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居財經 魏薇 發自杭州
藍綠雙城的戰投們集體「消失了」。
11月24日,樂居財經獲悉,杭州雙鵬、舟山眾志、中光財金、浙江加利利、赫晟投資、自然人華夢馨在內的6家戰投及杭州綠合同時退出藍綠雙城科技集團(以下簡稱「藍綠雙城」),藍綠雙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綠控股「)持股藍綠雙城的比例從39.246%上升至100%。
藍綠雙城的「引戰」曾進行得轟轟烈烈。年內,藍綠雙城一次性引入了6家戰投公司,母公司藍綠控股與之股權結構完全相同。
藍綠雙城董事長曹舟南做出回應:「藍綠雙城原是集團最高層級,現變更為藍綠控股。因此,是一回事。」
從一開始就目標明確,藍綠雙城是奔著上市去的。
熱衷於合伙人模式的曹舟南,在藍綠雙城內部設立了4種合伙人模式,包括創始合伙人、高級合伙人、合伙人、事業合伙人。藉助這樣的方式,藍綠雙城的合伙人隊伍越來越大。短短兩年時間內,公司從4人增加至500多人,曹舟南在行業的影響力和人脈圈不可小覷。
「清理」股權
在此次股權變動前,藍綠雙城分別由藍綠控股持股39.246%,杭州綠合持股25.8333%,杭州雙鵬持股12.6984%,舟山眾志持股8.7302%,中光財金持股4.7619%,浙江加利利持股3.9683%,赫晟投資持股3.1746%,自然人華夢馨持股1.5873%。
藍綠雙城原股權結構
變動之後,藍綠雙城由藍綠控股持股100%。曹舟南通過杭州澄訊科技持有藍綠雙城39.246%的股權,也是藍綠控股及藍綠雙城的最終受益人。據企查查,杭州澄訊成立於今年6月1日,由法定代表人曹舟南100%持股。
那麼,「清理「藍綠雙城股權架構,從多家戰投持股變為藍綠控股集權,有哪些意圖?
一位接近藍綠雙城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藍綠雙城控股和藍綠雙城股權在調整過程中,並不意味著這些戰投退出。藍綠雙城控股旗下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藍綠雙城科技集團,生活服務集團和城市服務集團。此次的股權梳理是為了這三個板塊分別上市做準備。
對於此番操作,IP Global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如果不是基金股東持有到期主動退出的話,或是母公司為了加強對該公司的控制力與增厚母公司的業績而主動增持該公司的權益所致。一方面說明這個公司在藍綠雙城控股旗下屬於非常核心的公司,另一方面也說明該公司的業績較好,母公司全資控股後可以增厚母公司並表後的業績,自然對藍綠雙城的上市會起到正向的作用。」
作為一家初創型公司,資金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年以來,藍綠雙城開展了一系列股權架構的優化動作。原持股比例高達90%的創始人曹舟南不斷出讓股權,致使其在藍綠雙城的最終受益股份逐漸被稀釋。
3月6日,杭州綠合對藍綠雙城的持股比例由32.83%降至27.12%,由曹舟南100%控股的杭州綠芯持股比例由35.5%上升至41.21%。
5月21日,曹舟南在杭州綠芯的股份從100%下降為99.00%,另外1%由杭州綠合持有,這家公司則由16位自然人共同持股。也就是說,曹舟南將杭州綠芯1%的股權分給了管理團隊。
6月30日,藍綠雙城又引入光大信託,持股比例4.76%,杭州綠芯的持股比例則由41.21%減少至39.246%。隨後,藍綠雙城的註冊資本從6億元人民幣增加到6.3億元人民幣,實際控制人曹舟南的最終受益股份從40.8%降至38.85%。
幾次股權變動中,曹舟南的持股比例一度跌至15.4%。不斷「折騰」股權背後,除對公司架構的治理外,是藍綠雙城更大資本版圖的體現。
規模訴求
上市,對公司規模也有著較高要求,在這一點上,藍綠雙城兼具野心和速度。2020年,曹舟南的目標是新增籤約項目超過50個,總籤約項目或超100個。
在近期的媒體座談會上,藍綠雙城總裁餘海濤再次明示,公司目前最迫切的是發展。截至今年10月底,藍綠雙城的儲備項目超過1000個,籤約項目63個。2021年,藍綠雙城要破雙百,項目數量破百、銷售由今年70億成長為明年的100億。
企查查顯示,8月3日,一家名為「雲南景和置業」的公司註冊資本從25000萬元增加至27777.78萬元,該公司為西雙版納悅景莊項目的開發公司。藍綠雙城搭夥平安,通過小股操盤的模式進入西雙版納悅景莊項目,這一項目的總建築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佔了公司土地規模的近四分之一。截至今年5月,藍綠雙城的總建築面積約1200萬平方米,目前可售貨值超1000億。
10月21日,藍綠雙城與光大信託共同成立海南省三亞藍綠光信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其中,藍綠雙城持股60%,光大信託持股40%。
10月19日至10月27日,藍綠雙城連續成功在北京、石家莊、邯鄲、金華這4個城市實現項目籤約。
在業務內容的選擇上,藍綠雙城沒有隻停留在傳統房產板塊。從現有的公司架構來看,藍綠雙城還涉足美麗鄉村、特色小鎮、青年創業公寓、新型養老公寓和城市有機更新等業務。在城市選擇上,既有熱門的一二線城市,也有欠發達地區。
截至目前,藍綠雙城已布局國內40個城市和地區,控股43家企業,間接持股的企業數量達53家。如此快速的擴張,對資金的要求可想而知。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