩尼,就是從兜率天進行最後一次的輪迴,然後,降臨人間成佛的。未來佛彌勒佛,也會如此。這不是一件歡歡喜喜的大好事嗎?
既然未來的希望指日可待,咱們就快樂起來吧。所以,通過融合民間流傳的布袋和尚的傳奇,彌勒佛的笑口常開的容貌,就一步步深入人心了。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這副楹聯,送給彌勒佛最合適。其實,這是由布袋和尚的傳奇故事引申而來的。這件事,咱們下回再說。
一踏進寺廟,就在兩側看到四大金剛的緣由
四大金剛,就是佛教的四大天王,即四位佛教的護法神。為了體現佛法的威嚴,人們一踏進佛門淨地,就應該肅穆恭敬,而不能嘻嘻哈哈。
四大金剛,是古代印度吠陀信仰的遺存,也是古代印度教的護法神。四大金剛,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後來,四大金剛為佛教所用,成為了佛教的四大護法神。
其中,東方持國天王,名多羅咜,身白色,穿盔甲,手持琵琶,主樂神;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盔甲,手握寶劍,護法神。
西方廣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身白色,穿盔甲,手持蜃,傳法神;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 ,穿盔甲,右手持寶傘,左手握銀鼠,降魔施財之神。
大家一定會發現,這些金剛的形象,都如兇神惡煞一般,其名字,也都是印度式的。顯然,漢化得還不夠。接下來,就像把布袋和尚與彌勒佛相融合一樣,四大金剛也被賦予了全新的解釋。
在中國民間最流行的解釋是這樣的。東方持國天王叫魔禮海,掌碧玉琵琶一把,職調;南方增長天王叫魔禮青,掌青光寶劍一口,職風;西方廣目天王叫魔禮壽,掌紫金龍花狐貂,職順;北方多聞天王叫魔禮紅,掌混元米傘一面,職雨。
這樣一來,禮義廉恥,福祿壽喜,這些傳統觀念,就全部齊活了。更加令人滿意的是,老百姓念茲在茲的未來風調雨順的願望,也可以達成了。
小結
進入寺廟大門後,第一個看到的是彌勒佛和四大金剛,是因為佛教中國化的結果所導致的。道理很簡單,只有老百姓喜聞樂見,佛教才能在華夏大地紮下根來,直至根深葉茂。
另外,在中國民間,阿彌陀佛的地位,並不在彌勒佛之下。阿彌陀佛主西方極樂世界,彌勒佛主未來娑婆世界。信奉前者的最大願望是,來世能上西天;信奉後者的最大願望是,今世就免憂愁。
您覺得,優先選哪一個方案呢?要我說,兩全其美最好。其實,大多數中國人,也是這麼想的。我說的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