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靠什麼維繫彼此間關係的?不是宗教,也不是社會團體

2020-12-23 人文者也

大家好,我是小評歷史。

猶太人在漫長的苦難史中是怎樣維繫彼此間關係的?宗教?還是社會團體?這兩樣當然都很重要,共同的信仰可以讓彼此之間沒有隔閡,社會團體可以使大家產生共同利益,但是,這還遠遠不夠,至少對於一個流浪近三千年的民族來說,既能保持獨立的文化不動搖,又能保證彼此間團結始終如一,只靠宗教和社會團體是很難達到的,那麼,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呢?

對此,猶太人的回答是家庭。越是處於險惡的社會環境中,和睦家庭中的溫馨親情,越能使流落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感受到「共同體」的溫暖,從而產生強烈的向心力,這是宗教和社會團體所無法替代的,一股股的向心力匯聚在一起,便是整個猶太民族的凝聚力。

為了更好地維繫這種強大的向心力,猶太智慧之書《塔木德》和聖經《託拉》中,都有大量有關家庭的故事和道理,把家庭中男人、女人、子女、兄弟等關係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並對相處之道做了大量的舉例說明。

比如《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很久以前,有兩個猶太兄弟,哥哥已經結婚,弟弟還單身,父親死前把財產平均分給兩人,兄弟倆則把每年的收成平均分配,藏在自己家的倉庫。

到了晚上,弟弟擔心哥哥結婚後開銷大,就從自己的收穫中拿出一份,悄悄搬到了哥哥的倉庫中,哥哥則擔心弟弟單身,以後的日子不好過,就也從自己的倉庫中拿出一份,搬到弟弟的倉庫。

兩人在夜裡就這樣互相搬東西,直到有一天在路上相遇,兩兄弟擁抱大哭。現在在耶路撒冷,產生這個傳說的地方,一直是最受猶太人歡迎的場所,很多猶太人會不約而同地來到這裡,傳誦這個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維繫家庭,就是維繫民族,關於這個道理,猶太教的拉比也頗為贊同,他們甚至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為了挽回家庭的和睦,要盡一切力量。

《塔木德》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對此加以說明:從前有個名叫梅厄的拉比擅長演講,有一回,他在安息日給幾百人的演講中拖了些時間,導致其中有個猶太妻子回家晚了些,無法及時做好安息日晚餐,這讓她的丈夫大為惱火,聲稱除非妻子向梅厄拉比臉上吐口水,否則絕不原諒她。

拉比有自己的尊嚴,不容信徒們隨意侮辱,但又不能就這樣讓一個家庭失去和睦,於是梅厄拉比想了個辦法,他說自己的眼睛裡進了灰塵,需要有人朝眼睛裡吐口水清理,這是以前沙漠地帶的人常採用的辦法,因此化解了一場家庭失和的危機。

通過這則故事,《塔木德》向世人表明,哪怕是讓眾人尊敬的拉比,也有義務和責任為維護信徒們家庭和睦盡一切力量,這比用什麼清規戒律來約束信徒都來得有效。

在孝敬父母方面,猶太人也做了大量的舉例,猶太教教義《託拉》中,甚至把父母的地位與上帝等同,拉比們也並非只是侍奉上帝的僕人,對他們的道德考察,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拉比們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

在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中,猶太人重視家庭,家庭與家庭之間有了聯繫的紐帶,由家庭產生了向心力,根據吸引力法則,最終發展成為民族的凝聚力,只要家庭還在,猶太民族就還在,這也是他們歷經千年磨難都不消亡的關鍵所在。

相關焦點

  • 婚姻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靠兩個人的相互扶持維繫下去的關係
    女生說本來已經打算結婚了,男生前段時間買了車跟房,但是由於經濟的關係,跟女生說,剩下的錢沒有辦法給她一個體面的婚禮了。記者問女生,那男生是怎麼想的呢?女生回答道:他想以後再說,但是我沒有辦法接受。此時記者提議,給男生打一個電話,看下男生具體是如何考慮的。
  • 宗教團體與宗教活動場所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
    依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規定,社會團體分別由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和相應的業務主管單位進行監督管理。宗教團體作為一個類別的社會團體,由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登記管理,各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對宗教團體進行日常管理。    分級管理並不表示宗教團體也有行政級別,只表示宗教團體的活動地域和組成人員的來源不同。
  • 猶太人背離了基督教?你怎麼知道的?
    可是,也正是在這段時期,雙方都開始互相攻擊,猶太教在自己的十八條禱文中加入了咒罵基督徒的話語,而基督教則把自己對猶太人的宣講失敗後,產生的怨氣和仇恨加入到自己的典籍當中。本來是一場誰也沒說服誰的信仰之爭,最終演變成彼此進行人身攻擊,猶太人背棄了基督教的說法,也正是從此時興起。
  • 獨立的宗教信仰:猶太人的儀式性隔離發展與強化過程
    不過,同樣的,對猶太人的這種起初緩緩增長的拒斥,與猶太人本身愈來愈嚴重拒斥與非猶太人交往的情形,完全同步進行。在古代,對於猶太人的這種排拒,再怎麼也不能說是「種族的」反感:改宗運動的強勁幅度我們很快會談到一就十足是個反證。猶太人本身的拒斥態度才正是雙邊關係的關鍵所在。怪異與看似荒謬的儀式,在古代是罄竹難書:這當然不是原因所在。
  • 猶太人的猶太文化、猶太宗教
    正如古代希臘社會的多樣性一樣,猶太文化在漫長的歷史和不同的地域中產生了各不相同的特質。例如在啟蒙時代(參見猶太啟蒙運動)前後的歐洲社會,在安達盧斯(伊斯蘭教統治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北非和中東,在印度和中國,乃至現代美國和以色列,許多文化現象已與宗教出現了很大程度的分離。
  • 猶太人用這種方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猶太人,對經商很有幫助
    對此的正確理解是,假設一個以色列猶太人受到傷害,或者身在俄羅斯的猶太人發出呼喊,其他地方的猶太人也能做出感同身受的反應,那他就是猶太人,這無關血統,通過這種方法,猶太人可以檢驗彼此間的凝聚力。千年以來的顛沛流離,讓猶太人長期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無人可以信任,這讓他們產生了彼此間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但與此同時,猶太人的內心也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太多的背叛曾讓他們付出過血的代價,所以,單純的一句「我是猶太人」已經不足以喚起猶太人心中的熱情,他們需要用一些測試來認定彼此間還有著共通的情感。
  • 社會|撕裂以色列的宗教問題
    但實際上,在以色列社會內部,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衝突並不影響社會的實質運轉(筆者認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核心矛盾在於領土和資源之爭,意識形態的衝突只是表面現象)。真正會影響這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的,甚至有可能撕裂整個猶太民族的關鍵力量是世俗猶太人和極端宗教主義的哈瑞迪猶太人的權力角逐。在以色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感受到這兩股政治力量的相互擠壓和妥協。
  • 研究成果 | 暴鳳明:日本新宗教團體創價學會與公明黨之政教關係
    在宗教方面,廢除國家神道體制,確立了信教自由和政教分離的原則。宗教團體不能以宗教身份直接參與政治活動,而是以支持某個政黨、政治家,組建政黨等政治團體,或者以推動帶有政治色彩的社會運動等形式展開。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許多宗教團體開始積極開展政治活動,日本政黨政治逐漸呈現多元化趨勢。目前為止,成功組建政黨並使之成為執政黨的只有佛教系新宗教團體創價學會。
  • 動蕩時期的猶太人,宗教信仰可曾變過?
    通常人們將其視為合理和合理的自我保護,但另一方面,如果此更改不受限制,則它將成為一個奇怪的「他人」而不是一個人。它是「同化」,是另一種滅絕形式,仍然存在,但不再相同。個人,團體,國家,國家等都是如此。這樣的事情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無處不在。因此,維持個人,團體,國家乃至一個國家生存的底線非常重要。例如,猶太人就是這種情況。
  •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並不是消息秒回,而是彼此感到心安
    文/墨然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好的關係,從來都不是靠秒回來界定的。 秒回消息,也說明不了什麼,可能當時他剛好有空,而真正好的關係,其實是即使不聯繫,當時沒有回你,也絲毫不會影響你們的感情和關係。
  • 為什麼希特勒上臺就殺猶太人,猶太人做錯了什麼?
    中國有56個民族,但在全世界,卻有著成千上萬個民族,各個民族的文化和習俗都不同,民族是一個小團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氛圍,在各民族的歷史中,有發展順利的階段,也不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些民族還曾面臨滅亡的危機,歷史上的猶太民族就曾遭到法西斯勢力的清洗。猶太民族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創造出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文明。
  • 哈瑞迪猶太人:不工作,只生小孩,只念經禱告,靠其他猶太人養活
    19世紀,猶太教進行過一場大改革,很多猶太人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生活,改變了原先傳統的宗教生活方式,融入到社會主流,形成世俗猶太人。可是,仍有一部分猶太人拒絕改革,頑固地保守著傳統,形成哈瑞迪猶太人。為了防止被世俗所影響,哈瑞迪猶太人不和世俗猶太人混居,儘量和外界隔絕,並以猶太教經典《塔木德》為準則,不容忍任何世俗文化對其傳統的擾動,保障內部純潔性。以色列建國後,哈瑞迪猶太人湧入以色列。他們不參軍,不工作,不納稅,不接受現代化信息和教育,只上宗教學校、只看宗教報紙,只研究教義,只生小孩,靠以色列政府撥款和其他猶太人養活。
  • 【贈書福利】在美國,猶太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正是在西方國家中最開放的美國,猶太人最顯著地面臨著現代性所帶來的大問題:在美國社會中,個人生活不是由社群而是由個人抱負塑造的,任何人只要願意接受共同的美國文化,就很容易為非猶太人接受,物質主義和商業主義又壓倒大多數其他的價值體系,在這些背景下,如何保持鮮活的猶太身份?
  • 成功靠什麼,努力、知識、膽識、關係,都是都不是
    有人說成功靠努力,有人說靠知識,有人說靠膽識,有人說靠關係,到底靠什麼?首先,制約人類發展的頭部模式告訴我們,二八定律使得多數人被定義為不成功,只有少部分人獲得了大眾公認的成功。這部分人處於團體的頭部,而他們的成功也是相對的。
  • 北京首個宗教文化類社會團體成立
    在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陳志斌的主持下,中央統戰部、北京市委有關領導、宗教團體相關負責人及來自社會各界人士再次齊唱國歌,部分領導現場發言,大會在社會各界的共同祝賀下順利閉幕。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會是以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為業務主管單位,北京市民政局為登記管理機關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 「頑強不輸」的猶太人,在宋朝開封長期定居後……
    如規定,凡猶太人家庭生了男孩,須在第八日讓他受割禮;若生了女孩,要在出生後第一個安息日抱到猶太教會堂命名;不食豬肉,忌帶血食物;每日三次禮拜;星期五日落起到星期六日落間要守安息日,不得做工,也不得舉火做飯。 猶太教是屬於一個特定民族的傳統信仰。
  • 《馬可福音》中耶穌與猶太宗教制度成員的關係
    《馬可福音》中的人人關係,主要圍繞人們對待耶穌的態度而展開。馬可把耶穌置於各種不同的人群中,旨在回答究竟耶穌是誰這一基督論的問題。「雖然門徒有時似乎是朋友、有時似乎為敵人,但第二個主要的人物群或團體——猶太的領袖或猶太宗教制度——明顯可以貼上馬可的耶穌的敵人的標籤。
  • 曾遭歧視的猶太人:如何影響了美國社會
    我們崇拜成功人士,而猶太人中不乏成功人士。個人的成功歷程固然值得稱頌,整個族群的發展模式似乎更加具備可借鑑的價值。 到底是什麼成就了他們這個族群在美國取得的輝煌?宗教、傳統和歷史好像並沒能幫到他們扭轉自己在歐洲的厄運,因此本文旨在發掘那些易被世人忽視但是起到決定意義的因素。
  • 丘就卻:反猶太復國主義的猶太人,都經歷了什麼?
    而另一些人則誇讚他們是淳樸的傳統猶太人以及正直而有良心的知識分子。 他們到底是誰?他們為什麼批評以色列?他們的批評是基於怎樣的事實和思想背景? 無論如何,他們的存在讓我們不得不去重新審視「猶太」和「錫安主義」、「現代以色列國」這些概念之間的關係。同時,他們也反映了不同社會力量圍繞民族、宗教、佔領、正義、回歸、發展等困擾著巴以和平前景的重要概念,曾產生過怎樣的摩擦與碰撞。
  • 猶太人的生意經:賺大錢靠的從來不是勤勞和努力,而是這樣東西!
    的確,整個世界或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比猶太人更會賺錢的民族了,猶太人雖然只佔了世界總人口的0.25%,但卻包攬了世界上22%的諾貝爾獎,佔了世界總財富的36%。猶太人愛財的本質深深地刻在骨子裡,中國人和猶太人都是愛錢的,但是對待金錢的看法上面卻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