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型人格」侵蝕孩子的人生,若孩子出現3種情況,家長要重視

2020-12-27 寧媽媽育兒經

文/寧媽媽育兒經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優秀的孩子,可與此相比,父母更希望的是孩子以後能有幸福的生活,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一個孩子的性格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相信很多家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性格,甚至有些二胎的家庭,父母會更偏愛性格更好得到孩子,但是家長要明白,一個孩子的性格主要指取決於父母的教育,但是仍舊有很多父母將孩子的性格教育的很不好,反過頭還會埋怨孩子,尤其是在這個社會當中,陪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更是數不勝數。

女兒從小乖巧懂事,30歲仍舊單身,父母非常苦惱

小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女孩,從小就非常聽話,學習成績也是非常優異,大學畢業後直接應父母的要求成為了一名在校老師,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剛開始小溪的父母還是非常滿意的,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但是隨著小溪的年齡越來越大,卻絲毫沒有要結婚的跡象,這下就讓父母開始著急了。

當小溪過了25歲生日的時候,父母就四處網羅各種優秀的男孩的信息,甚至是經常問小溪:你喜歡什麼樣的男孩?但是小溪每一次的回答都非常一致:我沒有什麼想法,沒有擇偶標準,到之後看眼緣吧,但是每一次的相親都是以失敗告終,這樣的情況將老兩口愁的不行。

而小溪也不明白這其中有什麼原因,甚至開始一度懷疑是不是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一向聽話的小溪開始慢慢的越來越不愛說話,本就內向的性格也變得更加內向,後來不要說戀愛了,就連小溪的工作也因為小溪的不善溝通出現了問題。

後來小溪的父母在和以前一起工作的老朋友在聊天的時候,就談起了孩子的問題,誰知道剛說完,這個老朋友就說:這個孩子是好孩子,但可能就是有「討好型人格」,以後生活起來難免會勞累啊!

「討好型人格」早期有3種跡象,家長要重視

1. 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就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甚至受到小小的誇獎,都能開心好半天,但這樣的孩子自尊心都非常強,這多數都是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陪伴造成的,孩子很少受到父母的讚美,也正因如此就更加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等孩子的社交被擴大的時候,甚至還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但是誰能得到所有人的滿意呢,這樣的生活註定是非常辛苦的。

2. 生活沒有主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實很多人都見過有「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這類孩子的行動準則從來都是不自己願意做什麼,而是別人希望我做什麼,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為自己從來都沒有想法,所以慢慢的也就培養出了沒有主見的性格,對待別人的任何要求都會盡力的滿足,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甚至即便是這樣勞累的討好別人,但仍舊在人際交往當中變得可有可無。

3. 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任何事情上所有的想法都是會不會讓別人不開心,會不會讓別人討厭自己,所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會展現出容易糾結的性格,對未來更是沒有規劃,畢竟這類孩子的行動都是圍繞著別人,但是對未來的規劃卻是圍繞著自己的生活,所以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發展當中也很難有很大的成就。

如何避免「討好型人格」,家長要注意這2點

1. 父母應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其實這類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會有類似的教育方式,例如:「你這樣做,媽媽才會喜歡你」,「你這麼不聽話,沒有以前討人喜歡了」等等,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這就讓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愛,而討好父母,所以為了避免孩子有「討好型人格」,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是最基本的。

2. 多讚美孩子的成就,鼓勵孩子的行為很多孩子在討好別人的時候,心裡都會有自己不如別人的想法,所以才會為了討別人的喜歡為付出努力,多多少少都會有自卑的心理,時時刻刻都在懷疑自己的不足,所以家長想要避免這樣的情況,家長就需要在孩子成長的時期儘可能就是論事,讚美孩子的成就、鼓勵孩子的合理的想法,這樣孩子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時候才會更有勇氣去面對。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是「討好型人格」嗎?歡迎留言評論,發表你的觀點。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半因為父母三個行為促成,家長自我反省
    心理學家布萊克認為討好型人格是一種有害的心理問題,擁有這種人格的人會毫無原則底線的討好他人。其實,這種孩子就屬於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娃長大後,將永遠低人一等。家長這些行為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1、 總是吼罵孩子據數據調查統計發現,我國有九成的家長都曾經吼罵過孩子。而娃長期在父母愛的吼罵聲中,為了避免自己被罵,就會選擇妥協,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是做出一些討好的行為。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源自3類父母,自己活得累孩子也受影響
    這3類父母,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影響!小甄家的孩子別看年齡不大卻很是懂事,經常被鄰居和親朋們誇讚懂事,知書達理,小甄家的孩子很會討人歡喜,跟小朋友們一起玩耍,總是很主動地把自己喜愛的玩具,喜歡吃的小零食分享給小朋友們吃。
  • 當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成長弊端不少,父母要早點幫孩子糾正
    蘭蘭的母親還以此為榮,覺得是自己教女有方,所以女兒才會這麼聽話,尤其是看著別人家教孩子的時候頭疼不已的樣子時,她更是高興。殊不知,蘭蘭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正在一步一步的傷害著孩子,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源於這3類父母!十個孩子九個都活得累
    這個同事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這樣的人通常低自尊,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都會認定是自己的不對。一旦自己表現的不好,或者不被別人認可,就會感覺自己的整個世界都崩塌了。●怕向別人提要求整體來看,討好型人格的人活得特別沒有自我,很在意別人,這樣的人活得很累、很委屈。
  • 父母這三種做法,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踩雷的趕緊改
    孩子不懂得拒絕別人,總委屈自己的樣子讓人心疼也讓人擔憂。」老師的話讓同事很驚訝,同事平時對孩子要求嚴格,「你要乖乖聽話」更是常被當作口頭禪。老師所說的孩子身上的狀態,同事完全沒有想過。老師說,孩子身上存在明顯的「討好型」人格表現,同事對此不明所以也難以置信。
  • 孩子討好型人格如何而來?被罵後有這3種表現,父母不可忽視
    當父母對於她的某些不當行為進行嚴厲批評時,她總是低著頭展現出懺悔的模樣,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自然是覺得小美很讓人省心,可事實上這種行為對於小美未來的發展並不是很好,這很容易導致其形成討好型人格,所以父母對於這種行為還是需要加以重視的。
  • 孩子有這些表現,說明他可能是討好型人格,希望你家娃沒有
    她說,這種不快樂,源自於她的討好型人格。那麼,討好型人格的小孩,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某些人只顧討好別人,忽視自身感受的人格,屬於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他們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害怕被人討厭,越在意一個人,越會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一旦自己出現小失誤,就會難過和懊惱很久。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藏著3000萬孩子的隱痛
    作者:智慧主創團來源:智慧父母ID:gh_7377be104ede最近,《以家人之名》大火,裡面那個「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也頻頻上熱搜。討好型孩子的背後,藏著不為人知的心酸網上有人總結了一些「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所具有的共同點: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喜歡;
  • 從小太乖的孩子,長大後不一定是好事兒,警惕討好型人格
    看著他帶有討好的笑容,我心裡真的很難受。一直以來我都認為我是個很好的媽媽,自己給自己打到80分以上,我認為我注重孩子的教育,我認為我注重陪伴孩子,我認為我事業和孩子可以兼顧,媽媽和婆婆輪流幫我帶孩子,我就在書房碼字,我真的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可是當看到孩子那種帶有「討好」的笑臉時,我心裡真的難受極了。
  • 「從小就會看眼色」,孩子出現習慣性討好,父母及時調整是關鍵
    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在同齡人中是個受歡迎的存在,但如果父母教孩子用這種討好別人的方式去收穫"友誼",可能會把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在生活中不管有沒有做錯,老是習慣性的說"對不起",那就說明孩子已經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 孩子的新畫筆轉手就送給同學,為什麼孩子要通過討好才能交到朋友
    有的老師和家長特別喜歡這樣的孩子,給他們冠以「懂事」的標籤,甚至成為自家孩子的「榜樣」。但是,對於這類孩子,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心疼,因為他們長大之後極有可能成為「討好型人格」。(圖片來源:電影《看上去很美》)(圖片來源:電影《看上去很美》)什麼是討好型人格?一味地去討好他人,反而忽視自己內心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 當孩子被訓斥時,如果是這種反應,家長要重視,可能會影響一生
    原來大寶不是不反抗了,而是自己已經把孩子的心傷透了!一時間,自己也是陷入不知所措當中。 像這種情況,在你家孩子身上出現了嗎? 所以,有時候面對父母的責罵,孩子反抗反而是一件好事,當孩子尊重沉默起來的時候,才是家長應該擔心的時候。你以為這是他們聽話的表現?答案可能不是。
  • 李玫瑾教授說吳謝宇是討好型人格,委屈自己,討好別人很累
    李玫瑾教授還提到,吳謝宇是一個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在庭審過程中,吳謝宇也說自己是討好型人格。他覺得自己努力讀書是為了滿足父母,而不是為自己。他努力討好身邊的每一個人,和他接觸過的人全都說他是一個好人。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真實感受的人格,也就是委屈自己,成全別人,是一種不健康的人格。
  • 如何分辨孩子是內向還是「迴避型人格」?家長可以從這些表現入手
    家長可以從這幾個表現來分辨孩子是否是「迴避型人格」。(3)沒有安全感一般來說,迴避型人格的孩子,他所處的環境都是缺乏關愛和陪伴的。孩子的安全感本身就是來自於父母,父母如果缺少對於孩子陪伴孩子自然就會缺乏安全感。
  • 缺愛、孤僻、討好型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一起來自省自查!
    家長過多的抱怨,更會讓孩子內心生出害怕父母不愛自己的想法,從而選擇委屈自己形成討好型人格。 身為成年人,站在孩子的面前替他們遮風擋雨是為人父母的首要責任。當遭遇不如意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消化掉情緒、想辦法去解決,不要將消極的情緒傳遞給孩子,更不要控制不住自己向孩子發火。
  • 「討好型人格」自救指南:別總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
    01、此「討好」,非彼「討好」討好型人格並不只是在行為上進行討好,取悅別人,更會在性格上、情緒上產生一種「病態」,限制自身的發展。3、自動模式:行為層面的討好特質,指個體形成習慣的討好的行為反應模式。對大多數討好者而言,即使討好行為發生了,他們可能並不會意識到自己在討好他人,也更難以改變討好他人的行為模式,在骨子裡就覺得要把他人的感受放在首位。
  • 孩子內向不可怕,怕的是養成「迴避型人格」,家長要知道早預防
    有些孩子性格內向,有些比較外向。這都不傷大雅,內向也是性格的一種,是健康的性格。 但是很多家長都錯把「迴避型人格」當成了內向。 內向的孩子,雖然很安靜,和人說話的時候也比較害羞,但是在表達自己這件事情上,絕對不遜色於外向的孩子。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半是父母管教太嚴格,看完這個故事您就懂了
    說實話,我從小就是討好型人格。這種人在中國佔比應該不算少。多數人之所以會有討好型人格,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有句話說得特別對,我也十分認同:如果我們可以剝開任何一個「討好者」的內在,都會發現他們身後必定站在超級權威和暴躁的父母,而他們從小到大一直就是過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 孩子遇事總是膽小逃避?可能養成了「迴避型人格」,父母要警惕
    直到上了大學,接觸的人多了才慢慢活潑起來,也是那時我意識到自己之前的性格出現了問題。直到當媽之後,讀了不少育兒書,才知道我當時的性格被稱為「迴避型人格」。而現在很多孩子不願意交往、害羞、膽小、逃避,就是出現了「迴避型人格」。什麼是迴避型人格?
  • 《獵狐》:楊建秋對家人的好「太用力」,討好型人格的心疼
    她為了討好嫂子求得一份安穩的工作,接下來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過著吃白麵條就泡菜的日子。求人辦事送禮是生活中的常態,每次建秋帶著十足的熱情出現在嫂子面前時,得到的總是話裡話外的擠兌與鄙夷。這也變成日後建秋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後來通過嫂子父親的關係,進入銀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