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小文跟父母去姨姥家過節,在姨姥家,小文就像樹上的小麻雀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但是說的那些話只有他的父母能聽懂,別人聽不懂。每次小傢伙和姨姥交流的時候,姨姥總是說聽不懂。小傢伙的心情也被整得很低落。說話變得越來越激動,甚至有點結巴了。
姨姥最後說小文父母,怎麼不好好教孩子說話,瞧他說話一點也不清楚,聽著都費勁。當時小文的媽媽感到非常委屈,她覺得自己的孩子說話沒有啥大問題,有時候會有點咬字不清楚。至於聽不清楚自己倒是沒有感覺出來。
小文媽媽被老人這麼說,心裡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是他們聽不懂孩子的語言。礙著都是長輩,只好默默點頭,說以後會多加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口音話太嚴重,普通話不標準
小文的媽媽是來自山東,口音話還是非常重的,偶爾會蹦出幾句家鄉話,尤其是給自己父母打電話的時候,都是用方言。孩子也學媽媽說老家話,久而久之孩子的說話方式,語氣,詞彙很多就會出現混亂。表達的時候就變得不清楚。
3歲孩子說話「大舌頭」,平捲舌不分
3歲孩子語言功能還沒有完全好,說話不清楚,平捲舌不分,把「褲子」說成「兔子」,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也不必過於著急,一遍遍地教他說話,這樣會適得其反的。
父母不用心教孩子說話,孩子說話怎麼能流利
有的父母本身口齒都不清楚,孩子怎麼能說出流利的話語。
家庭氛圍最重要,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平時都少言少語的。缺少與孩子的溝通,孩子說話自然就慢,不清晰。建議平時在家裡多與寶寶溝通,同時要注意說話時候稍微放慢節奏,引導孩子慢慢清晰地吐詞,經過一段時間後會好轉的。
現在的孩子都注重說話,三四歲就開始上口才班,學習怎麼能說好話,發好音。
還有一種就是病理上的,這種就需要去醫院就醫
小孩聽力不好,會造成他的說話遲鈍,反應慢,口齒不清楚。
有一個小男孩,生下來時有一個耳朵沒有耳道,也沒有耳廓,他的聽力極低。自然說話也是不是很清晰。這就需要藉助醫學治療輔助。
想要孩子說話清晰,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家長可以買些幼兒書籍,和孩子一起閱讀,提高孩子的聽力注意力,孩子在語言詞彙上也會有很大的收穫,讓孩子也參與其中,讀出聲音,多關注孩子的發音,以及口型。
2、家長平時儘量用清晰準確的發音與孩子交流,媽媽在說話的時候可以誇大自己的表情,語速慢一點,發音準確,讓孩子模仿正確讀音,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儘量不要用多種方言來教孩子發音,容易讓孩子混淆發音。
3、從飲食方面鼓勵孩子鍛鍊口腔肌肉和舌部運動協調技能,並積極創造輕鬆愉悅的說話氛圍
4、孩子說錯音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刻意的重複或者糾正孩子的發音。以免打擊他的積極性,變得不再願意開口說話。
5、創造輕鬆愉悅的語言學習氛圍,可以用童謠、兒歌、繞口令、打電話、模仿小動物等多種方式讓孩子喜歡開口,多說多練,在興趣中學習發音,還可以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6、不要總是用疊詞跟寶寶說話。疊詞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也不要說話拖長音,這樣孩子跟媽媽說話也是拖著很長的音,孩子說話的語速會變慢,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有的說話早有的說話晚,家長們和孩子多做一些有意義的親子活動,親子閱讀、有關語言方面的親子遊戲等等,多和孩子說說話,放慢語速,吐字清晰。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