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東營·曬曬我家小康生活|蘇培順:葡萄讓我的生活「芝麻開花」

2020-12-16 東營大眾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乃馨 東營報導

  一串串葡萄藤,一顆顆草莓苗,就是這些讓蘇培順慢慢走向了小康生活。

蘇培順的葡萄地

  「2009年開始搞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我就種上葡萄了,算是村裡第一批吧。」東營區六戶鎮東六戶村的村民蘇培順說。2009年以前,東六戶的葡萄地裡種的還是楊樹,那個時候,村民的收入還不是很好。為了改變現狀,鎮上和村裡便開始產業結構調整,專門聘請了平度大澤山的種植專家來到東六戶指導種植了兩年了葡萄,就是那年,蘇培順就成了村裡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從一開始的小片試種到現在的10畝葡萄地,蘇培順的家裡也因為一串串葡萄藤過的越來越紅火。「種葡萄以後的收入比種糧食,種樹的收入高多了,糧食單價低,葡萄單價高。」蘇培順說。陸陸續續的,越來越多的東六戶村民加入了種植葡萄的隊伍,10餘年過去了,六戶葡萄已然家喻戶曉,混」成了「紅人」。

  今年四月份,中勝酒店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來到了蘇培順的葡萄地,建起了康寧苑,開始和他一起合作種植富硒葡萄,包銷他所有十畝地的所有產量。「從去年開始,我開始嘗試種草莓了,包了3畝的草莓大棚。出去學習的時候,我看南方的葡萄都帶著遮雨棚,我現在想給室外的葡萄藤掛上遮雨棚。」如今,蘇培順經營的凱樂家庭農場有10畝葡萄地和3畝草莓大棚,眼瞅著日子變得「芝麻開花」。

相關焦點

  • 曬曬我家小康生活|高萍萍:從小房子到大庭院 見證了我的幸福生活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即日起,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大眾網·海報新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組織開展採訪活動,通過視頻攝影對比、新舊圖對比、群眾講述等方式聯合推出《曬曬我家小康生活》專題報導,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的幸福生活。
  • i東營·曬曬我家小康生活丨楊陽:靠海吃海 逐夢小康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於夢瑤 東營報導東營港仙河鎮十分廠的聚龍水產店裡,楊陽完成當天海鮮收購任務之後,還沒來得及喘息,又忙著為即將上門的顧客做準備工作,準備的間隙,她時不時要查看微信群裡的訂貨信息,將顧客訂購的海產種類和數量記錄妥貼
  • i東營·曬曬我家小康生活丨田照深:家庭農場挽手農民 共同創出致富路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東營報導金秋時節,東營市瀚翔農場的百畝生薑喜獲豐收,家庭農場負責人田照深正和村民們忙活著把挖出來的姜挑選、打包裝車,忙的不亦樂乎,呈現出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致富不忘村民,只要他們想幹,我一年365天都有活。」田照深說道,憑著動力和毅力,田照深一步步走來,逐漸形成生薑規模種植,他不斷學習,不斷進取,還學到了生薑儲存技術,投資新建佔地6畝的地窖,可儲存800噸生薑,農場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瀚翔農場也先後被評為廣饒縣縣級家庭示範農場,縣級龍頭企業,也成為村裡有名的大產業。
  • 【每日一習話】脫貧後生活還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習近平:我一直強調扶貧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志氣,不光是輸血,還要建立造血機制,脫貧後生活還要不斷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中華民族實現消減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已進入最後倒計時。不過,脫貧不是終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永不停歇。  決戰脫貧攻堅,靠單純給錢、給物的輸血式扶貧只能解決當前突出問題,還要著眼長遠,防止貧困人口因多種原因返貧,建立造血機制才是關鍵。  貧困人口在脫貧後如何保持長效穩定的發展後勁?內生動力是重中之重。
  • i東營·曬曬我家小康生活丨李警輝:將麵粉打造成高端產品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夢雨 東營報導9月24日上午11時,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博興村文化一石磨元麵粉廠內,機器轟鳴。「下午要去河口送70餘袋麵粉,等會我哈。」「我2017年退伍後回到家鄉,之後工作就不是特別穩定,正好今年我們博興村發布麵粉廠外包公告,我就想來試一試。」李警輝說道,「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也想著麵粉廠發展好了也可以帶動我們村的經濟,一舉多得。」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掃把「扎」出新生活
    如今,該村把扎掃把做成了產業,小小掃把「扎」出了阿亞格曼幹村村民的小康新生活。  小掃把成了「小寶貝」  「以前扎掃把是為了家用,現在這可是我過上小康生活的寶貝。靠扎掃把,我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 「我的脫貧故事」如今我家過上了小康生活丨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
    我叫楊遠翠,是貴定縣金南街道鼓坪村三組的建檔立卡戶,同時也是三組的村民組長。回想過去的日子,如今過上了小康生活,我更加感激黨的好政策,感激政府對我們的幫扶,感激無微不至的駐村幹部。  後來,通過我家的聯親幹部張承茂和村第一書記董相法到我家走訪,了解我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在他們的幫扶下,孩子讀書得到了國家的教育資助,也幫助家裡減輕了經濟負擔。
  • 屋角閒井看小康(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每次回去,我總會在井邊駐足停留。小小一口閒井,見證了一個小山村從世世代代挑水吃到用上自來水的巨大跨越。小時候,村裡人家都從河裡挑水吃,我家也不例外。灶臺邊放著一口大水缸,無論春夏秋冬,父親每天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扁擔往肩頭一擱,兩隻手一前一後把住兩端的鐵鉤,用軟繩系住的水桶就不至於太晃蕩。到了河邊,只見涓涓細流從山間流出。父親一瓢瓢將水舀到水桶裡,再挑回來倒進水缸。
  • 【我的脫貧故事】張爾超:好政策開啟好生活
    然而,2008年我的妻子生了一場大病,住院治療後還需要長期複診吃藥,沒多久就花掉了家中為數不多的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外債。日常生活開銷、兩個孩子上學、妻子每個月的藥,這些都需要錢,生活壓力讓一家人總是愁雲慘霧。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鹽城鹽都:葡萄架下甜如蜜 串起致富小康夢
    今天(7月9日),到鹽城高新區潘黃街道新民村,劉程媛的葡萄種植基地,共同破譯她的小康生活幸福密碼。   眼下正值葡萄銷售旺季,在鹽城高新區潘黃街道新民村的葡萄種植基地內,一片片翠綠映入眼帘,在生機勃勃的枝頭上,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等待採摘。劉程媛正忙著穿梭在葡萄園內,採摘新鮮葡萄,盡享豐收喜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安寧市和興村:產業繪美景 生活有奔頭
    據他回憶,2002年剛搬遷時,整村都是政府統建房,搬遷後第二年,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就地打工、自主創業等方式,大力發展花卉、葡萄、蔬菜和糧食等種植業,配合家禽養殖、勞務輸出、外出經商等增加收入。「我家4畝地種黃瓜,通過申請無息創業幫扶貸款並自籌資金60多萬元,自建了2個溫室大棚,黃瓜產量和品質大大提高,年收入40萬元左右,3年就還清了創業幫扶貸款。」
  • 【打卡我的小康生活】長豐縣杜崗村:瓜蔞田裡話豐收
    2016年,義井鄉全鄉整體脫貧,孟凡奎靠著種植十幾畝稻穀、小麥,過著溫飽的生活。但是小孫子的病讓孟凡奎家仍欠著十幾萬元的費用,如何增加收入,多賺些錢填補欠債,讓孟凡奎發了愁。航拍長豐縣義井鄉杜崗村的瓜蔞種植園2016年底,杜崗村打算引入一批經濟作物,在村裡廣泛種植。經過一系列走訪調查取經,最終村裡決定種植瓜蔞。
  • 曬曬我家的幸福照丨一封寫給李老師的信
    聽到你要來北京參加比賽的消息,我激動得整晚睡不著。請假對於當時還在武警特警學院讀大四的我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經過一番波折,最後我還是如願去見了你,現場為你加油鼓勁,你也憑藉自己的出色表現拿到了全國口譯大賽一等獎。此後的日子,雖然身在異地,可是我們的心裡卻始終牽掛著對方。2018年7月25日在我的畢業典禮上,我精心策劃了只屬於你的求婚儀式。求婚現場,我深情地問你「嫁給我,好不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集作品展播」讀書,讓我家走上了小康之路
    薛立彬我出生於物質相對匱乏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那個年代的農村,屋舍簡陋而破舊,屋內繩床瓦灶。不要說平常,就是逢年過節,能夠吃上一頓大餐都是一種奢望。我家尤為貧困,祖父去世得早,唯有我的祖母拉扯5個未成年的孩子。父親排三,是家中唯一的男娃,在三年自然災害的1960年,父親差點兒餓死,街坊鄰居都勸祖母,別讓父親上學了,飯都吃不飽,還上什麼學,但祖母堅持讓父親讀書。父親後來告訴我,祖母之所以堅持讓父親讀書,原因有二:其一是父親學習成績很好,年年考第一,如果讓父親輟學,那就誤了父親的一生;其二祖母認為父親可以通過讀書吃上「公家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靈臺:小車間 大作為 2020-12-18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交通巨變,見證幸福小康生活
    放眼神州大地,我們除了日行千裡的高鐵,還有翱翔藍天的飛機、翻山越嶺的高速、通村達戶的鄉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這些各具特色風採的大路小路,不僅標註著交通出行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串聯起人們的小康、幸福與希望。交通是基礎性、服務性、引領性、戰略性產業,是興國之要、強國之基。時間鏡頭回溯至1949年,彼時我國交通運輸面貌十分落後。
  • 古麗傑乃提:我們的生活就像葡萄溝的葡萄一樣甜
    天山網訊(記者閆小芳攝影報導)1月28日正值農曆小年,古麗傑乃提·胡吉拿出吐魯番示範區葡萄溝街道在「掛燈籠、送春聯、送年曆」活動中送的春聯,和家人一起貼起來,「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這副春聯貼我家門口正合適」。  今年的春節,對古麗傑乃提一家人而言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我的乾果生意做得越來越好。」
  • 有獎徵文【我家的小康生活】心中常常充盈的幸福感,就是我眼裡的...
    這幾年,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品質大大提高,獲得感越來越強,我內心常常充盈著感動與幸福。我覺得,滿滿的幸福感應該就是小康生活的生動體現。 我出生在山東的一個美麗小村莊,憨厚勤勞的父母在這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勤勤懇懇大半輩子,把自己的青春年華都奉獻在這片土地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赫哲匠人用魚皮畫出新生活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郭煦那些粗糙的魚皮、細長潔白的魚骨在我的手裡變成一件件惟妙惟肖的工藝品,吸引著一批批前來遊玩參觀的遊客。靠著遊客「捧場」,我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改變。我的作品多表現赫哲族的漁獵生產生活,現在還新添了一個主題——赫哲族人的小康生活,我正在創作的《家和萬事興》魚皮畫就是展示現在美好生活的一幅。
  • 身邊的小康故事 | 觀時代變遷,品小康生活
    身邊的小康故事作品徵集我覺得這世界美好無比晴時滿樹開花,雨天一湖漣漪陽光席捲城市,微風穿過指尖入夜每個電臺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條山路鋪開的影子現在生活富裕了,大家的業餘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聽到這裡,我想到現在我們有遊戲機,平板電視機,還有多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既能打遊戲又能看電視上網聊天娛樂,科技改變著我們當下的生活方式,和老底子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