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女排球員高友敏自殺了,自殺的原因是無法承受韓國球迷的謾罵和攻擊,可以說是死在了網絡暴力的連環轟炸下。在一年的時間裡,高友敏收到1萬5千條惡意評論和謾罵,讓她崩潰的不是成績,而是球迷的冷酷。在相似的網絡環境下,高友敏的自殺足以震醒中國球迷,那就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是生命,珍惜每一位為國徵戰的女排姑娘們。
中國女排作為一個榮譽的載體,已經承載了數代人的精神寄託,可以說提起女排我們就想到了一種精神,於是就有了更高的期望。近年來,中國女排已經數次將我們帶進榮譽的殿堂,在世界三大賽中已經取得了兩次世界盃的冠軍和一次奧運會的冠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足以和受人敬仰的老女排相媲美了,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每一個為國徵戰的女排姑娘都貢獻了力量。然而就是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卻依然改變不了網絡上對個別球員的刻意攻擊。
不知從什麼時期開始,中國的排球迷忽然厲害起來了,到處愛指手畫腳。當然,聯賽的深入和網絡的發展絕對是原因之一。聯賽讓極端球迷有了深刻的地域偏見,網絡又讓極端球迷有了發洩戾氣的平臺。地域偏見讓幾乎所有的女排姑娘們以及教練都遭受過言語的攻擊,即使是強如朱婷和郎平這樣德才兼備的人才也難以倖免。比如對郎導用人不滿,稱呼郎導是「狼外婆」。對朱婷郎導尚且如此,對其他球員就更不用說了。
近段時間中國女排被非議最大的恐怕就是張常寧龔翔宇和李盈瑩了。然而,那種非理性的非議除了讓球員徒增壓力外,沒有任何意義。遺憾的是,球員往往都要向這種網絡攻擊做出解釋,可見球員們對這種網絡暴力是多麼的懼怕和在意。比如2018世錦賽,張常寧由於腿傷困擾,對義大利的比賽發揮不好,被極端球迷謾罵為「張一分」。張常寧家人為了向這種網絡暴力做出解釋,不顧個人隱私,道出張常寧世錦賽尿血的症狀,卻換不來極端球迷的同情,又被冠以「張尿血」的稱呼,成了以後再被攻擊謾罵的素材。
龔翔宇在世錦賽中國女排對義大利女排的比賽中,關鍵球沒有扣死,被質疑謾罵將近一年,龔翔宇則一直選擇默默承受。直到2019世聯賽總決賽,龔翔宇作為中國女排中唯一的主力球員,率領著女排二隊,通過頑強的拼搏,陸續戰勝了土耳其和義大利女排,證明了自己獨自擔當比賽的價值。勝利的那一刻,龔翔宇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緒,抱頭痛哭,盡情釋放心中的委屈。可見網絡暴力對球員的傷害是多麼的嚴重。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能對球員提意見,善意的批評指出球員的缺點,對球員的發展都是必要的,這些都是球員能夠接受的。不過批評絕不是謾罵,比如說李盈瑩有潛質,但身形不太靈活,移動速度不夠快,應該在身體的柔韌性方面多加強鍛鍊,這是批評並給出意見。但說李盈瑩是「天殘」少女,這就屬於謾罵了。所幸的是,中國女排的極端球迷不多,大多數球迷還是理性的。不過地域成見肯定是存在的,畢竟人都有親疏遠近之分。遇到聯賽,你是江蘇球迷,他是天津球迷,一旦遇到國家隊的比賽,我們都是中國女排的球迷。
當高友敏自殺後,會有多少曾經攻擊她的球迷在懺悔,有多少球迷會一直活在內疚之中。就像我們曾經指責楊方旭一樣,一旦她真的退役了,有誰感到快樂了?我們只感到遺憾和悲涼。中國女排足夠優秀了,她們取得的成績對得起任何球迷,沒有人有資格可以去謾罵她們。當她們有時遇到困難時,我們要給與鼓勵,珍惜每一個女排姑娘,做一個合格的球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