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屠呦呦落選院士」突然上了熱詞榜。我就納悶了,現在已經是2020年,就算是最近一次的院士增選結果也是去年的事情,距今已好幾個月,怎麼屠呦呦落選就上了熱詞榜?打開一看才知道,原來是一些無端生事的自媒體在造謠傳謠,低級謠言居然掀起了不小的風浪。
他們傳的謠言如上所示,說屠呦呦教授落選了2020年的兩院院士評選,評委會還給出了落選理由: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事實上根本就沒有2020年的院士評選,屠呦呦研究員(人家是研究員,不是教授)已連續多屆沒有參評院士,沒有參評自然就不存在落選之說。另外,評委會也不會給出落選理由,更不會比造謠者還傻給出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這樣的荒唐理由。事實上,在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裡,有不少科學家就是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足夠的論文。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消息傳出後,舉國振奮的同時也有扒出了一些料:屠呦呦是「三無」科學家,無留洋背景,無博士學位,無院士頭銜。
無留洋背景和博士學位,這是屠呦呦那個時代中國科學家的一個普遍情景,當時國內沒有學位制度,和她年齡相仿的很多國內科學家也是只有一個本科學歷。至於沒有院士頭銜,屠呦呦在一次採訪時曾表示過:「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情況很複雜。」
中國的院士評選經常受人詬病,屠呦呦能拿諾貝爾獎卻得不到院士頭銜更是經常被人拿來說道。院士評選有自己的規則,和諾貝爾獎評選的方案是不一樣的。在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那個時代,國內普遍講集體的功勞。屠呦呦在發現青蒿素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的主導作用,她之後幾次參評院士她之前的一些同事對青蒿素的發現功勞歸屬劃分上有異議,使得屠呦呦落選院士評選。最近幾次的院士評選,包括她拿到諾貝爾獎之後的幾次院士評選,屠呦呦都沒有參評。沒有參評自然不會出現在院士名單中,也就不存在落選院士之說。
屠呦呦已將近90歲,她不參評院士很可能是因為她看淡了此事。她需要安靜,她需要遠離嘈雜。請不要拿她造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