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是指傍晚日落前後的天邊出現的五彩繽紛的彩霞。
(一)形成原理
晚霞的形成是由於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後,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於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
根據瑞利散射定律,太陽光譜中的波長較短的紫、藍、青等顏色的光最容易散射出來,而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透射能力很強。因此,我們看到晴朗的天空總是呈蔚藍色,而地平線上空的光線只剩波長較長的黃、橙、紅光了。這些光線經空氣分子和水汽等雜質的散射後,那裡的天空就帶上了絢麗的色彩。
俗話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這就是說,早晨出現鮮紅的朝霞,說明大氣中水滴已經很多,預示天氣將要轉雨。如果出火紅色或金黃色的晚霞,表明西方已經沒有雲層,陽光才能透射過來形成晚霞,因此預示天氣將要轉晴。 在日出和日落前後的天邊,有時會出現五彩繽紛的霞。日出前後在東方天空看到霞稱早霞,日落前後的霞稱晚霞。
雖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但在廣東潮汕地區也有一種古人說法:「傍晚紅遍天,三天必颱風」。也即是說,當出現晚霞未來三天必有颱風。
霞是由於日出和日落前後,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的結果。當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越多時,其色彩愈顯著。如果有雲層,雲塊也會染上橙紅豔麗的顏色。
(二)相關現象
1、彩霞
彩色的雲霞。類似於彩虹的、在早晚發生的一種光線現象,並不象彩虹那麼有規律,好像是被打翻的顏料一樣很隨意。好像抽象畫一樣,有一種朦朧的美。一般早晨的稱「朝霞」,雲體本身色彩暗淡且形體巨大,但是天空卻呈現出一種淡雅的玫瑰色;傍晚的曰「晚霞」,又名「火燒雲」,色彩紅豔,形狀多變,雲體較小。古代有「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的說法,因為朝霞多是積雲造成的,極容易發展為積雨雲;而晚霞多是淡積雲造成的,淡積雲不會造成降水,而且一般預示著一定範圍內未來幾天將持續晴好,有利於出行。
2、火燒雲
在清晨,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或者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天邊的雲彩常常是通紅的一片,像火燒的一樣。人們把這種通紅的雲,叫做火燒雲,又叫朝霞和晚霞。有時候,沒有
雲,天邊也會出現火紅的顏色,這叫火燒雲。
火燒雲是日出或日落時出現的赤色雲霞。火燒雲屬於低雲類,是大氣變化的現象之一。它常出現在夏季,特別是在雷雨之後的日落前後,在天空的西部。由於地面蒸發旺盛,大氣中上升氣流的作用較大,使火燒雲的形狀千變萬化。火燒雲的色彩一般是紅彤彤的。火燒雲的出現,預示著天氣暖熱、雨量豐沛、生物生長繁茂的時期即將到來。
刷題鞏固
例題:晚霞是指傍晚日落前後天邊出現的五彩繽紛的彩霞,它的形成與( )有關。
A、光的漫反射
B、光的散射
C、光的衍射
D、光的反射
答案:B
解析:晚霞的形成是由於大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出現晚霞時,太陽西沉至地平線附近,太陽光需在大氣層裡穿越更長的距離才能到達地面,太陽光中波長較短的黃、綠、藍、靛、紫色光在長途跋涉中被空氣中的微粒散射,而紅、橙色光由于波長較長不易被空氣微粒散射,能夠穿過大氣層到達地面進入人眼,所以天邊會出現繽紛豔麗的晚霞。
故正確答案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