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

2020-12-14 逍遙遊講史

民國時期,風雲人物雲集,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蔣介石。1925年蔣介石只是黃埔軍校的校長,到1927年建立南京國民政府,掌握了國民黨的軍政大權,那麼他如何用兩年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的呢?

1925年3月,孫中山在北京病死,國民黨群龍無首,國民黨內各派首領,都想成為國民政府最高領導人。其中最具實力接班的四大金剛:第一是胡漢民,他是國民黨右派的首領,在孫中山死後的國民黨中央委員中排名第一,孫中山大元帥府秘書長;第二個是汪精衛,他是孫中山的左膀右臂,深得器重,是國民黨的中間派;第三個是張靜江,是個浙江人,非廣東人無法接班;第四個是廖仲愷,較前兩人稍遜一籌,他擔任過廣東國民政府財政廳長,是國民黨左派的首領。最主要的接班人競爭在兩人胡漢民和汪精衛之間展開,雙方勢均力敵,誰也不服誰。

孫中山

由於胡漢民、汪精衛都是文人,缺少軍隊支持,要想掌權,必須要有軍隊作為靠山。汪精衛走在前面,他首先找到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希望對方支持自己,沒想到許崇智不買他的帳,沒有搭理他。汪精衛碰了一鼻子灰,他不甘心,向許的手下粵軍參謀長兼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拋出了橄欖枝。蔣介石在國民黨內資歷很淺,連國民黨的候補中央委員都不是,當這個粵軍參謀長和黃埔軍校校長才一年多的時間,但是很有政治手腕和心計,善於籠絡人心,在黃埔軍校已經培養了很多軍官骨幹,屬於後起之秀。胡漢民當然也不甘示弱,找了一個四川軍閥熊克武來撐腰。

很快,見分曉了,汪精衛順理成章成為廣州國民政府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很快蔣介石也成了國民黨的中央委員。胡漢民則成了立法院的院長,抓住了立法權。

汪精衛

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左派首領廖仲愷遇刺。「廖案」查來查去,是胡毅生主謀幹的,這個胡毅生又是國民右派大佬胡漢民的堂弟。「廖案」的最大贏家依然還是「汪蔣聯盟」,他們討厭的三個人——胡漢民、許崇智、熊克武等均被打到,胡漢民先是被軟禁,後被遣送「蘇聯」考察;粵軍總司令許崇智被解除軍權,並被安排去上海閒住(蔣介石幫助這位老領導買了船票);熊克武被解除兵權並監禁。從此,汪主政,蔣掌軍,「汪蔣軍政聯盟」正式形成。

1926年元旦,國名黨「二大」在廣州召開,繼汪精衛的政治報告,宋子文的財政報告後,蔣介石與譚延闓聯名作了軍事報告,並因二次東徵的勝利而獲得全場歡呼及起立致敬。藉此東風,蔣介石獲得僅次於汪精衛的高票,當選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然而,好景不長,僅僅兩個月後,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的爆發,蔣介石歸咎於汪精衛,汪精衛不得不出走國外考察去了。汪精衛離去之後,蔣介石鑑於自身資歷不足,抬出老大哥張靜江出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代理主席。蔣介石不久出任北伐軍總司令,繼續鞏固和加強自身地位。

隨著北伐的節節勝利,蔣介石的威望空前提高。為了對抗汪精衛為主導的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4月12日,蔣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4月18日成立南京國民政府,他還把胡漢民推到前臺做傀儡。沒多久,寧漢河流,汪精衛服軟了,當年年底東北的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蔣介石完成了國民黨政權全國形式上的統一。

總而言之,蔣介石能用兩年多的時間掌握國民黨大權,既得益於胡漢民、汪精衛的內鬥,以及當時廣東人不團結,讓浙江人鑽了空子,更得益於他善於火中取慄,善於借力使力,長於政治手段。

蔣介石

相關焦點

  • 汪精衛作為國民黨元老,他是如何被蔣介石取代的?
    蔣介石是國民黨中存在感最強的一個領袖了吧,我們都知道國民黨是孫中山創建的。事實上孫中山在世的時候,蔣介石根本就不是國民黨的核心班子。甚至他連孫中山的法眼都沒有入過,孫中山只是讓蔣介石當了黃埔軍校的校長。當時辦黃埔軍校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這個學校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反正這個校長就給到了蔣介石頭上。
  • 北伐後,蔣介石用兩個多月時間就打敗了桂系,他是怎麼做到的?
    北伐軍從1926年7月開始北伐,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先後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北伐軍也由10萬人增加到25萬人。1927年4月26日發生寧漢分流,北伐一度中斷。同年8月,在桂系的「逼宮」下,蔣介石辭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一職。1928年1月,蔣介石復出。
  • 北伐戰爭黃埔內鬥,蔣介石不孚眾望,為何卻能夠獨掌黃埔軍大權?
    民國時期,黃埔系作為蔣介石心腹嫡系,一直都是蔣介石鞏固自身地位的最大依仗,而黃埔校長一職也成為了蔣介石最重視的職務。但鮮為人知的是,蔣介石並非從一開始便獲得了黃埔系軍官的支持,在北伐戰爭時期,黃埔軍校教育長何應欽的人望要遠遠高於蔣介石。
  • 蔣介石:曾三起三落,為什麼每次都能成功復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四一二事件」、蔣介石後在南京成立了新的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被稱為國民黨右派。蔣介石南京新國民政府成立後,觸及了另一個國民黨領袖的利益汪精衛。汪精衛當時控制武漢國民政府,主張與共產黨合作,被稱為國民黨左派。他下令蔣介石立即下野,否則他會發動武力討伐,蔣介石,掌握著軍事大權,自然不會讓汪精衛如願。
  • 中國國民黨與蘇聯的蜜月期始於孫中山,終於蔣介石
    經過兩次護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認識到:依靠會黨,新軍和軍閥等力量都無法實現革命的最終目標,於是,下決心建立國民黨自己的軍事力量。於是,國民黨開始「聯俄聯共扶助工農」。蘇聯軍隊繼承於沙皇俄國,這些部隊經過一戰洗禮,不論軍制,武器在當時都比中國最先進的新軍高出很多,戰鬥力屬世界前列,對國民黨建軍打下了良好基礎。模仿蘇聯始於孫中山,終於蔣介石。1925年孫中山病逝,蔣介石憑藉對軍隊的掌握,動用政治手腕先後打敗將國民黨元老胡漢民和汪精衛,迅速上位,掌握了國民黨的領導權,1927年開始公開反蘇反共,與蘇聯決裂。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作為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最後的結局如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的結局。 孔祥熙出生於1880年,他是孔子的75世孫,祖籍山東曲阜,不過孔祥熙的祖上在山西做官,因此孔祥熙出生於山西。因為出生於孔子世家,所以孔祥熙從小受到的傳統教育很深,他的啟蒙教育是在私塾中度過的,接受的是四書五經內式的教育。
  • 當年與蔣介石一起,競爭權力的四位國軍元老,後來都怎麼樣了
    說起蔣介石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代史上風雲人物,依靠黃埔系將,長期把持民國大權,將民國打造成他的蔣家王朝。蔣介石能夠擁有如此大的權力,都是靠他自己努力一點點拼出來的。不像張學良一樣,直接繼承父親留下來的權利,年紀輕輕就成為40萬奉軍統帥。
  • 數次被迫下野,蔣介石都輕鬆奪回大權,其究竟有何底牌
    在近代史上,蔣介石應該是一個最受爭議的人物了,他是從一個炮兵專業的留學生,在陳其美和陳炯明的推薦下逐漸被孫中山重用的,而後打敗許崇智和汪精衛這才當上國民黨的領袖的。此後蔣介石就開始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並為之付之行動企圖實現自己的獨裁主義,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蔣介石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 「永豐艦」護駕有功的蔣介石,為何國民黨「一大」受冷落
    1922年6月16日,在孫中山號召北伐之際炯明突然反叛,率部炮轟廣州孫中山總統府,孫中山急電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蔣介石趕赴廣州,登上孫中山座艦——永豐艦,協助孫中山反擊陳炯明。蔣介石侍立孫中山左右,與他共患難同生死,並於8月10日護送孫中山離粵返滬。
  • 蔣介石的三次下野,以退為進的典範
    當時的蔣介石羽翼未豐,嫡系部隊只有黃埔系(北伐軍),而南京政府軍隊中的桂系及各路軍閥一直對蔣介石虎視眈眈。武漢政府的汪精衛更不客氣,利用掌握國民黨中央的「權利」開除了蔣介石的黨籍,並發出對蔣介石的通緝令。蔣介石不服氣,帶兵繼續北上,出擊奉軍,結果在徐州被孫傳芳擊敗。
  • 他是國民黨軍團司令,為國民黨徵戰三十年,卻被蔣介石兩次撤職
    當時擔任珠江三角洲防備司令的國民黨將領面對匪患,率領的部隊開始了他的剿匪之戰。最大的一次交戰是發生在新會縣珠頭山,此國民黨將領成功擊殺了在廣東名震一時的女土匪單眼英。這位守護珠江三角洲一方安定的國民黨將領,他就是在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徐景唐將軍。1909年時徐景唐將軍考入了黃埔陸軍小學,畢業之後又進入到了保定軍官學校。
  • 蔣介石身邊的傳奇人物,國民黨的高級將領,怎麼成了我黨隱形將軍
    而其真正為我黨服務的時候,卻被蔣介石和國民黨內部的人員把他當作忠心耿耿的心腹,兩相對比,非常有諷刺意味。韓練成是蔣介石身邊的得力助手,獲得蔣介石的信任,在蔣介石的提拔下,他一步步的升官。特別是在1930年的中原大戰中,因為韓練成的援兵的到來,避免了蔣介石可能全軍覆沒的危險。蔣介石因此特批韓練成作為黃埔期三期的學生,成了真正的黃埔系。
  • 蔣介石追隨國父二十年仍是小人物!哪位老外,助他猛然登上巔峰?
    蔣介石這人做事是非常認真的,也很有水平,之前將黃埔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因此,他突然辭職急壞了中山先生,於是連發了十多封電報請他回來,後來還派了幾名國民黨元老親自登門去請,這才把蔣介石請了回來。廖仲愷先生(來自網絡)蔣介石的機會,來自一個非常特殊的事件。1925年8月20日,國民黨元老廖仲愷被刺身亡,這是國民黨內極右分子打擊革命派的一次極端事件,全國為之震動。
  • 蘇俄、蔣介石和國民黨的西北根據地丨大象文摘
    在國民黨的文獻中,至今能夠發現關於外蒙最早的戰略企圖是蔣介石提出的。根據南京二檔的有關資料,1921年一月,蔣介石就向孫中山上書,指出在西北建立革命根據地的重要性。 當然,國民黨人的這種構想並非虛妄。
  • 軍統中統同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為何內鬥不止?蔣介石有意為之
    了解國民黨歷史和喜愛諜戰劇的朋友們一定知道,「軍統」和「中統」雖然同為國民黨政府的情報特務機關,但是兩者分屬不同系統,常常在執行任務中互相摩擦,甚至故意從中作梗,破壞對方的行動。更有甚者,直接殺害對方特工。
  • 國民黨元老林森,接替蔣介石成為主席,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後人眼中風光無比的蔣介石其實在政治生涯中遭遇過許多次滑鐵盧,他曾經被迫下野三次,那麼在蔣介石下野後,是哪位大人物頂替了他的位置呢?第一次是李宗仁,第二次是林森,第三次還是李宗仁。李宗仁的大名許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所以今天我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後面這個大人物,也就是林森。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在中國近代史上,國民黨蔣介石手下不僅有五虎上將,還有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他們都是誰,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呢?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國民黨哪一支隊伍起義,對蔣介石的打擊猶如地震?
    說起解放戰場,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如雨後春筍,雜牌軍率先戰場起義,爾後是他的黃埔學生,還有包括最信任的張治中、傅作義等等高級將領。 但是這些都是在兩軍對峙之下,首先是必敗無疑,其次才是棄暗投明。
  • 國民黨哪一支部隊起義,對蔣介石的打擊猶如地震?
    說起解放戰場,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如雨後春筍,雜牌軍率先戰場起義,爾後是他的黃埔學生,還有包括最信任的張治中、傅作義等等高級將領。 在「首都警衛師」師長選拔上,蔣介石把關是極其嚴格的,原任師長趙霞升任軍長後,國民黨很多高級將領對這個位置垂涎三尺,不惜花大把大把金條意欲謀得此位。
  • 國民黨為何會敗?逃往臺灣後蔣介石用兩個字總結
    1945年秋天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一些軍政大員大發「國難財」,舉著「接收」的大旗,一時在京、滬、平、漢等各大城市突然出現了四五十個各自無關的接收機構,給被接收地區的工商業帶來了災難。民眾給這些接收人用「五子登科」畫像,非常準確:「金子、房子、票子、車子、女子(漢奸的妻妾)。」「河流漂來的不如地面滾來的,地面滾來的不如天空飛來的,天空飛來的不如地下挖的,地下挖的不如坐著不動的」。這一切令復興的國民政府得到了領土,失去了民心。 最高峰的時候,全國上下約有2300多個接收委員會。