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孫殿英,他生活在民國時期。1889年生的孫殿英是河南人,出生行伍,投靠了蔣介石,張學良,馮玉祥等人,1947年被解放軍抓獲,逍遙法外20年的孫殿英,當年病死在監獄,只有58歲。不過李品仙1987年去世,卻活到了98歲,為什麼?
而且李品仙盜取的楚王墓等級不比乾隆墓和慈禧墓低,對中國造成的損失也最大,為何他沒有遭到懲處?李品仙的書法相當了得,也算知識分子,保定陸軍學校畢業,他臉皮就怎麼那麼厚呢?1930年,他脫離唐生智的部隊,加入桂系,成為桂系的第三號人物。
首先,職位比較高,資歷老。1938年李品仙奉命換防安徽壽縣,當時他是上將,而且是抗日第11集團軍司令,當時他在抗日戰爭中地位比較高,而且他是職業軍人,1907年就就讀於蔡鍔創辦的廣西陸軍小學,後來又考入湖北第三陸軍中學,1911年還參加了武昌起義。當時也缺人才,只好作罷。
其次,他深的蔣介石信任。他雖然是桂系的第三號人物,從1930年加入桂系,但是他是蔣介石安插在桂系的親信。李品仙本來是湘軍,和湘軍唐生智是老同學,雖然受到唐生智提拔,但是他最後還是和蔣介石合作,瓦解了唐生智和汪精衛的陰謀。從這點說,蔣介石必須維護李品仙。
第三,相比孫殿英,李品仙屬於實力派,對蔣介石也忠心。孫殿英一直都是反覆無常的,主要是實力小,在治軍方面比不上李品仙。而且李品仙在抗日戰爭中打了很多勝仗,11集團軍的司令,如果懲罰,那麼對於當時的抗戰情緒會造成很大影響,不利於抗日。蔣介石就沒有處罰。
最後,李品仙沒有被解放軍抓捕也是重要原因,而孫殿英1947年在河南湯陰的戰役中被解放軍生擒。他和孫殿英還有一個驚人的共同之處,也曾擔任安徽省主席。除了實力強,職位高,親蔣派,他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書法水平高,算是民國的人才,後來隨蔣介石去了臺灣。
歷史在於不斷發現,老徐認為:李品仙在抗日期間盜取楚王墓很不應該,當然他完全也是因為職位高,而盜墓的,他算定蔣介石不會拿他怎樣。而且就當時的情況,一旦揭開他的罪行,不利於抗日。不能不說李品仙是一個人才,但是他註定遺臭萬年,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