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布萊克認為討好型人格是一種有害的心理問題,擁有這種人格的人會毫無原則底線的討好他人。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在現實生活中,會發現有些孩子看起來特別乖巧、懂事,是家長眼中的好孩子,他們從不會去拒絕他人,即便是自己很難完成的事情,也都會盡心盡力去做,還生怕自己完成得不夠好,且從來都不會因為自己的事情去麻煩他人,哪怕僅僅只是舉手之勞。
其實,這種孩子就屬於討好型人格,這樣的娃長大後,將永遠低人一等。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心理學家布萊克認為討好型人格是一種有害的心理問題,擁有這種人格的人會毫無原則底線的討好他人,也不會拒絕他人,會希望幫助別人做事來獲得自我肯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自身的判斷力和控制力等。
他們會過度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生怕自己做錯了事情,惹得別人不高興,而很多時候由於太過在意他人的想法做出一些並非自己意願的事情。
在面對他人的請求時,從來不會拒絕,不會說出「不」,沒有絲毫的底線和原則可言,這樣的人最終就成為被他人欺負的對象。
家長這些行為會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1、 總是吼罵孩子
據數據調查統計發現,我國有九成的家長都曾經吼罵過孩子。而娃長期在父母愛的吼罵聲中,為了避免自己被罵,就會選擇妥協,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是做出一些討好的行為。
那麼,在家中這般,出了家庭,也會這般對待外人,變成一個自尊感很低的人。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在幼年時期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將逐漸演變成將來娃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2、 夫妻關係不和諧
有些夫妻兩個人經常吵架,關係很不和諧,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大打出手,娃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也不能理解父母是為了什麼這樣,就很可能讓他們認為是自己不夠好,爸爸媽媽才會經常吵架,使得整個人都產生濃濃的自卑感,然後就變得小心翼翼,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導致最終別人不敢說什麼都不敢輕易去違背。
3、很少誇獎孩子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很吝嗇自己的誇張,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就會缺乏自信心,這樣就容易導致娃在面對他人的誇獎時,會在第一反應中感覺到「我不配」,一點高興的情緒都沒有,對自我產生懷疑,從而變得內向而自卑,喜歡去依附他人,覺得自己難以減輕起來。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危害?
1、 缺乏自主能力
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性格自卑有內向,再加上太過注重他人的想法,就容易變得依附於他人的祥和意見上,逐漸喪失自主能力,這樣就容易在生活上吃虧。
2、 人際交往能力受阻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小時候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就會用物質去討好他人,如果沒有人由於和他一起玩耍,就會變得無助。
由於習慣討好他人,然後獲取自我認定,就會讓他們的處境很卑微,也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所忽視和不認可,人際交往關係嚴重受阻,今後走向社會,也很可能在殘酷、現實中失去自我。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討好型人格」?
1、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內心都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充分的安全感,並鼓勵娃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且在任何場合都給孩子面子,不傷及幼小的心靈。
因此,作為家長在孩子想做什麼事情時,不要急於否定,其實只要不違背準則和法律,就可以支持他們。
即便是做事情沒有成功,也可以鼓勵他們努力,如果取得了成功就及時進行誇獎,來幫助娃建立自信心。
2、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問題
家長不要總讓孩子「聽話」、「乖」等,讓娃凡事都聽父母的,這樣就很難讓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其實,家長在平時可以讓孩子掌握自主選擇權,小到穿衣吃飯,大到決定選擇,父母都不要加以限制,只要做好輔助就可以了。
娃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就容易建立起自己的思維系統,並從中建立原則,且嚴格遵守下去,那麼將來就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在社會上也不容易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