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營醫院醫保認定重開閘 國家政策鋪路

2021-01-09 中國網財經

  六年,京城醫保覆蓋範圍一直沒有再擴容,很多醫院都只能在醫保門外徘徊踱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醫保管理部門獲悉,為了落實上述國務院促進社會辦醫新政,北京目前已經啟動新一批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認定工作,其中包含多家民營醫院。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由於現在醫療保險已經實行「能進能退」機制,所以醫保不再是民營醫院一勞永逸的保護傘。

  國家政策鋪路

  「北京已經啟動了新一輪定點醫療機構認定工作,不久後審批通過的醫療機構名單就會出爐。這一方面是為了將國家政策儘快落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患者」,昨日,北京醫保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其實,何時開展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認定工作,是按照衛生區域規劃和老百姓的需求來確定,所以今年再度啟動這項工作,就說明有必要對醫療資料進行新的配置。」

  據公開數據顯示,北京市2001年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後,已開展了約20批次定點醫療機構認定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醫保定點醫療機構超1900家。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指出,「醫保醫院從來不是越多越好,如果數量過多,不僅增加管理風險,也會大大提高醫保資金的壓力」。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指出。

  對於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北京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認定工作來說,北京市人社局也制定了多項規定,如此次主要面向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醫院、社區診所等,不包含美容、整形、不孕不育等機構,且對於開業年限有較明確要求,三級醫院須滿6個月以上,二級醫療機構須滿1年以上,一級醫療機構須滿2年以上,另外,原則上1000米左右範圍內無同級同類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據悉,包括北京嫣然天使兒童醫院、北京瑪麗婦嬰醫院以及北京長城中醫醫院等多家醫院已經通過了初審。

  北京醫保民營醫院不足一成

  醫保對於民營醫院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北京一家二級民營醫院的王院長用經營業績做出回答。「我們算是北京醫保關閉大門前最後一批進入的醫院,2009年,醫院全年銷售總收入約為1300萬元,進入醫保後一年,年銷售收入就變成6500萬元左右,去年這一數字再度提高到3個多億,醫院醫保患者比例達到85%」,不難看出,直到今天提起進入醫保,王院長還顯得非常興奮。但更多醫院特別是民營醫院卻沒有這樣的幸運,北京市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錫銀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據不完全統計,北京約有3600家民營醫療機構,其中只有不足一成可醫保報銷。

  調查數據表明,近年來我國民營醫療機構以17%的速度增長,截至2014年11月底,民營醫院數量已達到12166家,佔全國醫院總數的47.7%,但整體規模仍然偏小,服務能力不強。從門診和住院診療人次上看,民營醫院僅佔全國總診療人次的10%左右,收入佔比仍不足7%。

  「今年是北京在六年後重新敞開醫保大門,必將推動民營醫院發展,」趙錫銀說,「更重要的是,在促進社會辦醫新規中,採取了一控一放的方式,提出要控制公立醫院規模。眾所周知,醫療是個大市場,如果像此前一樣,無限制開放給公立醫院,必定擠壓民營醫院的市場蛋糕。」不過,他也建議,接下來多家民營醫院被納入醫保範疇只是第一步,未來希望醫保認定工作能夠擴大參與範圍,比如醫保制定標準和準入門檻,應廣泛徵求衛生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意見,甚至可以搞行業推薦制,最好還能讓部分患者參與,真正達到讓最優秀、最受認可的民營醫院優先入選,使京城優質醫療資源實現多元化。

  醫保難成民營醫院救命稻草

  不過,業內普遍認為,隨著醫保管理越來越嚴格,且推行「能進能出」模式,所以進入醫保早已不能成為民營醫院的救命稻草。北京商報記者從市人社局獲悉,今年新增定點醫療機構均設定一年考察期;考核合格的醫療機構,正式納入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範圍。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籤訂醫療保險服務協議。

  事實上,此前北京已有取消醫院醫保資格的先例。一位中醫醫院高管介紹,幾年前,北京兩廣中醫醫院和北京德勝門中醫院因違規操作,被終止基本醫療保險服務協議。對此,上述中醫醫院高管透露,北京醫保大門之所以連續幾年對民營醫院關閉,一方面可能是擔心醫保資金負擔過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個別民營醫療機構管理不嚴格,出現了騙保等行為,有的中醫故意誇大病情,業內俗稱「跳大神」,目的就是要給患者多開藥。

  「民營醫院不能靠醫保來自救,只是可以向患者提供更多層次的服務而已,」北京同仁堂中醫院院長匡桂申強調,「最終,民營醫院在與公立醫院的競爭中,拼的還是管理和服務,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無法樹立自身品牌,就算進入醫保也只能提供一些基本醫療服務,並不能在最具『錢景』的高端診療方面有所突破。」

相關焦點

  • 大浪淘沙,一位民營醫院副院長的命運沉浮
    同年,重壓之下,時為一小型口腔醫院負責人的林生等人,以協議價350萬元,接過該醫院經營管理權,並承租一新址運行。正如林生所說,自己「趕上了好時候」。此時,又一推動社會辦醫的關鍵文件-《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17年44號文)出臺,在進一步放寬準入以及拓寬投融資渠道等方面再次為民營醫院注入強心劑,明確提出「將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納入政府補助範圍,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補助政策」。
  • 北京百餘民營醫院下周社保卡可結算 需先選定
    百餘民營醫院下周社保卡可結算  新增定點醫療機構 需先選定才能就診  本報訊(記者 解麗)8月,本市公布第21批定點醫療機構;9月,昌平兩家三級醫院納入定點,隨後,這279家「準定點」啟動醫院信息系統改造。
  • 北京民營醫院擬納入預約掛號平臺
    記者從市衛生局獲悉,今年北京將重新評定醫院等級,民營醫院也可獲評,並在此基礎上申請納入醫保定點。此外,鼓勵民營醫院納入114預約掛號平臺。針對解決兒童就醫問題,市衛生局今年將出臺舉措,鼓勵已轉崗的原兒科醫生「回歸」。  民營醫院將可獲評等級    今年,北京將重新評定550家醫療機構的等級。
  • 民營醫院騙醫保逾400萬人民幣 院長判囚10年
    湖南長沙望城坡春望醫院院長劉某光、副院長李某轉,自醫院醫保報銷業務開通後,通過截留藥品、開具虛假發票和藥品清單等方式,騙取國家醫保基金共計人民幣425.3萬元人民幣。 劉男被判有期徒刑10年,罰款10萬元人民幣,李某則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罰款7萬元(8.25萬港元)。
  • 聯合家庭醫生、用好商業健康保險,民營醫院在新醫改大有作為
    如今,民營醫院不受重視的情況比比皆是。醫護不重視、患者不重視,民營醫院看似自生自滅,做大做強太難了。不負韶華、只爭朝夕,本文旨在為民營醫院發展提些建議。一、民營醫院用好用足職工醫保待遇當前,全國都在推進醫保異地結算功能,包括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
  • 醫保「三重保障」制度讓我國因病返貧人數顯著下降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屈婷、趙丹丹)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20年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之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分論壇上了解到,我國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安全網,梯次降低醫療費用負擔,令因病返貧人數從2014年的2850萬人顯著下降到2019年的96.9
  • 「藥王」修美樂中國已降價 為進國家醫保鋪路
    財聯社(上海, 記者徐紅)訊,隨著國產阿達木單抗紛紛申報上市,艾伯維的原研產品修美樂(阿達木單抗注射液)似乎也開始坐不住了,終於傳來降價消息,為進入國家醫保鋪路。「修美樂想要進國家醫保,首先就需要把價格降到與同類產品相當的水平,以益賽普為例,其一個月的治療費用在5120元左右,而修美樂以兩周一支的用量計算的話,一個月的治療費用約6320元,仍稍高於益賽普。」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公開資料顯示,近年來,強直性脊柱炎(AS)的治療效果較好的是生物製劑,目前市面上這一類藥主要有益賽普、強克、類克、修美樂等。
  • 獨家爆款產品基層招商:國家基藥、醫保甲類、疾控、醫院優先使用
    全國獨家、國家基藥、醫保甲類, 全國各級疾控中心、社區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等級醫院, 準入簡單、政策導向、優先使用。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因此,公立醫院特需醫保醫療需要政策鬆動,彌補醫療服務價格調整不到位的壓力,保障醫院良性運行。因此,公立醫院特需醫保醫療需要政策鬆動,彌補政府財政補助不到位保障醫院良性運行。政策鼓勵開設門診特需醫療服務,醫院也會評估,不會把普通門診都開成特需門診,老百姓會用腳投票。
  • 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舉辦《醫保政策解讀》專題講座
    為提升全院幹部職工醫保政策掌握水平和理解能力,日前,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邀請甘肅省蘭大一院東崗院區急診科主任、省醫保飛檢組成員陳積慧主任為全院幹部職工做了題為《醫保政策解讀》專題講座。院黨委書記丁志傑同志主持講座,院長李剛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
  • 貧困家庭參加醫保有「三重」醫療保障
    前言「醫保政策你問我答」專欄,周三與您如約相見。上周,來自開發區倚園裡社區的郭先生,來email諮詢醫療救助政策,因為他的女兒是3級精神類孤獨症兒童,由於不能上學,愛人全職在家照顧,他一個月工資負擔一家三口的生活以及孩子的醫療費、康復費,壓力很大。本周「醫保政策你問我答」專欄,就針對困難家庭就醫談談醫療救助的相關政策。
  • 三重醫保體系同發力
    醫保助力脫貧攻堅我省構建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體系,助力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按照「制度全覆蓋、政策有傾斜、報銷更便捷」的工作思路:一是推動貧困人口參保全覆蓋。聚焦貧困人口動態變化,建立參保綠色通道,積極推進一般農戶中的「邊緣戶」、新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特別是受此次疫情影響,存在因病致貧返貧風險人口的參保繳費工作。
  • 煙臺市調整醫保政策
    發布會現場建立國家談判藥品門診用藥保障機制自2021年1月1日起,將17種國家談判藥品納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用藥保障範圍,參保人員門診使用國談藥品暫不設起付線②調整職工醫保門診慢病起付線標準和年最高支付限額。參保職工同時認定兩種乙類門診慢病的,一個醫療年度內只計算一個起付線,兩種門診慢病的年最高支付限額累加計算。三是調整居民醫保普通門診起付線標準。參保居民在籤約的定點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普通門診醫療費用,不設起付線。
  • 又增加了2398家民營醫院!
    政策帶動效果明顯,民營醫院繼續擴張。截至2018年4月底,較去年同期,公立醫院減少434個,民營醫院增加2398個。
  • 4家醫院涉嫌集中騙保,國家醫保局:嚴查
    當天下午,安徽太和縣官方微博即宣布,針對上述問題,太和縣已成立由縣紀委監委、公安、醫保、衛健、審計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太和縣方面表示:如果查實確實存在騙保問題,3家民營醫院,1家公立醫院將依法依規受到嚴肅處理。
  • 市醫保局織密醫保扶貧「三重 保障網」 確保全市貧困人口 「基本...
    遂寧市醫保脫貧攻堅成效得到了國家醫保局、省醫保局和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2019年遂寧市醫療保障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遂寧市脫貧攻堅扶貧專項先進單位」,2020年遂寧市醫療保障局又被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評為「遂寧市脫貧攻堅獎先進集體」,受到表揚。一、構建三重醫保扶貧制度保障網。一是基本醫療保險保障全覆蓋。
  • 醫保目錄今天調整,北京各大醫院系統順利切換
    同仁醫院:新增25個品種調出20餘個零點剛過,北京同仁醫院為藥品目錄調整而進行系統切換順利完成。北京同仁醫院藥學部主任張弨說,此次調整,涉及到北京同仁醫院共有50多個品種,其中,新增的品種有25個,調出醫保目錄的品種也有20餘個。
  • 為貧困人口撐起健康保護傘 醫保「三重保障」制度讓我國因病返貧...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從日前舉行的2020年國家扶貧日系列活動之醫療保障脫貧攻堅分論壇上了解到,我國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安全網,梯次降低醫療費用負擔,令因病返貧人數從2014年的2850萬人顯著下降到2019年的96.9萬人。
  • 宿遷醫保這些暖心政策「紅包」,請查收!
    出臺高血壓、糖尿病門診用藥報銷政策,全市近50萬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二級及以下醫院就診的門診「兩病」藥費,可以報銷50%,單病種每年最高800元,雙病種1200元。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的實施,全市醫保工作成效也得到了持續提升。
  • 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已正式成為煙臺市醫保定點醫院
    經審批,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成功通過煙臺市醫保定點醫院驗收,成為煙臺市城鎮居民、城鎮職工、異地就醫社會醫療保險定點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