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圖森無人車CEO陳默:很多自動駕駛創業者,不把這事當生意看

2020-12-18 量子位

雷剛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誰是最有前景的無人車公司?

可能一千個人有一千零一種答案。

但誰會是最快衝刺IPO上市的無人車公司?

(Almost)圖森未來。

在接連完成商業化試運營、拿下美國郵政\UPS\沃爾瑪等客戶、官宣推出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與Tier 1巨頭採埃孚和主機廠 Navistar(納威司達)達成量產合作後……

圖森未來CEO陳默說:現在我們距離上市,還差最後一個必要條件。

「一年之內,拭目以待。」

對不了解圖森的人來說,這樣的表態夠驚人,因為縱觀自動駕駛創業領域,基本還處在商業模式驗證階段,IPO上市鮮能拿出時間表。

但對於了解圖森的人而言,這樣的表態甚至不是新聞。

因為在2017年——自動駕駛創業風起雲湧之時,圖森未來的對外BP中,IPO上市的節奏,就已經非常明確。

所以,為什麼是圖森?圖森究竟如何做到?那一個IPO的最後必要條件又是什麼?

量子位問,圖森CEO陳默答,答案都在這次對話中。

「圖森從第一天起,就有很強的計劃性」

量子位:我把你們2017年的BP拿出來對了一遍,發現當初寫下的核心進展,現在幾乎都實現了,還挺驚訝。

圖森陳默:我認為圖森跟其他公司最大的區別,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我是商人出身,也創過很多次業。所以我們當初第一個目標,就是希望達到自己造血、自己養活自己。一切依照這個目標來倒推。

量子位:怎麼倒推?

圖森陳默:核心就是盈虧

先看開支,我們估算一下,大概運營幾千臺車還能養活自己。

其次需要哪些資源。首先是上遊車廠和Tier 1,人家要對你的技術有信心,並且支持你量產,比如我們已經集齊的納威司達和採埃孚。

接著是下遊需求方,願意跟你一起去應用,比如我們達成合作的UPS和美國郵政等。

此外,從技術研發、搭建網絡,進行量產,中間還需要好幾年時間,你還需要足夠多的錢。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估算自己實現無人駕駛卡車貨運賺錢,大概需要10億美元

現在來看,當時算得還是比較準確的。

量子位:當時有算過乘用車嗎?

圖森陳默:有,這是為什麼我們選擇卡車貨運的原因,如果乘用車賽道實現賺錢,RoboTaxi為目標,可能需要500億美元

像Waymo在鳳凰城落地,先是測試資源要求就很大,七八百輛跑了2年的數據,然後才在鳳凰城1/7的地盤落地——如果要覆蓋整個鳳凰城,可能還得需要5000輛跑2、3年。

5000輛車,在這個階段需要配備的人工可能就得是車輛數乘2或3,包含安全員、機修等等。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不認為乘用自動駕駛是創業公司能做的事情,需要的資源量太大。

量子位:但錢也不是一次就要這麼多。

圖森陳默:是,不僅需要錢,還需要時間,即便投資人都有耐心,但你也得一年一個進展,每次融一點往前走。

我們的倒推也是這樣進行的,所以從一開始,我們的戰略思想就很清楚。

不同於谷歌、百度出來的工程師創業,更多還是沿著谷歌的框架和思路往下做,看看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所以圖森從第一天,就有很強的計劃性

量子位:怎麼理解這種「計劃性」?

圖森陳默:戰略上每一步都想得很清楚,雖然整體時間有delay,但即便現在拿老BP給投資人,也不太丟人。

量子位:造成delay的核心原因是什麼?

圖森陳默: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以及這個市場的不確定性,再加上融資的時候,期待總會樂觀一些。

量子位:你們經歷了哪些市場不確定性?

圖森陳默:比如2018年底到2019年,無人駕駛遭遇唱衰,然後市場熱度下降。

以及供應鏈方面,核心零件也不是完全現成的,這會讓你的研發受到影響。

量子位:不過整個行業來看,圖森已經算是一路比較順的了。

圖森陳默:看到的結果是這樣,但沒有哪一家會是一帆風順的,中間的坎坷,冷暖自知。

量子位:比較大的坎坷是什麼?

圖森陳默:比如合作,你花了很長時間談得很深入了,但最後條件上讓你覺得沒辦法接受,最後功虧一簣,心裡能不難受?

量子位:一家創業公司的委屈。

圖森陳默:我跟你說,我們合作和潛在合作的廠商裡,沒有一家估值\市值是小於幾十億美元的。

無論是主機廠、物流合作方,上下遊供應鏈廠商,每一個體量都不小。

我們的攝像頭感知,用的是索尼最新的汽車CMOS圖像傳感器,索尼這樣的巨頭,一般賣貨都是10萬片起步的。

而我們,現在70多輛車,實在夠不到這個量級,已經是咬著牙說要1000片……中間還多虧了舜宇的孫總幫忙,我們股東英偉達也幫寫推薦信,最後索尼才破例。

但你做這個事情,就得經歷這些,而且也不是我們一家公司有這樣的痛苦,原本自動駕駛這個事情就是從0到1的,Waymo就很輕鬆?不會的。大家都很苦,這就是自動駕駛創業的一部分

「量產就是技術領先的證明」

量子位:剛推出了「全球首個自動駕駛貨運網絡」,怎麼理解這個進展?

圖森陳默:你可以理解為一個貨運版的Waymo One,也可以理解為是一個貨運版的滴滴打車——但提供運力的方式是自動駕駛,是電子司機。

在這個高速公路貨運網中,可以滿足任意倉到倉的運輸服務,從調度、接單,到接貨,全鏈條。

它實現的是一個商業內的供需對接,客戶找司機和車隊,車隊找單子……而且美國人工成本很好,長途司機缺口也很大。

我們搭建這個網絡,在其中提供電子司機的服務,你有貨運的需求,以前是買個車、僱個司機、然後聽他調度。現在變成買個自動駕駛車,然後通過我們的服務給他派電子司機,他直接指揮我們的電子司機。

量子位:為什麼要你們自己去搭這個網絡?

圖森陳默:其實並不是自己搭,是去接別人的調度系統。

比如無論是UPS還是沃爾瑪,運貨的路可能差不多,我們這時候把他們的調度系統接入進來,他們就能指揮、使用我們這條路線上的無人駕駛卡車。

我們是不管調度的,我們只管「開車」。

量子位:像是提供自動駕駛貨運的雲服務,這對你們未來進一步發展和競爭,會有什麼影響?

圖森陳默:一方面,這就是未來的常態化場景,你搭建了一個「滴滴平臺」,就可以有更多的客戶進來了。

另一方面,除了現在的合作夥伴,也會有 更多的客戶可以加入進來,接入更多的倉和調度系統。

量子位:但客戶多寡,核心不是取決於你們提供的運力程度嗎?

圖森陳默:當然是這樣,所以我們現在先跟現有客戶把這個網絡搭建起來,可能10%是我們自動駕駛的車,90%還是客戶原本擁有的車。

在未來,自動駕駛卡車和服務,就可以直接在這個網絡裡替換。

本質上,跟人類司機的貨運網絡,沒有特別大的不一樣。美國貨運,一般是找貨代、溝通運地、貨物……

只是我們這個網絡不是To C的,是To B的,你有貨運需求,直接接進來就能使用自動駕駛運力

量子位:今年先是採埃孚,後有納威司達,為什麼是今年?怎麼理解這個節奏?

圖森陳默:這是最難的一件事,我們其實控制不了這個節奏。

我們這些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基本上主要以技術和軟體為主,都是先改車,但想用「改」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不現實。

因為你過不了車規,可靠性不夠。真想要大規模商業化,必須前裝量產

這時候你也得理解Tier 1和主機廠,技術合作是沒問題的,但你要合作搭建一個量產平臺,人家就得花幾億美元和幾年時間進來,所以一定是確保你技術足夠成熟了,才願意投注的。

所以大家之前可能有誤解,認為你的自動駕駛技術領先是商業化的前提……不全對的,技術領先只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一個敲門磚。

量子位:但無論如何,終歸可以證明你們的技術實力?

圖森陳默:所以這次消息宣布後,很多投資大佬給我打電話,問我為什麼可以比其他創業公司更快走到這一步。

其實也沒特別的地方,可能只能說明獨立思考很重要。

2017、18年的時候,大家都湧入乘用車,都在談論RoboTaxi……我承認賽道自然比卡車貨運大,但應該也有追隨谷歌的因素吧,畢竟谷歌當時選定乘用車。

後來2019年,Waymo也宣布要做卡車,而且認為卡車會先落地,很多人才改變認知。

量子位:聽起來有委屈?

圖森陳默:自動駕駛這件事,當時你聽A講有A的道理,B講有B的道理, C講有C的道理,你想從技術上去論證項目靠譜與否又很難。

最後大家就比公司裡有幾個Waymo出來的,又有幾個是百度離職創業的……比人數,比老東家職級。

這樣一比,我們真是土八路

量子位:但侯曉迪王乃巖,哪一個不是業內公認的技術大神?

圖森陳默:但終究幾個核心技術人員最開始都不算做無人駕駛的,我本人還是做遊戲出身的,都不是正規軍。各方面就比較吃虧。

量子位:那回歸問題,主機廠的合作為什麼發生在現在?

圖森陳默:其實依靠的是圖森本身的技術領先性。我們從2015年開始成立,雖然我們都不是做無人駕駛的,但是朝著產品、朝著卡車這個方向去開始研發,實際上、先跑了好幾年。

而且事實證明團隊確實也比較強,即便現在再說也意義不大,畢竟這東西就是成王敗寇,對吧?

要說成功,可能需要真正商業化、實現收支平衡,公司穩定了才能算成功

但現在因為技術領先性,合作夥伴體驗了我們的車,也對比了別人的車,慢慢建立了合作關係,願意一同押注。

「4年量產,已經算快的了」

量子位: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與主機廠合作,特別是有股權關係的,基本很早,你們到了D輪之後才發生,為什麼?

圖森陳默:可能跟我們當前核心市場在海外有關係吧。

在中國,通過股權結盟很普遍,但海外不是,海外車廠技術接觸合作本身很正常,但投資相對慎重。

而且國內輿論宣傳也太熱,與某個車廠合作都當新聞。其實國內車廠的戰略合作協議是很多的,可能大一點的車廠,戰略合作的無人駕駛夥伴就有上百家……圖森在國內也有主機廠的合作,但覺得沒必要這麼浮躁。

這次跟納威司達,公布的是量產的合作,而且是Navistar公布的量產時間表——2024年。我們在此之前就已經在技術上合作,但跟現在量產合作,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事情。

量子位:納威司達現在在海外的卡車領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圖森陳默:美國四大主機廠:納威司達排第三,第一大是帕卡集團,第二大是戴姆勒集團,第三是這個納威司達,第四是沃爾沃。

歐洲的是三大卡車集團,一個是大眾旗下的斯堪尼亞和曼恩、一個是戴姆勒集團,一個是沃爾沃集團。

然後日本韓國基本上都是本土廠商,韓國是現代、日本是日野,基本國外的卡車很少。

然後咱們國家其實基本上也都是國產卡車,一汽、東風、福田、陝汽、中汽、上汽這些大公司。

量子位:卡車領域有車廠選擇自研自動駕駛的嗎?

圖森陳默:卡車領域中,戴姆勒和沃爾沃選擇自研,因為他們本身有乘用車部分,作為一個大的汽車集團,他乘用車的戰略就是為了轉型RoboTaxi,於是一以貫之。

納威斯達就是生產卡車的,而卡車生產廠是沒有乘用車生產廠那麼有錢的——一個是生產消費品,一個是生產生產工具,毛利不一樣。

所以納威斯達從一開始,就選擇了不自研自動駕駛技術,以硬體為核心,再找軟體的合作方。

量子位:也有網友評價這次合作,認為現在官宣一個4年後才能實現的事情太久了……所以這件事為什麼需要4年?中間需要走那些流程?

圖森陳默:硬體廠商要做一個新的車輛平臺,花4年時間再正常不過。

他首先要先調動他做的Tier 1,做產品定型、零件選型,這可能就要花一年。

然後等車造出來,緊接著做驗證,又可能花一年。

再然後開始鋪量產產線,又得要花一、兩年時間,加起來4年左右,很正常。

而且這種預估的時間其實也已經在提速,之前一些乘用車,換代一般得7年,更早之前可能10年。

所以現在4年為期,還已經算快了

量子位:4年之內,核心傳感器也能達到車規量產要求嗎?

圖森陳默:這方面我們是有一些信心的,因為硬體這塊目前沒有特別無解的技術瓶頸,只是說你有沒有花這個錢。

量子位:怎麼理解這個「願意花錢」?

圖森陳默:OEM確定要量產,Tier 1才會去把這些東西做出來,不然先做車規量產,賣給誰?

量子位:這一次納威司達還入股了,是哪一方先提的訴求?

圖森陳默:是我們希望能進一步合作。

量子位:有些技術角色的公司,有時候也不太願意跟某一家綁得太深,比如跟納威司達合作且有股權綁定,會不會影響你們跟其他家的關係?

圖森陳默:美國市場還是比較市場化的,大家很少有這種排他關係。誰跟誰都合作,都會把對外合作的口留著。

量子位:那入股比不入股能帶來的好處是什麼?

圖森陳默:上市的時候,股東結構也會更好一些吧。

「量產的前提是技術上可以去掉安全員」

量子位:這一次的官宣新進展裡,我也注意到把2021年去掉安全員提了出來。

圖森陳默:其實現在我們的軟體已經能做到沒有安全員,並且納威司達願意量產,這也是前提,他們在這方面得到了驗證。

現在「去掉安全員」,可能硬體可靠性方面還需要等產業鏈,比如供電,機器需要4000瓦,但實際車供電還沒有這麼多。

而你一直用「民用」的CPU、GPU、內存,顯卡和硬卡,電壓如果不穩定,就可能會宕機。

至於運營中的問題,我們在此之前已經解決得差不多了,比如路上什麼傳感器壞了不能工作了,你該怎麼保證,這些都有了方案。

所以2021年的時間表,其實是Tier 1的時間表,他們需要到明年才能交付一個我們需要的產品,但注意,這還是工程車用的,還不是車規級量產車。

量子位:去掉安全員的場景是怎樣的?

圖森陳默:倉到倉,一個泊位駛出到倒進另一個泊位,中途完全無人駕駛

量子位:去掉安全員後,一輛高速上自動駕駛的卡車,如何解決爆胎、被人追尾,警車要求停車等問題?

圖森陳默:我們有一套叫MRC的系統可以識別這些。MRC,指如果我碰到我不能處理的問題,我會靠邊停車,如果我碰到很緊急的不能處理問題,我會直接停在路中央。

同時也會給控制臺發信息,然後我們的合作夥伴——專門做卡車救援的,就會幫我們把車人工開回來。

量子位:外界對「去安全員」這件事很關注,本質上也是關注商業上的帳。

圖森陳默:美國一英裡的運費,大概每貨櫃運費在1塊5到1塊7,然後這個其中大概有7毛錢的人工,但是裡面有油、車的折損、保險、輪胎等等。

最大頭的就是三塊,一個是油,一個人工,一個是車的耗損。

如果是安全員,你還得付他6毛、到7毛錢,不能因為他坐著不駕駛就不認可人的勞動付出。

所以沒有安全員的話,就不用再付這7毛錢,一下把這個運輸成本將降低了40%

「5000輛車,圖森就能盈虧平衡」

量子位:所以現在有安全員的情況下,圖森的營收是一個什麼樣的量級?

圖森陳默:現在量還很小,畢竟只是試水,大概每個月10萬~20萬美元量級。

量子位:未來呢?網絡鋪開之後。

圖森陳默:看車就行,一臺上路運營的車,一年大概能有6萬美元的營收。

量子位:那圖森要盈虧平衡,需要多少輛車?

圖森陳默:5000輛。

量子位:這在美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圖森陳默:放在美國其實很小,美國規模在350萬輛左右。

量子位:未來也會堅定自己運營車隊?

圖森陳默:看客戶需求。有客戶之前是自己買車、僱司機,然後組車隊運輸。

那未來我們的角色,只是代他駕駛,然後他也不再有車隊管理的成本。

以前你付給人類司機一人7毛,用自動駕駛後付給我3毛,節省出來是他自己的。

量子位:相當於你們幫他開車。

圖森陳默:對,就是一個雲服務的概念,客戶的私有雲,我幫你管理。

同時我們也會有自己的車隊,幫一些沒有車的貨主運輸,然後收取運費,但比現在價格低15%。

「IPO上市,只差「訂單」」

量子位:這次新進展裡,我發現你們有了一位名叫呂程的新高管,華爾街背景,所以是為了IPO上市準備嗎?

圖森陳默:確實有籌備上市的意思。

量子位:2017年BP裡,其實就清楚列下了IPO,而且現在來看,其他戰略目標都差不多完成了。

圖森陳默:(關於IPO上市)拭目以待吧。

量子位:怎麼理解這個「拭目以待」?

圖森陳默:一年之內。現在我們還差最後一個上市的必要條件——訂單。比如UPS訂多少、USPS訂多少……

最近特斯拉市值大漲,但2010年上市時它有什麼?就一款車對吧,還有個生產計劃,供應商支持跟我們現在的有點類似。

那時候還沒有工廠,上市募資建工廠是為了交付需求。

我們的「需求」就是訂單,現在有了上遊量產計劃保障,我們就可以接受需求、訂單。

訂單數一夠,IPO上市基本上沒有理論問題了。

量子位:IPO上市這件事,對你們而言本質是什麼?

圖森陳默:本質是我們實現更大規模的目標需要更大規模的資本。

而二級市場比一級市場有更大規模的錢,能幫助我們真正實現商業化。

所以IPO就是為了募這筆錢。

特斯拉上市,是馬斯克需要這筆錢把工廠造出來才能造車交付,我們也類似。

量子位:IPO上市,也意味著接收更嚴苛的檢驗,無論是財務還是其他方面。

圖森陳默:對,但這合情合理。

之所以敢IPO上市,也是因為我們本身比較自信。

美國上市,你只要數據不造假,業績好壞是另一碼事,你可以業績一時半會不好看,股價可以跌,但不說謊就沒關係。

一直以來,即便沒上市,我們所有的數據也都是真的,我們有信心去接受更大規模的檢驗

「AI人才的供需關係沒有改變」

量子位:有些公司上市是為了有更大資本搶人才,你覺得AI人才這幾年熱度有下降嗎?

圖森陳默:熱度確實有一定下降,但是薪資還是沒影響、沒下降下來。

我覺得也不太會下降,因為大家搶的是最頂尖的這些人,只要還都在搶,供需關係就沒有改變。

而且頂尖高校一年就出那些數量的博士,供給量沒有變。

圍繞這些人才的爭奪,不是在幾個創業公司之間展開,你是在跟華為騰訊阿里在競爭……

量子位:這意味著你們薪資得跟這些巨頭差不多?

圖森陳默:現在基本上持平的。

量子位:但創業公司也有創業公司的優勢。

圖森陳默:對,因為創業公司股權升值快,你如果能做成,回報也是自然的。

量子位:不過我也發現你們一個特點,作為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北京的辦公室一直在CBD。

(圖森未來在北京的主要辦公室起初在國貿光華路,現在剛搬家到亮馬橋——毗鄰朝陽公園藍色港灣等。)

圖森陳默:我說真實原因你可能不信——因為離我家近。(笑)

不過房租並不貴,比CBD寫字樓、海澱中關村都便宜(透露了具體數字,確實性價比很高)。

主要能租到,也有各方面的原因吧,比如剛好有機會,然後我們又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得到了一些支持。

「很多自動駕駛創業者,不把這件事當生意看」

量子位:現在再回顧圖森創業之路,你會怎麼看你們所處的這個行業?

圖森陳默:很多人不把這件事當作一個生意看,直接上來就做,根本沒有計劃。

而且創業的人很多,但實際上這又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哪怕你要在路邊賣個煎餅果子,想賣得比別人好,都是很難的。

所以現在剩下來的,都是大浪淘沙淘出來的勝利者。

量子位:圖森最開始有被唱衰,是覺得你們先做圖片識別項目,後來轉到自動駕駛,被認為「投機」?

圖森陳默: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項目。

之前,我們把計算機視覺用在廣告方面,技術很不錯,但業務後來交付給客戶新浪後,基本也就完成使命了。

後來我們技術團隊也在思考再出發,於是就啟動了圖森未來,做自動駕駛卡車,而且新浪對我們團隊很認可,所以也成了我們的重要股東。

量子位:所以是這種最初的外界「質疑」讓你們在意競爭?你們有同事說,前幾年危機感很強,如果每年內不能跑贏同行就會慌。

圖森陳默:本質上也不是跑不贏別人會慌,而是你要在市場上跟別人「搶奪」資源,比如融資。

我們有很強的技術、產品到商業的計劃,但距離真正收支平衡需要時間,這過程中需要融資。

你要達到外部投資人的預期,不能在橫向比較裡被認為落後,這樣才能融到下一筆錢,要不現金流就斷了。

量子位:那現在會把誰當成目標或假想敵?

圖森陳默:現在已經沒有了。

B輪的時候我們需要證明比別人強,所以用公開同行比拼的競賽(KITTI數據集)證明自己。

C輪被問怎麼比別人有優勢,我們率先拿出了原型車,那時候還沒人能拿到卡車,給我們開放了通訊協議。

D輪的時候,我們不僅有客戶,還已經在試運營,已經在運貨……同行裡還有誰?別人都沒有,那我們還需要如何才能證明自己領先。

現在,跟主機廠量產計劃已經啟動,剩下的按節奏走,不需要再跟誰比了

量子位:估值上也不委屈?比如相比乘用車項目,比你們估值高很多。

圖森陳默:我覺得沒什麼委屈的,乘用車的市場更大,他們市場是我們的將近10倍

「投資人總是有上限的」

量子位:但高估值也不意味完全是好事,去年開始,AI公司營收和造血能力,關注度變得很高。

圖森陳默:我不意外,這個問題從一開始就存在。

從投資視角來看,我可以給你投20億美元,但投200億美元還可以嗎?投資人在這件事上,總是有上限的

具體到自動駕駛,Zoox技術能力不好嗎?很好。但你估值30多億美元的時候,也意味著下一輪翻一番還能融到,你在一級市場一輪融5億美元,已經是一個很大規模的數字了。

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分析過,從一級市場最多能拿到10億美元

於是問題也就變成了:10億美元如何才能實現自動駕駛落地這個目標。

最終,我們選擇了堅定做卡車。

量子位:是不是也跟AI變革的預期過於樂觀有關,大家可能太過於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類比,覺得很快就能起來。

圖森陳默:大家對技術變革的預期確實高,跟前幾年行業熱鬧有關係。所以短期內,肯定是不符合大家預期的。

時間上,(自動駕駛\AI變革)這件事重不重要?肯定重要,所以關注什麼時候做成很正常。

但凡事都有客觀規律。我覺得這件事2024年能實現,已經是最極限了

我要說一個2021年實現,能靠譜嗎?車廠做量產硬體需要多長時間?所以還是實事求是吧。

量子位:不過一聽4年後,是不是聽起來觀感也不好。

圖森陳默:是不太好,但沒得選。市場上有的人沒有耐心等4年,但也有有耐心的人。

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堅信火箭能回收,有人堅信能去銀河、去火星旅遊,還是有信的,還是有願意等的。

相關焦點

  • 【AI峰會】 圖森未來科技陳默: 關於自動駕駛的五點思考
    會上,圖森未來科技陳默提出關於自動駕駛的五點思考。一、為什麼自動駕駛市場巨大:全球友專職司機2億多人,汽車駕駛人12億人以上。二、為什麼自動駕駛是增量市場:L4級別的自動駕駛出現後,必然會出現對駕駛行為運營和管理的客貨運出行服務商。
  • 圖森未來聯手採埃孚 推動無人駕駛卡車商業化
    來源:一財網3月27日,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圖森未來宣布與汽車供應商採埃孚(ZF)合作研發量產無人駕駛卡車,並推動其商業化落地。這項合作將於4月開始,涵蓋中國、北美和歐洲等市場。圖森未來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與採埃孚聯合開發的量產無人駕駛卡車系統包括融合攝像頭、雷射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的感知技術,無人駕駛控制技術,以及車規級中央處理平臺。採埃孚將提供工程技術支持,將圖森未來的無人駕駛系統集成到量產化無人駕駛卡車中。
  • 與圖森牽手量產無人卡車,採埃孚在自動駕駛上有哪些關鍵儲備?
    1.採埃孚牽手圖森未來,落子商用車自動駕駛最近,德國一級零部件供應商採埃孚(ZF)與自動駕駛卡車解決方案開發商圖森未來宣布將聯合研發量產化的無人駕駛卡車系統。兩家企業具體的合作內容包括:雙方的合作將在今年的 4 月正式啟動,未來合作的產品和系統將供應全球市場。
  • 無人駕駛卡車試乘體驗如何?揭秘圖森未來的獨角獸之路
    其後上高速,車不算少,路況不比中國高速簡單,另外美國高速路段年代久遠,道路略破。相對更挑戰的是,無人卡車還需要留意後向來車,以及快速變道且不打轉向燈的美國司機。一般國內路測還會有後車跟車保護,不過這是亞利桑那,且圖森未來對自己的全方位感知也很自信。而且在過彎車道時,還能觀察到體積龐大的圖森未來卡車在車道線保持方面的技藝,穩如老司機。
  • 圖森未來與Navistar投資合作深化,2024年前實現L4級無人駕駛卡車...
    車雲菌7月16日獲悉,圖森未來宣布與美國卡車製造商Navistar(納威斯達)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L4級無人駕駛卡車,並爭取在2024年前實現量產。此前,圖森未來已經與Navistar保持了超過兩年的技術合作關係,並獲得了來自Navistar的戰略投資。
  • 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能夠節省至少10%的油耗
    近日,圖森未來又傳來了新消息。在圖森未來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 San Diego)聯合完成一項研究。據研究表明,圖森未來的自動駕駛技術能為重型卡車節省至少10%的燃油消耗。通過紀錄圖森未來L4級自動駕駛卡車在美國連續六個月的駕駛數據,並使用綜合油耗模型來估算耗油量與速度、位置、加速度和剎車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在中低速行駛的複雜場景中,自動駕駛卡車的油耗節省最顯著。圖森未來自動駕駛技術可以幫助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對話侯曉迪:圖森未來「落地」啟示錄
    在Robotaxi最泡沫最盛之時,圖森未來選擇了自動駕駛貨運;在行業逐漸冷靜,探索盈利方向之時,圖森未來已經產生了收入。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圖森未來不可謂不快。在技術方面,圖森未來發布了夜間感知方案、聯合採埃孚造自動駕駛定製化硬體;在落地方面,圖森未來又開拓了一條連接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和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運輸線路,並且已經產生了盈利。
  • 無人車集體尋錢:獵豹車KTV試送酒水,圖森貨車在美掙第一桶金
    汽車行業人士姜山對AI財經社說,這就好比過去天天去餐館吃飯,賒了很多錢,今年餐館說不能再賒帳了,但是車企又付不起錢,就只能先幫餐館刷刷碗、整理桌子還債。當理想回歸現實,國內乘用車自動駕駛行業也發生了理念上的分化。先是像百度、滴滴這樣的巨頭,或分拆或被傳出即將分拆無人車業務。
  • 圖森獲主機廠投資,與全美最大卡車製造商量產L4自動駕駛卡車
    就在今天(7月16日),這家無人駕駛卡車獨角獸,全球L4卡車貨運推進速度最快的自動駕駛公司,正式宣布與美國卡車製造商Navistar(納威斯達)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L4級量產無人駕駛卡車。而且圖森未來與納威斯達,還不光是客戶及供需關係的合作——此前雙方已經在技術方面合作了2年多。
  • 2017全球自動駕駛成績單:谷歌最強特斯拉交白卷,百度首上榜!
    某種程度上,這是目前僅有的,政府制定的,涉及公司最多的,衡量自動駕駛技術水平的量化標準。今年,在DMV的報告中,谷歌的成績繼續領跑全場,通用汽車強勢崛起,百度開始披露自家數據,特斯拉則說,我不測自動駕駛照樣牛X。話不多說,一起來看今年的DMV報告後藏著自動駕駛業界哪些戲。
  • 圖森未來與Navistar聯手:無人駕駛卡車來了!
    美國卡車製造商納維斯達(Navistar)一直在與領先的自主汽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聯手打造一款自動駕駛半卡車,可以在沒有人類司機的情況下在高速公路和地方道路上運行。
  • 智加科技新融資1億美元,與圖森未來搶重卡自動駕駛第一股!
    這是繼11月9日,嬴徹科技宣布獲得寧德時代領投的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後,重卡自動駕駛領域又一筆高達億美元級別的融資。有業內信息顯示,圖森未來也完成新一輪的億美元級別的融資,而圖森未來早在7月份就宣稱要在1年內進行IPO。
  • 圖森未來啟動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
    中新社上海7月2日電 (周卓傲)人工智慧企業圖森未來2日宣布在美國啟動全球首個無人駕駛貨運網絡(Autonomous Freight Network,AFN)。該運輸網絡由無人駕駛卡車、物流樞紐中心和運營監控系統構成,旨在以安全高效的方式將無人駕駛卡車推向市場。
  • 圖森未來獲Navistar投資 將共同研發L4級無人駕駛卡車
    7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動駕駛貨運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今日宣布,獲得美國卡車製造商Navistar(納威斯達)投資,雙方將共同研發L4級無人駕駛卡車。圖片來自圖森未來官方在此之前,圖森未來已經與Navistar保持了超過兩年的技術合作關係。圖森未來表示,爭取在2024年前量產無人駕駛卡車。
  • 圖森未來TuSimple與採埃孚達成合作,雙方將推動自動駕駛卡車生產
    時點汽車3月27日消息,26日自動駕駛卡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與採埃孚ZF達成合作夥伴關係,未來採埃孚為TuSimple自動駕駛卡車開發和商業化提供技術支持,這些自動駕駛卡車已經為UPS等客戶運送貨物。
  • 大眾旗下卡車部門擬和圖森未來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卡車
    【TechWeb】9月2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大眾汽車(Volkswagen)旗下卡車部門Traton周三宣布,將與自動駕駛初創企業圖森未來(TuSimple)合作開發自動駕駛卡車。圖片來自圖森未來官方Traton還將投資圖森未來,佔少數股份。雙方未透露投資金額、協議。Traton周三表示,公司目標是開始在德國、瑞典等國家的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卡車,但未給出具體日期。
  • 圖森未來開通新無人駕駛運輸線 在美國服務增至每周20次
    原標題:圖森未來開通新無人駕駛運輸線,在美國服務增至每周20次   3月5日,中國無人駕駛初創
  • 美國節目揭秘圖森未來無人駕駛卡車:將成為新的公路之王
    【來源:快科技】近日,美國CBS著名欄目《60 minutes》播放了一期以「無人駕駛卡車」為主題的節目。節目探訪了圖森未來公司(TuSimple)的生產基地。圖森未來首席產品官查克·普萊斯向節目展示了部署在無人駕駛卡車外部的傳感器、攝像頭和雷達設備,這些全部連接在一臺「駕駛」卡車內部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上,而計算機就在車上。所以即使無線信號不佳,也不會影響駕駛,該系統的可視距離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自動駕駛系統,大約多出半英裡距離。
  • 圖森未來聯手德國採埃孚 開發可量產的無人卡車系統
    (原標題:圖森未來聯手德國採埃孚:開發可量產的無人駕駛卡車系統)
  • 無人駕駛卡車來了!圖森未來與Navistar聯手 將於2024年實現量產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美國卡車製造商納維斯達(Navistar)一直在與領先的自主汽車初創公司圖森未來(TuSimple)聯手打造一款自動駕駛半卡車,可以在沒有人類司機的情況下在高速公路和地方道路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