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華的王室郵輪」——「前衛」號戰列艦

2020-12-16 騰訊網

「前衛」號是英國建造的最後也是最強大的一艘戰列艦,但因較長的建造工期最終未能趕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使得「前衛」號一直處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尷尬處境。

▲「前衛」號與「伊莉莎白女王」號郵輪

1939年,英國籌劃建造的「獅」級戰列艦開始建造,但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新型的406毫米(16英寸)主炮還在研發之中,並於同年中止建造,隨後取消建造計劃。此時,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面臨著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老式的「伊莉莎白女王」級和「復仇」級計劃在1942退役,苦心謀劃的「獅」級因遙遙無期的建造工期和戰爭的爆發而停止建造,即將建成的「英王喬治五世」級火力上明顯不佔優勢。

▲正在進港靠岸的「前衛」號

針對英國面臨的局勢,海軍造艦局長斯坦利提出將之前改建成航空母艦的「勇敢」號和「光榮」號的4座炮塔(「老奶奶的假牙」)用於建造新型戰艦,在動力方面上可以利用之前對「獅」級成熟設計。經過複雜的方案設計和修改,「前衛」號於1941年10月2日在約翰.布朗造船廠開始建造,1944年11月30日下水,1946年5月12日建成(有些資料說是4月25日),其造價高達1153萬英鎊,堪稱是英國歷史上最貴的戰列艦。

▲前衛」號戰列艦的線圖

服役之後的「前衛」號長期在本土艦隊服役,其不但經常代表英國訪問其他國家和海外領地,而且還多次護送英國王室進行海外巡遊,因此被稱為「最豪華的王室郵輪」。在皇家海軍中服役的「前衛」號多次參加了英國海軍與北約國家的聯合軍事演習,之後其被作為一艘訓練艦使用。

由於已經不適合現代戰爭的需要,而且每年要花費23萬英鎊進行維護,服役長達14年的「前衛」號最終於1960年以56萬英鎊的價格賣給大英鋼鐵公司,至1962年中期,「前衛」號已經被全部拆解——它是英國退役的最後一艘戰列艦。

▲正在拆解的「前衛」號戰列艦

相關焦點

  • ...戰艦卻裝一戰時的老炮,皇家海軍最後的榮耀,卻只能淪為皇家郵輪
    前言:本期是介紹英系戰列艦的第七期,今天向大家介紹英系戰列艦的前衛號戰列艦,它是英國皇家海軍二戰後才服役的、也是皇家海軍服役的最後一艘戰列艦,不過這艘戰列艦並沒有任何亮點,反倒是槽點滿身,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型戰列艦。
  • 英國皇家海軍的戰列艦沉了怎麼辦?封鎖消息防止德國人知道!
    在沒有航空母艦的時代裡,戰列艦就是當時的海戰主力。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有一支強大的戰列艦艦隊,那麼基本上你就可以橫行大海。這其中英王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無疑是當時英國皇家海軍寄予厚望的戰列艦,可也就是這級戰列艦給英國皇家海軍鬧了大笑話,不僅戰列艦觸雷後大量進水,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也紛紛逃之夭夭,以至於戰列艦最沉入大海。
  • 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密蘇裡號戰列艦
    密蘇裡號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於1944年建造的第四艘依阿華級戰列艦(舷號:BB-63),也是美國海軍第三艘以密蘇裡州為名的軍艦。該艦為美國最後一艘建造完成,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和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1)英倫血統
    只有四艘金剛型戰列艦為聯合艦隊徵伐四方,疲於奔命。矮子裡頭挑長子,想來想去還是寫「金剛號」 - 這艘二戰中日本最老舊的戰列艦吧。 大部分英國主力艦都是由國家隊 - 海軍造艦局設計的,瑟斯頓過去設計的軍艦多為出口巴西、智利、俄國的外貿產品,但他在維克斯船廠監造過一系列重要的英國戰艦,包括已建成的聖文森特級戰列艦3號艦「前衛」號、獅級戰列巡洋艦2號艦「皇家公主」號、鐵公爵級戰列艦4號艦「印度皇帝」號、當時在建的「愛爾蘭」號戰列艦(由戰列巡洋艦升格而來,原為奧斯曼帝國訂購的「瑞沙德五世」號)號,
  • 戰列艦發展史(四):戰列艦時代!
    大和號戰列艦1936年戰列艦限制解除後日本緊接著就在1937年開始建造「大和」級戰列艦,「大和」級戰列艦滿載排水量7.2萬噸、最大航速27節、裝有3座三聯裝460毫米主炮,射擊仰角1941年5月24日凌晨與英國多艘戰艦在丹麥海峽進行了交火,在「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的幫助下「俾斯麥」號380毫米主炮五輪齊射就將「胡德」號戰列巡洋艦送入了海底,之後英國調集了42艘軍艦對「俾斯麥」號戰列艦進行圍剿才成功將其擊沉,不管怎樣「俾斯麥」號也算是輝煌過。同級二號艦「提爾皮茨」號戰列艦滿載排水量雖然突破了5萬噸,但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多大戰果,1944年11月12日被擊沉。
  • 聖文森特級戰列艦:海戰中撕裂對方艦體,24小時「油耗」達360噸
    英軍大艦隊的艦艇中,有3艘聖文森特級戰列艦,其中聖文森特號、柯林伍德號在第一戰列艦分隊的第五中隊,前衛號則在第四戰列艦分隊的第四中隊。相比較而言,前衛號並沒有擊中對方戰列艦或戰巡的記錄,多數炮彈都用於對付驅逐艦,少數炮彈用於打擊德國輕巡洋艦。
  • 戰艦世界|戰列艦標準血量單位的定義者-奧匈帝國聯合力量號戰列艦
    以下是一篇對奧匈帝國戰列艦聯合力量的測評,一艘懸掛著泛歐旗幟的五級戰列艦。這艘艦艇是WarGaming提供給我進行測評的船隻,我沒有為此話費任何費用。繼俄克拉荷馬之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家最喜歡的戰列艦血量單位:聯合力量。這艘戰艦與五級的關係就像那個關於血量的笑話一樣:它們都掩蓋了那些無關緊要的部分。 我一直忘了在它第一次測試時發出關於它回來的警告後,我應該回顧一下這個荒唐的事情。對於那些不記得的人來說,她的最終測試版本和她的發布版本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以至於一些宣傳中說要應用的改動都沒有通過。唉,最近有很多這樣的事情。
  • 比睿號戰列艦沉沒記
    1942年11月13日10點20分,南太平洋薩沃島以北海面上,從美海軍亨德森機場起飛的9架魚雷機和6架戰鬥機發現了日本海軍比睿號戰列艦及其護航的驅逐艦,立即展開了圍剿戰。15架美機突然衝出掩護它們的雲層,從比睿號戰列艦的前方兩側進行魚雷攻擊,兩枚命中目標,將比睿號戰列艦的舵機炸毀。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月16日服役,但這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5艘兩三萬噸級的艦隊航母,350架性能強悍的艦載機,在侵華戰場和珍珠港久經戰陣的精英飛行員,4艘30節伴隨護航的快速戰列艦,7艘34節以上的重巡,這樣豪華的配置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德國、義大利艦隊遇到了都得跪,只有到1944年初埃塞克斯級開始在太平洋下餃子後才會被超出。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該條約的締造者對英 -德以及英-美-日之間的海軍競賽記憶猶新,他們希望能約束造成競賽升級的最明顯原因。美國對第一代「倫敦條約」戰列艦的設計是:搭載3座四聯裝炮塔,其上架有12門14英寸口徑大炮。這一令人生畏的火力配備可以媲美「五大」——即美國在該條約籤署前建造的最後五艘戰列艦。
  • 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巨炮「舔」機場,「砸傷」戰列艦
    【話說軍世】說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總是最先被提起得到,畢竟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其代表著火炮戰艦的巔峰,不過大和號的戰績乏善可陳,實在拿不出手,沒有和其他戰列艦對戰過,雖然說被認為擊沉過一艘護航航母,不過後來美軍資料顯示,這艘航母是被日軍其他戰列艦擊沉的,因此如果說二戰日本戰績最佳的戰列艦排名,大和號確實提不起勁兒來。
  • 一個時代的來臨,英國「無畏」級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於1905年10月2日在樸茨茅斯開始建造,1906年2月10日下水,同年12月竣工,造價高達1783883英鎊。不少組裝的零部件已經事先進行裝配,所以船體的建造速度驚人。但無可否認的是,這艘戰艦在動工之前的研討耗時達數年之久,是無數英國海軍軍官和艦船設計師的嘔心之作。
  • 定遠艦裝甲板重現人間,重18噸!怪不得被稱作鐵甲艦而不是戰列艦
    在這種定義下,定遠級可以說成是戰列艦。 定遠號模型 按照狹義的專有名詞解釋只有兩種特定的軍艦可以稱為戰列艦。一種是18世紀風帆時代採用戰列線戰術作戰的主戰軍艦才能叫「戰列艦」。
  • 日本大和級戰列艦
    大和號 1937年11月4日,在侵華戰爭爆發的四個月後,日本開始了大和級戰列艦建造,首艦大和號戰列艦於廣島縣吳市的吳海軍工廠正式開工 ,鋪設第一根龍骨 。 1940年8月8日,大和號戰列艦下水。1941年10月,大和號開始試航。
  • 安森號戰列艦首任艦長——哈羅德·理察·喬治·基納漢
    1913年1月15日,他晉升海軍少尉,同年9月15日晉升海軍中尉,在此期間他分別在印度斯坦號和科克倫號任職。1914年10月22日,他晉升海軍上尉,1914年—1918年在地中海艦隊的伊莉莎白女王號戰列艦服役,參加過加裡波利戰役,後來他專攻炮術。
  • 大艦巨炮-無畏艦時代(英國篇):出口轉內銷的「加拿大」號戰列艦
    加拿大號戰列艦,原為為智利建造的拉託爾海軍上將號,1911年11月27日在阿姆斯特朗船廠動工建造,1913年11月27日下水。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素來互有領土爭端,其軍備競賽在南美範圍也是如火如荼,巴西動手最早,從英國訂購了米納斯·吉拉斯級戰列艦。
  • 戰列艦380毫米艦炮遠射:穿甲能力有多強?鋼板如紙片
    【話說軍世】集防護、火力與機動於一身的戰列艦堪稱海中怪獸,而其標誌性的就是其巨大的炮塔和粗壯的艦炮,到二戰時代,主流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超過了380毫米,大和號更是達到了460毫米,那麼他們的穿甲能力如何呢?
  • 希特勒的大炮巨艦夢想:從「俾斯麥」級戰列艦到H-45級戰列艦
    但是俾斯麥級的水平裝甲較薄,這使得其承受遠程火炮和水平轟炸機的能力較差,而這些武器對戰列艦的威脅日益嚴重,因此綜合來看,俾斯麥級戰列艦在設計上存在較大的缺陷,只可惜直到俾斯麥號戰列艦被英軍擊沉後,德國海軍才意識到這一問題。 俾斯麥級戰列艦一共有兩艘,分別是「俾斯麥」號和「提爾皮茨」號,兩艦於1936年開始建造,1939年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