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劉梅秀:一生照顧四病人,三個兒子養成人

2020-12-17 央廣網

江西劉梅秀:一生照顧四病人,三個兒子養成人

2020-06-09 12:23: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蘆溪6月9日消息(記者胡嘯 通訊員王進 劉豔紅)她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一名平凡的農家媳婦;在村裡,她是村民們公認的好鄉鄰,在家中,她是公公婆婆認可的好兒媳,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小叔子的好大嫂。她是江西省蘆溪縣新泉鄉喬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梅秀。她用最質樸的情感,悉心照料患有腦栓塞的丈夫謝向恩,對丈夫不離不棄,用柔弱的雙肩撐起對中風小叔子的大愛晴空,含辛茹苦養育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守望親情,用堅強抒寫著無私的愛,演繹著人間真實的傳奇。

  劉梅秀

  劉梅秀出生於1949年,她不僅是一個好妻子、好嫂子,還是一位好兒媳。自從嫁入丈夫家,她對待公婆,也是全身心地投入,用愛心和孝心溫暖了整個家庭。她公婆常年有病,在世時也全靠她一人照料。早期,患病在床的公公婆婆在隔壁老屋居住,每晚她都放不下心,常常在凌晨兩、三點便拿起手電筒到鄰屋察看老人們的情況。後來為了方便照顧,便不顧公公婆婆的反對,接回家一同居住。除了全身心照料公婆的生活起居外,她還特別注重給予老人們心理上的安慰與開導,「不用擔心,我會照顧好你們的!」在她積極樂觀的影響下,公公婆婆慢慢放寬了心。

  公婆去世後,照顧小叔子的重擔又完全落到了劉梅秀身上,「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感到有些彆扭。」劉梅秀說,一些鄰居曾經勸她:那只是你的小叔子,又不是公婆,你一個嫂子管這麼多幹啥。「我多做點,小叔子就活得更舒坦點。我嫁到謝家,丈夫的兄弟就是我的親兄弟。我不管,還有誰來照顧他。」回憶往昔的艱難抉擇,劉梅秀的臉上總是笑得很坦然。

  劉梅秀給小叔子餵飯

  每天早晨5點,她就開始打掃院落,燒水,給丈夫和小叔子擦洗、換被單,為他們做好可口的飯菜,端到床邊一口一口給癱瘓在床的丈夫餵飯,然後再料理幾個孩子吃飯、上學,自己則胡亂扒拉兩口後便匆忙趕到離家不遠的地方幹活;晚上,與癱瘓在床的丈夫睡在同一張床上方便隨時起身照顧……40多年來,劉梅秀對癱瘓在床的丈夫謝向恩以及小叔子謝德恩不離不棄,用堅強和大愛演繹著濃濃的溫情。

  劉梅秀為小叔子做按摩

  一個弱女子一邊要護理丈夫和小叔子,一邊要照顧三個孩子,談何容易。劉梅秀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夜不能寐,怕丈夫和小叔子躺在床上不活動、身上長褥瘡,隔幾個小時就給他按摩一次。餵飯、翻身、按摩、伺候丈夫和小叔子大小便,是她40年來每天必做的事情。在鄰居眼裡,她的丈夫和小叔子是不幸的,長期臥床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但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個好妻子、好嫂子,40多年來默默守護,不離不棄。

  如此便過了40多年光陰,對於旁人而言也許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劉梅秀而言,每天都是在照顧兩位病人的勞累中度過的,是旁人難以想像的漫長而艱難的歲月。不過,對於這些苦和累,劉梅秀並沒有埋怨或不甘心過,最苦最累時,她擦乾眼淚,仍然堅持一復一日的照料,「讓丈夫和小叔子在世時能夠過得容易點、舒坦點」,是她最大的心願。

  在劉梅秀的養育下,三個兒子慢慢長大成人,如今大兒子在蓮花縣娶了媳婦,留在那邊發展定居;二兒子在南昌與人合夥做生意,並在新泉街上買房成了家;小兒子也在南昌務工,準備年底結婚……劉梅秀的兒子兒媳看到母親如此辛苦地照顧著父親和叔叔,心裡也過意不去,要接他們到外面同住,可是劉梅秀卻不答應。她對孩子們說:「他們倆和我在一起生活時間長,脾氣性格摸得清,我身體現在還行,照顧他們的事就不要你們操心了!」

  村委幹部上戶了解劉梅秀家近期生活情況

  劉梅秀一家一直住在未通公路的大廣山桃坪,2014年,她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村裡請人將兄弟兩背了下來,安排他們住進了同興裡的新家。劉梅秀身材瘦弱,話也不多,常年勞累的生活讓歲月在她臉上刻下了痕跡,可臉上卻總是帶著甜甜的微笑。她逢人就說:「現在政府的照顧挺多的了,每月給我們生活補貼,讓我們住上了房子,還有幫扶幹部——縣政協副主席、縣工商聯主席劉向紅逢年過節給我家送魚、米、面、油,有時還送錢來。我們挺滿足的,感謝黨的溫暖。」

  劉梅秀一家搬進了同興裡集中安置點

  今年3月17日,劉梅秀悉心照顧40多年的老伴謝向恩離開了人世。但已經71歲的劉梅秀,每天還得繼照料癱瘓在床的小叔子。一日三餐,每日將煮好的飯菜送到病榻前;每晚半夜,定時起床察看小叔子睡得是否安穩;平日裡,給小叔子剪頭髮和指甲也是劉梅秀自己動手,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謝德恩從沒有因長期臥床生過褥瘡,而且房間裡沒有一點異味……這就是40年來劉梅秀的生活常態和軌跡。如此艱苦勞累、枯燥乏味的生活,對如今71歲的劉梅秀來說,早已習慣和釋然,「照顧他至百年歸老,我就安心了。」劉梅秀說。

  劉梅秀給小叔子剪指甲

  40多年來,這位堅強的婦女用柔弱身軀擔負起整個家庭,從黑髮到白髮,從25歲到71歲的她,扛起照料常年臥床、且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丈夫謝向恩和丈夫的弟弟謝德恩的重擔,從沒推託過、停歇過。46年,花季少女漸成花甲老人,嫂子劉梅秀卻始終如母親、像姐姐一般守候在謝德恩身邊。

  「沒有她,早就沒我了。我是不幸的,但也是幸運的,如果沒有大嫂的精心照料,沒有政府的關心幫助,也許多年前我就不在了。」謝德恩淚光閃閃地說。

相關焦點

  • 作為腦梗病人家屬,我是如何照顧腦梗病人一點點恢復自理能力的?
    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我的工作是照顧腦梗後的老母親,目前已經居家三年沒有上過班了。說實話,照顧病人比上班累多了。上班時工作有做完的時候,可是,照顧病人加上家中的瑣事,沒有清閒的時候。三年來,我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對如何照顧腦梗病人有了更深的體會,所以分享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能給身處疾病中的病人及家屬一些幫助。
  • 母親生病三個兒子都不管,侄子照顧兩年,臨終喊燒被子,燒完驚喜
    母親生病三個兒子都不管,侄子照顧兩年,臨終喊燒被子,燒完驚喜導語:都說養兒防老,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麼孝順的,但凡孩子不孝,養多少個都是沒有用的。父母漸漸老去,孩子逐漸長大成人,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但無論相隔多遠都不能隔斷親情阻斷愛。
  • 照顧夫家、娘家四個殘疾人,她為三個家庭撐起一片天
    記者彭紅霞金剛鎮南嶽村胡灣組,說起劉成香,村上人人都知道,說她多年來細心照顧著夫家的智力障礙大嫂肖胡英,是難得的好弟嫂。實際上,劉成香的好還遠遠不只這些。她的公公湯家長患有眼疾,一隻眼睛完全看不見,另一隻眼睛只有微弱視力,老人家身體也不好,全靠她照顧;夫家的大嫂患有智力障礙,夫家大哥也因為意外手筋斷了,耳朵也聽不見,全靠她照拂;她的親哥哥是殘疾人,也是她在照顧。
  • 7個月的兒子被鄰居拐走!江西老夫婦在外尋找13年,盼來奇蹟
    2007 年 5 月,江西人廖女士和丈夫寧先生帶著 5 個月大的兒子歡歡來到溫嶺市橫峰街道某鞋廠務工。夫妻倆在溫嶺沒什麼親戚朋友,平時吃住都在廠裡。廖女士跟丈夫是二婚,懷歡歡時,她 42 歲,丈夫 50 多歲。為了這個孩子,夫妻倆掏空家底,做了輸卵管手術,受了不少苦頭。
  • 母親許李氏口中的三伢子,「活著盡忠,死了盡孝」,兒子一生清貧
    1905年,許世友出生在河南新縣;因為家中人口多,缺衣少食,父親許存仁要將幾歲的他送給人販子,換取兩鬥稻穀,母親含淚摟著三伢子,死活不放手。8歲上少林寺當雜役學藝習武, 八年後才回到母親身邊。1927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率部隨紅四方面軍西徵,直到16年後母親才得到兒子還活著的消息。
  • 四川一位媽媽帶著三個兒子一起尋死,四個人齊齊遇難!
    人的一生之中,會碰到許許多多的事情,有些事情能夠讓你開心,有些事情能夠讓你失望傷心難過。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每個人不是完美的,不可能有人能夠從頭到尾一直快樂。四川發生了一件悲劇,媽媽親手帶著三個兒子一起走向死亡!媽媽張某婚後養育著四個孩子,張某的親戚說張某之前就有過想要親生的念頭。
  • 劉邦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個女人
    呂雉與劉邦相依濡沫半生,從前她的丈夫是個類似流氓的小頭目,她早知丈夫與曹氏生子,但是她還是做好一個養母角色,盡力照顧劉肥。劉邦生性好色,隨著事業越來越成功,身邊越來越多以色侍君的女子,與呂雉爭奪丈夫。劉邦為了鞏固皇權,也支持戚夫人策反,可惜戚夫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她生來是跳舞唱曲的材料,想坐上皇后這把交椅,她還差得太遠,怎麼鬥得過幾經風霜磨難,實力雄厚的呂雉,最後落得個慘不忍睹的人彘下場,連累親兒子被毒死斷了後。薄姬是劉邦所有女人中的唯一贏家,她曾是魏王豹的寵妃,因魏王死被韓信所敗。
  • 民國奇女子董竹君:四個女兒全部成才,兒子分別17年,諒解了母親
    她頭胎生的女兒,夏家對女兒並不看重,一心希望她生一個兒子。後來兒子確實有了,但董竹君對四個女兒的疼愛絲毫不減,由此引起了丈夫以及婆婆的不滿。她的婆婆在年輕的時候,為了能生兒子,竟然親手將出生不久的二女兒溺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她覺得這方法有用,便讓自己的兒媳婦也這樣幹。董竹君卻不願意,她很疼自己的四個女兒,堅持要女兒學習、保持衛生習慣。
  • 老表呂文揚關於要不要嫁江西男人的三點建議
    老表呂文揚說了,標題就這麼寫:「老表呂文揚關於要不要嫁江西男人,給你的三點建議」。天喲,老表是不是瘋了,當自己是名人呢?還將個人名諱「呂文揚」掛在標題上。說到老表呂文揚,先給他做個簡介:呂文揚,72年生人,土生土長江西人,因為這個原因,我平時都喊他老表。論事業的拼搏精神,絕對是繼承了江西人的血統,能吃苦,肯付出,打拼事業20年,三十好幾才結婚。據說,媳婦是連哄帶騙加要挾來的。
  • 天使日記|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我們,我們必須堅強
    雖然這個事情在我心裡也會有愧疚、遺憾,但是我想在疫情面前,還有那麼多的病人等著我們去救護,那是很多家庭的牽掛。我們ICU所有的醫護,從上了一線以後,一天假都沒有請,其實有很多小夥伴的家裡,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困難。所以我覺得所有的困難,在這個疫情面前都不算什麼。病人唯一的希望就是我們,我們必須要堅強。
  • 深圳打工女子找了江西男朋友,一定要先生孩子,生個兒子為止!
    我是陝西漢中的打工妹文文,在深圳南山打工6年,去年交了一個江西的男朋友。他比我大四歲,對我很好很貼切,我很喜歡他。最近他向我提出結婚,可是我覺得,還不到時候。他說他都已經27歲了,他的爸爸媽媽都催著他趕快結婚生子。可是我覺得我還沒有耍夠,這麼早結婚的話好像有點不妥。
  • 張定宇學醫是為照顧媽媽 身患漸凍症的他立志要救更多病人
    張定宇學醫是為照顧媽媽 身患漸凍症的他立志要救更多病人時間:2020-12-07 10:24   來源:女模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張定宇學醫是為照顧媽媽 身患漸凍症的他立志要救更多病人 日前,一篇張定宇學醫是為照顧媽媽 的報導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議。
  • 香港知名男演員去世,一生未婚,無兒無女,遺產卻留給了古天樂……
    這一生你只管善良其他的,上天自有安排作者 / 薇刊編輯部·任筱筱來源 / VIKAN薇ID / kawa0111月14日,香港著名男演員曾偉權因肺癌去世,享年58歲。說起曾偉權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有些陌生。在港劇輝煌時期,他曾是TVB金牌綠葉。
  • 兄長照顧植物人妹妹8年
    即便將來恢復,智力可能也就等同四歲孩子。但李啟俊每天都堅持和妹妹聊天兩小時,只要有空,他就一邊捏著妹妹的手替她做按摩,一邊和她聊天。翻身拍背任務很重。他的身板比較瘦弱,要把100斤重的妹妹翻過身來,保持一個穩定的姿勢,李啟俊需要先在床邊放一個枕頭,讓妹妹靠在上面,然後一隻手扶著她,一隻手在她的背上輕拍。十多分鐘過去了,這個彆扭的姿勢讓李啟俊渾身大汗淋漓。
  • 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有什麼區別?3個「養兒防老」的案例,真現實
    案件簡介01我的同學王爽,是家裡唯一的兒子,男友家裡有三個兄弟,所以婆婆主動提出讓丈夫到自己家裡去當保姆,以便照顧王爽的父母。嶽母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為王爽考慮因為王爽是獨生女,出嫁後就要離開父母,遠走高飛,常見的就是見不到自己的女兒,父母在家生病,或需要幫助時都不在家。平常也是很孤單的。
  • 董竹君的子女們:四個女兒個個成才,兒子分別17年,諒解了母親
    ,盡心盡力地照顧女兒,沒有絲毫懈怠。 所以,當她的婚姻不得不邁出離婚那一步時,她選擇淨身出戶,唯一十分堅定的要求是:帶走四個女兒! 其實,那時她還有一個不滿三歲的兒子夏大明在四川老家,因封建習俗被過繼給了三弟夏疇五。 董竹君原計劃的是如果真到了離婚這一步,一定是回四川老家正式辦理,屆時再把小兒子帶出來。
  • 7個兒子吵了好幾年:到底誰來照顧老媽?!民警:學學葫蘆娃
    但有著7個兒子的祝奶奶 卻面臨著無人照顧的窘境。 有人提出輪流照顧,一家住一個月,但祝奶奶的兒子年齡相差比較大,最大的已經快60歲,最小的40出頭,還要上班。這個方案沒有通過。 還有人提出請保姆,錢大家平攤,在家閒著的兒子又不樂意了:「我在家閒著沒事幹,還要請保姆?」而且網上也看到過保姆虐待老人的報導,把老媽交給保姆照顧,不放心。
  • 李先念一生廉潔奉公,享年83歲,四個子女今何在?兒子成少將
    李先念一生共養育了四個子女,他的四個孩子都是黨員。長女李勁是一名醫務工作者,目前已經退休,她為人十分低調,外界對她的了解也比較少。1949年,李先念與林佳楣結婚,兩人婚後育有三個孩子,分別是李紫陽、李平和李小林。李紫陽現任中國女醫師協會副會長,她熱情爽朗、長相酷似父親。1968年,李紫陽參軍,退伍後她成為了廣州中山醫學院的一名學員,之後擔任空軍北京醫院軍醫。雖然是高幹子女,但是她從來不搞特殊,她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江西:兒媳腦癱半身不遂十年,婆婆當成親女兒悉心照顧
    現在的許多新聞動輒就是婆媳矛盾不和,而在江西,卻有一位兒媳婦被婆婆盡心伺候了十年。走進這個家裡,入目的是一張寫滿了時間作息表的紙,「早上5點起床,打開電視讓媳婦看新聞頻道,接著五點十五開始熬製中藥,五點半餵藥,六點做飯……」在這十年的時間裡,雖然這上面的字已經塗塗改改,變的模糊不清了,但這位婆婆卻任勞任怨一直堅持著。
  • 痴情一生終成空,至死不埋怨張學良,什麼樣的四個字讓張少帥大哭
    也正是西安事成為了張學良這一生的轉折點,前半生的他風流不羈做他的東北少帥,後半生承受著54年的牢獄之災,如果不是蔣經國的死去可能張學良這一生都會在囚禁中度過,他這一生的女人很多,可是對張學良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只有兩位,一個是原配于鳳至,另一位則是趙四小姐,趙一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