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多名人,事跡傳四方!我們總是自豪地說湘西人傑地靈,可是對於湘西名人又了解多少?湘西是個奇異光彩的地方,不僅山清水秀更是人才濟濟,湘西的這些00後(1900年代出生的人)更是在政界、軍界、科學、教育、文藝等各個領域放出光芒。
姚彥1903年生於保靖縣大妥鄉,1919年到北京大學附中求學。後考入北京大學,192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領導幹部。1926年初,在李大釗直接領導下,創辦中山學社,從事革命活動。北京「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曾參與秘密援助慘案中受傷同志的工作。1927年春,在白色恐怖下,同李大釗等繼續保持聯繫,與奉系軍閥和國民党進行堅決鬥爭。同年4月6日,與妻子及兩個幼子一起被奉系軍閥政府逮捕入獄,遭敵嚴刑拷打,堅貞不屈。4月28日,與李大釗等一道在北京英勇就義,年僅24歲。
石邦藩1900年生于吉首市乾州東門外,苗族人,是我國第一個擊落日機的飛行員。石邦藩1921年考入保定航空學校,畢業後任職於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航空隊。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航空處航空第二隊副隊長。在淞滬空戰中,石邦藩奮勇殺敵,成為我國第一個擊落日機的飛行員,為保衛祖國神聖的領空,立下了不朽的功績。戰鬥中,他的飛機中彈68發,左臂受傷仍堅持戰鬥,戰鬥結束後,他的左臂因傷被截除,被譽為「斷臂將軍」,上海一菸草公司精製「邦藩牌」香菸以示紀念。石邦藩1949年去臺灣,後到美國,1984年在美國逝世。
向鳳武,1900出生於湖南龍山坡腳鄉多泥坪人,土家族,黃埔軍校第4期步科畢業。1932年參加淞滬抗戰,1939年5月任國民黨第71軍87師少將師長,1943年參加遠徵軍入緬對日作戰。後參加內戰,1947年升任第71軍中將軍長,1948年10月28日在遼寧黑山被俘。1959年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病逝。
參加長徵的老紅軍
梁光明
梁光明1902年生於保靖縣水田河鎮,參加過十萬裡長徵,1937年任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司務長、副官,先後參加大小戰鬥十餘次,後在南泥灣參加大生產運動,1945年在八路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二軍五師任騎兵營副官。1949年參加西北春季攻勢、陝中戰役、蘭州戰役、解放青海、河西戰役及和平解放新疆等工作。榮獲西北、華北解放紀念章。
解放軍中將
朱早觀
朱早觀1903年生於鳳凰縣沱江鎮,苗族人。15歲隻身奔赴黔、滇,參加護國、護法運動,曾入貴州講武堂,遊歷越南等地。後來,追隨孫中山投身國民革命,擔任要職。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他退出國民黨。1937年,朱早觀赴延安,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4年,協助王震指揮南下徵戰,為在湖南、江西、廣東創建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
解放後,朱早觀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49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第五局局長。1950年1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1954年,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1954年11月任國防部辦公廳副主任。
永順十萬坪大捷功臣
李亞民
李亞民1903年生於永順縣萬坪鄉李家寨,是永順的知名人物。曾向紅軍指揮部提供敵方的軍事情報,幫助紅軍取得永順十萬坪大捷。參加過紅軍長徵,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多次戰役。朝鮮作戰在中國人民志願軍中任連長,並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會授予的銀質軍功章及證書。
國民黨陸軍少將
彭景仁
彭景仁1904年出生於保靖縣陽朝鄉麥坪村。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國軍19兵團327師少將師長。彭景仁曾保護了被叛徒告密遭國民黨搜捕追剿的保靖縣地下共產黨書記彭司炎,挽救了地下黨及彭司炎的捐失;還曾出面解脫了被國民黨列入嚴懲對象的西南聯大一位姓餘的進步教師的危險。一生中,國民黨陸軍少將彭景仁為國家和民族及共產黨做過許多好事。
促成保靖和平解放的國軍少將
聶鵬升
聶鵬升1905年生於保靖縣水銀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參加過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擔任過國民黨少將,最後棄暗投明,促成保靖縣和平解放。後被聘為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派駐黔陽專署森工局工作。
田仲達1906年生於古丈縣茄通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六期,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與日本侵略軍浴血搏鬥三個月,在戰鬥中身負重傷。1944年1月率部開赴雲南參加抗擊日軍南侵的松山戰役。1950年以國民黨第八軍副軍長和該軍第三師師長之職率部起義,改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八師師長。解放後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六屆全國人大代表,1979~1988年,任湘西州政協副主席、主席。
沈荃1906年生於鳳凰縣城,是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的胞弟。沈荃16歲參軍,19歲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和他同期的有高魁元、林彪等,曾任國民政府國防部少將監察官。沈荃是國軍對日正面戰場的抗日英雄,參加過嘉善戰役、長沙會戰等,浴血屢建戰功軍銜至中將。後來,他辭去軍職,回到家鄉鳳凰。1949年11月9日,隨「湘西王」陳渠珍參加和平起義,1951年去世。
抗戰英雄
隆子雍
人稱革屯三傑入雲龍隆子雍是近代湘西三十三位風雲人物之一,1906年生於花垣縣貓兒鄉塘家灣,苗族湘軍少將軍。隆子雍是湘西革命領袖,革命義士,湘西革屯運動發起人,湘西革屯軍領導人。1939年至1942年隆子雍先後參加過兩次長沙會戰一次浙贛會戰,戰功彪炳,先後獲得陸軍獎章三星,四星,五星,六星,九星寶星獎章各一座並同時獲得執照證明,1940年獲得陸海空甲等獎章一座,1941年因捍禦外侮鎮懾內亂有功特予三等寶鼎勳章一枚,一九四二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隆子雍病逝於湘潭美國惠景醫院,時年三十七歲,為國民黨少將旅長。
國民黨起義中將
向敏思
向敏思,1907年生,土家族,湖南永順那丘人,黃埔軍校第4期步科畢業。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8月任國民黨第18軍14師42旅少將旅長,1948年底任國民黨第110軍中將軍長,1949年9月兼任第15兵團副司令官,12月24日在四川郫縣率部起義。後任山東省政協副秘書長,山東省農林廳副廳長,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1974年9月26日在濟南病逝。
抗戰少將
田耕之
田耕之1907年生于吉首鰲頭坡。在豫、皖、鄂等省轉戰抗敵有功升任上校團長。日軍出動海、空軍進攻武漢,田耕之部奉命沿粵漢鐵路南撤,在湖北蒲圻縣趙李橋設防,阻擊日軍尾追入湘。作戰中他沉著指揮,苦戰三天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進攻。敵機對田部陣地瘋狂輪番轟炸,田耕之率部與日軍展開肉搏,被敵機轟炸陣亡。軍事委員會追授他陸軍少將銜,立碑位於忠烈祠。
鋼鐵專家
李文採
李文採1906年生於永順,土家族,鋼鐵冶金學家,第一批中國科學院院士。父李燭塵是中國現代著名愛國實業家,他是中國金屬學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常務理事,在鋼鐵研究院45年中,兢兢業業為中國冶金工業的發展努力工作。長期從事鋼鐵冶金研究和科研組織工作,成果顯著。
文學大師
沈從文
沈從文出生於1902年,鳳凰縣苗族人。是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代表作《邊城》、《長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張一尊 1902年出生於乾城縣,賣過豆腐,當過將軍,自幼愛馬,畫馬,學馬叫還學馬打滾,大家都叫他"馬迷"。代表作《三駿圖》、《八駿圖》、《萬馬奔騰》等,被譽為中國畫馬「四傑」之一,有「北徐(徐悲鴻)南張」美譽。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文聯委員、湖南省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省分會主席。
民風淳樸,懷俠義之肝膽,這就是湘西人!湘西自古享有人傑地靈的美譽,山清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悠久,00後傑出人才只是湘西一部分代表,還有更多湘西籍名人在國內外各條戰線業績輝煌!
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