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夥伴們都只知道「國民女神」老乾媽,忽略掉了咱們大廣西的醬,你們造嗎?龍州黃皮果醬、武宣紅糟酸,桂林辣椒醬,味道也是槓槓滴!今天,風一樣的小編就為小夥伴們盤點咱們大廣西的名「醬」們,特別推薦武宣紅糟酸,分分鐘賽過老乾媽。
山清水秀的武宣,酸品種類繁多,醃製方法別具一格,色豔味濃,酸、甜、鹹、辣、香、脆兼有之,因此頗有名氣。東鄉、三裡、二塘武宣一帶,大多數人家裡都會醃製的紅糟酸,更是酸中上品。紅糟酸的醃製技藝非常講究,先煮好米飯,拌入紅糟種使之發酵後製成乾爽、鬆散、濃香、殷紅的新鮮紅糟。
紅糟酸的吃法:用它來醃製各種蔬菜瓜豆,色、香、味俱佳,特別是子姜、蕎頭、辣椒,醃製後色澤鮮豔,滑嫩脆口,而且酸中帶甜,清涼異常。或者用紅糟酸燜魚或炒豬大腸,那濃香味更是催人食慾。很多蔬菜可以拿來醃酸。嫩薑、青辣椒、黃瓜、萵苣、芥菜等。紅糟酸還可以炒豬肚,超級好吃!
南寧的酸梅醬對比檸檬醬來說,酸味更甚,解膩效果也更佳。現在大飯店都喜歡將酸梅醬冰一冰,蘸著熱肉吃,冰火兩重天一口一個爽。
酸梅醬的吃法:南寧人做菜用酸梅多於檸檬,八寶鴨配酸梅醬、冰梅排骨、海鮮蘸酸梅醬、燒烤刷醬、梅醬扣肉、 酸梅醬鵝等,想想那酸味兒,口水直流啊!
據《廣西傳統食品》記載,黃皮醬源於南寧,但是,龍州縣水口鎮是山黃皮果種植大鎮,因為那裡獨特氣候環境特別適合種植黃皮果,所以龍州山黃皮醬的知名度高於南寧黃皮醬。
龍州的山黃皮醬保持了黃皮的原汁原味,將整個山黃皮都醃製成調味品,烹飪時黃皮果特有的清香就帶入菜中了,特別清爽開胃,還具有消暑、消炎、化滯、祛溼、健脾健胃的功效。
黃皮醬的吃法:涼拌麵、粉、餃子調味醬、炒排骨、酸甜豬腳、羊兔肉味碟。
沿海一帶的人家所做醬料突出鮮味,北海合浦有名的沙蟹醬就是將沙蟹搗碎,加入適量食鹽、生薑和黃酒,用石磨磨成細細的泥狀,再密封入瓶隨時食用,那叫一個鮮,舌尖上的中國也有它的身影!
沙蟹醬的吃法:因為是生的,所以食用一定要謹慎,過敏體質和陰寒體質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沙蟹醬一般用來當做醬料,白切雞,白灼蝦,楊桃,橙子等其他適宜的食物蘸著沙蟹汁吃無比美味。
辣椒醬可是桂林三寶之一,像蒜蓉辣椒醬,豆豉辣椒醬都非常有名,辣中帶鮮,鮮中帶香,是上好的調味品,既可食用佐餐,還可作調味用。
辣椒醬的吃法:不僅可以用於炒菜,用來拌飯、蘸醬也是極其美味的。
天等縣指天椒種植已有達300多年的種植歷史,椒果個小朝天,肉厚、色澤鮮紅,味辣而辛,品質獨特,用來做辣椒醬辣味強、色美、品香,有「天下第一辣」的美稱。
天等辣椒醬的吃法:可食用佐餐,還可作調味食用。
河池地區的辣豆醬用曬好的豆泥與打碎的辣椒一起攪拌均勻,放入鹽、姜、蒜米、米酒等醃製,辣味清淡,突出香味。在宜州,過去家裡老人自製豆醬,不論是用來撈粉面、做蘸料或是炒菜,都風味極佳。
河池辣豆醬的吃法:用來做普通的白炒肉,或者就著白米飯白粥吃,都是很可口的。
辣椒骨是廣西苗族的傳統風味醬,將辣椒、生薑、花生,還有豬、牛的骨頭搗碎一起拌入舂成膠狀,辣味濃鬱,醬料濃稠,回味無窮。
辣椒骨的吃法:可以炒、蒸和做湯料。通常是炒菜的時候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辣椒骨,最好是先爆炒辣椒骨香後在放入你要炒的菜一起炒。
揚美古鎮居民大多是從山東遷居過來的,少部分來自廣東,經商到這裡後定居下來的,所以揚美的醬料鹹味居多。豆豉是他們最喜愛的佐料之一,豆豉醬製作的豆豉辣椒、豆豉辣椒木瓜、豆豉辣椒蘿蔔等,香辣可口,已經成為揚美名特產。
豆豉醬的吃法:因為豆豉醬鹹味重,醬香濃,所以直接用來炒白肉、炒青菜都已十分入味。用來拌飯也是棒棒滴~
玉林和臺灣金蘭兩地產的醬油膏是口碑最佳的。醬油膏是特種釀造醬油曬煉後的加工品,風味優良獨特、經久不壞,在玉林用醬油膏炒豬肉非常受歡迎。
玉林醬油膏的吃法:在玉林用醬油膏炒豬肉都非常受歡迎。
以上名「醬」只是廣西的一小部分而已,有你家鄉的醬嗎?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