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滿滿:貨幣「放水」是各國應對危機的「良藥」嗎?

2020-12-16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網

12月12日,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中投公司副總經理郭向軍談了對後疫情時代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

 樓繼偉:各國貨幣「放水」反映在金融資產價格上漲

退出不當會觸發風險

(圖片來源:VPHOTO)

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

對此,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而「沒有多少錢能夠進入金融市場的這些人,他們是受害者」,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強,他們沒有多少錢去買東西,所以跟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連在了一起。

樓繼偉指出,如果疫苗明年能夠普遍研發成功,並且廣泛接種,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退出,財政政策也將逐漸減少力度。這種情況下,應思考政策如何退出的問題。我國現在是債務的積累期,對應著經濟的衰退期,而不是過去是債務積累期對應經濟的繁榮期,貨幣政策如果退出不當就會觸發一些風險,特別是資產價格已經過高的時候,政策如何退坡是個大問題。

樓繼偉表示,大規模發行貨幣沒有造成通貨膨脹,反而支持了發債。企業也發債,國家財政也大幅度發債,就出現了所謂赤字貨幣化問題,赤字貨幣化是一個常態,也沒有害處,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對於財政直接向央行透支,這種理解上的赤字貨幣化我是堅決反對的,這是違法的。」樓繼偉說。

在投資方面,樓繼偉建議,發達國家要增加對東亞的配置,中國要增加對東亞的配置。東亞是受此次疫情衝擊下表現最好的地區,中國今年是大國中唯一的經濟正增長,或將使東亞今年能擺脫經濟負增長。美國貨幣政策逐步退出的時候會造成全球的外溢性,而東亞地區受到的外溢性衝擊將較小一些,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後東亞國家都吸收了教訓,在自由開放方面較謹慎。

此外,樓繼偉還提出,人民幣國際化肯定是發展方向。我國今年貨物貿易順差全世界最大,各國有需求但生產受疫情影響而停滯,中國恢復最快所以大量進出口,但是以人民幣來結算的貿易佔比太小。人民幣國際化首先將是貿易方面結算的國際化,對此必須要在外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現在主要是在香港發展。此外,中國的銀行也應該走出去,在外面建立子行和分行,多做人民幣業務,能夠首先支持人民幣在經常項下和對外的貿易項下的使用,這是國際化最重要的一部分。

瑞·達利歐:目前世界對中國的投資相當不足

(圖片來源:VPHOTO)

瑞·達利歐指出,疫情是一次壓力測試,我們必須要認識到當今世界有三大變局。第一,現在是零利率時代。很多國家大量舉債,為了舉債央行就不停地去印鈔發行貨幣來舉債,從而改變了金錢的價值,改變了儲備貨幣的地位。第二,美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財富差距不斷拉大帶來了價值鴻溝,也帶來了政治上的分歧。第三就是中國的崛起。

在瑞·達利歐看來,目前我們資本市場在不斷開放,而世界對中國的投資還是相當不足的,世界的資金過於投資在美國了,而中國許多市場具有同樣的吸引力。我們正在處於一個轉折點,2020年在歷史上將會被銘記為一個轉變之年,從這一年開始我相信中國和美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以及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在這一年開始被確立。

郭向軍: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值得長期布局

(圖片來源:VPHOTO)

「一言以蔽之,增長仍然是稀缺的,產業安全是重要的,機會仍然是存在的。」郭向軍表示,隨著疫苗的有效性得到確認,新冠疫情衝擊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下半場,展現出了新冠疫情逐步退去後的疤痕效應。對這些影響的深刻認識、把握,是我們分析未來投資機會的起點。

郭向軍認為,疫情顯著加快了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和全球數位化進程,凸顯了醫療衛生、科技與數位化的重要投資價值。疫情期間,以人工智慧、大數據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在疫情防控、資源調配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量數位化、智能化服務和不同場景的需要爆發性增長,電子商務、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線上娛樂等成為經濟的新亮點。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依然是長期趨勢,值得我們長期布局。

郭向軍預計,在低利率、零利率的水平環境下,股債等大類資產將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全球發達經濟持續零利率政策造成了資產折現率的下降,對股指的估值水平得到了提升,利率水平在幾乎低無可低的情況下,股票相對於債券仍然有吸引力。同時,疫苗的迅速研發和問世是重大利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全球經濟的復甦預計會延續著我國的經濟復甦路徑。

相關焦點

  • ...貨幣「放水」是各國應對危機的「良藥」嗎?後疫情時代如何布局...
    (圖片來源:VPHOTO)?在2008年金融危機和今年疫情衝擊下,各國通過貨幣政策「放水」以應對,但似乎未造成通貨膨脹問題。應對危機時的貨幣「放水」,是否成為了「靈丹妙藥」?對此,樓繼偉表示,各國央行貨幣政策不斷地「放水」,反映為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收入分配差距擴大,不反映為一般貨物和服務的價格上漲。
  • 樓繼偉:各國貨幣政策「放水」未現通貨膨脹,應早思考如何退出
    時代周報記者 盛瀟嵐 面對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貨幣大規模「放水」卻沒有造成通貨膨脹,這是否會成為應對危機的「靈丹妙藥」和「金鑰匙」?
  • 騰訊遭遇老乾媽 「傻白甜」是危機公關良藥嗎?
    這樣的做法高明嗎?來看智融網絡輿情研究院(微信號:hlwyqzx)的分析。事件發展一波三折網民「吃瓜」不停歇據智融網絡輿情研究院大數據平臺統計,截至7月4日,「騰訊起訴老乾媽」全網相關信息量達128萬餘條,其中微博104萬餘條,新聞11萬餘條,微信2萬餘條,論壇帖文1.8萬餘條,APP內容5萬餘條,視頻1416條。
  • 美國不斷放水轉嫁危機,巴西貨幣大幅貶值,卻因禍得福
    一方面有本國病毒危機的影響,該國當前有超過50萬人確診,3萬餘人身亡。另一方面,還被美國不斷轉嫁危機,損失慘重。今年美國的經濟遭遇大蕭條,為了轉移自身的危機,美聯儲開啟印鈔機,無限印刷美元鈔票,放水導致多國貨幣貶值,其中就有巴西的貨幣格雷爾。
  • 貨幣戰爭"劍拔弩張" 中國已做好應對準備
    貨幣戰爭"劍拔弩張" 中國已做好應對準備(網絡配圖) 名詞解釋 貨幣戰是各國通過自己的貨幣來得到利益的最大化,而貨幣的兩個最基本要素就是價值和發行量,各國通過控制這兩個因素相互博弈 專家說 「央行已做好應對「貨幣戰」準備 面對日元的貶值,以及各國貨幣政策的量化寬鬆,中國已經做好了應對貨幣戰的充分準備,但貨幣戰爭可以避免。
  • 全球貨幣大放水 三季度洛杉磯、倫敦、首爾等房價創歷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龐無忌)易居房地產研究院11日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10大國際都市房價指數報告》顯示,受到全球貨幣大放水影響,三季度10大國際都市房價指數繼續創新高。其中,洛杉磯、倫敦、首爾、上海的房價創出歷史新高。
  • 08年全球貨幣「大放水」,2020年哪國貨幣貶值最少?竟不是美國?
    二十年的50元,抵得上如今100元的購買力,貨幣貶值要比投資失敗「恐怖」多了。說到貨幣貶值,就不得不提起2008年的金融危機,如果不是那一次金融危機,全球各國的貨幣也不會這麼快進入「貶值期」。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而那次危機之後,全球主要國家的央行,都開啟了瘋狂印鈔放水的時代,中國也不例外。
  • 世界各國的貨幣將來有沒有可能價值相同,沒有匯率差?
    世界各國貨幣將來有沒有可能價值相同?這是不可能的,貨幣的價值是什麼,以前貨幣是金本位,貨幣的價值和背後的黃金掛鈎,但現在貨幣是信用本位制,各國貨幣的價值看的是各國政府的信用,各國的信用會一致嗎?顯然是不可能的。比如某國商品說斷供就斷供,有什麼信用可言,為了本國經濟可以無底線放水,所以,各國貨幣價值根本不可能沒有差價。
  • 什麼是金融危機?普通人應該如何應對危機?
    1、 儘可能減少負債當金融危機真正爆發的時候,社會經濟必然受到很大的打擊,而各國為了一定程度上的挽救經濟,減緩就業率下滑等等不良的現象,就可能會採取一些寬鬆的貨幣政策,讓適當的資金在市場中流動起來,才能夠刺激經濟,帶動發展。
  • 各國需攜手應對挑戰,推動世界經濟走上正軌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20年世界經濟將萎縮4.4%,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分別萎縮5.8%、3.3%。在主要經濟體中,除中國保持正增長(1.9%)外,其他國家均出現大幅衰退。如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分別下降4.4%、8.3%和5.3%,作為重要新興經濟體的印度降幅竟然達到驚人的10.3%。
  • 對話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馬斯多普:貨幣寬鬆是應對疫情唯一有效...
    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兼財務長Leslie Maasdorp獨家對話騰訊財經時表示,當前情況與08年金融危機是不同的: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全球許多國家的政策利率都處於極低的水平。雖然債務貨幣化或將對全球經濟產生長期負面影響,但是短期來看,貨幣寬鬆是唯一有效應對之策。
  • 《火影忍者》的貨幣是各國通用的嗎?
    火影中各國貨幣是通用的嗎?如果是上面會印誰?實際上火影中對於貨幣單位的描寫並不多,不過根據劇情中出現過的貨幣類型來判斷應該不是各國通用的,下面具體說明一下。火影忍者中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殊的貨幣體系,只能在所屬國家範圍內使用固定的貨幣。
  • 各國貨幣大貶值,謹防進出口錢財兩空現象!
    近期,全球各國貨幣迎來大貶值,國家通貨膨脹嚴重,進出口謹防錢財兩空現象。各國貨幣大貶值土耳其貨幣貶值嚴重土耳其裡拉在今年以來,貶值率接近30%,匯率在當地時間6日跌至歷史新低,1美元可以兌換8.52土耳其裡拉,央行行長被撤銷。
  • 趙建:大危機塑造的經濟學世界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但是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突然發現貨幣再怎麼放水也引起不了通脹。整個貨幣方程式乃至傳統的貨幣經濟學好像已經失效了。一個直觀的表現就是日本接近30年的「迷茫時刻」,不斷的貨幣放水,甚至把利率打到了負值,仍然處於一個長期的通縮狀態。那麼央行現在究竟採取什麼樣的規則?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鮑威爾提出平均通脹目標制。這讓我們感覺很迷茫,現在的規則究竟是什麼?
  • 全球流動性危機管理手冊:現狀、機理與應對
    與此同時,金融危機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實際上,各國央行由於受到外匯儲備規模的限制,因而可以無限制地以本幣而非外幣來應對這一風險。事實上,美聯儲的最後貸款人權力已被危機後實施的金融改革所削弱(Geithner,2016)。儘管如此,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與五大外國央行之間的貨幣互換協定成為一項永久性互換安排。這些安排雖不是自動生成,但原則上允許美聯儲無規模限制限地借出美元。
  • 誰控制了貨幣,就能控制世界:從未停止過的貨幣危機(上)
    貨幣問世以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貨幣危機從不消停。進入20世紀後期,隨著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貨幣危機越來越頻繁,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所受負面影響越來越嚴重。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在浮動匯率大環境中,由於主權國家政治腐敗、貨幣金融政策失當,加之美元霸權轉嫁矛盾、外國制裁和壓力作用、國際投機家興風作浪等多方面外因,諸如匯率、利率和商品(特別是石油)價格劇烈波動,相繼引發了一連串嚴重貨幣金融危機:如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拉丁美洲貨幣危機,90年代相繼爆發歐洲貨幣體系危機(1992-1993年)、墨西哥比索危機(1994
  • 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分析
    全球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現狀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1-10 11:04:48 近日,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斯在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認為數字貨幣以及所謂的
  • 全球大放水,會不會影響國內房價?
    來源:櫻桃小房子為了不讓疫情影響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掀起了一場史詩級的大放水。全球的央媽和財爸聯手,向市場宣布或承諾提供的資金總額已經達到12萬億美元:其中的7萬億美元來自央媽的貨幣政策;另外大約5萬億美元則來自財政刺激政策。遠遠超過了2008年的刺激規模。
  • 中金:海外歷次危機的政策應對和高頻數據反轉信號
    2002年7月世通公司遞交破產申請,網際網路泡沫危機逐漸淡化。根據我們的梳理,領先於股票市場見底(頂)的指標是美債期限利差、TED利差(貨幣市場流動性)和美元指數,美元指數領先性相對更好。次貸危機:原油價格領先性較好。危機之初,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各國央行以降息應對,但快速降息難以獨立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
  • 全球六次金融大危機:起源、導火索、傳導機制、影響及應對(下)
    2)歷次危機的實踐證明,及時的政策應對可以有效切斷傳導鏈條,阻斷危機蔓延深化,而一味的自由放任將延長危機持續時間、加深破壞程度。3)貨幣政策對緩解短期流動性危機效果明顯,但對於刺激需求就像「推繩子」效果有限,而財政政策對於擴大有效需求就像「拉繩子」,效果更為明顯。正確的危機應對措施是先通過貨幣政策放鬆緩解流動性危機,再通過財政政策擴大需求走出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