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戰場上的人形坦克,衝鋒陷陣一錘定音的精銳部隊──重騎兵

2020-12-16 聞人芯

今天我們接著來講講騎兵中的另外一個兵種──重騎兵。如果說輕騎兵屬於戰場上的精靈,那麼重騎兵就屬於戰場上的王者,破壞之王。

重騎兵的特點

我們來講講重騎兵的特點,重騎兵也屬於騎兵的一直,其配備最優質的戰馬,最精銳的戰士,最厚重的戰甲以及鋒利的武器,在古代戰場上就像人肉坦克一樣,通過戰馬衝鋒的速度產生巨大的動量,對地方陣地造成壓制性的突破,打開局面。

冷兵器時代中,重騎兵是王者,厚重的鎧甲可以很好的防護戰士和戰馬,由於配備都是最好的,同時重騎兵也就成為了古代歷史上最昂貴的兵種,當然也是最榮耀的兵種。

相比於輕騎兵來講,重騎兵沒有那麼快速優越的機動性,主要就是依靠戰馬衝擊產生的動能摧毀地方陣地,在古時候,每個朝代每個軍中的重騎兵都不多,能夠達到幾千人已經是最大的配置了。

重騎兵的價格

我們講到重騎兵是最昂貴的兵種,它是貴在哪裡呢?

1、戰馬。作為騎兵的戰馬一般都擁有非常好的適應能力,從養馬到選馬到買馬,在到自己保養,都需要巨大的資金,而重騎兵使用的戰馬,都是最頂尖的那一批,正常來講,一般一名重騎兵戰士會配備3匹戰馬,所以消耗比普通士兵的十多倍,可想而知這是多大的人力財力投入。

2、戰士。戰士也是一種投入,越是優越的戰馬越有脾氣,所以有寶馬配英雄之說。尤其在那個年代,英雄輩出,只有最精銳的戰士才能配最上等的戰馬,而一個軍中有多少精銳的戰士,基本都是十幾萬人出幾千人而已。

3、鎧甲。重騎兵與輕騎兵的最大卻別就是鎧甲的不同,重騎兵的鎧甲,從戰士到戰馬,全都採用重甲圍的嚴嚴實實的,裡面配置鎖子甲,外面配置鐵甲,如果換成西歐的重騎兵,一名戰士摔倒後憑藉自己的力量是站不起來的,由於可以很好的抵擋住當時的絕大多數兵器,可以說就是boss的存在。

重騎兵的戰術地位

在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定位比較單一,就是在平原野戰中一鼓作氣,摧毀敵人,對於攻城戰襲擊戰等都用不上重騎兵。

而重騎兵的戰術也相對簡單,就是在關鍵決戰時刻,一往無前的向前衝,依靠厚重的裝甲防禦敵方的攻擊,依靠戰馬的速度,鎧甲的重量摧毀敵方陣營,並且需要義無反顧的向前衝鋒,戰場中,重騎兵一旦失去速度,很容易就會被四面八方的敵人拉下馬來擊殺;當第一次貫穿敵人陣營後,需要掉頭繼續做第二次第三次衝鋒,直到摧毀敵人的戰鬥意志。

所以勇氣是重騎兵不可缺少的東西,義無反顧的衝到底,衝出去就是勝利

重騎兵的缺點

這麼強大的戰力,同樣也有自己的缺點。

1、戰場環境受限大。重騎兵一般都用在平坦的野戰地帶,對於其他的戰場,重騎兵作用不大,並且對於敵人修築的一些野戰工事也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2、造價昂貴。另外主要的問題就是造價太昂貴了,戰場上總會損失重騎兵,有人做過一個統計,在戰場上,10名步兵殺掉對方一名重騎兵,就是戰術的成功,如果5名能夠兌換掉,對方指揮官會非常高興的。

3、重騎兵即使能夠依靠強大的衝擊力摧垮敵軍,自身也會受到相當大的損傷,重騎兵的價值極高,不管是訓練還是維持都要消耗大量金錢與資源,因此這樣的損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可接受。

所以一般軍隊中不會配備太多的重騎兵,由於過於單一的作用,成本過高。主要是損耗不起啊。

怎麼應對敵方的重騎兵

戰場上有攻就有防,你有重騎兵,我也有應對重騎兵的方法。

一般能夠使用到重騎兵的戰場都是野戰,這樣的戰場地勢平坦寬闊,適合重騎兵衝鋒,而戰場上應對重騎兵有以下幾個辦法:

1、強弩。強弩可以破壞重騎兵的盔甲,給重騎兵造成傷害,所以後來的諸葛連弩在三國時期非常出名。但是由於複雜的製造工藝,在當時那個環境中,很難大批量的製造,並且也非常容易損壞,所以這個不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辦法。

2、重騎兵。對於重騎兵來講,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對耗,重騎兵對重騎兵,看最後誰耗的過誰。

3、簡易工事以及陣型的調配。重騎兵的優勢在於衝擊力,當衝擊力降下來後,衝入人群中的重騎兵完全沒有威脅,所以精明的主帥可以用一些簡易工事,配合陣型的調配,避開重騎兵的衝擊,逐漸降低重騎兵的衝擊速度,就可以完勝重騎兵了。

關於重騎兵的一些個人理解

重騎兵在戰場上固然是利器,但是在戰場上對上地方精明的主帥,能夠起到的作用不會像想像中那麼大,精明的主帥不會傻乎乎的用自己的步兵去和重騎兵對戰的。

古時候為什麼有戰陣的出現,就是為了對付重騎兵的,重騎兵衝擊起來,只會像前衝,很難控制方向;所以出現了戰陣,利用戰陣的縱深,利用盾牌兵的抵禦,迫使重騎兵降速變道,重騎兵和步兵的消耗只要達到1:10,戰術就是成功的。

所以對於冷兵器時代來講,重騎兵不能沒有,這個利器誰都想擁有,但是由於過多的限制,不會經常使用,只要一使用,就都是到了最後的決戰時刻了。

#新手作者專屬活動#

關於重騎兵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同時關注作者。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小編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4大精銳重騎兵,蒙古鐵騎排第二,鐵浮圖排第三
    在古代戰場上,重騎兵的存在就像如今的重型坦克,在戰場上不說是無敵的存在,但殺傷力和威懾力也是極強。不過重騎兵在歐洲出現的比較多,但在亞洲,尤其是中國卻是極少出現,為何?因為這東西在中國用途不是很大啊;重騎兵不僅造價極為昂貴,而且對地形要求極高,所以重騎兵很少;雖說是少,但終究還是有的,而這裡,就來盤點下歷史上的四大精銳重騎兵。TOP、4 鐵鷂子鐵鷂子是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分為十隊,每隊300人,隊有隊長,擔任隊長的「皆一時之悍將」。
  • 騎兵是古代的坦克,步兵是戰場上的皇后,皇后同樣可以克制坦克
    騎兵崛起後,似乎主宰了戰場,步兵成了魚腩,任憑騎兵欺負。其實不然,在中國古代,步兵用的好,至少可以立於不敗之地。甚至可以反敗為勝,擊敗騎兵。如果說騎兵是古代的坦克,步兵則是戰場上的皇后。皇后同樣可以克制住坦克。
  • 中國古代騎兵的另一面—古代騎兵的武器、防具、戰術和兵源
    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弩的張力太強,騎兵要在馬上打開非常困難;二是弩的發射速度太慢,不如弓箭發射靈活;三是弩沒有弓輕便,弩一般重約十公斤,這對於以輕捷見長的騎兵而言負擔太重。由於這些技術上的困難無法克服,所以戰國及秦漢時期的騎兵作戰一般用弓而不用弩。
  • 冷兵器時代的王者,現代戰場上的「奇兵」,二戰蘇聯的騎兵部隊
    騎兵,一個從春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的兵種。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中,幾乎全世界所有的帝王悍將都是依靠它來奪取天下,無論是橫掃匈奴的大漢騎兵,踏平滿蒙朝鮮的遼東鐵騎,還是徵戰歐亞大陸的蒙古戰騎,亞歷山大的馬其頓重騎兵,騎兵一直都是冷兵器時代最為重要的戰力之一。
  • 二戰日軍的騎兵聯隊是什麼樣單位,97式輕型騎兵坦克在諾門坎戰場
    二戰時期的日軍的騎兵聯隊可不是我們印象中騎著馬拿這軍刀的騎兵,日軍在1937年時期就把騎兵聯隊進行現代化改革,保留一個騎兵大隊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裝甲單位,並配備騎步槍,輕機槍,迫擊炮等重武器,作為戰場上日軍的機動單位,最敵人的陣地有一定突襲能力,到1939年期間日軍的騎兵聯隊只保留一個象徵意義上的騎兵中隊,取而代之的是裝甲車,輕型坦克演變成日軍師團中的一支摩託化機動突擊力量。
  • 重騎兵碾壓歐洲,稱霸一時,為何在中國不受重視
    而這,就是中世紀具裝騎兵衝鋒的場景。那個時候的騎兵,就是如此牛叉,猶如今日的坦克部隊一樣。面對缺少騎兵的對手,幾乎具有碾壓性優勢。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在西方被視作戰爭終極殺器的重裝騎兵,在華夏大地卻少有被重視。
  • 《亮劍》裡八路軍騎兵子彈耗光,為何日軍不開槍,而是打白刃戰?
    在世人眼中,騎兵就應該是戰士騎著戰馬進行戰鬥的部隊,但為了更好的應對不同的戰場情況,又分為了輕騎兵和重騎兵,騎兵之間可以進行轉化,彼此配合。如重騎兵作為衝鋒兵,輕騎兵的任務就是追擊變陣等等。實際上,在古代不是只有騎馬的部隊才可以被稱為騎兵,另外,還包括西域駱駝兵,雲南象兵,這些可以衝鋒陷陣並靈活作戰的部隊都能被稱之為騎兵。
  • 世界上僅存的騎兵部隊
    騎兵,曾經戰場上的主力兵種,在熱武器發展越來越快的時代,騎兵這一兵種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二戰中之所以騎兵還在戰場上有一席之地是因為有些國家無法將自己的軍隊全面機械化,就需要騎兵來提高機動性。坦克和裝甲車會因為沒有或者道路泥濘而不如騎兵。所以二戰上騎兵有必要存在。
  • 古代五大精銳部隊之一「嶽家軍」,轄幾支部隊?哪支戰鬥力最強?
    作為南宋名將嶽飛領導的抗金軍隊,在宋金戰場上,嶽家軍是屢建奇功,打得金軍是叫苦不迭,如郾城之戰,數萬嶽家軍以少勝多,大敗十餘萬金兵;潁昌之戰,嶽家軍又大破完顏宗弼軍,「殺兀朮婿夏金吾、副統軍粘罕索孛堇,兀朮遁去」。 可以說,南宋初期,宋廷之所以能夠在南方站穩腳跟,而沒有被金國乘勝追擊所滅,嶽家軍功不可沒,是為南宋抵禦金國的中流砥柱。
  • 被顛倒的「騎兵砍坦克」真相:波蘭騎兵團帶著坦克,德軍反而沒有
    在二戰歷史上,有一場被世人熟知的奇特戰鬥——就是「波蘭騎兵刀砍德軍坦克」。一些二戰類書籍經常引用這個戰例,比如說「宣告騎兵時代的滅亡」,或者是「波蘭騎兵不學現代軍事知識的下場」,甚至誇張為「波蘭騎兵沒見過真正的坦克」。然而事實上,這個所謂「騎兵砍坦克」的故事才真的是一個神話。
  • 盤點中國古代戰場中戰鬥力最高的十支精銳軍隊
    玄甲軍 玄甲軍是唐太宗李世民未登基,還是秦王時麾下的精銳軍隊。歷史上的玄甲軍應屬重騎兵,士兵身著黑鐵盔甲,是號稱中國歷史十大騎兵的兵種之一。 《資治通鑑》一書對於玄甲軍有這樣的記載:"秦王世民選精銳千餘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隊,使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翟長孫分將之。
  • 實力相差懸殊,八路軍騎兵團巧布口袋陣,痛殲日軍精銳騎兵旅團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戰爭進入火器時代,尤其是二戰期間坦克等裝甲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騎兵在戰爭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可是在中國戰場上,蓄謀已久的侵華日軍,有針對性的,系統改良訓練了大量騎兵部隊,盎格魯諾爾曼馬(俗稱東洋大馬)是日軍騎兵部隊主要用馬,使用量達到80%以上。
  • 美國最精銳的部隊遊騎兵,卻在索馬利亞的軍事行動中,損失巨大
    遊騎兵,大家對這支部隊可以說並不熟悉。這支部隊可以說是美國部隊中最精銳的部隊,歷史悠久。從出現到現在,經歷了多次的戰火洗禮,戰鬥力依然強大。在很多戰爭中都可以看到這支部隊的身影。一般來說這支部隊只要出動都會取得勝利,不過有時候也有意外。在索馬利亞,這支部隊就曾經損失巨大。
  • 古代最牛兵種,猶如現代坦克!只露兩隻眼睛,刀槍不入
    古代雖然沒有現代的科技以及技術,不管什麼發明,全靠大腦和雙手。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都無法比及的!比如魯班,還有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他們發明的那些東西並沒有電腦設計,也沒有高科技的技術幫助,靠的只有他們的大腦和雙手,但他們的發明卻無不讓我們現代人感嘆!
  • 古代重騎兵戰場衝鋒使用的長柄武器——馬槊、步槊
    隨著騎兵完全主導戰場,東漢末年出現的馬甲具裝此時更為普及,這種人馬皆披厚甲的重裝騎兵徹底壟斷了戰場決勝權。厚重的馬鎧給騎兵的坐騎提供了良好的防護,迫使與之對抗的步兵拋棄其他長柄武器,轉而使用長矛列陣抵禦。這讓長矛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且由於這一時期的馬槊地位過於重要,甚至產生了讓步兵用長矛常常被反過來稱為「步槊」的現象。
  • 歷史上這些打仗兇猛的精銳軍隊,堪稱古代特種兵,曾讓蒙古騎兵聞風...
    歷史上這些打仗兇猛的精銳軍隊,堪稱古代特種兵,曾讓蒙古騎兵聞風喪膽? 秦國的鐵鷹衛士。秦國的鐵鷹衛士是由秦將司馬錯創立,人數僅僅1600多人,但是在沙場上卻讓敵人威風喪膽,在六國戰爭、抗擊匈奴和平叛百越戰爭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往往能以最小的傷亡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成為大秦當之無愧的國之利劍,司馬錯挑選鐵鷹衛士過程中非常嚴格,不僅要求劍術高超,而且要求馬戰步戰樣樣精通,鐵鷹衛士出現之後,六國軍隊黯然失色,尤其是在收復河西一戰中,讓六國威風喪膽
  • 虎豹騎與西涼鐵騎,活躍於三國時代的兩支精銳騎兵,孰強孰弱?
    那是曹操親率的一萬精銳青州兵,還有數千精銳騎兵。在曹軍中,他們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虎豹騎。長坂坡之戰破劉備,白狼山之戰破烏桓,這支曹魏集團麾下最鋒利的箭,終於在西涼軍團行將覆滅的最後一刻,射到了戰場上。大風四起,捲來濃重的血腥味,西涼武士們無不感到莫名的悲涼。
  • 方生聊重騎兵:光著腚怎麼也算重騎兵?
    蒙古輕騎兵「放風箏」重騎兵準備正面衝擊重騎兵主要用在正面作戰,通常是結成陣列突擊敵方步兵的薄弱環節,這種戰術讓騎兵必須披上厚重的盔甲,手裡拿上長槍、長劍準備短兵相接。也就是說,西方史學界認為,只要這支騎兵負責剛正面,哪怕是他們光著腚那也是重騎兵,如果他們負責其他的髒活累活,就算穿成高達也只屬於輕騎兵。 我們在史書或者電影中看到的重騎兵,都是穿著鋥光瓦亮的板甲,手裡舉著高聳入雲的長矛,長矛上還會掛著家族的旗幟,如果光武帝劉秀能看見這畫面,絕對得說:「仕宦當做重騎兵」。
  • 騎兵為何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種?李世民麾下的玄甲軍最具說服力!
    而且騎兵的發展也是貫穿著整個中國古代戰爭史,因此騎兵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 根據歷史記載在商朝時期,國家專門設置了一個名叫多馬衛的機構,這個機構就是專門負責騎兵的。但是在夏商周時代,各國家之間的戰爭主要是通過戰車和步兵完成的,所以當時的騎兵部隊是沒有獨立出現的,可能就是因為那時候的裝備還是比較落後的,騎兵在戰場上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兵種。
  • 中國古代「五大特種兵」之首,嶽飛麾下的背嵬軍戰鬥力有多強?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那種冷兵器時代,騎兵相對於其他的兵種而言,無疑是有著碾壓性的優勢,歷史上以步勝騎的戰役那真是屈指可數,更別說是在面對自己十倍的敵人了。然而南宋的一支軍隊卻刷新了我們的認知,他們就是嶽家軍中的精銳部隊——背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